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2022年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建設支持計劃項目“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體系研究\"(項目編號:BPHR20220122)
一、引言
我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廣泛的覆蓋范圍和深遠的影響力,已深刻地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數字化轉型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推動力,已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經之路。專精特新企業作為優質代表,因其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能力突出發揮了關鍵作用。近年來,北京市的專精特新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成為其他地區專精特新企業學習和效仿的榜樣。然而,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之間的轉型進程以及成效存在顯著差異,使得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諸多挑戰。關于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研究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專精特新企業轉型前因的研究。首先,政策支持是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保障,對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有促進作用,政府從稅收角度給予企業資金支持和一系列配套政策,能緩解企業轉型初期財務壓力的同時也為企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時,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提高企業高層數字化認知、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支持來進一步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其次,專精特新企業通過“集中化”和“差異化”策略的協同可以提高其技術創新能力,從而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
第二類,專精特新企業轉型成效的研究。郭彤梅等研究表明,數字化轉型顯著促進了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績效和市場價值的提升。其中,數字化戰略不僅能夠加快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速度,還能夠通過優化供應鏈集中度來提升整體運營效率。這表明,數字化轉型能夠增強企業的市場響應能力,提升其整體的市場競爭力。此外,數字化轉型能夠幫助專精特新企業增強組織韌性,提高其在數字環境中的適應性和抗風險能力,并且企業的適應能力、感知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不僅能提高組織內部的協同效率,還有效增強了企業面對市場波動的穩定性。
綜上所述,關于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的研究取得一定進展,但在轉型成效方面仍然有一些不足,專精特新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效果通常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政府政策、市場競爭和員工的數字化適應能力等。通過構建成本、效率、效益和創新這四個指標體系,并通過多維組合分析,本文揭示提升轉型成效的路徑。
二、數字化賦能成效測度與分析
1.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參照已有研究以及數據可得性,選擇了成本、效率、效益和創新四個一級指標構建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賦能成效體系。
關于成本,《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中表明,企業應當因“企”制宜推進數字化轉型,開展業務數字化,探索發展以數字化轉型收益支付服務費用等方式降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顧慮和成本。關于效率,數字化轉型在企業運營中可以明顯提升勞動生產率、有形資產效率和運營資本效率等。關于效益,《“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我國數字化轉型的進展成效明顯,其中企業通過應用新技術實現經營效益的大幅提升。關于創新,數字化轉型可以有效提升創新能力,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驅動各種創新,從而推進了產業變革及重塑企業競爭優勢。
2.基于TOPSIS的測度結果與分析
表1中顯示的是企業分別在成本、效率、效益和創新四個指標中的得分,以及用TOPSIS法計算得出的數字化賦能成效指數 (Si) , Si 在0~1,數值越大,說明該企業的數字化賦能成效越好。
表1企業數字化賦能成效指數

三、賦能成效提升路徑分析
1.研究方法
以測度的北京市共493家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賦能成效指數作為研究樣本并結合杜運周的研究,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fsQCA)的方法對實現企業賦能高成效的路徑進行研究。圖1為研究模型。
圖1研究模型

2.研究設計
(1)條件變量和結果變量
將原料采購、生產制造、產品服務、供應鏈管理和企業管理作為條件變量,結果變量使用數字化賦能成效指數。
(2)變量校準
變量校準就是給案例賦予集合隸屬分數的過程。借鑒已有研究,各變量錨點分別為完全隸屬(均值 + 標準差)、交叉點(中位數)、完全不隸屬(均值一標準差),使用fsQCA3.0軟件對數據隸屬值進行校準,結果如表2所示。
表2變量的校準錨點

3.數據分析與結果
(1)必要性分析
fsQCA方法中,如果導致結果發生的某一條件變量總是存在,則該條件變量為結果的必要性條件,通常采用一致性水平對必要性條件的結果進行衡量,一致性閾值大于0.9則表明有必要性條件的存在。使用fsQCA3.0對企業數字化賦能高成效的必要性條件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所有條件變量的一致性數值均低于0.9,說明沒有單一的條件變量使得企業數字化賦能具有高的成效,結果見表3。
表3條件變量的必要性分析結果

(2)高成效的組態分析
參考杜運周的做法,案例閾值設置為1;原始一致性門檻值設置為0.8,PRI一致性門檻設置為0.7;同時采納簡約解和中間解來解釋組態路徑。結果顯示,企業數字化賦能高成效的前因組態整體方案一致性為0.812,同時整體覆蓋度為0.748,有6種高成效的前因組態,分別是H1、H2、H3a、H3b、H3c、H4,具體見表4。綜合核心條件存在與缺失的分布情況以及前因條件組合的內在邏輯,進一步將6個組態歸納為4類高成效的路徑。
表4前因組態

注:·表示核心條件存在,·表示邊緣條件存在, ⑧ 表示核心條件缺失,△表示邊緣條件缺失,空格表示可有可無。
① 核心管理一制造雙元協同型。企業管理和生產制造的數字化對企業數字化賦能成效有決定性影響,凸顯了管理效率和生產效能的提升對于企業數字化的推動作用。加強管理與制造之間的雙元協作,打破信息孤島,促進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與協作,幫助企業實現資源優化、流程數智化等,從而使企業獲得高成效的賦能效果。
② 制造一服務集成型。該路徑表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功依賴于從生產到服務的數字化貫通,形成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企業在傳統制造基礎上,提供增值服務來提升客戶體驗并增強競爭力。數字化集成的制造與服務能力使企業在市場變化時迅速做出反應,確保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③ 采購驅動供應鏈協同型。原料采購作為該路徑的核心條件,表現了其關鍵的作用。精確的原料管理不僅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還減少了庫存壓力。數字技術使供應鏈各環節的信息透明,企業能夠實時獲取原料采購、庫存、生產、配送等各環節的數據,提升供應鏈的可視化程度。
④ 客戶導向管理賦能型。數字化轉型賦能的關鍵在于從客戶服務、供應鏈整合到內部管理的全方位協同。企業通過產品服務的數字化來充分收集和分析客戶行為、需求等數據,深入了解客戶偏好和市場趨勢,從而實現目標市場細分,針對不同客戶群體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3)非高成效的組態分析
QCA分析具有非對稱性,進一步補充分析了非高成效的前因組態,如表4所示。所有條件變量一致性數值都低于0.9,原始一致性與PRI分別設置為0.8和0.7,案例頻數設置為1。一致性數值為0.827,覆蓋度數值為0.602。共存在3個非高成效的前因組態,分別為NH1、NH2a、NH2b,進一步將非高成效的3個組態歸納為以下2類企業數字化賦能非高成效的路徑。
① 前端資源缺失型。在此路徑中,企業在關鍵前端資源的數字化投入不足,導致供應鏈管理和企業管理雖然可能進行了數字化的應用,但并未形成有效的支撐,使得企業無法有效響應市場需求,影響了整體的數字化賦能成效。
② 管理導向不足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主要依賴于管理層的支持,但由于其他關鍵環節的缺失,整體成效依然有限。在管理導向不足的情況下,企業的決策流程可能會比較僵化,導致信息傳遞不暢和反應遲緩,影響企業對市場變化的快速響應能力。
四、結論與建議
1.研究結論
通過測度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賦能成效,發現其整體呈現良好的態勢,并使用fsQCA分析的方法,揭示了數字化賦能高成效路徑的多元性。識別出核心管理一制造雙元協同型、制造一服務集成型、采購驅動供應鏈協同型以及客戶導向管理賦能型四種主要路徑。這些路徑表明企業實現數字化賦能高成效是多種條件變量組合的結果,不同路徑反映了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對不同環節的側重和整合方式。此外,對非高成效路徑的分析揭示了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關鍵問題。歸納出了前端資源缺失型和管理導向不足型兩種路徑,分別對應不同的轉型困境。
2.建議
(1)加強數字化戰略規劃:企業應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規模和發展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數字化戰略規劃。明確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和方向,合理分配資源,避免盲目跟風和資源浪費。
(2)推動企業組織文化建設:企業需要增強數字化認知,通過組織內部的文化構建來提高員工的數字化技能和創新意識。同時,應加強數字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內部培訓、進修等方式提升員工的數字化技能和素養;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外部數字化人才,充實企業的數字化團隊。
3.討論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依賴問卷調查數據,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和局限性。在研究對象上,僅針對北京市的專精特新企業,結論的普適性可能受到一定限制。未來研究可以進一步擴大研究范圍,包括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企業,采用更加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更深入地探究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和機制。
參考文獻:
[1]楊彥欣,高敏雪.企業數字化轉型:概念內涵、統計測度技術路線和改進思路[J].統計研究,2024,41(3):62-73.
[2]汝緒偉,張曉月,張雷,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政策體系、機遇挑戰及路徑選擇——基于山東省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23):113-120.
[3]郭彤梅,李倩云,張玥,等.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與創新績效的關系研究[J].技術經濟,2023,42(5):68-78.
[4]曹鈺華,張延莉,石蓉榮,等.數字化轉型驅動的專精特新“小巨人”組織韌性前因組態研究—基于上市企業年報文本挖掘的fsQCA分析[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3,45(10):68-83.
[5]師磊,彭子晨.企業數字化轉型對其創新效率的影響——基于熊彼特創新范式的分析框架[J].中國農村經濟,2024(4):99-119.
[6]杜運周,賈良定.組態視角與定性比較分析(QCA):管理學研究的一條新道路[J].管理世界,2017(6):155-167.
[7]杜運周,劉秋辰,陳凱薇,等.營商環境生態、全要素生產率與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多元模式—基于復雜系統觀的組態分析[J].管理世界,2022,38(9):127-145.
作者簡介:黃于紅(2000一),女,漢族,重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