鏈條筑基、效益落地、生態引領,廣州石化正朝著世界領先綠色智能煉化示范企業目標堅定前行。
高空俯瞰廠區,安全綠色高質量發展技術改造項目現場塔吊揮臂、機械轟鳴,建設者正在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廣州石化重整、渣油加氫、聚丙烯(四)、公輔系統各單元等新建裝置現場施工全面鋪開,RTC 裝置、烷基化裝置完成場地拆除。
“要把企業辦成百年老店!”今年第一期青工面對面活動中,廣州石化公司總經理劉掙擲地有聲,為廣大員工描畫出更為宏大的企業遠景。
從鏈條筑基到效益落地再到生態引領,廣州石化以步步遞進的生動實踐向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綠色智能煉化示范企業的目標堅定前行,讓“南粵明珠”在新時代更加璀璨!
油頭穩結構優
1500噸到5100噸!今年3月,廣州石化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擴能改造項目正式投產,每天可生產純度 99.999% 的氫氣15噸,成為我國華南地區最大的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作為中國石化在粵港澳大灣區唯一特大型煉化企業,廣州石化始終以“為社會提供更清潔的能源、更綠色的產品”為己任,堅持生產高端油品和高附加值產品,油品質量升級保持一路領先。2024年,公司加工原油
1183.41萬噸、生產乙烯22.13萬噸,向粵港澳大灣區等市場提供清潔油品700萬噸、化工產品60萬噸,在助力地方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份“油頭”穩固的底氣和不斷優化的產業鏈結構,讓廣州石化在能源保供的大考中始終站得穩、頂得上,彰顯壓艙石的擔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產業鏈的結構優化,離不開精雕細琢的“繡花功夫”。今年來,廣州石化堅持優“煉”強“化”,深挖“油大化小”價值創造潛力,加快從規模競爭轉向\"成本 + 附加值 + 清潔生產”的綜合能力競爭,以“抓大不放小”優化理念深度融入日常生產經營,靈活推進低成本“油轉化”、差異化“油轉特”,持續做好“一企一策”“一品一策”服務,在2024年優化成效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的基礎上首季汽油產銷實現高質量開門紅,高標號汽油、航煤、二甲苯等產品產銷量實現明顯增長,三元膜料推廣取得積極進展,高端管板材料、高結晶新產品產銷量增長明顯,憑借出色性能贏得市場青睞,“X”項目群加速落地,產業鏈高端化步伐愈發穩健。
大手拉小手,鏈上齊步走。從傳統煉化到新能源、新材料,廣州石化的產業鏈條越拉越長、越擰越緊。
技術新成果碩
“這是國產茂金屬催化劑首次成功應用于三井工藝聚丙烯裝置產出合格產品。”聚丙烯團隊負責人說。今年2月,廣州石化使用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茂金屬催化劑,在2號聚丙烯裝置完成首批茂金屬聚丙烯試產工作。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廣州石化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把握未來5年企業發展黃金窗口期,持續實施“周優化、旬分析、月總結”生產經營決策機制,開展科技創新三年行動,加大對原創性、引領性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數字技術賦能、賦智、賦值企業轉型升級,開辟出一條以創新謀突破、以技術促增效的康莊大道。
2024年,廣州石化佳績頻傳:煉油全流程優化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排名第二,“一利五率”中的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和營業現金比率在28家煉化企業中排名前列;實施在研科技項目85項,請專利預計30件,19件專利獲授權(發明專利6件),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完成
20個信息系統(應用模塊)的建設和優化工作,入選工信部《2024年5G工廠名錄》、第一批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被授予廣東省創新聯盟5G行業應用突出貢獻單位。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今年以來,廣州石化精準布局,注重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圍繞“油轉特”、高端合成材料、綠色低碳等方向開展原創性先進技術、“卡脖子”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立項開發,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積極對接市場,緊盯市場變化,根據價格波動、需求走勢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指導生產端靈活應變,用活創新資源,增加服務價值;“小乙烯”在嚴峻復雜的經營形勢下創效顯著,航煤產品成功直輸白云機場,瀝青出口量顯著增長,環戊烷產品銷往荷蘭,首次成功加工麥萊克新油種,成功開發試產茂金屬聚丙烯、低熔指抗沖共聚聚丙烯新品、儲能專用碳材料科技成果不斷落地開花、成長壯大。
生態綠樣板實
心型池中,池水碧波蕩漾,錦鯉嬉戲。人在廠中走,如在畫中游。比這詩畫般的美景更讓人欣喜的是,廣州石化連續2年經國家生態環境部評定,在煉化一體化企業綠色發展先進水平榜位居前列。
廣州石化生態園的“詩畫”與“石化” 相映成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 標語熠熠生輝。
如果將創新比作石化產業發展的引擎,綠色則是產業前進的指針。底色之變的背后,是理念之變、方式之變。
“我們要在推動綠色低碳核心技術應用方面加大力度,聚焦生物航煤、綠色低碳型MTBE脫硫工藝開發、二氧化碳捕集等領域加快布局,推進相關項目加速落地實施,實現能效水平的再提升,為雙碳工作注入新的動力。”技術質量部副經理蘇彬表示。
近年來,廣州石化堅守環保依法合規底線,堅持“源頭減量、過程管控、末端治理、科技創新”,持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以“黨建助力環保領先樹標桿”“美麗廠區、綠色石化”等為載體全力打造綠色石化、無廢工廠新樣板,讓“含綠量”托起“含金量”。
“雙碳”目標下,生態優勢持續凸顯。公司錨定“雙碳”目標,持續培育綠色新質生產力,嚴格推進節能降碳項目落地實施等,通過調整用能結構、實施能效優化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結合正在進行的安全綠色高質量發展技術改造項目,著力加快新能源布局,大力拓展氫能應用場景,推廣實施光伏發電,加快實施綠電示范工程,提高綠電應用比例,上半年外購綠電占比 35% 、同比提升5個百分點。
責任編輯: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