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預測性信息安全港規則的問題檢視與路徑優化

2025-08-19 00:00:00王利元
中國證券期貨 2025年4期
關鍵詞:信息披露

摘 要:預測性信息披露制度具有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與提升信息披露主體積極性的雙重指向,我國《虛假陳述若干規定》確立的安全港規則采用“負面清單”呈現形式,并列規定了不予免責的三種除外情形,力圖緩解市場信息的不對稱并減輕信息披露者的合規負擔。通過對該項制度的逐一檢視,目前仍存在適用對象界定模糊、“重大差異”認定標準有待厘清、除外條款具體適用尚需細化等問題。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優化安全港規則使其更加完善,在明確“合理、謹慎、客觀”的預測性信息披露標準的基礎上,從“心理確知”層面著重審查披露主體的主觀善意,同時擴大安全港規則的適用主體,并從規范“充分風險提示”要求、確定“明顯不合理”標準、限縮“及時更正更新”范圍三個方面細化安全港規則除外條款的具體適用,以有效促進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信息披露;預測性信息;安全港規則;虛假陳述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資本市場的日趨成熟,以投資者利益保護為導向的信息披露制度逐漸受到重視,在注冊制改革深入實施的背景下,信息披露機制在增強市場信息流通效能、提升市場透明度、激發市場活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成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而預測性信息作為區別于歷史信息的一類重要信息,對維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具有重要價值。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預測性信息符合投資者面向未來的投資邏輯,未來預期收益與初始投資成本的正負差是其做出決策的關鍵考慮因素;對于發行人來說,主動披露預測性信息能夠有效降低投資者決策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提升公司治理效能和經營管理水平;從宏觀證券市場來看,預測性信息的披露能夠使證券價格真實有效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與證券價值,推動市場公平交易。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證券法》)自頒布實施以來,尚未對預測性信息的披露要求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從我國關于預測性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發展變革來看(見表1),所涉相關規定分散于各個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和行業規定中,立法者對信息披露原則的態度以強制披露為主逐漸轉向以自愿披露為主。在2019年修訂《證券法》時新增第84條雖然規范了信息披露義務人之自愿披露行為,但仍未對預測性信息披露標準做出特殊規定。在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審理證券市場虛假陳述侵權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虛假陳述若干規定》)正式確立預測性信息披露安全港制度前的空白時期,已由大量裁判案例對預測性信息進行探討。例如,“海南康芝藥業”案中,審理法院剖析了預測性信息的披露標準及“警示語言”免責效應,指出預測性信息與實際情況出現重大差異時,若能及時發布修正公告,則不應被認定為虛假陳述行為,同時在業績快報顯著位置添加特別提示信息亦不構成虛假陳述

參見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瓊民終第123號民事判決書。。在“中航三鑫”案中,審理法院針對上市公司首次披露預測性信息時的“心理確知”狀態與是否做出警示性提示的主客觀兩方面,提出了預測性信息是否構成虛假陳述的審查標準,綜合案情信息后,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最終認為其披露時有理由真實地相信預測性信息,并已做出預測具有不確定性的警示性提示,因此不構成證券虛假陳述

參見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粵03民初第2031號民事判決書。。2021年,在“迅游科技”案中成都中級人民法院對涉案公司是否構成虛假陳述從三個方面進行認定,即是否給予了充分警示、預測依據是否明確充分且具備合理性、預測結果與實際業績出現較大差異時是否及時修正

參見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2021)川01民初第5152號民事判決書。。該案的審查標準與《虛假陳述若干規定》的預測性信息安全港規則十分吻合。2022年《虛假陳述若干規定》的出臺以“原則上豁免+特殊情況除外”的形式規定了預測性信息的安全港規則,對完善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具有標志性的意義,但通過對該項條款的檢視發現,其仍存在不足之處從而制約著該規則在實踐中發揮的作用。一是安全港規則在上位法層面的支撐不足;二是缺乏對披露人“主觀善意”審查標準的界定;三是條文內容過于原則化,如適用對象過窄、適用主體有限、審慎義務過于嚴苛等。下面通過對《虛假陳述若干規定》第六條規定的預測性信息安全港規則進行檢視與解讀,對如何完善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提出優化建議。

二、預測性信息披露安全港規則之檢視

(一)預測性信息的識別

投資者選擇是否購買上市公司的證券往往是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與成長潛力的考量。預測性信息則是上市公司依據既有事實基礎,向社會公眾披露的對企業未來經營與發展趨勢做出的前瞻性判斷、假設和評估預測,其本質區別于建立在已發生的事實基礎上且不以披露人的主觀意識而轉移的歷史性信息和事實性陳述。不少學術性文章將預測性信息等同于“軟信息”進行界定,實際上“軟信息”的外延大于預測性信息,二者是包含的關系。軟信息至少包括預測性信息、主觀性評價信息、有關動機意圖的陳述以及對公司管理層的描述等方面,其涵蓋范疇更為廣泛且多指向缺乏直接可觀測的客觀數據支撐,既可以回溯過去、描述現在,也可以前瞻未來。預測性信息僅為“軟信息”的一個分支,其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主觀性?!邦A測性”本身即意味著信息的披露時點與信息所指向內容的發生時點之間有時間差,是在客觀事態尚未形成之際提前做出的主觀判斷,管理層的預測能力和方法會影響實際結果的準確性。二是模糊性和不確定性(蔣堯明,2011)。未來時間發生的未知事項必然會受到各類偶然因素的影響,如商業周期、市場情況、政策限制等因素,這種不確定性體現在預測結果和實際發展結果存在偏差。三是風險性。預測性信息的不確定性會給投資者與證券市場帶來更大風險,一方面投資者依據不實或夸大的預測性披露信息進行決策,可能會面臨經濟損失;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為了吸引投資可能會披露遠超于可預期實現的預測性信息,增加其承擔民事責任的潛在風險。

(二)“安全港”規則適用對象的界定

《虛假陳述若干規定》明確“安全港”規則針對的是盈利性預測、發展規劃等預測性信息,采用了“等外等”的方式將其他預測性信息涵括在適用對象里,但《證券法》及相關監管規定未對預測性信息的具體外延做出明確界定。從證監會對信息披露相關規范的公告文件以及既有司法判決中所涉及的預測性信息來看,可大致歸納為發展規劃、盈利預測、業績預告、公開承諾以及上述事項所依據的假設前提。其中,業績預告是上市公司正式公布定期報告之前,提前向外界披露其會計期間經營業績的概覽情況,以緩解公司因業績突變在后期定期報告發布時對投資者心理預期造成的沖擊(郭鋒,2024)。在“飛樂音響”案中,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認定飛樂音響發布《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披露的業績預增屬預測性信息,盡管該預測信息與后續事實差異較大,但因飛樂音響已充分提示該信息僅為初步測算而不構成虛假陳述。另外,公開承諾事項鑒于其兌現與履行發生在未來履約期限內,故本質上也歸屬于預測性信息范疇,但承諾信息相比于其他類的預測信息具有更強的確定性,因此雖不排除其可以適用安全港規則,但也應當嚴格限縮適用于對發展信息、盈利預測的承諾,或是承諾履行可能會損害國家、社會和投資者利益,抑或是因其他不可抗力事件導致承諾無法兌現的情況(龔澄渝,2021)。

(三)“重大差異”認定標準有待厘清

預測性信息與實際經營情況間存在重大差異是觸發“安全港”規則適用的前提條件,這里的“重大差異”判斷標準區別于傳統《證券法》中對虛假陳述采取的“重大性”判斷標準?!爸卮蟛町悺笔巧鲜泄舅额A測性信息與實際發生結果的比較所得出的比例值,是以市場反饋結果為導向的(盛錦葉,2023);而“重大性”是預測性信息本身重要性量值對理性投資者行為的實質影響,是以過程為導向的識別。但究竟何為“重大差異”,《虛假陳述若干規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并沒有規定認定標準,各證券交易所對于不同類型甚至是相同類型的預測性信息,在認定其是否存在重大差異的標準上也并不一致。從既往的司法實踐來看,法院通常圍繞虛假陳述的“重大性”理論展開,將盈虧性質所發生的變化對重大差異進行認定。在上位法未就“重大差異”明確認定標準的空白階段,本文認為可以參考虛假陳述的“重大性”判斷標準,綜合運用“投資者決策標準”和“價格敏感性標準”,且注意側重于前者的判斷依據,其考量基礎在于預測性信息披露行為的可責性源于其對投資者的投資決策產生的誤導性負面影響,“投資者決策標準”正是基于這一核心考量,即預測性信息對投資者理性決策過程的潛在干擾與影響。而“價格敏感性標準”實質上提供了一種更為量化、更為客觀的方式來評估信息披露行為對投資者決策的實際影響,它通過將證券交易價格及交易量的變動作為衡量指標,進一步具體化了預測性信息可能對投資者造成的不利后果,其所體現的“買者自負”理念不能有效保護中小投資者。兩種判斷標準是特殊與一般的關系,相比之下,“投資者決策標準”在界定重大信息時所涵蓋的范圍更為寬泛,能夠囊括“價格敏感性標準”未能覆蓋的重要信息,從而有效彌補了在投資者利益保護方面可能存在的缺失。因此,將“投資者決策標準”作為主要判斷依據,能夠更加全面地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實現最大程度的保護。

(四)并列設置除外條款的適用問題

“安全港”規則本質上是專為預測性信息披露主體構建的一種法定免責機制,我國證券信息披露立法采用了負面清單的模式來甄別某一預測性信息是否構成欺詐,創設了“原則豁免+例外追責”的制度框架,該項制度設計的底層邏輯在于,只有當披露主體對預測性信息提供了充分的風險提示,同時建立在合理的基本假設與編制基礎之上,并且在披露依據出現重大變動時積極履行及時更正信息的義務,該披露主體方能依據“安全港”規則獲得法律上的責任豁免?!短摷訇愂鋈舾梢幎ā返诹鶙l是我國有關預測性信息披露制度立法的一大進步,但有幾點適用問題需要予以探討。第一,風險提示的充分性實際上是借鑒了美國證券法的“預先警示理論”,但目前并未對警示性的“充分”條件形成一致性規定,責任邊界的模糊賦予了審理法院極大的裁量權,容易導致上市公司在公開披露信息時一律套用模板而不是具有針對性的警示性語句,并將其作為免責抗辯。第二,與美國信息披露免責規定不同的是,我國并沒有設定“心里確知”的主觀善意要件,而是要求預測性信息必須基于合理的假設和編制基礎,但編制基礎的合理性并非一成不變,其易受諸如經濟形勢變化或監管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而處于動態調整中,實踐中監管者仍多以結果為導向從“事后”的視角對該項要件進行審查,造成編制基礎似乎呈現不合理的狀態,所以應當如何就“明顯不合理”這一標準進行認定仍需進一步考察。第三,“及時更新”是披露人在先前作出的預測性信息基礎上所承擔的新的更正義務,當披露的重大事件發生變化時上市公司應當及時披露事項進展或是發布更正公告,使披露信息保持一致性和持續性。這在一定程度上無疑增加了披露人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成本,雖然這一規定有利于保護投資者的知情權,但過重的更新負擔會減損披露主體的自愿主動披露熱情,背離“安全港”規則的初衷,因此該項例外規定是否過于嚴苛也有待考量。

三、預測性信息安全港規則優化路徑

預測性信息披露制度在保障投資者與發行人利益之間尋求平衡,成為監管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寬容的信息披露機制激勵發行人主動、全面地披露預測信息,通過免責條款保護善意披露人免受不公正處罰,這樣雖能提高市場效率,但也可能被濫用導致投資者遭受損失,成為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的掩護。而嚴懲虛假披露固然可以維護投資者利益,卻又可能抑制發行人的披露意愿,甚至導致無辜發行人遭受損失。我國目前的預測性信息安全港制度司法解釋僅由《虛假陳述若干規定》的一個條文涵蓋,對預測性信息缺乏上位法的披露標準指導以及具體適用指引,在利益平衡方面仍有完善空間。

(一)明確“合理、謹慎、客觀”的預測性信息披露標準

《證券法》作為資本市場的基本法,確立了信息披露應遵循“真實、準確、完整”的原則,對于預測性信息的具體披露標準卻未做出明確規定。例如,前文所述預測性信息具有前瞻性、主觀性、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的特點,直接套用“真實、準確、完整”的信息披露標準顯得并不適宜,這類信息往往涉及公司未來經營發展、財務狀況等前瞻性內容,其本質決定了其難以達到傳統信息披露標準的要求。從股票上市交易的相關規則來看,普遍采用“合理、謹慎、客觀”的披露標準來規范預測性信息或其他涉及公司未來展望的信息

參見《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及《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2.1.5條第2款、《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試行)》第5.1.5條、《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第5.1.4條第2款。,這一標準更貼近預測性信息的本質,既體現了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合理預期,又強調了披露時的謹慎態度和客觀立場?!短摷訇愂鏊痉ń忉尅吩谄溟_篇明確指出,其制定依據包括《證券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然而當前實施的《證券法》中并未專門設計針對預測性信息披露的具體條款,導致了預測性信息披露標準在上位法層面缺乏明確的法律支撐。盡管現有的監管框架內對此已有規定,將預測性信息的披露要求設定為“合理、謹慎、客觀”,但這些規定大多分散于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以及證券交易所的行業自律管理文件中,法律層級和權威性相對較低。鑒于此,未來的立法修訂可以考慮在《證券法》層面明確規范預測性信息的披露標準,避免直接將事實性或歷史性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標準簡單套用于預測性信息,而應確立符合預測性信息特性的“合理、謹慎、客觀”的披露準則,以此為預測性信息的安全港規則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張保生和牛馨雨,2023)。

(二)重點審查披露主體的“主觀善意”

安全港規則在設定除外情形時,并未明確納入披露主體的主觀要件作為考量因素,但實踐中往往僅以會計政策變更等“事后”客觀情況來判斷預測性信息的編制基礎是否“明顯不合理”,并據此判定是否排除安全港規則的適用,這對于“主觀善意”的上市公司而言有失公平。由于財務會計數據等信息具有離散性與局限性導致預測編制基礎所依靠的歷史性數據信息與結果的未來性存在不對稱偏差,故在判斷合理假設、編制基礎是否合理的客觀要件時,要以“事中”的角度進行考量,同時輔以“主觀善意”的要件審查有利于上市公司積極主動地披露預測性信息,契合安全港規則設計初衷。“主觀善意”的認定標準關鍵在于披露主體是否“心里確知”(郭鋒,2024),即披露主體在披露預測性信息時并未認識到該信息包含虛假性或誤導性的內容,真誠地相信其合理性與可實現性。具體而言:第一,披露者真實地相信所披露的預測性信息是可以實現的;第二,這種相信建立在合理的依據和理由上;第三,在披露之時,披露者對于可能影響信息準確性和合理性的未披露重大事實并不知情(蔣堯明,2005)。若預測性信息的編制是基于尚未驗證的事實或存在爭議的理論,那么披露者則需提供充分的論證來支持其編制依據的合理性,并全面揭露爭議的現狀、可能的影響以及理論被證明錯誤的后果,方能被視為“主觀善意”。單純依賴文字表述理解的差異或對未來業績的樂觀預期作為抗辯理由,不足以證明披露者的“主觀善意”。也就是說,只有披露主體所披露的預測性信息是基于善意做出并建立在合理的編制基礎和假設之上,即便預測信息與實際結果之間存在重大差異,亦不需要承擔虛假陳述責任。

(三)擴大安全港規則適用主體

《虛假陳述若干規定》的適用主體僅限于發行人過于狹窄、忽視了發行人以外的預測性信息披露責任主體的豁免保護,一些預測性信息往往不是由發行人單獨做出,而是經過多個主體的討論、合規審查、簽字確認等最終做出。若只有發行人才有資格援引安全港規則得以免責,而將董事、監事、高管、保薦人等關鍵主體排除在外,將導致這些潛在責任主體的責任范圍被不當地擴大,使他們缺乏同等的訴訟權利保障,這種做法顯然與《證券法》所倡導的公平公正原則相悖。故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證券法》中所規定的一眾內外部連帶責任人適當地擴大預測性信息安全港規則的適用主體。

具體而言,適用主體范圍還應當包括以下幾類:一是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和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了董監高的忠實義務與勤勉義務,《證券法》所規定的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主體也涵蓋了發行人的董事、監事和高管,在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的董監高作為公司治理核心,參與公司重大事項及預測信息披露的決策、審批、簽署承諾函等環節。二是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上市公司的獨立性及業務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實際控制人和控股股東的限制,所以對那些實質上參與或影響預測性信息披露并承擔保證責任的主體,應當考慮將其納入安全港規則的保護范疇。三是保薦人。近年來保薦機構在證券虛假陳述糾紛中作為被告的數量頻增,如“康美藥業案”“萬福生科案”“海聯訊案”等案件中保薦機構均承擔了賠付責任,若僅僅是發行人能夠依據安全港規則主張免責,那很可能會引發當事人為勝訴而不當濫訴保薦機構的情況。故若保薦人在盡到了保薦職責的前提下,即基于對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專業意見的合理信賴,對預測性信息進行了職業判斷與分析,對存在重大差異、前后矛盾的有關事項進行了調查、復核,則應當被納入安全港規則保護范疇。

參見《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22條。總的來說,應當對預測性信息安全港規則的適用主體范圍作目的性擴張解釋,即除發行人可以援引豁免抗辯外,允許具有勤勉義務的發行人的董事、監事、高管,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以及出具鑒證報告的保薦人等責任主體,在符合一定條件下能夠依據《虛假陳述若干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主張免責,以保障相關主體履行“看門人”責任。

(四)細化“安全港”規則除外條款的具體適用

1.規范“充分風險提示”要求

安全港規則要求對所披露的預測性信息做出的警示性語言必須具有充分的風險提示,以消除此類信息的“重大性”影響。諸如“本預測性信息受各類因素影響存在不確定性”“本預測性信息可能產生較高風險”等形式上的一般性籠而統之的警示性語言并不能有效地消除信息重大性。衡量“風險提示”的充分性應參考以下判斷標準:第一,針對性。警示性語言應避免籠統或模糊的表達,而應當針對具體披露的預測性信息提供個性化的風險警示。這種個性化要求意味著風險提示不能泛泛而談,以至于能夠不加區分地應用于所有行業上市公司的各類報告中。第二,具體性。上市公司在編制預測性信息披露內容時,要基于已掌握的客觀數據,詳盡描述那些可能影響預測結果的各種具體因素以及可預估的潛在風險,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表述,對已知曉的負面情況負有不得隱瞞的義務,以確保投資者能夠基于全面的信息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第三,顯著性。警示性語言應當以一般理性投資者所能理解的方式做出,同時特別提示或個性化標識應當被置于披露文件的顯著位置,使投資者在瀏覽文件時能夠迅速注意到這些關鍵信息,從而有效引導投資者關注并理解預測性信息中蘊含的風險(李震東,2024)。

2.確定“明顯不合理”標準

公司的盈利性預測表或報告所涉及的數據能否在未來實現,一方面取決于信息編制基礎是否可靠,另一方面取決于數據的假設條件是否合理。預測性信息所依據的基本假設與編制基礎又存在一定的區別:前者具有不確定性,受到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后者具有確定性,所依據的公司上年度經審計的財務報表和反映的實際業績是客觀可控的。實踐中,證明預測性信息編制基礎合理性的難度相對較大,其所依據的基本假設和所選的會計政策等編制基礎往往受到經濟環境以及監管政策變動的影響,所以相應標準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進行動態調整。建立編制基礎合理性判斷標準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一是要以“事中”的角度進行判定。證券市場瞬息萬變,股價時刻波動,公司面臨的市場環境受多重因素影響,法院審理時的市場情況與公司披露預測性信息時的不同,尤其是盈利預測性信息通常是基于過往慣例推斷而非未來的精準數據,如“中航三鑫”案中深圳證監局認為其控股子公司的盈利預測缺乏審慎性和合理基礎,而中級人民法院以信息披露人根據當時的市場情況對預測原因及環境做出合理解釋為由,認為其編制基礎合理、主觀善意,故判斷編制基礎合理性時監管機構或是法院應立足“事中”角度,避免“事后”復盤以防有失公允。二是關注選取程序的合理性。首先,編制基礎的來源必須權威、可靠。例如,有關行業環境、公司內部生產經營等數據型信息應基于官方發布的行業方針、稅收政策、購買合同以及生產程序等作為合理的編制依據。對于盈利預算等專業數據,則需聘請權威人士參與編制并提供相應的佐證材料,文本型信息則需輔以準確的內部記錄。其次,預測性信息的編制基礎應當與公司慣用的歷史性信息編制基礎保持一致。若預測性信息的編制基礎發生變動,公司需對此變動進行合理說明,并闡述其可能帶來的影響。對于上市公司而言,若隨意變更編制基礎且無法提供充分的變更理由,則應視為編制基礎不合理。

3.限縮“及時更正更新”范圍

“及時更新義務”的設定本質上是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防止因預測性信息的變化使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決策,若不限縮范圍地要求上市公司時刻關注信息變化并施加更新義務無疑會增加其信息披露成本負擔,中小型公司更是無余力專門負責披露信息的持續追蹤。此外,披露主體若未能對既有的預測性信息進行及時更新,則無法援引安全港規則作免責抗辯,這實質上忽視了初始披露行為與后續更新行為的彼此獨立性。如果一項預測性信息在初始披露時是無瑕疵的,那么其真實性和有效性并不會因為市場環境的變化而轉為虛假陳述,后續的信息變化并不構成對先前披露信息的否定,自然也沒有適用安全港規則的必要。若在先披露的信息本身就存在錯誤或誤導性的內容,那么后續更新行為被視為是一種補救措施并不能抹去在先披露信息已構成虛假陳述的事實(齊萌和韓晴晴,2024)。所以,并列設置“充分性警示”“編制基礎合理”“及時更新更正”作為免責條件是否過于嚴苛有待進一步審慎地探討。在現有制度條款中可以先限縮“及時更正義務”的范圍:一是更新時仍具有重大性的預測性信息。只有當這些信息對于投資者的決策具有實質性影響,且其重要性在更新時并未減弱時,上市公司才負有更新的責任,這樣的限定有助于避免公司因瑣碎或已失去時效性的信息而頻繁更新,從而減輕其合規負擔。二是作為預測依據的數據不存在錯誤。若預測性信息披露是基于錯誤或誤導性的生產經營數據、上一年度財務會計數據或虛假的業績報告做出的,則該披露已經構成虛假陳述的客觀事實,不屬于更正以免責的范圍。

四、結語

在推進證券監管改革的過程中,保護投資者利益是重點方向。然而,同樣需要深刻理解證券監管目標與宏觀經濟目標之間存在的內在契合性。證券監管不僅是為了單純地保護或監管而存在,其核心目的在于重塑投資者的信心以推動證券市場形成一個正向反饋的良性循環(陳潔和孟紅,2020)。安全港規則作為當前階段的重要規則,其主要目標在于激勵證券信息的全面披露,為市場注入更多的活力與透明度。因此在構建預測性信息披露制度的監管框架時,應當遵循以下三個指導原則:一是積極倡導并鼓勵發行人向廣大投資者提供詳盡、全面的預測性信息,充分滿足投資者的知情權,為其投資決策提供堅實的信息基礎;二是對于故意提供虛假或誤導性預測信息以誤導投資者的不法行為,法律必須予以嚴厲的懲罰,以維護市場的公平與正義體系;三是要考慮如何更好地保護那些真誠、善良的發行人,避免其因正當的信息披露行為而受到不必要的負面影響,確保他們披露預測性信息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受打擊。此外,在實施預測性信息安全港規則時,還需要在原則框架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具體應用。首先,在《證券法》中明確“合理、謹慎、客觀”的預測性信息披露標準,綜合運用“投資者決策標準”和“價格敏感性標準”,并以前者為主要標準來認定安全港規則“重大差異”的適用前提。其次,從“心里確知”的層面著重審查披露主體的主觀善意,同時擴大安全港規則的適用主體,防止涉訴被告間訴訟權利的不平等。最后,對于預測性信息披露主體需同時不存在三種除外情形才可免責的,應當以針對性、具體性、顯著性作為警示性語言“充分性”的判定要素,從“事中”的角度及編制選取程序的規范性來考量基本假設、編制基礎的合理性,而是否考慮取消第三項“及時更正義務”與其他兩項除外情形的并列設置形式,抑或是限縮披露信息更新更正的具體范圍要求仍需再行斟酌。

參考文獻

[1]蔣堯明.上市公司財務預測信息的真實性與虛假陳述研究[J].當代財經,2011(11):119-129.

[2]郭鋒.前景性信息披露與安全港司法規則[J].法律適用,2024(10):36-55.

[3]龔澄渝.公開承諾的法律定位與責任框架——論《證券法》第八十四條第二款的適用[J].金融法苑,2021(1):55-75.

[4]張保生,牛馨雨.預測性信息披露責任與安全港制度探究[J].財經法學,2023(5):18-34.

[5]蔣堯明.財務預測信息虛假陳述的認定[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5(3):76-80.

[6]李震東.上市公司預測性信息安全港規則的反思與優化[J].江西社會科學,2024,44(9):67-74.

[7]齊萌,韓晴晴.預測性信息披露背景下的安全港規則:適用障礙與制度完善[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24,26(2):137-152.

[8]陳潔,孟紅.我國證券市場政府監管權與市場自治的邊界探索——基于監管目標及監管理念的重新厘定[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116-124.

[9]李燕,肖澤鈺.強制與自愿二元定位下《證券法》 ESG信息披露制度的體系完善[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30(2):195-210.

[10]武鴻儒,郭靂.證券信息披露義務人的范圍與法律責任承擔[J].證券市場導報,2024(4):25-33,55.

[11]曾洋.證券法信息披露規則的體系解釋[J].南大法學,2024(1):75-93.

[12]王洋.我國預測性信息安全港規則的實踐與演化——以1959份裁判文書為視角[J].證券法律評論,2023(00):89-117.

[13]孫寶玲.證券信息披露簡明性與有效性探析[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22(5):248-260.

[14]王琦.證券信息公平披露規則的規范分析與檢討[J].北方法學,2022,16(2):117-131.

[15]曹興權,洪喜琪.證券虛假陳述中監事民事責任研究——兼論《證券法》第85條的適用[J].北方法學,2021,15(5):38-50.

[16]徐文鳴.注冊制背景下債市虛假陳述司法裁判的金融邏輯——以五洋債代表人訴訟為例[J].證券市場導報,2021(5):71-79.

[17]徐文鳴,劉圣琦.新《證券法》視域下信息披露“重大性”標準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20(9):70-78.

[18]李有星,康瓊梅.論證券信息自愿披露及免責事由[J].社會科學,2020(9):104-111.

Problem Inspection and Path Optimization of Predictive

Information Safe Port Rules

WANG Liyua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ghai 201701,China)

Abstract:Predictiv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has 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investors and enhance the enthusiasm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ubject dual direction,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afety port rules in the form of “negative list”, stipulated at the same time does not trigger not exempt of three exception, tries to alleviate the market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reduce the burden of compliance.Through the inspection of this system one by on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vague definition of the applicable objects, th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of “major differences” need to be clarified, and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 exclusion clauses need to be refined.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safe port rules to make them more perfect.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reasonable, prudent and objective” predictiv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tandards, focus on examining the subjective goodwill of the disclosure subject from the level of “true knowledge”, and expand the applicable subject of the safe port rules.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e exclusion provisions includes the requirements of “sufficient risk warn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obviously unreasonable” standard, and the restriction of the scope of “timely correction and update”.

Keywords:Information Disclosure; Predictive Information; Safe Harbor Rules; False Statements

猜你喜歡
信息披露
新三板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11:57:22
淺議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00:26:43
我國高校財務信息披露體系研究
商業會計(2016年13期)2016-10-20 16:09:22
我國環境稅的會計核算與處理
商業會計(2016年13期)2016-10-20 15:40:12
我國上市公司政府補助會計處理及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商業會計(2016年13期)2016-10-20 15:30:06
上市公司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國內外證券注冊制比較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2:48:58
商業特許經營法律制度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48:49
煤炭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46:03
我國制藥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0: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另类欧美日韩|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第一视频网|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电影 | 亚洲成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日韩123欧美字幕|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日韩激情成人| 国产18在线播放| 亚洲无卡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夜夜操狠狠操|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久久公开视频|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福利片91|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天天色综合4| 亚洲综合专区|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亚洲a免费|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欧美一道本| 欧美成在线视频|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 精品三级在线| 91亚洲影院| 国产精品乱偷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网2014| 69视频国产|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国产精品视屏|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91亚洲免费|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亚洲黄色成人|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操国产美女|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网综合|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无码丝袜人妻|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