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炎作為臨床中最常見的急腹癥類型之一,在我國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闌尾是細長盲管,一旦發生梗阻或感染,若未及時處理,炎癥極易擴散,引發闌尾穿孔、腹膜炎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威脅生命。因此,掌握闌尾炎的快速識別與科學應對方法,對每個人的健康都至關重要。
癥狀
腹痛是闌尾炎最典型的癥狀。發病初期,疼痛多始于肚臍周圍或上腹部,表現為類似消化不良的隱痛,這種不典型癥狀常被患者忽視。約6\~8小時后,疼痛會逐漸轉移至右下腹部。這是因為闌尾炎癥從內壁蔓延至漿膜,刺激壁腹膜,引發定位明確的疼痛。隨著炎癥加重,疼痛從隱痛發展為持續脹痛或刺痛,按壓右下腹部麥氏點(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界處)時,痛感明顯加劇,突然抬手疼痛更甚(即反跳痛),這是診斷闌尾炎的重要依據。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腰背部、會陰部牽涉痛等癥狀。
同時,患者常伴有胃腸道癥狀。發病早期多出現惡心、嘔吐,尤其在晨起或進食后,嘔吐物多為未消化食物,這是闌尾炎癥干擾胃腸蠕動所致。此外,患者還會出現食欲缺乏、腹脹,甚至腹瀉與便秘交替的情況。當炎癥擴散,患者體溫會升至 38°C 左右,下午和夜間更為明顯,同時感到渾身乏力、精神萎靡,這是身體對抗炎癥的全身性反應。
應對
一旦出現上述典型癥狀,務必在24小時內就醫。闌尾發炎后病情進展迅速,拖延時間越久,穿孔和感染擴散風險越高,治療難度和并發癥發生風險也會大幅增加。建議優先選擇設有急診外科、配備專業普外科醫生的綜合性醫院就診,這類醫院診療設備齊全、經驗豐富,能提供及時有效的救治。
在就醫途中,患者應盡量保持平躺或半臥位,避免顛簸,以減輕疼痛、防止炎癥擴散。尤其要嚴格禁食禁水,因為手術麻醉會減弱吞咽和咳嗽反射,胃內食物反流誤吸可能導致室息,危及生命。
診斷
到醫院后,醫生會通過問診、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確診。
問診時,患者需準確告知腹痛起始時間、疼痛變化過程,以及既往病史等信息,這些對判斷病情至關重要。
體格檢查中,右下腹部壓痛和反跳痛是關鍵,通過結腸充氣試驗、腰大肌試驗等可進一步判斷闌尾炎癥情況。
輔助檢查方面,血液檢測若發現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提示體內存在炎癥;超聲檢查可直觀觀察闌尾形態,判斷是否腫脹、積膿,且無輻射、操作簡便;對于癥狀不典型或超聲難以確診的患者,可通過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更清晰全面地顯示闌尾及周圍組織情況,便于制訂精準治療方案。
治療
保守治療對于癥狀較輕、發病不超過72小時,或因年齡、身體狀況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可選擇保守治療,通過靜脈輸注抗生素控制炎癥,同時補充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但保守治療僅能暫時控制炎癥,闌尾病變依然存在,因此需嚴格遵醫囑定期復查,一旦癥狀反復,應及時考慮手術。
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根治闌尾炎的主要方式。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是首選治療方案,該手術可在高清視野下精準切除病變闌尾,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的優點,術后1~2天可下床活動,住院3~5天便可出院。對于闌尾炎癥嚴重、與周圍組織粘連緊密或病情緊急不適合腹腔鏡手術者,則需采用開腹闌尾切除術,雖然切口較大,但能更徹底處理病灶。
預防
預防闌尾炎需注重日常健康管理。首先,要規律進餐,避免暴飲暴食,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促進腸道蠕動,保持大便通暢,減少闌尾梗阻的發生風險;少吃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避免刺激胃腸道黏膜。同時,注意飲食衛生,勤洗手,不吃生冷變質食物,防止腸道感染波及闌尾。其次,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每周進行3~5次散步、慢跑等有氧運動,增強腸道功能。有慢性腸道疾病的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腹部超聲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闌尾炎雖常見,但了解其癥狀特點,發現異常及時就醫,積極配合治療,并做好日常預防,就能有效降低患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