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164(2025)19-0100-04
醫學生是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力量,如何做好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成為醫學院校的重要課題。職業價值觀是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因素,合理職業期望和職業價值的引導、樹立具有時代擔當和醫學擔當的職業價值觀有利于提高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成效。醫學院校應建立健全醫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促進機制,做好醫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工作,為我國醫療事業發展輸送更多應用型人才。
一、新時代加強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一)適應社會醫療需求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基層醫療單位對醫學人才需求增大。應用型醫學生多在基層和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就業。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能讓其認識到基層醫療工作重要性和自身價值,有針對性地學習常見疾病診治、公共衛生服務、預防保健等知識,緩解基層醫療人才短缺現狀,保障基層民眾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新時代健康產業不斷拓展,涵蓋康復治療、養老服務、健康管理等多元領域。應用型醫學生規劃職業生涯時,可結合產業多元化趨勢,依據興趣和優勢,選擇職業方向。如對老年健康管理感興趣的學生,可側重老年病學、營養學等知識學習,為投身養老健康產業做準備,滿足社會對不同領域人才的需求。
(二)提升學生個人競爭力
應用型醫學院校往往有多個醫學相關專業,學生如果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在畢業時可能會盲目選擇職業。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對應的職業領域,分析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例如,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生通過規劃可以明確自已是更適合在醫院檢驗科工作,還是在第三方檢驗機構發展,進而在大學期間有的放矢地積累實踐經驗、提升專業技能,避免畢業時盲目擇業。
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促使應用型醫學生在大學期間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他們可以根據職業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參加相關的實踐活動和培訓。例如,計劃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學生,除了掌握基礎護理操作技能外,還會通過參與志愿者服務、護理技能競賽等活動,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如此,方能在就業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三)保障學校教育質量與就業質量
學校可以根據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情況,了解到不同職業方向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進而優化課程設置。例如,當發現較多學生有志于從事口腔醫學技術工作時,可以增加口腔材料學、口腔修復工藝學等相關課程的比重,使教學內容更加貼合職業實際需求,提高教育質量。
當應用型醫學生在學校期間有了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他們能夠在畢業后順利地進入自己期望的工作崗位,并且由于前期準備充分,在工作中就能夠更好地適應和發展,從而提高就業滿意度和職業穩定性。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個人的成長,也有助于學校樹立良好的口碑,提升學校在就業市場上的影響力。
二、基于上海市某應用型醫學院校的調查分析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上海市某應用型醫學院校的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781份,自變量為職業價值觀,采用我國凌文輕等學者[編制的職業價值觀問卷。因變量為職業生涯規劃,選用于海濱2編制的職業生涯規劃問卷。分別采用Likert自評式五點計分方法進行評定,用SPSS26.0軟件進行問卷分析。其中,凌文輕等學者編制的職業價值觀問卷包含三個維度:一是聲望地位因素(包括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工作單位知名度高、晉升機會多等);二是保健因素(包括收入高、福利好、職業穩定等);三是發展因素(包括能充分發揮自已的才能、機會均等、公平競爭等)。[1于海濱編制的職業生涯規劃問卷包含5個維度:職業策略、職業自標、職業探索、人際關系、自我完善。[2]
(二)調查結果分析
1.醫學生職業價值觀:職業價值期望高,追求務實與求穩
在職業價值觀各因素中,當今醫學院校的學生所重視的因素按重要程度從高到低排序:保健因素 gt; 發展因素 gt; 聲望地位因素。即更注重保健因素和發展因素,相對來說對于聲望地位因素關注較低。這體現了醫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務實性、多元性特點。在評價職業的優劣方面,醫學生最重視保健因素,即“有可靠的勞保、醫療保險和養老金\"\"職業穩定\"“福利好\"等。從保健因素的具體維度上看,醫學生在職業選擇上也并非只看重收入,最重要的是醫療保險、養老金、福利。而聲望地位是最不被看重的因素,表明當前醫學生看淡聲望地位因素,其中“有出國的機會\"得分最低,可能和疫情防控、國際形勢不穩定有關。以上結果表明當今醫學生在擇業過程更加務實和求穩。
2.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生涯探索不積極,職業生涯規劃不佳
從職業生涯規劃上來看,醫學生所重視的因素按重要程度從高到低排序:自我完善 gt; 職業策略 gt; 職業目標 gt; 人際關系 gt; 職業探索。說明在做職業規劃時,醫學生在自我完善因素上表現最好,在職業探索因素上表現最差。其中“我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了專業技能”“我比較了解自身的興趣和價值觀\"兩項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得分最高,且標準差均 lt;1 ,說明調查者對該題項認知較為一致。而得分最低的是職業探索中的“我經常向有關專家咨詢找工作方面的知識”。由此可知,現階段醫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更多停留在對自身專業相關,而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探索并不積極。
三、調查結果討論
(一)職業價值觀對職業生涯規劃有重要影響
研究發現,醫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確實會對其職業生涯規劃有積極的正向作用。職業價值觀發揮著催化劑的作用,其會影響學生的職業目標設定、職業方向選擇、職業發展動力與堅持性、工作態度行為表現、職業決策與調整。通過調查分析可知,聲望地位因素和發展因素產生的影響作用更大。因此以職業生涯規劃為重心的生涯輔導,其關鍵在于協助個人厘清自己的職業價值觀,確立符合自已特點和專長需要的價值取向,通過樹立聲望地位獲得更高的自標,從而激發更高的斗志和活力,為之不懈努力。同時,這種聲望和地位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樹立自信心,讓個體在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處理事務和問題時更加得心應手。
(二)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缺位,學校職業生涯指導不完善
問卷調查中當被問到“您對學校目前開展的各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否滿意?”時, 50.29% 的學生表示“一般”,更有67位學生選擇了“不滿意”,12位學生表示“非常不滿意”。說明學校的就業指導并不符合學生們的預期,在職業發展的過程中學校的就業指導也比較欠缺。
當被問到“您認為自前學校所開展的職業生涯規劃活動主要存在哪些問題?”時,有超過 60% 的人表示學校“服務缺乏針對性,無法滿足不同專業學生需求”, 42.85% 的人認為“求職、擇業技巧方面的指導不夠”, 39.51% 的表示“正確就業觀塑造、就業引導比較薄弱”,這說明學生最需要的是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職業幫扶和正確職業價值觀的塑造,而學校的職業生涯指導往往局限于一些就業信息的發布,缺少針對院系或專業的職業生涯指導,更沒有專門面向醫學生群體開放的相關課程,沒有系統的傳授,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
四、加強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四維路徑
(一)一維路徑:明確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標體系
長期以來,我國多數高校的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處于從屬地位,導致許多學生畢業時對自身職業發展迷茫困惑。問卷調查顯示,超 60% 學生認為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服務缺乏針對性,無法滿足不同專業需求。因此,高校應真正落實全員參與、全程滲透,重視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在醫學生生涯發展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中,要全面開拓、拓寬就業渠道,提升服務水平,實現全方位覆蓋。既要關注中高端就業人群,又要幫扶就業困難群體。具體措施包括:一是開展社會調查研究,提高理論指導實踐能力,并開展專項資金扶持,提升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二是為面向重點行業和單位就業的學生提供“增值型服務”,并對就業困難群體實施“一人一策”幫扶,確保就業指導服務無盲點。
(二)二維路徑:建立“知\"“情”\"意”\"行\"的內容體系
1.以“知”為基礎的職業認知教育
“生涯輔導之父\"帕森斯認為,選擇職業的過程涉及三個主要因素:對工作性質與環境的認知、對自己愛好與能力的認知,以及對兩者之間協調與匹配的認知。[3]職業生涯教育要充分幫助大學生提高對自身、學校、專業、就業崗位、人生發展的認知,使其熟悉本專業情況及人才培養方案,進而提高對專業的認可程度,激發學習動力。[4讓學生明晰“我是誰”“我能為社會做什么”,注重價值觀的引導和醫學職業精神的培育,秉持救死扶傷的職業精神,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贏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2.以“情”為動因的職業情感教育
醫學生在就業時會面臨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職業情感可助其應對。其職業道德情感培養應從三方面入手。一是職業情感。依據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榮譽感和敬業感,激發他們對職業的熱情、動力和進取心。二是職業責任。學生要明白,做好本職工作是基礎,更要思考如何在工作和學習中肩負社會責任,這是職業責任的重要體現。三是職業榮譽感。學生應避免將名譽作為唯一追求,克服沽名釣譽心理,將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結合。
3.以“意”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
在職業道德教育中,“意”是指引導學生用更好的意識堅定職業理念,學校在每個階段為醫學生提供職業道德教育時,要考慮到不同階段的特征和特點,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教育。第一,誠信教育。在個體層面上,誠實守信是每個公民應有的職業素質;在社會層面上,誠實守信是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第二,協作精神教育。在醫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念教育中,單打獨斗的就業理念并不會讓個體獲得更好的就業提升,個體需要在團隊協作中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4.以“行”為關鍵的職業素質教育
通過問卷調查,在職業生涯規劃的五個方面中職業探索的得分最低,說明學生不注重職業行為的自覺實踐。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意志只有在職業行動中才能體現,必須落實在行動方面,用較高的職業素質創造更高的職業成就。例如,定期組織學生深入社區和農村等地,開展義診、健康調查、健康宣教等社會實踐活動。醫學院校可以與紅醫文化遺址、醫院等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學生能夠積極投身于實踐基地所開展的醫療服務工作、健康教育普及等多樣化活動,在實際操作中持續增進自身的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5]
(三)三維路徑:探索完整的職業生涯教育輔導方法體系
1.厘清生涯教育內涵,重新定位職業生涯教育
目前,國家已在政策層面支持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但許多學校存在誤區,將簡單的就業指導等同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這是不切實際的。就業指導主要關注個人生存發展,側重于社會對勞動的需求和工作帶來的社會期望與經濟利益。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則著眼于個體未來發展的整體規劃與設計,涵蓋各階段科學職業決策所需技巧,旨在培養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和長期發展的能力。因此,學校應積極發揮作用,學生也應主動參與,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和就業形勢。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應僅局限于短期的就業階段,而應在職業規劃能力、環境分析能力、心理調適能力、職業決策能力等方面全面加強,幫助學生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2.加強專業生涯教育師資隊伍,提供針對性的咨詢輔導
全體師生應共同努力,建立上下聯動的工作網絡,加強職業指導隊伍專業化建設。首先,充分發揮輔導員、導師、專業教師的就業指導作用,向用人企事業單位推薦優秀學生。其次,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展高中低年級朋輩互助與輔導,邀請已就業校友分享實習就業經驗。許多學生表示,直系學長學姐的就業經驗最有價值,但不清楚他們的去向。學院應管理好校友會、就業促進協會等學生社團和組織。最后,突出導師的職業指引作用,教師主動為學生提供全方位職業指引,指導學生根據專業特長定制職業計劃,引導參與科研項目和社會實踐,發揮導師示范作用。
(四)四維路徑:增進職業探索的實踐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幫助醫學生全面了解職業世界。一方面,學生可以把握國情社情民情,了解醫學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如新興的醫療技術、不斷變化的疾病譜等。另一方面,學生可以知曉國家對醫療人才的需求方向,例如目前國家對基層醫療人才和公共衛生專業人才的需求較為迫切。通過這種探索,醫學生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專業學習和技能培養。醫學生在大學期間往往更重視自己的專業知識,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鍛煉。專業學習固然重要,但個人的職業成就并非完全取決于他們的專業素質,而是要從整體上提高自己的能力,如人際關系、危機處理能力、與既定的職業目標相適應的能力。在問卷調查中,職業探索在五個維度中的得分最低,可見學生對實習實踐和了解職業上存在不足。醫學生的實踐活動主要有社會實踐、學術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是通過實踐活動、職業實踐活動來實現知識的遷移以及社會技能的不斷提高、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知和對工作的合理期望。
參考文獻:
[1]凌文輕,方俐洛,白利剛.我國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研究[J].心理學報,1999,31(03):342-348.
[2]于海濱.碩士研究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價值觀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系[D].鄭州:河南大學,2008:9.
[3]黃少勇,張仕英,楊慶.大類招生情境下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實施路徑研究:基于學生發展理論[J].江蘇高教,2023(03):80-84.
[4]喻澤坤,王海洋.“05 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認知現狀及教育策略研究[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36(04):94-99.
[5]蔡德清,鄒紅,曾亮宇.紅色衛生文化融入醫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探析[J].黨史文苑,2024(11):9-11.
(薦稿人:陳雁,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副教授)(責任編輯:葉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