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7-0084-03
林下散養雞作為一種兼具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養殖模式,愈發受到市場青睞。該模式充分利用林間空地資源,為雞群營造了接近自然的生長環境,有效提升了雞肉的品質與風味。然而開放式的養殖環境,也為各類疫病的傳播和發生創造了條件。疫病不僅威脅雞群的健康和存活率,還會直接影響產品的市場接受度與養殖效益,甚至可能對人類健康與公共衛生安全構成威脅。因此,林下散養雞疫病的防控工作至關重要。有效的疫病防控,不僅能保障雞群健康成長,提高養殖效率和經濟效益,更是維護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安全的關鍵一環。面對復雜多變的疫病形勢,需要采取一系列系統化、綜合性的防控措施,從源頭上降低疫病發生概率,切斷疫病傳播途徑,減少疫病造成的損失。
1林下散養雞常見病類型與發生特點
1.1蛔蟲病
林下散養雞活動范圍廣泛,且頻繁接觸地面,這大大增加了感染蛔蟲卵的概率。土壤中的蚯蚓作為蛔蟲的寄生中間宿主,往往攜帶大量蟲卵,如果對中間宿主的防控和管理不到位,雞群感染蛔蟲病的風險就會顯著增加。蛔蟲是引發雞蛔蟲病的主要病原,其蟲體呈黃白色,長條形,雄蟲體長 50~76mm ,雌蟲體長 60~116mm 。蛔蟲在雞體內交配、產卵,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進而污染飼料、飲水和土壤,導致其他雞只采食或接觸后感染[1]。林下散養雞由于接觸地面,病雞糞便又容易污染飼料、飲水和土地,使蟲卵能夠“接力傳染”。該病在雛雞中尤為常見,3月齡以下的雛雞最易感,感染后嚴重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導致死亡。成年雞一般感染較輕,但嚴重感染時也會出現下痢、糞便帶血和粘液、日漸消瘦、產蛋量下降、蛋殼變薄等癥狀。解剖病死雞,可見小腸內有淡黃色蟲體,糞便檢查有蟲卵或蟲體。
1.2感冒
感冒是林下散養雞常發生的病癥,主要由溫差變化和淋雨等因素引起。林下夜間溫度較低,雞只容易受冷,而白天溫度回升,溫差變化顯著,這使得雞群極易感冒。梅雨季節或連續降雨天氣時,雞群在野外覓食容易淋雨,導致機體受涼而感冒。表現為聚堆、體溫升高、羽毛蓬亂、呼吸困難、食欲減退甚至廢絕、精神沉郁、雙翅下垂、咳嗽、伸脖甩頭、鼻流粘液或清水等臨床癥狀,后期體重下降,嚴重時可因室息而死亡,死亡率可達 10%~70%[2] 。剖檢病死雞,可見支氣管有黃白色粘液,氣囊渾濁、增厚,并有黃色、白色液體滲出。
1.3雞白痢
林下散養雞的食物部分源自自然環境中的昆蟲、草籽等,且常飲用雨水,這些飲食來源可能已被病菌污染。此外,散養雞易受天氣突變、運輸、驚嚇等多種應激因素影響,這種開放式養殖模式下,雞群不僅面臨飲食衛生隱患,還因應激反應削弱抗病能力,使得雞白痢等疫病的發生概率顯著上升。雞白痢的病原是雞白痢沙門氏菌,屬于革蘭氏陰性桿菌。病雞和帶菌雞是其主要傳染源,蟲卵隨糞便排出污染飼料、飲水、用具和土壤等,經消化道傳播給健康雞只。主要侵害雛雞,日齡越小癥狀越嚴重,雛雞感染后表現精神不振、畏寒怕冷、身體蜷縮、翅膀下垂4,排白色粘稠或淡黃、淡綠色稀便,有時肛門會被硬結的糞塊堵塞,雛雞排便時可能會感到疼痛,發出低沉的尖叫聲,嚴重時會引發呼吸困難。成年雞感染雞白痢后,癥狀較輕或呈隱性感染[3],部分雞只會出現食欲不振、產蛋量下降、蛋殼變薄等癥狀。解剖病死雛雞,可見肝腫大、充血、出血,表面有灰白色壞死點;脾臟腫大,質地脆弱;肺臟可能有充血、水腫和出血點;腸道黏膜充血、出血,腸內容物稀薄,有時還含有血液。成年病死雞,可見卵巢萎縮,卵泡破裂或堅硬。
2林下散養雞常見病的治療方法
2.1 蛔蟲病
根據雞蛔蟲病的病原體特性和藥物敏感性,選擇合適的驅蟲藥物進行治療。常用藥物有驅蛔靈、左旋咪唑、伊維菌素等。驅蛔靈,按 0.2~0.3g/kg 體重的劑量灌服,每日1次,連用 3~5d 左旋咪唑,以 20~25mg/kg 體重的劑量加入水中混飲,每日2~3次,連用 3~5d 伊維菌素,按 0.15~0.2mg/kg 體重的劑量加入水中混飲,每日2次,連用 3~5d, 0也可采用中藥療法,取檳榔子 125g 、石榴皮 75g 、南瓜子 75g ,研成粉末后按 2% 的比例拌料,空腹飼喂,每天2次,連喂 3d[5]
2.2感冒
一旦發現雞群中有感冒癥狀,應立即將患病雞只隔離,防止病毒在雞群中進一步傳播。對隔離區及周圍環境、飼養用具進行全面徹底消毒。每公斤飼料添加阿司匹林 1g 、板青顆粒 0.5g 土霉素 1g ,混合飼喂,連用 7d 。如果病情嚴重且繼發細菌感染,可在飲水中加入環丙沙星,按每 10kg 水中加 1g 藥物的比例,混飲,連用 5d 或使用阿莫西林,按 20~30mg/kg 體重計算劑量,每日1次肌肉注射,連用 3d[6] 專
2.3 雞白痢
抗生素是治療雞白痢的關鍵藥物,能夠抑制或殺滅引起雞白痢沙門氏菌。可選用丁胺卡那霉素或乳酸諾氟沙星。將 5% 丁胺卡那霉素飲水劑50g 加入 100kg 飲水中,混飲,每日2次,連用5d 乳酸諾氟沙星粉 5g 加人 100kg 飲水中,混飲,每日2次,連用 同時,配合使用中藥進行鞏固治療。取生地 8g 、土茯苓 12g 、紫草 60g 、甘草 4g ,加水 200mL ,煎煮 30min ,取汁后混飲,連喂 3~5d[7] 。
3林下散養雞常見病的預防措施
3.1飼養管理
提供營養均衡的飼料,確保雞群獲得充足的營養支持,增強雞只的體質和免疫力。根據雞群的生長階段和生產需求,合理調整飼料配方和飼喂量,避免發生飼料浪費和營養不足的現象。做好林地排水設施的管理,在大雨后及時排出地面積水。雞舍應建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墊高雞舍地面,在其四周做好排水處理,防止潮濕環境引發疾病。采用分區輪牧的方式進行放牧,將連片林地劃分成幾個飼養區,每次僅使用一個飼養區。輪放周期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減少病原體在土壤中的積累和傳播。林下養殖區域周圍應設置防護網或圍欄,避免與野生動物、家禽等接觸,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
3.2定期消毒
根據養殖環境和季節變化,制定合理的消毒計劃。定期對養殖區域、雞舍、飼養用具等進行全面消毒。消毒前,先清理林地和雞舍周圍的雜草、垃圾、糞便等雜物,減少病原體的滋生環境。選擇對雞群無害、對病原體有良好殺滅效果的消毒劑,如 0.2%~0.5% 過氧乙酸、 0.2%~0.3% 次氯酸鈉(帶雞消毒時濃度可降低至 0.05%~0.2% )、
0.1% 新潔爾滅等[。消毒時要特別注意雞舍內、門口、墻角等易藏污納垢的地方。養殖區域應設置專門的進出通道,通道口設置消毒池或消毒墊。所有進出養殖區域的人員和車輛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
3.3接種疫苗
根據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和雞群的健康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計劃。免疫計劃應明確疫苗的種類、接種時間、接種方法和接種劑量等,詳見表1。
3.4藥物預防
根據不同季節和雞群日齡,科學開展疾病預防和保健工作。可選用中藥提取物、酶制劑(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溶菌酶、抗菌肽、益生菌等,替代部分抗生素,以此提高雞群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同時,定期實施預防性驅蟲,降低寄生蟲病對雞群的危害。驅蟲時,要挑選對雞群安全的驅蟲藥物,并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規范使用,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4總結
林下散養雞常見疫病的防控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協同努力。只有切實加強疫病預防、改善飼養管理、加強環境衛生與消毒、科學合理用藥并做好免疫接種工作,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疫病的發生與傳播,保障雞群的健康,實現養殖效益的穩定提升。
參考文獻:
[1]黃妹.一例散養雞蛔蟲病的診治體會[J].福建畜牧獸醫,2023(5):105-106.
[2]魏新.雞感冒的防治方法及管理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21(9):87+109.
[3]賀學龍.雞白痢的發病特點、傳播途徑及其防控措施[J].家禽科學,2023,45(1):36-38.
[4]郭志剛.雞白痢的診斷、治療與綜合防控[J].家禽科學,2025,47(4):80-83.
[5] 張歆梓,甘佩靈,張依好,等.一例雞蛔蟲病診治[J]中國動物保健,2023(10):121-122+132.
[6]左平.雞感冒的防治方法及養殖管理措施[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9(9):32-33.
[7]黃其能.一起雞白痢的診治及體會[J].福建畜牧獸醫,2024(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