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概述了會計信息化與內部控制,并淺談了會計信息化助力企業內部控制的意義,即為企業內部控制提供精準無誤的會計信息、提高企業內部溝通效率、提升企業運營風險評估水平以及打造透明、高效的內部控制環境,文章還探究了會計信息化助力企業內部控制的策略,企業需以“三節點”“四特征”“自控制”“大循環”為舉措增強內控的一貫性、精細性、數智性與發展性,使企業可在基于會計信息化的內部控制提質增效的條件下穩健發展。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企業;內部控制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14.058
在信息技術與企業會計工作高度融合的背景下,會計信息化應運而生,并推動會計工作朝著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的方向不斷發展。會計信息化重構了會計工作體系,因為企業內部控制以會計信息為依據,會計工作與內控的緊密程度可見一斑,所以會計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控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積極影響包括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科學評估運營風險等,消極影響包括基于會計信息化的內控缺乏一貫性、內部自控水平有待提升等。基于此,為了彰顯會計信息化助力企業內部控制發展的積極影響,并規避消極影響,探析會計信息化助力企業內部控制的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1 概述會計信息化與內部控制
1.1 會計信息化
在21世紀初期的“新形勢下會計軟件市場管理研討會暨會計信息化理論專家座談會”上“會計信息化”概念被提出并得到了廣泛關注。會計信息化是指運用信息技術綜合處理會計信息,并將信息處理結果轉化為國家戰略決策、社會經濟發展、行業改革及企業運營的依據。會計信息化在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同時在技術賦能的條件下朝著智慧化的方向不斷發展。企業加強會計信息化的基礎除了會計電算化發展到一定水平以外,還有以下幾個:(1)企業轉變會計工作思想,重視會計工作線上化、自動化、數智化。(2)企業會計工作軟硬件水平不斷提升。(3)企業懂技術、有信息素養、敢創新、有管理能力的會計工作隊伍持續壯大。(4)企業積累了一些“信息化+會計”工作經驗,并以經驗為支撐制定與優化了會計信息化工作制度,這為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與變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1.2 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指的是以實現運營目標為出發點采用多種手段確保運營主體內部可維系彼此制約、監督、協作的關系,進而加大內部各崗位、各環節、各工作人員互相控制的力度,在此基礎上確保會計信息可靠,運營主體資產安全,還能完成運營任務。
企業作為一種運營主體需注重內部控制,并推動內部控制體系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內部控制信息化是企業內控體系現代化發展趨勢之一,會計信息化有助力內控信息化發展的積極意義,這就需要企業將會計信息化、內部控制聯系起來。
在基于會計信息化的內控發展過程中,企業可能遇到下述阻力,這些阻力既影響企業內控提質增效,又是會計信息化助力內控發展的著力點:(1)會計信息化未能在內部控制體系內一以貫之。(2)“會計信息化+內部控制”過于籠統。(3)企業內部自控能力有待提升。(4)企業基于會計信息化的內控發展機制缺位[1]。
2 會計信息化助力企業內部控制的意義
2.1 為企業內部控制提供準確無誤的會計信息
企業實現會計信息化目標的第一步是規劃,通過規劃建設會計信息系統,將主要的會計工作轉到線上,在此基礎上提高了會計信息處理有效性,主要源于會計信息系統的規劃建設有著“一盤棋”與標準統一的特點。無論是中小微企業,還是集團化企業,都需要依托會計信息系統處理各類信息,如采購信息、庫存信息等,這使得各部門、各崗位、各工作人員僅憑主觀意志難以更改會計信息,會計信息隨之增強了客觀性、準確性,可以反饋企業發展現狀,進而為企業從實際出發采取制約、協調等內控手段提供了依據。
2.2 提高企業內部溝通效率
通過分析企業內部控制五要素可知,“信息與溝通”屬于要素之一,并決定著內控的效率,若內部信息難以共享、各部門溝通效率較低,企業則無法及時展開內控活動,還會產生“信息孤島”,徒增內控阻力,并影響著企業內部價值鏈的構建與運行。企業加強會計信息化可提高內部溝通效率,一方面依托會計信息系統共享各類信息,另一方面凸顯網絡助力各部門跨時空溝通聯動的價值,使企業可及時了解各部門的實際情況,根據各部門溝通與反饋結果制定經營決策,加大企業一體化運營的力度,企業亦可通過一體化運營優化配置信息、資金、技術等資源,繼而完成市場擴張、新品推廣、生產改革等運營任務,在此基礎上增強企業綜合實力及綜合效益。
2.3 提升企業運營風險評估水平
內部控制功能之一是風險評估,所謂“風險評估”指的是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對企業運營期間可能發生的風險及現存風險對運營成效帶來的影響程度加以識別、分析與評價,最終生成風險評估報告,用以指導企業采取內控手段防控各類風險,如稅收風險、合同風險、預算風險等。在以往的風險評估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員習慣依照經驗完成風險識別、分析、評價相關工作,存在風險評估缺乏客觀性、科學性的問題,風險評估結果很容易受主觀判斷因素的干擾,這顯然不利于企業做好風控工作,內部控制的風險防范功能隨之弱化。在會計信息化助力下,企業可提升運營風險評估水平。首先,依托會計信息系統收集運營信息。其次,利用運營信息及數字技術構建風險評估模型。最后,在風險評估模型內展開復雜的運算,對風險類型、影響程度、構成要素、引發原因等加以評析,進而使企業可運用風險評估結果做好運營風險管理工作[2]。
2.4 打造透明、高效的內部控制環境
內部環境是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組成部分,是企業內部控制因素的集合體,亦是企業內部控制基礎,由內部審計機構、人力資源、文化、組織架構與責權分配、治理結構、反舞弊機制等構成。企業內部環境質量與內控水平成正相關,企業加強會計信息化可助力內部環境優化升級,用線上透明度較高的會計工作體系,代替線下封閉性較強的工作體系,在此前提下可用扁平化組織架構替代“金字塔”形的組織架構,同時為全員積極參與內部控制活動提供條件,進而以工作人員為支點,打造全員、全程、全方位協同聯動的內部控制環境。在人人履行內控職責的基礎上可提高企業內控效率,還可增強以人為本、團結協作、愛崗盡責等企業文化的影響力,通過加強內控“軟管理”更好地調配資源解決企業內部運營問題,同時可提高內部審計、反舞弊等機制的實效性,企業得以達成發展目標。
3 會計信息化助力企業內部控制的策略
3.1 以“三節點”為抓手增強內控的一貫性
內部控制節點主要有三個,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在會計信息化助力企業內部控制提質增效的過程中,企業需要以上述三個節點為抓手,增強“會計信息化+內控”的一貫性。
節點一事前控制,在企業運營決策前,使用信息技術匯聚企業歷史性會計信息,對以往運營決策的綜合效益進行分析,一方面累積運營經驗,明晰風險偏好。另一方面預判企業發展趨勢,以便順應發展趨勢制定與選擇綜合效益最大的運營決策,達到增強預算、資金等管理前置性、戰略性的目的。
節點二事中控制,在企業開展經營活動期間,依托會計信息系統持續獲取最新數據,通過分析新數據識別新風險,并采取內控新舉措,解決內部控制計劃性有余、實時性不強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企業不僅要保證會計信息系統滲透內部價值鏈,還要借助會計信息化的力量加強業財融合,用以消除業務端自主上傳與共享信息的阻力。企業還需要有效運用管理會計報告,加大業務端會計信息分析與利用的力度,通過分析識別預算風險、采購風險等,使得以業務端為抓手的事中風險控制更具針對性與實效性。
節點三事后控制,這需要企業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將內審視為內控手段之一,而運營期間生成的會計信息則為內審對象,在完成階段性內部控制任務后,在線自動匯總會計信息,定性、定量評價階段性內控效果。內部審計部門可利用真實的會計信息反觀內控實況,并揭示內部制度、組織架構、責權分配、文化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將成為企業內部控制整改立足點,使得企業內控體系能通過整改優化升級[3]。
3.2 以“四特征”為支點增強內控的精細性
內部控制不僅有控制的意思,還有調節、檢驗、核實、管理等含義,這說明內部控制并非僅是企業中的一項制度,而是真正參與企業運營活動的一種管理行為,是企業管理程序的一部分,使企業管理程序不僅能自我調控,還能助力企業貫徹落實運營決策,這就賦予了內部控制四大特征,即關聯性、細致性、經常性、全面性。在會計信息助力企業內控提質增效的過程中,企業需要以上述“四特征”為支點,在加強信息技術賦能的同時增強內控的精細性,具體做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以探析。
從凸顯“關聯性”特征的角度來講,企業需要統一會計信息分析處理標準,保證各部門、各項目、各環節的會計信息橫向、縱向有著可比性,同時可將多個部門、項目或環節的會計信息聯系到一起,用以分析內部聚合力與協作力,還可分析內控舉措是否成功。通常橫向、縱向會計信息比較結果向好且部門協作效率與綜合效益較高,則說明內控舉措成功,內控舉措是否成功、影響因素等可為企業改進能“牽一發動全身”的內控方案給予支持。
從凸顯“細致性”特征的角度來講,企業既要保證會計信息系統可滲入業務端,貫穿價值鏈,又要細化會計信息獲取、存儲與處理的立足點,使得會計分錄內容一目了然且細致到位,解決會計信息過于籠統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企業可利用細致的會計信息統計表找準內控關鍵點,立足生產、采購、產品設計等部門織密內部控制之網,并有效控制各部門的運營行為,防范部門運營風險,在各部門順利完成各項運營任務的基礎上合力推動企業發展。
從凸顯“經常性”特征的角度來講,企業需建立健全日常性會計信息檔案管理體系,這不僅可引領財務部門匯總不同時期的會計信息,為增強內部控制的一貫性提供會計信息保障,還可為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做好專項審計監督工作給予支持,亦可助力財務部門養成會計信息經常性檢查、評價與利用的良好習慣,使財務部門可根據會計信息分析結果及時發現內部運營風險并盡快采取行動加以控制。
從凸顯“全面性”特征的角度來講,企業需要在逐步提升會計信息化水平的條件下建設財務共享中心,引入ERP系統,擴大會計信息化覆蓋范圍。這一點對集團化企業一體化管控來講更為重要,可解決基于會計信息化的內控有短板、有死角、有漏洞的問題,使內部控制是針對一切運營活動所展開的全面控制,而非針對某個部門、環節或項目的局部控制,同時確保企業可統攬全局采取內控行動,繼而實現企業戰略化發展目標[4]。
3.3 以“自控制”為目的增強內控的數智性
在會計信息化大背景下,企業內部控制方式有所改變,并朝著數智型的方向發展。例如,企業在控制授權時,可以將交易授權功能模塊嵌入會計信息系統,并設置授權標準,系統依據授權標準自動運行,這使一些發生頻率較高、風險較小的交易可以由會計信息系統中的程序觸發,而非由會計人員來觸發。企業在提高交易授權效率的基礎上可高效運營,還可控制因授權而引發的風險。除了部分交易自動授權以外,內置交易自動授權程序的會計信息系統還可對交易授權有關操作是否合理進行評價,并依托授權程序自動追根溯源,找到問題所在,這使得內部控制更具聚焦性與實效性。
再如,企業在控制實物資產時,可以在實物上張貼電子標簽,標簽可用儀器掃描,掃描后顯示實物相關信息,如總量、成本、流通情況等,為企業采取措施控制實物資產及解決資產被浪費、被閑置等問題給予支持。從責權分離角度來講,企業在加強會計信息化的同時植入安全模塊,利用設置登錄密碼、控制登錄權限、密鑰等技術手段確保會計信息系統既有共享性,又有安全性,線上工作專人專管,避免出現責權交叉的情況,提高了責權控制有效性,同時層次化安全防護、自動化安全檢測、全方位安全審計等功能模塊可以助力企業提升線上安全運營管控水平。
上述“自控制”活動起效的共性有以下幾個:(1)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穩定。(2)在會計信息系統內根據內部控制需要植入相應的功能模塊。(3)加強技術集成。(4)以企業內控需求與實際問題為動力優化會計信息化服務體系,繼而基于會計信息化實現企業內控數智性發展目標。
3.4 以“大循環”為舉措增強內控的發展性
企業基于會計信息化的內部控制若想提質增效需要處在不斷發展的狀態中,在持續引入新技術、新流程、新理念、新設備等資源的條件下增強內控的發展性。為了推動企業內部控制良性發展,企業需要在會計信息化的基礎上強化“大循環”理念,該理念由四部分組成,可作為內部控制循環發展的著力點:第一,規劃。企業根據會計工作需要構建會計信息系統,還要根據會計信息化與內部控制之間的關聯,制訂“會計信息化+內部控制”發展方案。第二,執行。在企業運營期間做好會計信息化建設工作,并將會計信息化發展成果轉化為內部控制提質增效的一大動力。第三,檢查。將企業“會計信息化+內部控制”發展實況與發展方案實施預期放在一起比較,通過比較發現會計信息化在助力內部控制期間存在的問題。第四,調整。以基于會計信息化的內部控制問題為著力點采取調整措施,通常的調整措施有應用大數據技術處理日常經營生產期間所產生的巨量數據資源、將內控要求嵌入會計信息系統或財務共享平臺、在全面內控的基礎上依托會計信息系統提升風險預警水平、內控角色從支持合規運營轉變為決策賦能等,企業得以推動內控發展[5]。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加大會計信息化的力度可助推內部控制良性發展,這需要企業樹立“會計信息化+內部控制”意識,充分利用會計信息資源及會計信息系統提升內控水平。未來在會計信息平臺不斷完善、技術逐步優化、功能模塊持續嵌入的大背景下,企業會計信息化將進一步助力內部控制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胡奕琦.內部控制在審計與會計實踐中的協同作用[J].現代審計與會計,2025(03):19-21.
[2]張靜芳.大數據時代企業會計信息化相關的風險及防范措施[J].中國電子商情,2025(04):114-116.
[3]馬靜.新經濟形勢下企業財務會計內部控制優化研究[J].商業經濟,2025(03):157-160.
[4]李奕興.基于內部控制的財務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市場,2025(05):139-142.
[5]於桐希.會計信息化對企業財務管理效率的影響研究[J].財經界,2025(03):87-89.
作者簡介:米秀芳(1990-),女,漢族,內蒙古呼和浩特人,碩士研究生,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信息化、應收賬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