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遼寧省教育廳“AI時代新質生產力驅動下本科生核心技能構建研究”(課題編號:LJ212413900003);葫蘆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數字鄉村建設賦能鄉村振興的價值意蘊研究——以葫蘆島市為例”(課題編號:HLDSKY2024110)
一、鄉村振興戰略與鄉村電子商務的關系
1.鄉村振興戰略對鄉村電子商務的推動作用
(1)政策支持維度
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文件,從宏觀指導到具體實施細則,為鄉村電子商務搭建了堅實的政策框架。這些政策主要體現在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方面。
在稅收優惠方面,政府對農村電商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給予減免,降低了經營成本。例如,對于從事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企業,在增值稅和所得稅等方面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免,這使得農村電商從業者有更多的資金用于業務拓展、技術升級和服務優化。這種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了更多的企業和個人投身于鄉村電子商務領域,增加了市場的活力和競爭力。
財政補貼也是政策支持的重要手段。政府對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物流配送體系完善、電商人才培訓等方面進行補貼。比如,對于建設農村電商服務站的項目,政府會給予一定比例的資金支持,幫助其配備電腦、網絡設備等基礎設施。同時,在物流補貼方面,對在農村地區開展快遞業務的物流企業給予補貼,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進農村商品的順暢流通。
(2)基礎設施改善維度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促使農村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為鄉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硬件基礎。
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是關鍵。農村公路建設不斷加強,公路的通達率和硬化率大幅提高,這使得物流運輸更加便捷,縮短了運輸時間,降低了物流損耗。以往因道路崎嶇導致農產品運輸困難、運輸成本高昂的問題得到緩解,更多的新鮮農產品能夠及時、低成本地運往城市市場,同時城市的商品也能更順暢地進人農村。
網絡通信基礎設施的升級也為鄉村電子商務提供了有力支持。隨著寬帶網絡在農村的廣泛覆蓋和移動網絡信號的增強,農村電商從業者和消費者能夠更穩定、更快速地接入互聯網。高速網絡使得電商交易、信息查詢、在線支付等操作更加順暢,提高了電商運營效率。
倉儲設施建設也是基礎設施改善的重要內容。政府和企業加大對農村倉儲設施的投入,建設了一批現代化的農產品倉儲中心和冷鏈物流倉庫。這些倉儲設施可以有效解決農產品季節性生產和常年性銷售之間的矛盾,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供應穩定性。
(3)產業發展引導維度
鄉村振興戰略通過引導農村產業發展方向,為鄉村電子商務創造了豐富的產業資源和良好的產業生態。
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面,政府鼓勵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閑農業等新型農業模式,這些產業模式為鄉村電商提供了多樣化的產品資源。特色農產品(如有機蔬菜、特色水果、地方特產等)成為電商平臺上的熱門商品。例如,一些地區通過發展有機蔬菜種植產業,利用電商平臺將有機蔬菜直接銷售給城市消費者,不僅滿足了市場對綠色食品的需求,還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產業融合發展也是鄉村振興戰略下引導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使農產品加工、農業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相互滲透、協同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與電商平臺合作,將加工后的農產品推向更廣闊的市場。例如,一些農村地區的糧油加工企業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其特色食用油和大米等產品,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產業集群的培育為鄉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規模效應和協同優勢。政府在農村地區引導和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如花卉產業集群、茶葉產業集群等。在產業集群內,企業之間可以共享物流、倉儲、信息等資源,降低了經營成本。電商企業在產業集群中更容易獲取優質的產品資源和供應鏈支持,能夠集中力量打造區域品牌,提高產業競爭力。
2.鄉村電子商務對鄉村振興的促進效應
(1)經濟增長效應
鄉村電子商務為農村經濟增長注人了強大動力。首先,它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打破了傳統農產品銷售受地域和時間限制的局面。通過電商平臺,農產品可以直接對接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其次,鄉村電子商務帶動了農村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促進了經濟增長。以農產品電商為例,除了農產品種植和銷售環節,還帶動了農產品加工、包裝、物流、倉儲等產業的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了滿足電商銷售對產品品質和包裝的要求,不斷改進加工工藝和包裝設計,增加了產品附加值。物流企業在農村的業務量增加,進一步促進了物流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物流服務水平的提升。
(2)就業帶動效應
農村電商運營需要大量的人才,包括電商平臺運營人員、網絡客服、美工、物流配送人員等。農民可以通過培訓學習相關技能,參與到電商產業鏈中。例如,許多農村青年經過電商培訓后,成為電商平臺的運營專員,負責店鋪的日常管理和營銷推廣。一些農村婦女也可以在家中擔任網絡客服,通過網絡與顧客溝通,處理訂單問題。物流配送環節更是為農村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包括快遞收發員、物流運輸司機等。
鄉村電子商務還帶動了間接就業。隨著電商產業在農村的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了滿足電商訂單需求,需要招聘更多的工人進行農產品加工和包裝。倉儲物流企業的擴張也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員和倉庫工人。此外,電商產業的發展還促進了農村服務業的繁榮,如餐飲、住宿等行業的發展,為農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選擇。這些間接就業崗位進一步提高了農村的就業水平,拓寬了農民的收入來源。
而且,鄉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為農村創業者提供了廣闊的平臺。許多有創業想法的農民可以利用電商平臺開展自己的業務,實現自主創業。他們可以從農產品種植、養殖開始,通過電商銷售自己的產品,逐步發展壯大,形成自己的品牌和企業,帶動更多的人就業和創業。
(3)社會文化發展效應
在教育方面,鄉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促使農民認識到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參與電商運營,農民主動學習電腦操作、網絡營銷、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等知識,提升了自身素質。同時,電商產業的發展也促使農村學校更加重視電子商務相關課程的設置和教育資源的引人,培養更多適應農村電商發展的人才,從長遠來看,有利于提高農村的教育水平。
在文化傳承方面,鄉村電子商務為農村傳統文化和特色手工藝品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通過電商平臺,農村的傳統手工藝品(如剪紙、刺繡、木雕等)得以展示和銷售,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這些傳統文化產品。這不僅增加了手工藝品傳承人的收人,也使得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得到傳承和創新。例如,一些地方的剪紙藝人通過電商平臺接受訂單,根據客戶的需求創作新的剪紙作品,在傳承剪紙技藝的同時,也為剪紙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社會觀念方面,鄉村電子商務改變了農民的傳統觀念。農民從傳統的自給自足、依賴土地的觀念逐漸向市場經濟、創新創業觀念轉變。他們更加注重產品質量、品牌形象和市場需求,積極參與市場競爭。這種觀念的轉變促進了農村社會的開放和進步,增強了農村的發展活力。
二、鄉村電子商務建設的協同發展模式構建
1.基礎設施建設與電商運營協同模式
(1)網絡通信、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與電商業務的協同關系
網絡通信基礎設施是鄉村電子商務運營的神經中樞。在現代電商模式下,穩定、高速的網絡連接是開展線上交易、信息傳遞、客戶服務等業務的基礎。對于農村電商從業者而言,無論是通過電商平臺展示農產品信息、接收訂單,還是利用直播帶貨等新興營銷手段,都依賴于良好的網絡環境。優質的網絡通信能夠確保商品信息實時更新,交易過程順暢無阻,同時也便于電商企業與供應商、物流企業等相關方進行高效溝通。
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則是鄉村電商的血管,承擔著商品運輸的重要使命。交通的便利性直接決定了物流配送的效率和成本。完善的公路、鐵路等交通網絡可以縮短農產品從產地到市場的運輸時間,減少損耗。特別是對于生鮮農產品,快速、便捷的交通能夠保證其新鮮度,保持產品質量。同時,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也有利于物流企業在農村地區合理布局配送中心和網點,降低物流成本。物流配送服務與電商業務緊密相連,高效的物流體系能實現商品的快速送達,提升消費者滿意度,促進電商業務的持續發展。
網絡通信和交通物流基礎設施之間也存在協同效應。一方面,網絡通信技術可以優化物流配送的管理,通過物流信息平臺實現貨物的實時跟蹤、智能調度等功能,提高物流效率。另一方面,交通物流的發展也為網絡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了便利,便于網絡設備的運輸和安裝,保障網絡建設的順利進行。這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構成了鄉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
(2)協同建設的路徑與方法
在協同建設網絡通信基礎設施方面,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大對農村網絡建設的投人,通過政策引導電信運營商擴大農村網絡覆蓋范圍,提高網絡速度。例如,實施農村寬帶提速降費工程,鼓勵運營商將先進的網絡技術如5G網絡在農村進行試點和推廣。政府可以與企業合作,建設農村公共無線網絡熱點,為電商從業者和消費者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網絡接入服務。在網絡建設過程中,要注重網絡安全防護,保障電商交易的信息安全。
對于交通物流基礎設施的協同建設,要統籌規劃交通網絡。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資,提高公路等級和通達深度,特別是加強對偏遠農村地區的道路連接。結合電商物流需求,合理規劃物流園區、配送中心的布局。可以在農產品集中產區附近建設倉儲物流中心,配備冷鏈物流設施,實現農產品的就地存儲和分揀。鼓勵物流企業與電商企業合作,共同優化物流配送路線,采用多式聯運等方式提高物流效率。
2.電商與農業產業鏈協同模式
(1)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環節與電商的融合方式
在農業生產環節,電商平臺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為農民提供市場需求信息,指導農民進行種植品種選擇和生產規模調整。例如,電商平臺根據消費者購買數據反饋,發現某類特色蔬菜市場需求旺盛,便將這一信息傳遞給農民,農民據此調整種植計劃,增加該蔬菜的種植面積。
電商與加工企業緊密合作。加工企業可以根據電商平臺的訂單需求,定制加工產品的規格、包裝等。例如,電商平臺上消費者對小包裝的堅果產品需求較大,加工企業則調整生產流程,推出小包裝堅果系列,滿足市場需求。電商企業可以為加工企業提供品牌推廣和市場拓展服務,將加工后的農產品推向更廣泛的市場。
電商平臺為農產品提供了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銷售渠道。農產品生產者和加工企業可以在電商平臺上開設店鋪,展示和銷售產品。電商平臺利用其營銷推廣功能,如搜索排名優化、廣告投放等,提高農產品的曝光率。同時,電商平臺可以開展農產品促銷活動,如限時折扣、滿減優惠等,刺激消費者購買。
(2)基于產業鏈協同的電商增值服務
基于電商與農業產業鏈的協同,可以開發多種增值服務。在物流配送方面,可以提供冷鏈物流全程追溯服務,消費者通過電商平臺可以查詢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溫度、濕度等信息,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建立電商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在農產品進入電商銷售渠道前進行嚴格檢測,并將檢測報告在電商平臺上公示,增強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的信任。電商平臺可以與第三方檢測機構合作,對農產品的農藥殘留、營養成分等進行專業檢測。
利用區塊鏈等技術,實現農產品從生產源頭到消費者手中的全程溯源。消費者可以通過電商平臺掃描產品二維碼,獲取農產品的種植、施肥、采摘、加工、運輸等各個環節的信息,這種透明化的信息展示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滿足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要求。
3.人才培養與電商發展協同模式
(1)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構建農村電商人才培養體系需要多方參與。教育機構應發揮重要作用,在農村地區的職業學校、成人教育機構中開設電商相關專業和課程。課程設置應涵蓋電商基礎知識、網絡營銷、物流管理、客戶服務等多個領域,同時要結合農村實際,注重農產品電商的特色內容,如農產品品牌建設、農產品電商運營案例分析等。
政府要加大對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可以通過財政補貼,降低農民參加電商培訓的成本。同時,政府可以組織電商專家和技術人員到農村開展培訓講座和實踐指導,提高農民的電商技能水平。此外,政府可以建立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基地,配備完善的教學設施和實踐場地,為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
企業也應參與到農村電商人才培養中。電商企業可以與農村學校、培訓機構合作,開展訂單式培養模式。根據企業自身的業務需求,制訂培養計劃,學生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就業。
(2)人才與電商企業、項目的對接機制
建立人才與電商企業、項目的對接機制,需要搭建有效的信息平臺。政府或行業協會可以建立農村電商人才信息庫和企業項自需求信息庫,將人才的技能、學歷、工作經驗等信息和企業的崗位需求、項目要求等信息進行整合。通過信息匹配,實現人才與企業、項目的精準對接。
舉辦招聘會、人才交流會等活動。定期在農村地區舉辦電商人才招聘會,邀請電商企業和項目負責人參加,為人才和企業提供面對面的交流機會。在人才交流會中,可以組織電商人才展示自己的項目方案和實踐成果,吸引企業投資和合作。
三、結語
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二者相互促進的關系已十分清晰。在協同發展模式構建中,基礎設施建設與電商運營協同是保障電商順暢運行的基石,完善的網絡通信和交通物流等設施能極大地提升電商業務效率。電商與農業產業鏈協同模式為農產品價值提升和市場拓展創造了條件,從生產到加工、銷售的全環節融合以及增值服務,讓農業和電商相得益彰。而人才培養與電商發展協同模式則是持續發展的關鍵,只有構建起科學的培養體系和對接機制,才能為鄉村電商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吳昕桐,張燕媛,李靖.電子商務進農村對農業生態效率的影響研究[J].世界農業,2024(11):117-128.
[2]魏頔.淺談電子商務與農村經濟融合發展路徑[J].現代營銷(上旬刊),2024(11):115-117.
[3]趙孫杰.數字經濟下農村電子商務賦能鄉村振興路徑研究[J].時代經貿,2024,21(10):50-53.
[4]歐明超.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困境與對策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24(20):26-29.
作者簡介:劉安琪(1997—),女,漢族,遼寧營口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