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皖南的雨季,草木豐茂,山水多情。靜謐的青弋江從崇山峻嶺中逶迤而來,至章渡,繞過綠意盎然的江心島,分流成東西兩江。西邊的江水直抵老街吊棟閣的“千條腿”,形成一灣寬闊而平緩的水面,在修葺一新的堤岸邊久久低回,又向東匯流,直奔長江而去。
高高的望江亭里,村民們三三兩兩地閑坐著聊天,古銅色的臉上綻開友好的笑容。若是有陌生人向他們打聽龐煥泰這個人,他們一準往右指:“老爺子在萬嘉酒店呢。喏,再往前走。”
章渡的村民都認識龐煥泰,都親切地稱他為“老爺子”。
他們之所以能悠閑地坐在望江亭內聊天,在高高的護堤上聽江水拍岸、觀云卷云舒,看家園重新從廢墟上挺立起來,都仰賴這位叫龐煥泰的老人。
二
章渡,古稱漆林渡,隸屬涇縣云嶺鎮革命老區,2014年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章渡老街上100多棟吊棟閣臨江依水,賦予了古鎮特別的氣韻。吊棟閣始建于元末明初,前店后宅,主體懸空,北面用圓木柱支撐落入江堤,遠遠望去,似千腿入江,以神秘獨特聞名江南。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古鎮日漸凋敝,章渡老街亦破敗不堪,如何保護好古村落,并在之后的活化利用中,發展新的產業,形成良性循環,當地政府部門陷入深深的思考。
恰在此時,章渡古鎮迎來了一位72歲的老人,他就是龐煥泰,上海某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龐煥泰內心深藏著對古村落的特殊情懷,彼時,他已成功修復了休寧縣祖源村、徽州區潛口鎮。在章渡,龐煥泰再次被這種情懷觸動,那廢棄的碼頭、浩蕩的青弋江、沉默的老屋、新四軍兵站舊址……章渡古鎮蘊含的歷史回聲,久久地激蕩著他的心胸。他不顧家人勸阻,與當地政府簽訂章渡保護開發的項目協議,誓要把破敗的章渡建成“共建共管共享”的家園,讓它成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樣本。不久,由龐煥泰牽頭的“夢鄉村·涇溪水鎮”項目正式立項,當地政府高度重視,特別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的協調小組,與龐煥泰的團隊協調,并在道路、管網等市政配套建設和吊棟閣的修繕保護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對于這支來自上海的隊伍,起初村民并不看好,因為在此之前,已有數支人馬入駐章渡,但沒堅持多久,就紛紛撤資。龐煥泰的團隊6月進場施工,9月底才完成垃圾清運,國慶節回上海休假。假期結束后,就在村民以為這些“上海人”不會再回來時,他們的身影又出現在老街。這些“上海人”用行動贏得了當地村民的歡迎和尊重。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百業停擺,章渡老街的修復工作卻如火如荼。當地的建筑工人有活兒干,有錢掙,最重要的是看著家園煥然一新,比在外面務工踏實、心安。“老爺子連過年都沒有回去,我們哪有理由休息?”“不是他,我們哪有活兒干?”老爺子明白,只有帶動老百姓參與修復,讓村民們自己領會家園重建的意義,改變他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老街的前途才光明,鄉村才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振興。
在“涇溪水鎮”的建設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如何修復現存的“吊棟閣”。龐煥泰懂得“江南千條腿”對于章渡古鎮的意義,也掂量得出這歷經千年風雨、見證古鎮盛衰的獨特建筑在章渡人心中的情感分量。本著“修舊如舊”的理念,他們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江南千條腿”的建筑古韻,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支持。
當地村民也為古鎮的修復作出了犧牲,為保障老街的整體建筑規劃,他們經常推倒自家的院墻,讓出院子和巷道。
三
2023年7月8日,陽光熱烈、燕鳴啾啾,青弋江畔咚咚的鼓聲震徹一江水,漾起萬千波紋。簽到、彩排、開場、演出,“涇溪水鎮”的開街儀式上,歌舞表演精彩紛呈,沉寂許久的千年古鎮重新煥發了生機。
40多棟打造完成的老宅子,北面沿江而立的整體建筑,無不透著傳統徽派建筑古色古香的氣息和徽文化的底蘊。
但如何實現修繕的初衷,讓古村恢復人氣與活力,自然生長新鮮的“血肉”?龐煥泰再次陷入思考。他決定利用現代傳播手段,把古鎮推介出去,讓更多的人來章渡旅游、投資、租賃。
在龐煥泰團隊的努力下, “涇溪水鎮”的鄉改鄉建引起了媒體廣泛關注。安徽電視臺《潮涌長三角》欄目為龐煥泰打造“夢鄉村”的事跡制作了專題紀錄片。青山如畫,大江如練,雨巷悠長,青磚黛瓦……這些主流媒體打造的極具藝術感染力的高質量宣傳片,很快就把龐煥泰和他的“夢鄉村”系列推介到了全國各地,探幽古鎮、親近自然的游客源源不斷。
“傳統村落要拴心留人,不僅在于留住原住村民,還應該包含旅游者、投資者、長期租戶等多種客源主體。”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楊忍在一次采訪中表達的觀點,與龐煥泰的想法不謀而合。龐煥泰和當地政府都明白,老街修復,不僅要修復硬件設施,還要打造優美環境、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質量,逐步完善生產、居住、度假、養老等多種功能,以此創造就業機會,吸引更多的人來此。
四
2025年6月,從老街1號到老街100號,第一期、二期的改造項目讓章渡100棟老宅恢復了雄發英姿。這些融合了傳統徽派藝術風格和現代設施特點的古建筑在短短兩年內,已衍生出民宿、體育、文化、商業等配套項目。
“搶救古村落,打造‘夢鄉村’的核心意義,是盡一份社會責任,造福一方百姓,改變鄉村貧窮落后的面貌,使老百姓走上致富之路。”“這些房子有的有一千多年歷史,是我們的根脈所在。老房子失傳了,文化也就失傳了。”面對社會上眾多的疑問,龐老爺子總是這樣滿懷深情地回答。
現如今,隨著青弋江畔差點兒消失的“吊棟閣”重新站立,比鄰的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道路、江堤、花圃等公共設施完善起來,游客也一天天增多了。村民自營的民宿、農家樂、小商品實體店、農產品菜場,營業額每天都在攀升。
五
2025年4月25日,章渡老街的新四軍兵站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徐貴祥。
徐貴祥因為要創作一部有關涇縣非遺的小說曾走訪章渡,與龐煥泰相識,為這位老人致力鄉村振興,打造“夢鄉村”的事跡所打動,之后更是四返章渡,和他一起思考,如何讓文學、音樂、戲曲、美術、書法等文化藝術入駐章渡,吸引更多有識之士助力古村落的文旅發展。如今,老街92號,一棟古色古香的院落門口豎著一塊龐老爺子手書的“徐貴祥創作室”牌匾。
“從章渡到祖源、潛口,三座古村,車程在兩小時內,如三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皖南的青山綠水里。當年紛紛離開家鄉、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陸續回來了,他們驚訝于村落的變化,欣喜地‘參觀’自己的故鄉,放下手中的行李,再也舍不得離開。”徐貴祥在他發表的駐村隨筆《永遠年輕》中,有這樣一段記錄。
就在徐貴祥的工作室成立后不久,一位來自北京的知名攝影師也帶來了他的攝影設備,在“涇溪水鎮”落戶并成立個人工作室,另外還有紀錄片編導、演奏家等也在章渡成立工作室。
曾駕駛殲擊機翱翔在祖國藍天的龐煥泰說:“開飛機沒有倒擋,鄉村建設也要直面困難、一往無前。我們把鄉村建設好了,讓老百姓回到鄉村,讓他們建設自己的家鄉,讓鄉村不再凋敝,這是多好的事啊!人生能有多少機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呢?”
扶欄遠眺,龐煥泰思緒萬千,他盤算著另一個宏偉的計劃——在“夢鄉村”的基礎上,推進、實現“夢家園”康養產業,從關愛老年人身心健康、精神需求出發,把一部分市場轉向“銀發經濟”,讓鄉村老人在山水間療愈精神上的孤獨、失落。“夢鄉村”的鄉村夢只有開始,沒有終點。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龐煥泰覺得,只有杜甫的這兩句詩最契合這和諧悠然的鄉野之情。為這堂上舊時燕子歸來,他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