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深化國企改革,人力資源管理變革是激活企業活力的關鍵。國企正需要通過這一變革,讓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三能機制”真正落地。而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正是打通這一機制的重要環節,能有效激發干部隊伍活力、提升企業治理效能。我們聚焦這兩項機制,分析它們在調動員工積極性、優化考核體系中的關鍵作用,進而提出針對性優化路徑,旨在為國企構建市場化選人用人模式、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實踐層面的參考。
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的關聯
任期制是指企業為管理者設定任期目標,依據業績進行考核獎懲,能促使他們勤勉盡責、積極創新。契約化管理則通過簽訂勞動合同明確企業與員工的權利義務,建立平等協商、合作共贏的勞動關系。前者突出管理者的責任與使命,強化目標與結果導向;后者有助于完善用工機制,規范勞動關系,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與創造力。這兩種方式相互配合,都是推動國企人力資源管理走向市場化、規范化、科學化的有效路徑。
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雖在對象和方式上各有側重,卻在人力資源變革中存在內在關聯與協同效應。管理理念上,二者都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與激勵,凸顯人的主體地位和價值創造。管理方式上,均借鑒市場機制,運用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等現代工具,推動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管理效果上,任期制助力優秀管理人才的選拔培養,契約化則利于骨干員工的吸引留存,二者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國有企業改革中人力資源變革的重要性
人力資源管理變革的核心,在于重塑“選人、用人、管人、激勵人”的體制機制。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作為兩項基礎性制度安排,既是打破“鐵飯碗”的利器,也是激活“活機制”的鑰匙。
任期制能推動崗位競爭,將任期年限與績效綁定,強化員工的責任意識和發展預期,讓組織活力自然迸發。契約化管理則通過明確權責利,將目標導向與剛性約束結合,推動考核從軟指標轉向硬約束,讓“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增能減”真正落地。
二者的聯動效應更值得關注。它們共同搭建起市場化的人才管理體系,不僅提升了管理效率,也為國企吸引、培養和留住優秀人才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支撐。
國有企業人力資源變革
推行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的策略
完善任期制指標體系,建立科學評價機制。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是任期制有效落地的基礎。企業要結合不同崗位的職責特點,分類設計考核指標,既突出結果與問題導向,又兼顧定性與定量、關鍵指標與綜合指標,形成全面且重點清晰的體系。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需要銜接起來,既聚焦階段性成果,也關注長期績效。同時,企業還要根據崗位層級、職責范圍等差異,制定針對性考評標準,做到精準施策、動態調整。
規范任期管理流程,強化全過程管控。任期制的有效運行離不開規范有序的制度流程。企業章程中應明確任期年限、任職條件、選拔程序等內容,讓任期制管理有章可循。任前要做好考察,任中強化管理,完善經理層成員的選拔、考核、激勵與約束機制,切實做到“選得準、用得好、管得住、退得出”。同時,企業要健全交流輪崗和退出機制,推動形成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靈活格局,讓人與崗位更適配,實現人盡其才。
明確董事會職責,厘清權責邊界。董事會履行好監管職責是任期制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企業要讓董事會在選人用人上充分行使決定權,通過述職評議、審計監督、民主評議等方式,加強對經理層成員的履職監督與績效評估。同時,依法厘清董事會、經理層和黨組織的權責邊界,形成各司其職、協調運轉的治理結構。此外,企業還要支持董事會依法行使重大決策、薪酬分配等權利,強化對經理層的監督制衡,避免權力失衡、制約失效。
創新契約簽訂機制,推進薪酬績效聯動。契約簽訂是契約化管理的根基,必須規范嚴謹、權責分明。企業要優化簽約流程,遵循對等互利原則,把工作目標、資源配置、責任義務等內容細化,確保責權利統一。在個人聘任合同中,企業需明確崗位職責、業績目標、薪酬待遇和考核標準,同時約定違約處理辦法,讓契約更具執行力。薪酬分配機制也要創新,企業可以建立與效益、經營業績掛鉤的工資總額決定機制,實現工效聯動、多勞多得。合理拉開收入差距,提高風險性薪酬占比,能讓激勵更見成效。
加強績效兌現考核,確保剛性約束落地。績效考核是契約化管理的核心,必須做到客觀公正、獎懲分明。企業需要圍繞發展戰略和重點工作,與干部簽訂業績合同,把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具體崗位和個人。與此同時,還要完善閉環管理,建立月度調度、季度督導、年終考核的全流程跟蹤體系,及時掌握工作進展。考核要突出結果導向,加大關鍵指標、重點工作和創新貢獻的權重,引入平衡計分卡、KPI等先進方法,提升科學性與準確性。最為關鍵的是,還要將思想政治、黨建工作、廉政建設納入考核,推動干部在提升業績中錘煉黨性、改進作風。
加強人才培養開發,提升任期制人員素質。人才是國企改革發展的關鍵,任期制管理者的素質能力直接關系企業經營成效。選拔這類人員,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把政治素質、專業能力、管理水平和發展潛力作為重要標準,形成完善的選拔機制。針對任期制人員的教育培訓需更具針對性,圍繞政治理論、法律法規、經濟管理等內容開展,助力提升其政治素養與管理能力。培訓方式也應創新,企業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行動學習等形式,增強吸引力與實效性。同時,要注重實踐鍛煉,通過掛職鍛煉、任職培養等途徑,讓領導干部在復雜環境中增長才干,在解決問題中提升能力。
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激發任期制人員活力。推行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需要營造公平公正、鼓勵創新的用人環境。企業選人用人要樹立正確導向,堅持好干部標準,突出事業為上、以事擇人,讓敢負責、勇擔當、善作為的干部有機會、有舞臺。企業要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寬容改革創新中的失誤,為敢試敢改的干部撐腰,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與創造性。同時,企業還應當關心任期制干部的工作生活,完善職業發展通道,提供必要保障,增強他們的獲得感與歸屬感。
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并非權宜之計,而是國企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只有不斷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強化執行,才能在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建設上走得更穩,真正釋放人才紅利、激活組織活力,為國企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