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25)05-0166-03
1引言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是一種憑借集中處理企業各分支機構的財務工作,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提升管理效率的新型財務管理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該模式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普遍運用,成為增強財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存在著效率低下、資源分散等諸多局限性,導致會計工作面臨信息處理滯后、人工成本高等問題。剖析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對會計工作產生的變化,意在為企業應用這一模式提供理論支撐,助力企業應對實際操作中的挑戰,引領會計工作的轉型升級。
2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概述
2.1財務共享服務的基本內涵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是指企業借助集中管理與集中處理財務相關事務,將分散在各個部門、分支機構的財務職能聚合到一個統一的共享服務中心進行統一管理與處理。此模式憑借信息化舉措,讓財務工作可以高效、精準地開展,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推動財務處理的標準化與透明化。其核心目標是借助共享平臺集中處理企業日常財務業務,釋放各分支機構的管理人力,提升整個企業財務管理的綜合效能。
2.2財務共享服務的運作機制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執行機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實施集中化管理,二是借助信息化支撐。財務共享服務模式規定要把各業務單位的財務數據、會計核算等工作集中到共享服務中心去處理,共享服務中心依靠高效的運作及流程優化,把業務處理推向標準化,減少重復性事務,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技術的采用是該模式順利運轉的關鍵,企業往往憑借ERP系統、財務管理軟件等信息化工具,保障數據流通的通暢以及財務信息的精準與及時,共享服務中心還憑借統一的財務規則與標準化流程,提高數據的透明性及可追溯性,保障財務工作的質量與合規性。
2.3財務共享服務的實施步驟與模式
財務共享服務的實施一般劃分成幾個階段:首先,進入需求分析與規劃階段,企業要針對現有財務管理模式進行評估,厘定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具體需求及目標;其次,進入方案設計與系統建設階段,企業應依照分析結論,規劃恰當的財務共享服務方案,創建共享平臺及信息化系統;再次,實施與遷移階段,企業將穩步把財務業務遷移到共享服務中心,并保障數據遷移順利達成目標;最后,持續優化與改進階段,企業需憑借運營反饋內容,持續調整及改進共享服務模式,以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財務共享服務往往分為集中模式、分布模式和混合模式。在集中模式狀態下,全部財務職能收攏到一個服務中心;分布模式就是各業務單位設置單獨的財務共享中心;混合模式綜合了二者的特點,采用區域化或分層式管理的方式。
3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對會計職能的影響
3.1會計核算工作的集中化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一個核心特征便是把企業各分支機構的會計核算工作匯聚到共享服務中心。這種集中化處理模式改變了傳統分散式的核算模式,使得財務數據的錄人、核算、報告等環節不再由各業務部門獨立實施,而是由專業的共享服務團隊統一管理。依據規模經濟理論,企業通過整合分散的財務資源,形成統一的服務平臺,能夠顯著降低單位核算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這一集中化模式顯著減少了各部門間的重復工作,防止財務信息走向碎片化,提升了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同時,集中化核算有助于規范各項財務操作流程,保障各業務單位都依照統一的標準和流程進行核算,降低了核算操作風險,增強了財務工作的合規性及透明度。
3.2會計信息處理效率的提升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開展,推動了會計信息處理效率的顯著提升。借助信息化手段,如ERP系統、財務管理軟件等,財務共享中心可實現財務數據的自動化處理工作,降低人工干預。結合流程再造理論,企業通過重塑財務流程,消除冗余環節,優化信息流轉路徑,使得財務數據處理速度大幅提高,同時降低了人為錯誤出現頻次,維系了財務信息的準確性與及時性。自動化財務流程可實時更新財務數據,幫助管理層快速獲取財務報表及關鍵財務指標,為決策提供及時支持。會計信息的實時處理明顯縮短了財務周期,提升了財務部門的響應速度和整體工作效率。此外,財務共享服務模式通過集中資源與標準化流程釋放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成本,強化會計信息的整體處理能力。
3.3會計職能轉變與優化
在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環境下,會計職能出現了明顯的轉變與優化。傳統會計工作較多地集中在基礎的會計核算和賬務處理上,大多屬于執行層面的工作。在共享服務模式體系中,財務共享中心憑借信息化技術的支持,把眾多基礎性核算任務實現自動化與集中處理,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工作負擔,讓會計人員將更多精力投身于財務分析、預算編制、成本控制等戰略性決策支持工作中。此種轉變符合流程再造理論所強調的崗位職責重構與流程優化理念,會計人員的角色逐步從單純的賬務處理者轉變為財務分析師和決策支持者。會計職能的優化還體現在工作內容的多樣化以及技能要求的提升上,隨著會計工作的轉型,財務人員既需要具備專業的財務知識,還需掌握信息技術與數據分析能力,能夠對大批財務數據實施分析與預測,為管理層呈獻更有價值的財務洞察。共享服務模式帶動會計工作從傳統的財務記錄與賬務核算向更高層次的業務分析和決策支持轉變,不僅提升了會計工作的價值,也推動了會計人員綜合能力的增強。
4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對會計工作的影響分析實例
通過對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在會計核算集中化、信息處理效率提升以及職能轉型方面的系統分析,可以看出其對會計工作模式與價值創造路徑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為進一步驗證上述影響的現實可行性與實施效果,還需結合企業具體實踐案例進行分析。下文以典型企業為例,深人探討財務共享服務在實際操作中對會計核算、信息處理及工作成本等方面所帶來的具體成效與問題,以增強研究的現實說服力與應用指導價值。
4.1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華瑞控股集團實踐
以華瑞控股集團為例,2022年該企業全面推行財務共享服務模式,設立總部共享服務中心,將原本分布于全國15家子公司的會計核算職能集中整合。改革前,各地財務機構各自為政,核算標準不統一,信息系統互不兼容,導致財務數據□徑混亂、處理周期長。
實施過程中,華瑞控股采取“制度統一 + 系統整合 + 流程再造\"的策略,搭建統一財務平臺,全面梳理會計科目與流程規范,組織開展全員培訓并設置雙向溝通反饋機制。改造實施后,在核算效率、數據準確性與財務響應速度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如表1所示。
表1華瑞控股集團在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前后的關鍵財務指標對比
此外,財務共享中心的流程標準化顯著減少了重復錄入和手工核對環節,提升了整體核算效率。然而在實踐中也發現,部分基層單位在適應標準化流程方面存在短期內操作不熟練、反饋不及時等問題,特別是在處理業務特殊性較強的財務事項時,共享中心的響應存在一定滯后性。對此,集團管理層計劃引人人工智能識別規則和業務輔助決策機制,增強系統的靈活性和智能化程度,從而進一步優化服務質量和應變能力。
4.2財務共享服務對會計職能轉型的推動作用
財務共享服務不僅是組織結構的調整,更是會計職能的深度再造。在核算集中和信息處理效率提升的基礎上,傳統的\"核算型\"會計角色正逐步轉向\"管理型”與\"決策支持型”。以華瑞控股集團為例,在實施共享中心后,原本分布于各子公司的80個基層財務崗位壓縮至40個,約 50% 的財務人員被轉崗至財務分析、預算控制、經營支持等領域,推動了財務人員價值鏈的前移。同時,依托財務共享系統生成的高頻、精細化數據,集團高管能夠每48小時獲取一次更新的經營指標動態報告,提升了經營分析與實時決策能力,實現了從“事后核算\"向“事前預警、事中管控\"的戰略轉變。
然而,會計職能轉型也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數據分析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以及信息系統操作能力等。在轉崗員工中, 60% 以上的人員在初期面臨崗位適應與培訓瓶頸,勝任力建設亟需跟進。此外,財務共享服務的前期建設投入占集團當年信息化預算的 28% ,系統磨合周期長達6個月,這對組織變革與資源整合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整體而言,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為會計工作注人新的活力,是推動財務職能戰略升級的重要抓手,為企業管理精細化和決策智能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5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實施中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在前文系統分析了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對會計核算集中化、信息處理效率及職能轉型等方面的積極影響之后,仍需認識到,該模式的落地并非一蹴而就。實施過程中,企業往往面臨管理整合復雜、技術體系支撐不足、財務人才結構失衡等一系列挑戰。因此,本節將圍繞這些問題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以構建財務共享服務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5.1管理整合挑戰與戰略規劃應對
財務共享服務本質上是一種組織層面的深度變革,其首要挑戰在于管理體系的整合。尤其對于跨地域、跨業務板塊的大型企業集團而言,原有的管理制度、業務流程與責任體系存在較大差異,使得在整合初期常常面臨較高的協調成本與較低的執行效率。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企業常會遇到流程銜接不暢、權責劃分不明等問題,嚴重影響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進度與運行效果。因此,企業需通過系統的戰略規劃與頂層設計,提前識別潛在風險,制定明確的整合路徑與配套機制,確保管理體系的平穩過渡與高效協同。
對此,企業應通過強化戰略規劃來實現\"頂層設計 ?+ 分階段推進\"的路徑管理。企業可設立專門的財務共享項目管理辦公室(PMO),統一協調各業務單元的資源配置與流程調整,設定清晰的實施時間表與績效目標,推動流程再造的系統性與規范化。例如,華瑞控股集團在整合初期就通過梳理232項業務流程,統一其中 80% 以上的流程規范,有效減少了流程沖突和執行阻力。
5.2技術支撐不足與系統升級策略
技術系統是財務共享服務運行的“神經中樞”,但現實中,部分企業仍依賴傳統ERP系統或異構平臺,導致數據接□不兼容、信息傳遞不及時。據統計,約 47% 的企業在系統上線初期存在“核心業務系統與共享平臺聯動不暢\"的現象,影響信息處理效率和數據準確性。
為提升系統支撐力,企業應推動技術平臺向智能化、自動化演進。一方面,升級財務共享平臺的集成能力,確保其與OA、CRM、供應鏈系統實現無縫對接;另一方面,引入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與AI識別算法,處理標準憑證與常規報表任務,提升系統運作效率。例如,某制造企業在導人RPA后,其月度憑證處理量提升了 42% ,報表生成周期縮短了 60% 。
5.3人才適應難題與組織變革引導
財務共享服務對財務人員的角色轉變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再僅限于傳統的核算職能,更強調數據分析、流程優化與服務意識。然而,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員工轉崗的意愿不強、技能儲備不足等問題成為實施過程中的主要障礙。許多員工在進入共享服務崗位后,難以及時適應新的職責要求,進而影響整體服務質量與響應效率。為此,企業需通過系統的培訓機制、明確的職業發展路徑以及有效的變革引導策略,幫助員工實現角色重塑,增強其在新崗位上的認同感與勝任力,從而推動組織變革的順利落地。
針對這一問題,企業應加強組織變革引導與人才再培訓機制。一方面,通過設立“輪崗 + 導師制\"推動人才有序流動;另一方面制定清晰的能力模型和晉升通道,引導財務人員向分析型、戰略型轉變。例如,華瑞控股建立了 ?1+3+N′′ 培訓體系(1個共享知識平臺、3類能力模型、N個專項培訓項目),半年內使員工滿意度和崗位勝任率提升近 30% 。
6結語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作為企業財務管理變革的重要方向,不僅促進了會計核算工作的集中化,提升了信息處理效率,更推動了會計職能的轉型與會計人員能力的提升。然而,企業在實施過程中亦面臨管理、技術及人才等多重挑戰。通過科學規劃、強化技術支撐、完善培訓機制,企業能夠有效克服財務共享服務推進中的難題,實現財務管理的集約化、智能化與戰略化,為企業價值創造和決策支持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黃亞.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8(31):60-61.
【2】何小鳳.財務共享服務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今日財富,2024(12):140-142.
【3]郭云.大型建筑企業財務共享模式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2020(07):144-145.
【4]章現.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的企業財務轉型初探[J財會學習,2021(14):1-3.
【5】趙愛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經貿導刊,2024(14):130-132.
【6陳宗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會計師,2024(22):19-21.
【7]楊雨銀.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企業財務的數字化轉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5,28(06):73-75.
【8】范為.智慧財務視角下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優化策略[J].上海企業,2025(03):184-186.
【9】馬敏.基于數字化轉型的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研究[J].冶金財會,2025,44(02):27-29+33.
【10]尚春蘭.財務共享服務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投資與創業,2024,35(2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