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業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然而,金融資源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其分配并不總是與行業的實際需求相匹配,這種現象被稱為金融錯配,通常是由于信息不對稱、市場失靈、政策干預等因素導致的。不同行業、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的金融資源分配不均:企業中國企和私企的地位和義務不同,所受資源分配傾斜程度是不同的;受政府政策扶持優待的企業和不受政策優待甚至需要改革的企業,金融資源接受也不同??傊覈慕鹑隗w系和金融市場主要為國有控制,金融中介大多是國有銀行為主導,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較私企或中、小、微企業更容易受到政府的金融扶持。在我國普遍存在金融資產大量流向國有企業的現象,并且政府對金融市場有較大的調控性,因此中國的金融資源配置并不是完全市場化,這種配置格局往往無法滿足企業的金融資源需求。因此,各行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金融錯配現象。
金融錯配會導致資本沉淀效率低下,阻礙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和發展,從而抑制經濟增長;會導致向低生產效率的企業或部門分配了大量金融資產,而高效率的私營企業可能會面臨融資限制和約束,會導致資源配置分配效率低下,抑制企業的研發、開發和創新活動,因為企業可能會選擇通過金融投機而非創新來獲取利潤;會導致企業投資不足或過度投資,這兩種情況都會降低投資效率,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會增加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因為金融機構和企業可能面臨資產負債表的貨幣錯配風險,當企業在經濟下行或匯率波動時尤為嚴重;會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因為資金流向了低效率的項目或企業,而不是用于更有效率的生產活動。
為規避上述問題,本文通過整理了大量的數據以及構建一系列模型,對行業內金融錯配現狀以及行業現狀進行探析,目的在于研究金融錯配對于行業和行業企業產生的影響及影響產生的社會效應。
二、行業現狀分析
1.對農業類企業金融錯配現狀分析
由于農產品生產以及相關農業項目的項目周期長,風險評估高。因此農業類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和個體農戶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貸款。而且金融機構的利益趨向性使得對難以獲得高利潤卻有高風險的農業類貸款條件嚴格、利率高、流程復雜、放款時間長、貸款產品單一、貸款范圍覆蓋面窄,相對應農業類保險產品也有同樣的問題。在農業類企業中,央企國企占整個農業行業的 30% 左右,這一比例表明,國家在農業行業中占據著相當大的比重。特別是在農業的“芯片”一種業中,央國企的比例高達 60% 左右。這一數據進一步說明了國家對于農業種業的重視和把控力。正因如此,部分農業企業可以獲得大量資源的支持,而農業企業存在科技創新性不足,生產效率低下,先進管理方式難以引入等問題,導致出現資源浪費,甚至還存在大量農業資金流向非農領域的濫用現象。
2.對工業類、制造業類企業金融錯配現狀分析
大型企業擁有企業知名度和更大的信息優勢,能夠獲得數額更多、成本更低的資金支持,但其受經濟下行的壓力,企業投資意愿低,資金流動性弱,利用率下降。而中小型企業尤其是科技創新板塊的企業,卻融資困難、融資成本高的現象,這就導致金融資源供需錯配。有些企業為了企業生存以及資金流動性安全,不得不使用高成本融資途徑。高成本融資使企業償債壓力加大,杠桿升高,財務風險增加,制約企業發展。而且部分信息掌握途徑多、程度高的企業甚至可以為高風險項目籌集到低成本融資,導致市場風險積累,出現金融風險錯配的情況。近十年來,工業類、制造業類金融結構錯配現象愈發明顯,大量資金流入金融、互聯網、房地產等經濟領域,而實業類、科技類企業資金流入不足。傳統產能過剩企業發展時間久、勢力盤根錯節,收獲大量資源。部分企業存在企業資金閑置的現狀,資金浪費,影響了經濟市場效益。導致新型企業難以充分發展。國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計劃受到約束,難以推動工業、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
3.對服務業類企業金融錯配現狀分析
服務業類企業多是輕資產運營,在抵押物上有所欠缺,業務受市場影響波動大,可貸款金融類企業難以對其風險性進行準確評估且服務類企業具有高風險的市場性質,因此企業貸款難度高,條件嚴格。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導致企業在技術創新、服務升級和市場開拓等多個方面受到限制,企業發展潛力受創,企業利潤降低,員工積極性下降,人才難以留住,進入惡性循環。服務業類企業具有鮮明的企業周期資金供需錯配現象。在企業的初創期和成長期,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人支持,但此時市場對其關注度低,資金流入量少;而到企業成長后期以及成熟期,資金流已經穩定,隨著市場對其認可度、知名度的提高,金融市場給予的資金供給流入增加,又會出現資金閑置,低效利用資源的現象。
4.對教育類、文化藝術類企業的金融錯配現狀分析
教育行業和文化藝術類行業都是近幾年來新興的風口行業。隨著市場對風口的投機行為加強,大量中小型企業向著兩個方向發展,同時也吸引了不少非法投機分子,使得市場對兩個行業中的知名度低、年限短的中小型企業信任度下降,行業中的企業貸款難度越來越大。行業中的頭部企業,存在為了追求規模效應占據市場壟斷市場,而進行非理性擴張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僅會增加企業經營風險,而且影響市場資源充分利用。市場對于新興行業板塊的融資、創業、風投等發展不夠完善,在初期難以有大規?,F金流入,后期的資金流受市場影響大。由于目前國家對于教育行業和文化藝術行業的糾正管理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還不夠完善,因此現階段難以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
三、模型構建
1.樣本數據的選擇和來源
本文選用1999—2023年的中國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使用的數據主要為財務報表數據,來源于Wind數據庫。
2.變量確定和篩選
本文對初始樣本進行了金融錯配偏離度計算。導出計算結果并對計算結果做了如下嚴格篩選:剔除金融類上市公司;剔除ST類公司;剔除數據缺失和異常的上市公司;為了規避異常值對實證分析結果的干擾,本文對連續變量在 1% 水平上進行縮尾處理。
3.模型設定
本文使用的度量方法: FM=R÷(r-1)
其中, FM 是金融錯配程度, R 是企業資本使用成本,r 是行業的平均資金使用成本。 FM 越大,代表金融錯配程度越高。
4.變量圖解
主要 FM 樣本結果展示。
圖1農業類企業FM程度

如圖1所示,從農業類企業的股票金融錯配程度來看,大多數股票穩定在1值以下,只有極個別股票在極少數年份超過1值,這與國家對農業的關注和控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上文已提到,部分農業企業可以獲得大量金融資源的支持,這非常有利于股票價值的穩定。反映在農業行業中就是農林牧副漁及其延長鏈產品的穩定供給,這有利于國民生活基礎物資的價格穩定,進而上升至穩定的治安和社會環境。同理,從工業類、制造業類企業的股票金融錯配程度來看,金融錯配數值在二十多年中存在分層現象,這與企業規模、知名度等因素有關。擁有更大知名度和更多的信息優勢的大企業,能夠獲得數額更多、成本更低的資金支持,股票的價值更穩定;而小企業就會因資金多為短期且不穩定,成本增加,導致股票價格起伏大。且市場存在競爭,經營狀況差的企業會破產退出市場,存于市場的股票會爭奪獲取新的金融資源。因此,工業類、制造業類企業的股票金融錯配數值波動幅度大。從服務業類企業的股票金融錯配程度來看,服務業類企業在經受住市場考驗后,因其對市場的強敏感性,企業經濟狀況和股票價值會與市場同方向同程度變化。通常情況下,行業內部各企業對市場的占比和定位不會有過大變化,企業成本消耗變化情況大致相同。市場金融資源分配相對固定,且偏向受市場接受度高的,口碑好的。此種金融資源流向,利于促進市場服務業企業對其自身服務質量的提升,為國民消費體驗更上一層打下基礎。從教育、文化藝術類企業的股票金融錯配程度來看,教育行業和文化藝術類行業都是近幾年新發展的,且同農業相似大多數股票穩定在1值以下,這兩個行業有一定的門檻且國家對其準人有一定要求,除卻投機分子外行業情況及其穩定,由頭部企業牢牢把控市場和資源。
四、模型檢驗
1.引入解釋變量
為了進一步驗證圖像結論,增強說服力,本文引入企業全要素生產率這個解釋變量,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是金融錯配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顯著影響結果之一。
2.解釋變量的測度
本文計算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模型如下:

其中, i 和 t 分別代表公司和時間,Control是一系列控制變量,具體包括:資產負債率、企業業績、企業規模、固定資產比例、成長性、有形資產比例、流動比率以及企業年齡。在變量中, β1 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待估系數,表示金融錯配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強度; ui 代表公司固定效應; γt 代表時間固定效應。
3.假設檢驗做以下假設:
H0 :金融錯配度降低會使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升高,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H1 :金融錯配度降低會使企業全要素生產率降低,抑制國民經濟發展。
若 ΔH0 假設成立則說明FM樣本結果正確,能夠以此大致反映金融錯配對國民經濟行業主要領域企業的影響。
五、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1.農業類企業
(1)多元化信貸產品:針對不同類型農業經營主體,設計差異化的信貸產品。此外,還可以推出針對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興產業的專項貸款產品。
(2)靈活擔保方式:降低傳統貸款對抵押物的依賴程度,創新擔保方式。發展農村互助擔保、聯保貸款等模式,解決農民“貸款難、擔保難”的問題。
(3)“保險 + 期貨”模式:為農民提供價格風險保障。利用期貨特點對沖農產品價格受風險產生的波動,幫助農民穩定收人,降低農業貸款風險。
(4)建立農戶信用檔案,推進信用村建設:收集農戶的基本信息、生產經營、信用記錄等,建立完善的農戶信用檔案。開展信用村、信用戶評定工作,對信用良好的村和農戶給予貸款優惠、簡化貸款手續等激勵措施。
(5)完善農村金融服務網點: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覆蓋面。推動移動金融、網上銀行等現代金融服務方式在農村地區的應用,方便農民辦理金融業務。
(6)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加大對貧困地區、弱勢群體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低息貸款、貼息貸款等優惠政策。推動農村普惠金融與精準扶貧相結合,幫助貧困農戶脫貧致富。
2.工業、制造業類企業
(1)創新信貸產品:針對工業和制造業企業的資金需求特點,創新信貸產品。例如,推出設備融資租賃貸款、技術改造貸款、綠色信貸等產品,支持企業進行技術升級和綠色發展。此外,還可以開發基于知識產權、應收賬款等質押的貸款產品,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2)加強銀企對接:建立健全銀企對接機制,定期組織銀企對接活動。加強金融機構與工業和制造業企業的溝通與交流,了解企業的融資需求,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同時,鼓勵地方政府搭建銀企對接平臺,促進銀企合作。
(3)構建供應鏈金融生態圈:構建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最終用戶等共同在內的供應鏈金融生態圈。通過整合供應鏈上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為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資服務。
(4)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根據供應鏈的特點,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例如,推出應收賬款融資、存貨質押融資、預付款融資等產品,解決中小企業短期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同時,還可以發展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提高融資的透明度和效率。
3.其他類企業
服務業類企業、教育類企業、文化藝術類企業同上管理改革。
參考文獻:
[1]劉貝貝,李春濤.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與公司盈余管理[J].管理科學,2022,35(2):97-110.
[2]邵挺.金融錯配、所有制結構與資本回報率:來自1999—2007年我國工業企業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0(9):51-68.
[3]王冰,劉靜.金融錯配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影響的實證研究[J].金融客,2024(9):4-6.
[4]左曉慧,錢鵬程.數字金融發展、金融錯配度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J].經濟問題,2024(11):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