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余年前,梁啟超激情滿懷地寫下《少年中國說》,發出“少年強則國強”的時代吶喊;李大釗在《青春》一文中慷慨寄語中國青年,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百余年之后,每每讀及這些充滿激情與希望的文字,仍然熱血沸騰,心潮澎湃。新時代需要什么樣的少年?什么樣的青年可謂之“強”?
青少年最富有朝氣、最懷有夢想、最善于創新,他們正處在認知社會、塑造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關鍵期。只有真正讓國防教育成為青少年的剛需,切實把堅定信仰信念、增強素質本領、強化國防觀念貫穿青少年成長成才全過程,青少年才能更好地擔負起社會主義建設者、保衛者、傳承者的神圣使命。
國防教育是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化全民國防教育”。新時代新征程,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強大國防力量作保障,離不開全民國防教育這個基礎。國防教育,“國防”是內核,“教育”是途徑。“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也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中之重。實現全民國防教育高質量發展,青少年是基礎、是未來。
小學國防教育作為全民國防教育的奠基工程,是培育愛國主義精神的關鍵路徑。作為一所1960年在部隊懷抱中誕生的紅色小學,堅持傳承軍隊基因,切實開展以“為生命立德,為成長添翼”為辦學理念的國防教育,經過65年的堅守與創新,架構了包括目標、內容、實施與評價的小學“國防教育 + 育人實操體系”,開發出豐富多彩的國防教育主題課程。
傳承延安精神國防主題勞動課程

長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深刻體會到勞動的艱辛,也明白了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收獲成果,這正是對延安精神中艱苦奮斗精神的生動實踐。
學校還特別安排了農具觀摩研究環節,展示了各種傳統農具,如鋤頭、鐮刀、犁等。老師向學生們詳細介紹這些農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們了解到在艱苦的年代,先輩們正是依靠這些簡單的工具,自力更生,創造了豐衣足食的生活。
此次國防主題勞動課程,是育鷹小學基于國防教育主題,拓展思政課途徑的一次成功實踐。通過將延安精神融入到具體的課程活動中,不僅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知識、鍛煉能力,更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愛國、奮斗的種子,為培養有理想、有擔當的新時代少年奠定了堅實基礎。
5月23日,開展了一場別具特色的國防主題勞動課程,將思政教育與勞動實踐緊密結合,通過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們深刻感悟延安精神中自立更生、艱苦奮斗的內涵。
在“傳承延安精神做勞動能手”的主題引領下,育鷹小學充分利用校園內的小農場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勞動種植活動。學生們親自參與到翻土、播種、澆水、施肥等農事勞作中,體驗農作物生
此外,學校組織學生觀看南泥灣大生產主題展,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生動再現了當年八路軍戰士在南泥灣克服重重困難,開展大生產運動的場景。學生們從中直觀地感受到了先輩們面對困境時不屈不撓、自立更生的精神力量。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延安精神的理解,學校還組織學生合唱歌曲《南泥灣》。熟悉的旋律響起,學生們用嘹亮的歌聲表達對先輩們的敬仰之情,也在歌聲中銘記那段艱苦奮斗的歷史。

培育科學家精神 國防科學史課程

2025年6月5日,“溯科學之源,啟智慧之光 一海淀區中小學科學史教育價值探尋與實踐研討會”在東校區成功舉辦。在課程建設板塊,育鷹小學書記、校長趙芳以《溯科學之源育創新雛鷹》為題,介紹了學校在教育“雙減”背景下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創新實踐,重點闡述了學校如何通過科學史教育培育科學家精神:通過“重現經典實驗”讓學生親歷科學發現過程,培養求真務實的實證精神;開展“科學家故事講堂”展現錢學森、袁隆平等科學家的家國情懷,厚植愛國奉獻的理想信念;設計“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引導學生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激發創新探索的勇氣。學校將科學史轉化為培育“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科學家精神的生動教材,讓學生在追溯科學源流中既掌握知識更傳承精神,真正實現了科學教育與立德樹人的有機統一。
育鷹小學以科學史為載體培育科學家精神,首先設計了適合小學的科學家精神目標體系,將科學家精神與學校“創造力、認知力、行動力、生命力”的“四力”育人目標深度銜接,使科學家精錢崇森神培育有的放矢。在課程構建上,形成“啟智潤心(智育)一 知理明德 (思政)”雙螺旋模型:智育層面依托科學、數學等基礎課程,結合科學史讀本、繪本等,以古代科學萌芽、近代科學革命等歷史脈絡為線索,滲透科學家研究案例;思政層面通過道法課程、少先隊活動等,挖掘科學家故事中的家國情懷,如錢學森等人物事跡,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螺旋上升式培養。

在具體實施中,學校構建了多層級課程體系:基礎課程中,結合教材中的科學家素材開展探究;跨學科課程通過“小科學家”“機器人”等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集智攻關的協同精神;拓展課程開設“閱享”“戲劇”模塊,學生通過閱讀科學家傳記、演繹科學史劇,感受求真精神。此外,學校還引入中科院專家開展“科學家講堂”,組織“邢臺地震與李四光研究”等主題探究,結合教育重演論、分布式認知等理論,讓學生在模擬歷史情境中理解科學方法,培養嚴謹求實的科研態度。
科學家精神培育的價值在于,通過科學史的浸潤,學生不僅能理解科學知識的演進脈絡,更能在“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的過程中,形成“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的創新品格,樹立“服務人民、奉獻國家”的責任意識。
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北京育英學校的科學實驗課,勉勵同學們從小樹立“科技創新、強國有我”的志向,當下勇當小科學家,未來爭當大科學家。育鷹小學在科學家精神培養方面成果顯著,探索之路永無止境。未來,學校將繼續深化課程改革,整合更多資源,創新教育方式,在培育學生科學家精神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不懈努力。

共筑國防夢 闖關樂不停

熱血闖關:cos 二年級各展成長風采
樂考當日,校園秒變“國防教育實踐基地”,一、二年級學生以不同形式展開知識與能力的挑戰。
讓迷彩元素邂逅知識闖關,讓學科教育融合國防情懷。6月20日,育鷹小學一、二年級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防特色樂考活動。以“共筑國防夢闖關樂不停”為主題,學校將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知識巧妙融入“國防闖關”場景,讓萌娃們在趣味闖關中既檢驗學科素養,又厚植愛國強軍的種子。

一年級:在國防情境中夯實基礎

“迷彩文畫營”:孩子們化身“迷彩小先鋒”,大聲朗讀軍事相關詞語,激情背誦紅色詩詞,在《少年中國說》的誦讀中傳承紅色基因;“軍需智慧庫”:“小小軍需官”們運用數學思維完成物資分配計算,更用七巧板拼出戰斗機、軍艦等造型,將抽象知識轉化為具象創作;“童軍歌謠站”:英語軍歌旋律飛揚,孩子們用標準發音演唱《強軍戰歌》改編版,在律動中唱響國際化強軍夢想。
二年級:在角色挑戰中綜合運用
“語”林作戰:“識字偵察兵”抽取題卡朗讀詞語、口頭造句,“智慧裝甲兵”聲情并茂背誦古詩,情感投入的誦讀贏得陣陣掌聲;小兵“量”劍:“速算防空兵”在限時計算中展現運算能力,“巧手工程兵”用學具搭建“軍事基地”,將空間思維與動手操作相結合;戰地英雄挑戰:“戰地宣傳兵”朗讀單詞、演唱英文歌謠,“精準打靶”環節則考察大小寫字母書寫規范;紅歌嘹亮與感官偵查:小組合唱《共產兒童團歌》點燃愛國熱情,“感官偵查員”通過觸摸、嗅覺等描述物品特征,在游戲中掌握安全知識。

闖關現場,同學們躍躍欲試,大展身手。誦讀聲、加油聲與歡笑聲交織,知識探索與國防教育實現完美融合。碩果盈枝,知識與愛國情懷雙豐收。
這樣的考試像玩游戲一樣有趣,我還學到了很多國防知識!”一位二年級學生興奮地說。未來,育鷹小學將持續深化“國防 + 學科”融合模式,創新樂考形式,讓國防教育在趣味探索中煥發蓬勃生機,為培養兼具知識素養與愛國情懷的新時代少年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