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智時代背景下,經管類教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為了了解經管類新生專業認知,將財經院校的經管類專業新生的專業認知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大樣本的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調查結果顯示,經管類專業新生存在錄取專業了解程度不足、專業選擇呈現非個性化傾向、專業滿意度有待提高和大學生活規劃不足等主要問題。據此,提出相應的實施經管類大類培養方案,優化專業選擇機制;激發專業興趣,扭轉專業選擇非個性化偏向;創新產學教融合模式,提升專業滿意度;全程規劃引領,助力經管類新生成長成才等對策建議,以提升經管類新生的專業認知,為財經類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經管類新生;專業認知;財經院校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16.054
0 引言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高校畢業生高達1179萬人,16至24歲非在校青年失業率為13.2%,25至29歲更是高達14.9%。有一部分畢業生面臨就業困難。畢業生對工作崗位的期望較高,但市場上能夠提供的優質崗位有限,導致就業期望與現實之間存在差距。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特別是經濟類、管理類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并不理想,專業能力與企業崗位需求之間存在不匹配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新入學的經管類專業經管類新生出現了對本專業的認同感不強,并且出現了盲目轉專業的趨勢。由此,提升經管類新生專業認知水平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經管類新生的專業認知是經管類新生入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直接影響經管類新生能否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是經管類新生專業學習發展和職業目標規劃的基礎,正確、積極的專業認知,有利于提升經管類新生學習的內驅力和針對性[1]。
1 經管類新生專業認知現狀
1.1 調查對象信息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新疆財經大學的經管類新生展開調查,主要調查對象為經管類新生,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生源地、專業所屬的大類3個問題。其中男性共計201人,占比34.66%;女性379人,占比64.34%。生源地為城市的經管類新生有244人,占比42.07%;生源地為農村的經管類新生有336人,占比57.93%。專業所屬大類中經管類有71人,占比12.24%;管理類443人,占比76.39%;法學類1人,占比0.17%;其他65人,占比11.21%,詳情如表1所示。
1.2 專業了解途徑
樣本數據表明,有2.24%的經管類新生在報考前對所選專業非常了解,21.55%的經管類新生表示對專業比較了解,高達55%的經管類新生對所錄取的專業了解一點,21.21%的經管類新生對專業完全不了解。在獲取專業信息的途徑方面,大多數經管類新生主要依賴于高考志愿填報指南和網絡搜索。具體來說,有363人選擇了高考志愿填報指南,257人選擇了網絡搜索,而家人朋友推薦、高中老師介紹和其他途徑的人數分別為196人、61人和205人。對選擇本專業的原因而言,有103人因個人興趣愛好選擇本專業,252人因專業發展前景選擇本專業,99人因教育資源與聲譽選擇本專業,140人因社會影響與價值觀選擇本專業,349人選擇了其他原因。
1.3 專業滿意度
經管類新生對錄取專業滿意度的調查顯示,僅有10.52%的新生對所錄取專業感到“非常滿意”,36.21%的新生感到“滿意”,而有45.86%的新生表示“一般”,5.17%的新生的態度是“不滿意”,2.24%的新生“非常不滿意”。從數據來看,經管類新生的專業滿意度呈現一定的梯形分布,大多數的經管類新生選擇了滿意和一般。對選擇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的43人進行繼續調查,探究其原因,其中33人認為與自身興趣不匹配,17人認為與自身能力不匹配,19人認為專業與個人職業規劃不符,4人表示教學質量不高,26人認為專業發展前景不佳,10人受社會輿論影響,10人選擇其他原因。
1.4 大學生涯規劃
在經管類新生的大學生涯規劃方面,調查問卷主要分為對大學總體規劃、專業技能方面的學習、是否有轉專業的想法進行調查,根據調查數據,僅有6.03%的經管類新生對即將到來的大學新生活有明確的規劃,55.69%的經管類新生對未來大學有一定的規劃,36.21%的經管類新生沒有規劃,但有一點想法,2.07%的經管類新生完全沒有規劃。大部分新生具備一定規劃意識,超半數有明確或初步規劃。從專業技能方面的調查結果來看,有228名經管類新生表明已經明確要考取的專業證書,335人還不確定考哪些證書,17人不打算考取證書。這表明有40%經管類新生積極關注職業發展,意識到證書的重要性。對“你是否會關注除你專業之外的其他專業知識?”題項而言,有264人會因個人興趣去學習,275人認為也許會因對自身有幫助去學習。在大學期間轉專業方面,有5%的經管類新生已經確定轉專業,33.62%有轉專業的想法,但還不確定,61.38%的經管類新生沒有轉專業的想法。
2 經管類新生專業認知問題
2.1 對錄取專業的了解程度不足
大多數的經管類新生在報考前對所錄取的專業缺乏基本認識。高中課程教育在指導經管類新生進行大學專業選擇方面的作用有限。高考結束后,在獲取專業信息的途徑方面,大多數經管類新生主要依賴于高考志愿填報指南,但高考志愿填報指南了解專業信息往往只能提供專業名稱和非?;\統的專業描述,對于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和職業前景并沒有過多的介紹,難以形成完善的專業認知體系。此外,家長、朋友和老師的推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管類新生的專業選擇,但這種推薦往往基于他們個人對專業的理解,忽視了經管類新生的自主選擇權。盡管存在多種途徑可以了解專業,但大多數經管類新生仍然依賴于高考志愿填報指南這一官方渠道,這可能限制了他們獲取更廣泛、更深入信息的機會。
2.2 對專業選擇的非個性化傾向
面對激烈的就業市場和網絡媒體的影響,經管類新生往往缺乏對專業的深入理解,他們在選擇專業時更多地依賴于職業前景、社會影響與價值觀等外在因素,而忽視了個人興趣。這一現象揭示了經管類新生在選擇專業時更多地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而非基于個人興趣。通常而言,家庭經濟狀況決定教育投資預期收益考量,經濟資源充裕的家庭會為新生規劃高成本回報專業路徑,經濟受限家庭則期望專業具有快速就業、穩定收入特質,在經管類新生心理植入功利性專業選擇動機。媒體對于專業選擇具有信息篩選與傳播偏向特性,誘導新生決策。一些培訓機構及相關企業廣告營銷,將熱門專業包裝為成功捷徑,夸大就業前景、薪資待遇,利用信息不對稱吸引關注,而隱匿行業競爭壓力、技術更新淘汰風險,致使新生片面認知形成沖動選擇傾向。然而,忽視個人內在興趣可能導致經管類新生在專業學習中缺乏持久的熱情和動力,最終對經管類新生的職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2.3 對錄取專業的滿意度有待提高
調查數據顯示,雖然大多數經管類新生對其專業滿意度較高,但對于表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的新生進行深入了解時發現,經管類新生認為興趣不匹配是主要原因。這與經管類新生在入學前對自己興趣和專業的認知模糊、填報志愿時的盲目性以及高考專業調劑機制有關,導致經管類新生被調劑到非興趣領域。其次,還有經管類新生因能力不適應而感到不滿,部分經管類專業難度較大,經管類新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影響了學習積極性,進而對專業產生不滿。此外,專業與個人職業規劃不符,他們對未來職業有明確規劃,但發現所學專業與理想職業存在較大差距,影響了對專業的滿意度。極少部分經管類新生認為教學質量方面不佳,與教學方法單一、缺乏理論與實踐結合有關,導致經管類新生對課程不滿。最后,經管類新生認為專業發展前景不佳,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專業面臨著可能被取代的風險,這也影響了他們對專業的滿意度。
2.4 對大學生涯的整體規劃不足
通過調查發現,僅有極少部分經管類新生對所學專業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并已設定清晰的學術發展目標及職業規劃路徑。然而,大多數經管類新生尚未形成明確的大學生活規劃。雖然超過半數的經管類新生對大學生涯有一定的規劃和設想,但仍需對專業進行更深入的了解,以便探索個人發展潛力并最終確定發展目標,從而明確自己的大學生涯規劃。至于那些完全沒有規劃的經管類新生,他們對專業認知和未來職業方向感到迷茫,需要更多的指導和幫助。具體體現在專業證書作為經管類新生進入職場的敲門磚,大多數的經管類新生對本專業需要的證書不清楚、不明確或者根本沒有考證計劃。另外,還有40%經管類新生有轉專業的想法,這反映出部分經管類新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不確定性和迷茫。
3 經管類新生專業認知提升對策
3.1 實施經管大類培養方案,優化專業選擇機制
按照經管大類模式進行培養,賦予經管類新生再次選擇專業的機會,能夠有效避免高考填報志愿的盲目性,在充分了解專業背景的情況下,實現專業分流。在現代高等教育中,實施經濟管理學科大類教育模式是一種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的教育創新[2]。這種模式給予大學經管類新生第二次選擇專業的機會,解決了他們在高考志愿填報時對專業了解不夠深入的問題。許多經管類新生在填報志愿時,往往基于家長的意見或僅憑專業名稱作出選擇,對于專業的具體課程內容、就業前景和發展潛力缺乏足夠認識。然而,在經濟管理學科大類教育模式下,經管類新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各個專業,從而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作出更為理性的專業選擇,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經濟管理學科大類教育模式的框架內,對專業大類課程進行精心設計和規劃。經管類新生學習這些課程,能夠廣泛接觸到大類下不同學科的知識,使之能夠逐漸在經管類新生心中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這種廣泛的知識接觸在很大的程度上擴展了經管類新生的視野。同時,學校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且以經管類新生為中心的專業調整政策。在經管類新生對經管類專業有了深入了解后,學校會依據經管類新生的最終學業成績,在既定的計劃和范圍內,為經濟管理大類學科的經管類新生提供調整專業的機會。這一政策對經管類新生來說至關重要,經管類新生在綜合評估了各個學科的特點后,能夠結合自身能力和興趣,提升對自身專業認知和專業滿意度。
3.2 激發專業興趣,扭轉專業選擇的非個性化傾向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浌茴愋律趧傔M入學校后,提升經管類新生對專業的興趣至關重要。發揮經管類新生內在的驅動力,對于學習有著事半功倍的影響。學校應強化個性化指導,助力學生挖掘自身獨特優勢,優化專業選擇與發展路徑。通過引入職業興趣測評工具,測評工具能夠分析經管類新生的分析能力、創造力、領導力和個性指標,幫助經管類新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從中選出更符合個人特質的專業和職業發展路徑。隨著專業認知的深入、個人能力的提高和市場的變化,適時地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適應動態變化的經濟社會。
緩解專業非個性化傾向需要教育部門、社會組織與媒體協作配合,要改變傳統職業觀念,傳播多元價值觀,拓寬社會公眾認知,弱化傳統觀念束縛。建立家校共育數字平臺,共享學生學業、性格、興趣數據及行業動態、高校專業發展資訊;增強家長教育參與感與專業理解度;與學校共同規劃好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針對一些機構或者商家夸大部分專業的薪資和就業前景而言,對經管類新生開展甄別虛假信息實戰課程,提升新生信息處理能力;懲戒虛假專業偏向傳播,凈化專業選擇的信息環境,提升媒體公信力,確保經管類新生能夠自主抉擇專業道路。
3.3 創新產學教融合模式,提升專業滿意度
2023年3月,教育部聯合其他四部門發布《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鼓勵高校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推進學科專業結構的優化,以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的自主性和質量[3]。目前,企業宣講會多在經管類新生畢業季密集進入校園,介紹企業概況、行業動態和職業前景,這種方式不利于經管類新生形成對專業的初步認識。因此,建議在經管類新生入學時,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合作企業、邀請企業參與專業介紹會和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更好地讓經管類的經管類新生了解其中與經管類專業相適應的工作內容,相關工作中所必要的專業技能,所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從而有更加完整的專業認知,從而提升對本專業的興趣。其次,組織跨學科的學術講座,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介紹經濟管理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同時為經管類新生創造了解其他行業訊息的機會,解決經管類新生專業與理想職業不符的問題。通過教師帶經管類新生參與科研項目的多種方式,讓經管類新生體驗學術的研究過程與樂趣。此外,學??梢蕴峁└嗟娜斯ぶ悄堋⑵髽I數字化管理等在線課程,讓經管類新生隨時隨地學習專業知識,了解行業動態,以應對未來數智時代帶來的挑戰[4]。
3.4 全程規劃引領,助力經管類新生成長成才
通過高考被大學錄取后,經管類新生來自五湖四海,各個地區教育能力與教育水平不同,經管類新生的基礎知識與綜合素質也不同。在大學一二年級時期主要掌握專業知識和考取相關類的專業資格證書,那些喜歡科研的同學可以跟老師溝通或向其他渠道了解當今世界最新的科研動態和科研成果,通過閱讀文獻,初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大方向。在大三、大四期間,積極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對于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深入了解,同時要克服單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的局限性,在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后,設置跨學科專業課程,打造復合型人才為自己進入職場做好準備。那些畢業后要選擇就業的同學,要在課余時間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活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另外,高校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之外要加強職業規劃教育,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為目標,提供職業咨詢和輔導服務;以合理就業為標準,鼓勵經管類新生自主學習,通過網絡資源、書籍、研討會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建立和培養動態就業能力培養體系[5]。
主要參考文獻
[1]劉偉豪,秦瑩.高校經管類新生專業認知研究綜述——基于CNKI的文獻計量統計分析[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0,14(6):141149.
[2]杜洋,童玲欣,曹慶華,等.大類模式下經管類新生是如何選擇專業的?[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9(1):1930.
[3]舒霞,王議弘,孫如權,等.產學教融合下創新實踐訓練對大經管類新生專業認知的提升與能力的培養[J].高教學刊,2024,27:6669.
[4]龍慶,崔莉萍.助力新質人才培養:數智化時代教育何以作為[J/OL].當代教育論壇,110[20250401].https://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41101.003.
[5]王尊博,鄒宇航,楊禹萱,等.將職業生涯規劃有效融入大學經管類新生就業教育[J].中國就業,2024,(1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