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瑞昌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全市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取得了顯著成績。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堅持不懈優化營商環境,為推動瑞昌市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大動力。
一、營商環境的概念及現狀
1.什么是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增強經營主體內生動力、激發和培育市場活力的關鍵之舉。營商環境直接影響到所有經營主體的活力和增長動力,影響每一個經營主體的成長、發展和創新。
2.為什么要優化營商環境?
(1)優化營商環境是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精準施策。2018年,國務院開年第一會,著重研究了經濟發展速度趨緩的主要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營商環境問題,并且隨后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了“優化營商環境”,要求各級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經濟發展的“軟肋”和“硬傷”。
(2)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綜合競爭力。營商環境是上層建筑,從改革開放多年的實踐看,營商環境好的地區,生產力就活躍,綜合競爭力就強;反之,則生產力落后,綜合競爭力弱。
(3)優化營商環境,是凈化社會風氣,打造法治國家的要求。一些地方發生的污化營商環境的事例,是對法治的藐視,是對公平和正義的破壞。新冠疫情發生后,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從未有過的挑戰,一些企業面臨全面復工復產諸多困難,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排憂解難,促進經濟復蘇,迫在眉睫,不容遲緩。
3.我國營商環境的現狀
(1)我國營商環境取得的成效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信息顯示,我國在全球營商環境排名中上升了15位,達到全球第31位,并且連續兩年被世界銀行評選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經營主體如同雨后春筍般蓬勃生長,展現出強大活力。
(2)我國城市營商環境的格局
我國從綜合評價、市場準入、法治保障、政府服務、信用環境、公共服務六個方面對城市營商環境進行排名。從排名中發現,2023年全國城市營商環境排名前15強中,北方城市只有北京上榜,其他都是南方城市,南北差距明顯。北方城市因為在營商環境中存在一些瓶頸和問題,而南方城市在經濟發展、產業結構、政策環境等方面積累了較多的優勢,營商環境方面具備了明顯優勢,因而成為吸引投資和創業的熱門選擇。
4.瑞昌市營商環境現狀
近年來,瑞昌市委、市政府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的關鍵之舉、重中之重,并取得了顯著成績。
(1)榮譽與排名:瑞昌市營商環境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二,榮獲2022年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先進集體稱號。瑞昌市在全省營商環境工作評價中獲評兩次第一、一次第二,獲評全省開放型經濟工作綜合先進縣(市、區)。瑞昌市是江西省首個直冠省名、唯一能辦理商標注冊的縣(市、區)。
(2)經濟發展:2023年瑞昌市財政總收人50.1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0.1億元,總量九江第1、全省第10,是九江首個突破30億元、進入全省前十的縣市。瑞昌港區擴大開放通過國家驗收,貨物吞吐量突破5800萬噸,穩居九江五大港區之首。瑞昌赤烏集團成為全國首批暨江西首家縣級 AA+ 產業類國企,在2023年九江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活動中喜獲第二名。
(3)商事制度改革:2019年5月,瑞江市榮獲中國政府信息化管理創新獎。2021年,商事制度改革經驗做法入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編制的《改革典型做法材料匯編》,“凈礦”出讓經驗做法獲得自然資源部批示推廣,一站式多元解紛改革經驗在全省發文推廣。
(4)簡政放權與服務環境:瑞昌市大力推進簡政放權,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通過“互聯網 + 公安政務服務”改革,深化“一網通辦”服務,提供上門服務、電話預約服務等便利措施。
(5)優化營商法治環境:瑞昌市致力于優化營商法治環境,快速偵辦涉企案件,打擊侵害企業合法權益的行為,確保企業合法權益得到維護。
二、優化營商環境的主要做法
1.常見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做法
一是持續放寬市場準入,不斷落實優惠政策。二是深化投資項自審批制度改革,促進投資高質量發展。三是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服務外貿創新型發展。四是營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法治可以創造經濟效益,也可以通過設定可預期的規則減少或者規避風險。
2.瑞昌市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做法
(1)“三個圍繞”構建高效政務服務體系
一是圍繞“一家人”,用情“優服務”。把企業家當自家人,把企業事當自家事。使“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成為瑞昌干部的行動準則。
二是圍繞“不求人”,用心“提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讓企業辦事不求人。成立“馬上辦”辦公室,在瑞昌能辦的事一天辦好,需回復的事一小時回復。成立行政審批局,標志著瑞昌市行政審批工作邁人“一枚印章管審批”的新階段。建立健全“六化六辦”工作機制,讓企業和群眾多做“選擇題”,少做“填空題”。在全省率先推行線下大廳“無證辦理 + 電子證照”業務,快捷辦事再次刷新“瑞昌速度”。
三是圍繞“成全人”,用力“降成本”。優化營商環境,從懂企業家、尊重企業家到成全企業家,營商環境得到最佳體現。聚焦企業最關心的廠房、用工、物流、融資等成本要素,做優平臺、破解難題,讓企業運營低成本、增效益。
(2)組合拳協同發力助企高質量發展
一是實行無償代辦服務,極大地提高了項目審批效率。康佳KKTV、晨豐科技、昕諾飛·凱耀照明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投產,跑出了項目建設的“瑞昌速度”。
二是建立規模以上企業“一對一”、規模以下企業“一對多”幫扶工作常態化機制。做好“政策宣傳員”“政企聯絡員”“企業勤務員”,對瑞昌市370家規模以上企業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實現了規模以上企業幫扶全覆蓋;規模以下企業由21個鄉(鎮、場、街道)428位幫扶專員“一對多”幫扶,實現了企業各類訴求得到及時高效協調解決。
三是圍繞公民個人、市場主體、項目建設和惠企政策四個領域,各劃分5個階段,規范了49大類、369件具體事項名稱、辦理條件、申請材料、辦理流程和審查標準,最大限度地減環節、減時間、減費用、減材料。
(3)“要素供給”破解趕超發展難題
一是破解融資難題。推進金融綜合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銀行貸款服務效率和企業信貸獲得便利度。以獲批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為契機,出臺并兌現金融9條利企政策。
二是破解物流難題。積極打造贛北物流集散地,設立物流專項引導資金1.05億元,用于補貼重要物流專線和獎勵重點物流企業發展。
三是破解政策難題。開通“瑞企政策通”平臺,發布惠企政策139條,并在辦事大廳設立代辦幫辦窗口;在“贛服通”平臺開通“政策兌現”專區,匯集國家、省、市、本級各類惠企政策437條,展示市本級惠企政策24個,惠企政策服務事項32項,實現“一站匯聚、精準查詢、在線辦理”,讓企業找得到政策、用得好政策。
三、當前在優化營商環境中面臨的困境
良好的營商環境對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當前,優化營商環境的效果是顯著的,不過,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短板”。
1.政務環境方面
(1)政策的執行性。一是涉及非公經濟的部門眾多,政策落實不到位。二是政策難兌現。例如,有的企業反映國家對風力發電有價格補貼政策,但是補貼資金遲遲不能到位。三是政策執行主體設計不合理。
(2)有些政策的制定沒有前瞻性,不利于行業發展。例如,對于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出現,開始沒有制定嚴格的準入標準,造成一哄而上,出現問題后才加強監管。
(3)政務服務的便利性。一是企業投資項目申報與核準,有企業已列入省級重點項目,因申報時間緊或其他原因,使項目沒有列入當年的國家計劃,從而被一拖再拖,影響企業的發展。二是政府為企業服務,不敢為、不愿為、不會為現象較為突出。
2.企業發展環境方面
(1)要素供給的支撐性。一是土地、資金、勞動力、電力、水這些要素獲取的成本,以及企業為獲取這些要素所需要付出的額外成本。比如隱性收費、間接成本、服務缺失現象未消除。二是稅費成本,企業所需繳納的政府費用較高。
(2)要素資源的流動性。一是資金獲取的便利性,中小企業融資 70% 依靠間接融資, 30% 依靠直接融資。二是人才進出的便利性,一些涉外房地產企業中外籍員工辦理入境用工手續的申請時間比以往增加,致使涉外房地產公司成本增加。
3.市場環境方面
(1)市場體系的公平性。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方面,仍會遭遇不少障礙。
(2)市場準入的透明性。仍存在制約和限制非公經濟發展的隱性壁壘。
4.法治環境方面
執法行為的規范性,包括各級行政管理部門是否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執法權力機構框架是否順暢,執法部門是否采用統一標準,是否公平對待各類市場主體。
四、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對策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1.聚焦提升服務效能,堅持不解優化政務環境
(1)進一步暢通政務服務渠道,推動更多事項一次辦、一站辦。一是要從企業視角出發,完善集約高效的線下政務服務體系,推動“一件事一次辦”“一類事一站辦”,實現線下辦事“只進一門”。二是要重構跨部門辦理業務流程,推動多表合一、線上一網申請、材料一次提交,開展并聯審批、聯合評審、聯合驗收。
(2)進一步強化政務服務數字賦能,推動更多事項網上辦、掌上辦。持續提升網上辦理效率,推廣智能搜索、智能導辦,實現從網上可辦向好辦易辦轉變。
(3)完善“首席事務代表”制度,健全線上線下幫辦代辦體系,合理設置綜合服務窗口和專業服務窗口,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便捷、更舒心。
2.聚焦強化支撐保障,堅持不解優化要素環境
(1)暢通多元化融資渠道。優化資金供給結構,盤活存量金融資源,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搭建科技、產業、金融對接平臺,疏通資金直達實體經濟的渠道。
(2)優化土地供應管理。在審批上做減法,優化審批流程,整合土地出讓、規劃審批、不動產登記等鏈條,深化“多測合一”改革,推動項目快落地、早投產。
(3)豐富多層次人才供給。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招才引智政策,落實人才補貼政策,加大對高層次人才和團隊的資助與獎勵,大力引進急需的產業人才。
(4)強化能源資源和環境容量保障。切實降低企業用能成本,用活用好國家大用戶直供電等政策,深化新能源發電上網電價改革,加強水電氣熱等供應保障。有效破解環境容量難題,持續深人推進污染防治攻堅,規范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強化生態環境要素保障支撐。
3.聚焦促進公平競爭,堅持不懈優化市場環境
(1)堅決破除市場準人壁壘。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體系,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維護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統一性、嚴肅性、權威性,全面清理市場準人顯性和隱性壁壘,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形成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良好態勢。
(2)進一步深化招投標改革。要在覆蓋范圍、專家擴容、評標方式、交易擔保、中介服務等方面繼續探索,完善“雙盲”評審,有效防止人為干預和暗箱操作。
(3)暢通政策普惠共享渠道。多渠道、多形式宣傳解讀相關政策,及時解答企業政策咨詢,讓經營主體聽得進去、聽得明白。
4.聚焦維護合法權益,堅持不懈優化法治環境
(1)讓規范文明執法成為每名執法人員的自覺行動。
要細化執法標準和執法程序,嚴守罰款設定權限,規范行使行政裁量權,堅決防止以罰增收、以罰代管、逐利罰款等行為。
(2)讓誠實守信成為政府和各類經營主體的共同行為。要進一步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表率作用,健全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完善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積極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實施企業信用分類監管,讓守信者一路綠燈,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3)讓企業舒心放心安心經營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堅決防止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對企業經營主體隨意采取強制措施。堅持常態化掃黑除惡,依法嚴厲打擊涉企侵企犯罪,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許召元.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動力[J].中國中小企業,2023(8):70-71.
[2]馮陽.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N].河北日報,2024-02-19(001).
[3]孟月明.持續建設一流營商環境[N].人民日報,2024-03-19(009).
[4]雷勉鴻,范玉晨,談思宏.瑞昌:改革賦能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N].九江日報,2022-02-17(002).
[5]張國良,孔祥超.大數據時代營商環境優化與智慧型城市高質量發展研究[J].江蘇商論,2022(5):34-36.
[6]張威.我國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建議[J].理論學刊,2017(5):60-72.
[7]張昕.錨定目標聚焦關鍵搶抓機遇統籌推進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N].鄭州日報,2025-02-06(001).
[8]陳瑞,郭納.新發展格局下縣域營商環境優化路徑與對策[J].當代縣域經濟,2024(9):19-21.
[9]安曉奕.為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N].山西日報,2024-12-17(003).
[10]龐亞群,祖得勝.持續優化升級營商環境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N].朝陽日報,2024-08-19(005).
[11]鄧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信息通信行業高質量發展[N].人民郵電,2024-08-07(001).
[12]王建夫,徐文革.以改革為動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N].綏化日報,2024-08-30(001).
[13]陳紹海.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N].廣元日報,2024-07-12(001).
作者簡介:曾剖媛(1986一),女,漢族,江西瑞昌人,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