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血壓異常疾病,包括子癇前期、妊娠高血壓、子癇及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等類型,多在孕20~24周高發。常見癥狀有水腫、多臟器損害等,病情嚴重時,孕婦會出現昏迷、抽搐,嚴重威脅母嬰健康。合理預防可降低妊高征的發生率,改善母嬰結局。
病因
妊高征是女性在懷孕期間可能患上的一種疾病,其發病原因多樣,且受孕婦年齡、胎產次、遺傳等多種因素影響,使得孕婦罹患此病的概率上升。特別是30歲以上的初產婦,更需格外警惕。妊高征的發病原因主要包括: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初產婦子宮過度膨大、腹壁緊張等情況,可能導致宮腔壓力增大,子宮胎盤血流量減少或減慢,這不僅易致子宮胎盤缺血缺氧,還會在血管痙攣影響下使孕婦血壓升高。此外,胎盤或蛻膜組織缺血缺氧后,可能產生具有升壓作用的物質,引發血管痙攣導致血壓上升;妊高征具有家族遺傳性,若母親或姐妹患有妊高征,自身患病風險會增加。其遺傳模式可能為多基因遺傳,多個基因的變異共同作用導致了疾病的易感性;前列腺素類物質在正常妊娠及生理狀態下具有調節血管張力、維持血管正常舒縮功能的作用。當前列腺素類物質減少時,血管收縮相對增強,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從而導致血壓升高。
危害
妊高征對母體和胎兒均有危害。對母體而言,它會損傷大腦、心臟、肝臟和腎臟等器官,導致視物模糊、肝腎功能受損,還可能引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多種并發癥。孕婦若患妊高征,全身小血管易發生痙攣,致使全身各系統及臟器血液灌注減少,進而引發缺血缺氧。孕婦血壓過高,可能誘發血栓性疾病、心臟疾病及腦出血等。部分孕婦還會出現內分泌紊亂或凝血功能障礙。對胎兒來說,妊高征引發的血管病變可能造成胎盤早剝,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胎兒宮內死亡。子宮胎盤血流灌注不佳,會影響胎兒生長,導致胎兒宮內窘迫。因此,孕婦及其家屬需全面了解這些知識,一旦發現妊高征癥狀,應立即前往醫院就醫。
預防
孕前準備與評估 若患有慢性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需在病情穩定后再妊娠,并在孕前咨詢醫生,評估妊娠風險。孕前BMI應控制在正常范圍為18.5~23.9千克/平方米,肥胖者( BMI≥28 千克/平方米)需通過合理飲食和運動減重,降低妊娠后血壓異常風險。
定期產檢初產婦、年齡小于18歲或大于40歲的孕婦、多胎妊娠者,以及有妊娠期高血壓病家族史,或患有慢性高血壓、慢性腎炎、營養不良的高危孕婦,務必嚴格產檢,以便盡早發現妊高征。此外,孕婦應自我監測,如早晚測量血壓,妊娠36周后更要關注血壓、體重及蛋白尿、頭暈等情況。
保證生活作息規律孕婦需合理安排作息,避免過度勞累。懷孕7個月后,應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及長時間勞累工作。建議每天睡眠時間大于8小時,中午再休息0.5~1小時。休息時以左側臥位為主,能減輕心臟壓力,有利尿、減輕子宮壓迫、改善胎盤功能等好處。同時,孕婦要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長時間看電視。
均衡飲食孕婦應多吃新鮮肉類、蛋類、魚類、蔬菜和水果,避免過多攝入辛辣刺激食物、碳水化合物和動物脂肪,一般每日熱量攝入控制在2400千卡以內。受激素變化和胎兒發育影響,孕婦鈣需求增加,若未及時補鈣,會導致血清鈣離子降低、細胞內鈣離子升高,血管緊張力增加、血壓上升,進而引發妊高征。因此,孕婦在孕期應注重科學補鈣,維持體內鈣離子平衡,從而有效預防妊高征的發生,保障母嬰健康。
適當運動孕婦體重過高會增加患妊高征的風險。女性懷孕數月后,體重每周會有所增加,但需控制在500克以內,超重會加大水腫發生率。因此,孕婦在身體條件允許時應適當運動,散步和游泳是較為推薦的方式,既不會帶來過大負擔,又能提高抵抗力。運動量應以孕婦運動后不覺疲勞為宜。
妊高征不容忽視,孕婦及其家屬應了解妊高征相關知識,尤其是針對性的預防方法,防止對孕婦和胎兒造成嚴重影響,保證孕婦順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