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業預警是在學業管理中高校對出現學業危機的學生進行干預、警示及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學業的危機干預機制,其效果主要源于學生自身行動的轉變。本文通過列舉現階段高校學業預警機制出現的問題,多角度分析學生出現學業困難的因素,探究新形勢下高校學業預警機制的構建思路。從健全學業預警幫扶制度、建立完善的預警體系、構建多方位的聯動幫扶機制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學業預警機制優化的相關策略,旨在提高學業預警的效率和效果,幫助高校更有效地管理學業風險,為高校解決學生學業問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提供借鑒。
關鍵詞:學業危機;學業預警;幫扶制度;預警體系;機制優化
Abstract:Academic early warning is a crisis intervention mechanism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rvene,warn and guide students who have academic crisis in academic management,and help students complete their studies.The effect is mainly due to the change of students' own actions.This paper enumerated the problems of the academic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e present stage,analyzed the factors of students' academic difficultie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and explor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cademic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From the aspects of perfecting the academic early warning system,establishing a perfect early warning system and constructing a multidirectional linkage help mechanism,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optimize the academic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 of academic early warning,hel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nage academic risks more effectively,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olve students' academic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Academic crisis;Academic warning;Assistance system;Early warning system;Mechanism optimization
自20世紀90年代國內實施高校擴招政策以來,高等教育模式逐漸從精英化、大眾化過渡為普及化。大學中的各專業本身就有課程體系復雜、課程間關聯度大的特點,加之高校擴招會影響學校生源的質量,導致部分學生學業困難[12]。而學業困難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如學習態度、學習環境、家庭背景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學生學業困難。綜上,對潛在或已出現學業困難的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建立科學有效的學業預警機制是提高校園教育教學管理水平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基礎和保障[35]。
1 目前高校學業預警機制存在的問題
2007年,教育部首次發布“學業預警”作為漢語新詞,推動各高校建立學業預警機制。然而,許多高校的預警制度仍以學分為唯一考核標準,未能全面評估學生的整體表現。大多數高校的學業預警機制周期為一個學期或一年,主要依賴期末考試成績,難以及時發現學業困難的學生,特別是那些基礎較弱的學生。一旦學生收到預警,通常已經積累了大量未通過課程,后期彌補困難較大。
由于預警機制滯后,教師和家長無法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業狀況,錯過了干預和指導的最佳時機。而且,高校對學業困難學生的幫助大多集中在預警信息發布后,缺乏持續的跟蹤與有效支持。通常,輔導員或班主任會將預警結果通知學生,并告知家長,但大多數高校缺少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導致這些學生的問題未得到及時解決。
學業預警的學生通常存在學習興趣不足、態度不端正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等問題,若不及時與他們溝通并分析問題根源,可能會導致惡性循環,進而影響他們的學業進展。
2 學生學業困難成因分析
深入了解造成大學生學業困難的原因是幫助學生實現預警轉化的關鍵項,學生出現學業困難現象是個人、學校、家庭、社會等因素單獨或綜合作用產生的結果,具體可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2.1 內部因素
(1)自我管理能力差。新生進入大學生活后還未擺脫對父母的依賴,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不夠成熟。雖然學生在學習時間、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上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但在缺少了高中時期的嚴格約束后,學習自制力差的學生極易受外界影響,不能合理地分配學習時間,導致學習動力逐漸下降。
(2)學習目標不明確。入學后有些學生對選專業了解不夠,學生所學專業有的是盲目跟風所選的或是被動調劑的專業,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發現專業不是自己期望的,學習主動性不強。部分學生所選專業的難度系數較大,導致學習效果一直不理想,興趣逐漸減弱。
(3)對于未來缺少規劃。有些學生由于性格原因不喜歡與他人過多溝通、交流,易造成行為和思想上的偏執。部分學生會從事更多勤工儉學及兼職工作,進而影響了學習時間,導致學業出現困難。
2.2 外部因素
(1)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圍對學生的成長有決定性影響,若家庭中存在過度監管、缺乏正面鼓勵等現象,可能導致孩子產生逆反、自卑等心理而影響學業。
(2)教育體制限制。衡量生源質量的主要指標是高考分數,但高考分數是地區教育水平和學生能力兩者的綜合體現,并不完全代表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來自教育水平不發達地區的學生,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彌補差距,這無疑會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產生失落情緒。
(3)突發事件具有不確定性和隨時性,可能直接影響學生的在校表現。如健康問題、家庭變故或情感困擾等突發情況,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或創傷,進而影響學習并導致學業困難。
3 高校學業預警機制優化探討
高校學業預警機制是需要學校主動管理、學生自我管理、家長實時參與的管理體系,當發出預警信息時,各方需要良好的交流和溝通,確保學生得到針對性的幫扶。優化學業預警機制是高校幫助學生解決學業問題及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將其與日常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已達到降低學業困難學生人數的目的。
3.1 建立學業預警幫扶制度
高校的學業幫扶工作需要多部門協作,實施有計劃、有層次的管理。學校應建立學業預警體系,包括學業預警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和信息化平臺。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學校應注重預警機制的動態調整與優化。例如,可以定期對預警標準和幫扶措施進行評估,結合學生的實際反饋和幫扶效果,及時調整預警閾值和幫扶策略。學業困難學生的幫扶涉及教務處、各學院和家長等多方配合,因此應成立由教務處及學院負責人組成的領導機構,并由任課教師、輔導員、班干部和家長共同參與執行,通過考試成績、課堂表現和學分等信息,及時識別潛在學業困難的學生。例如,教務系統可以跟蹤學生的出勤率和選課情況,缺勤率高或學分未達標的學生可被視為存在學業困難,列入預警名單。隨后,采取班主任一對一溝通、輔導員走訪等措施進行干預,并根據不同情況制訂幫扶方案,從源頭上減少學業困難的發生。
在開展學業幫扶前,需要明確幫扶人員的素質要求,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與問題分析能力,掌握一定的心理學、教育學知識,并能根據學生情況提供具體指導。對于學業困難的學生,要通過溝通和走訪等方式了解原因,若是因為課程難度較大或知識理解困難導致學習困難,可安排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輔導;若是心理問題導致學習困難,應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并跟蹤恢復進展;若學生對專業缺乏興趣,則應采用激勵手段提升其興趣。對于其他困難,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學生個人情況,并制訂個性化幫扶方案,如選課規劃、補考安排、學習伙伴配對等,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3.2 建全完善的預警體系
建立由學校職能部門——學院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班長、班級干部——宿舍長、學生個體的層級聯絡體系,健全包含數據收集、信息研判、幫扶措施制定、回訪反饋等功能的預警平臺,如圖1所示。
在數據收集階段,由學校職能部門統籌,各學院將學生的學籍信息、考試成績、學分情況等信息匯總,重點關注生源地教育相對落后的學生、學習成績下滑較大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在信息研判階段,由學院教師、輔導員等根據信息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根據學業預警評價標準對信息進行處理。在信息研判的基礎上,當出現預警信息后,上一級的聯絡人及時反映問題,實時跟進課堂,主動深入學生群體中,形成寢室長、輔導員、任課教師、家長、班委會聯動系統,共同制定幫扶措施,及時掌握學生出現的情況并給予全方位的指導,便于學生回歸正常軌道。為了促進預警體系的完善及幫扶政策的提高,當一階段的幫扶工作完成后,幫扶人員要向學生詢問幫扶效果的有效性與適宜性,確定實施效果與預先目標之間的差距。幫扶人員定期總結幫扶結果,對幫扶效果不佳的措施進行反思與改進,及時向上級反映意見,以利于學業預警體系的完善。
3.3 構建多方位的聯動幫扶機制
在實際幫扶過程中,由于高校教師、輔導員日常工作較為繁雜,無法同時兼顧每位學生并給予“一生一策”的幫助,絕大多數情況是通過幫扶小組指導學業,同樣的舉措,效果卻因人而異,所以家長參與其中顯得至關重要。家長是幫扶工作的重要主體,教育合力可以通過家校合作來完成,家長和學校在學業幫扶方面彼此互補而又不可替代。學校將學業預警的通知告知家長,這是對學生一種正式而嚴肅的提醒,不是對學生的一種處罰或警告。告知的目的是讓學生本人和家長對出現的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要求家長加強對學生本人情況的監督和引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首先,構建學校與家長的共同監督機制,確保家長知情孩子的在校情況,在學生入學初期、學習適應時期、問題糾正時期能分層次、分緩急地與輔導員保持溝通,提升家長的教育參與感,有利于家長更好地配合學校共同關注學生成長,改變家長只注重為學生提供經濟上的幫助而忽略精神上幫助的情況。其次,家長要對學生在思想上、學習態度上存在的影響學業消極的因素進行排除,與學校共同幫助學生走出學業困境。例如,當出現學業困難時,輔導員從學生的角度入手,向家長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方式、性格特點、成長經歷等信息,與家長一道分析學生學習出現困難問題的原因,及時糾正錯誤,以達到預警效果。最后,聯動家長建立好信息平臺,收集和匯總預警學生的過程材料,如學生的學業成績單、預警談話記錄、學習進步計劃書、學業幫扶記錄等,建立好管理檔案,做好學生的動態追蹤,提高過程管理效率,對于幫扶后成績出現好轉的學生,要及時進行反饋和激勵,從而取得良性發展。
此外,學校還應加強涉及學業預警機制的講座與宣傳,幫助學生和家長正確認識學業預警的意義。預警并非懲罰,而是一種關愛和幫助的手段。通過專題講座、宣傳手冊、網課學習等形式,學校可以向學生和家長普及學業預警的相關知識,幫助他們理解預警機制的作用,并鼓勵學生主動配合幫扶工作。學校還可以設立學業預警咨詢窗口,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一對一的指導服務,解答他們的疑問,消除他們的顧慮。學校也應注重學業預警機制的長效性和可持續性。通過建立預警案例庫和幫扶經驗庫,學校可以積累寶貴的實踐經驗,為后續的預警工作提供參考。學校還可以與其他高校開展交流合作,學習借鑒先進的預警機制和幫扶模式,不斷提升自身的學業預警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學業預警機制是高校對學生在校學習情況進行監督和指導的重要舉措,學生的學業問題是單一或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通過建立多層次分析、多方面關注、多角度重視的聯合運作的學業預警機制,著手打造過程性的學業預警體系及多元化的困難幫扶體系,可以更精確、更及時地識別、分析、解決學業困難問題,對全面提高高校教育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周永.高校學業預警機制:意義、問題及對策——以福建省×校為例[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3(01):8992.
[2]吳婉淑.從學籍管理的角度談高校學業預警[J].文教資料,2014(07):115117.
[3]高明生.大學生學業預警機制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07):209210+212.
[4]戴維娜.高校學業預警機制初探[J].理論觀察,2018(04):141143.
[5]楊轉轉.高校學業預警機制的探索與研究[J].呂梁學院學報,2022,12(02):5053.
基金項目:安慶師范大學教育教學管理項目(2023aqn ujxg12);安徽省傳統專業改造提升項目(2023zygzts036)
*通信作者:劉云梯(1995— ),男,漢族,湖南益陽人,工學博士,講師,主要從事流固耦合、多相流、海洋立管系統、清管器、CFD、高等學校學生學業預警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