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以契合社會發展的多元需求。然而,在當下傳統教學模式的框架下,學生的綜合素養與能力發展未能得到切實有效的提升。在積極探尋新型教學模式以扭轉這一局面的過程中,深度學習被證實能夠有力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大單元教學作為推動深度學習的有效載體,從整體維度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有助于學生迅速把握核心知識脈絡。目前,國內關于深度學習與大單元教學的研究尚處于發展階段,尤其是在具體教學設計方面的研究相對匱乏。本研究基于深度學習理論與大單元教學的整合優勢,緊密結合初中物理學科的特點,創新性地融入AI技術手段,構建全新的大單元教學模式,旨在有效破解知識碎片化、學生知識遷移能力不足等教學難題。
一、深度學習與大單元教學的概述
(一)深度學習
Marton和Saljo將“深度學習\"引人教育領域,與“淺層學習\"形成對比。淺層學習聚焦機械記憶、被動接受,而深度學習強調學生主動理解,在充分理解知識的基礎上,重視新舊知識的關聯,指向知識實際應用,同時關注學習過程中的反思。在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深度學習理念走進了大中小學課堂,比如項目式學習(PBL)在教學實踐中推廣,學生通過協作探究學習、反思性實踐,深度參與知識體系構建。
深度學習在機器學習中是實現人工智能的技術手段,而在教育學中是培養高階思維的學習范式。盡管領域不同,但二者均追求通過層次化處理提升效能。未來,二者的融合或將為教育創新提供新的可能性,如通過AI個性化賦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能力提升。
(二)大單元教學
在教育領域,大單元教學是一種以整體性、系統性和深度整合為核心的教學設計理念,強調打破傳統以單一知識點或單篇課文為單位的教學方式,轉而圍繞一個主題、問題或項目,整合學科內或跨學科的知識、技能、方法,構建連貫且完整的學習單元。以任務為驅動,設計真實或模擬的復雜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合作等方式解決問題,強調“做中學”。其核心目標是通過結構化、情境化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發展核心素養和提升綜合能力。
大單元教學的提出,首先可以解決知識碎片化的問題,通過整合內容,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間的聯系,避免孤立學習。其次能適應復雜社會需求,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深度學習理念與大單元教學融合
在物理學科中傳統分課時教學方式會導致知識割裂,題海戰術導致學生“會解題不會解決問題”,同時學科間缺乏聯動,學生難以理解知識的現實意義。面對這些問題,深度學習與大單元教學的結合,直擊傳統教育中“知識碎片化、學習淺表化、評價單一化”的頑疾。
深度學習理念與大單元教學相互契合、設計邏輯互補,符合整體認知規律。深度學習與大單元教學結合的核心在于通過結構化、整合性的單元設計,讓學生在充分理解知識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批判性理解與應用,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展、知識深度建構及素養遷移。
本研究以電流做功與電功率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深度學習與大單元教學相結合的教學設計。在AI技術的幫助下,深度學習與大單元教學結合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創新方向,其意義不僅在于優化教學模式,更在于直擊傳統教學的痛點,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質性發展。
二、大單元教學與深度學習融合教學設計的要點
(一)圍繞學生展開教學設計
多數研究表明,相對靈活、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可以有效促進大單元教學的實施。在大單元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巧妙串聯各個單元知識點,而不是簡單地將知識點拼湊起來,挖掘單元知識點之間的銜接點,使物理知識的學習更立體化。
以“電流做功和電功率”為例,整體大單元框架分為兩部分:主題整合與自標分層。以“電能驅動現代生活\"為主題,串聯電功、電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識點,以素養導向為目標進行設計教學。創設與生活緊密關聯的問題情境,例如“家庭電路能耗審計\"“校園節能燈改造”,激發學生探究動機;融人社會性科學議題,例如“高壓輸電的利弊辯論”,連通物理、工程與倫理視角。
(二)構建整體性教學思路
大單元教學設計要符合教育規律,避免課堂出現應試化特征。教師需要構建整體性教學思路,設計相關的深度學習任務鏈,避免學生成為課堂中的學習機器,發揮大單元教學作用。
深度學習任務鏈以問題鏈為導向,從觀察現象到收集數據進行模型建構,引導學生進行遷移質疑。教師可利用AI技術對實驗數據進行客觀分析,幫助學生培養實驗探究能力,為深度學習打下基礎。
同時,探究實驗任務可以分層設計:基礎任務聚焦課標必做實驗,比如測量小燈泡電功率,強調數據記錄與誤差分析;進階任務拓展延伸,比如“光控報警電路設計”,融合電路分析、元件選型與調試優化;或者跨學科設計“太陽能路燈系統”,整合物理、數學(成本核算)、工程思維,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對單元知識進行整合。
三、大單元教學與深度學習融合教學策略
(一)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重構大單元主題
依據核心物理觀念整合單元內容,同時創設真實情境驅動學生自主學習,選擇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場景,滿足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要求。
在重構大單元主題時,不但要關聯前導知識,還要進行跨學科延伸,融人數學建模(電功率計算)、工程思維(電路設計)、倫理討論(能源可持續發展)等內容。以“電流做功和電功率\"為例,可以布置分層任務,如表1所示。

(二)深化實驗探究,促進深度思考
實驗設計分為必做實驗和拓展實驗。必做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探究和動手能力,幫助學生通過實驗深度理解知識;教師可借助拓展實驗解決開放性問題,可以進行項目式教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在電路中,利用PhET仿真工具模擬復雜電路,輔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
(三)技術賦能與資源整合
1.虛擬仿真工具應用
教師可使用PhET或Labster模擬電路變量關系,使實驗動態可視化呈現。同時,利用智慧課堂進行AI輔助學習,幫助分析學生實驗數據,根據學生水平推薦分層任務。這不僅能實現師生深度交互,還促進深度學習與大單元教學融合。
2.跨學科資源開發
通過項目化設計,幫助學生知識遷移,例如物理工程案例——太陽能路燈系統設計;物理社會案例——高壓輸電的利弊分析。
四、借助AI技術融合大單元教學與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
本研究選取“電流做功和電功率”為研究對象進行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

(一)課程標準的核心要求
以2022年版物理課標要求及核心素養為導向,設計以下教學目標,如表2所示。

(二)大單元主題與知識融合
依據本單元的特點,確定大單元主題為“電能驅動現代生活——從家庭用電到節能革命”。圍繞這一主題,整合本單元知識內容:
1.電流做功:電能轉化 W=UIt )、電能表原理與使用。
2.電功率:定義( P=UI )、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3.焦耳定律:電熱計算( Q=I2Rt )與安全用電。
4.跨學科延伸:能源效率(物理)、成本核算(數學)、可持續發展(社會學科)。
(三)教學流程與深度學習活動設計
1.知識融合與概念建構
a.情境導人
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鏈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比如“閉合開關后,燈泡發光,但燈絲瞬間被熔斷,這是為什么?\"“閉合開關后,兩個電表的指針左右搖擺、燈泡忽亮忽暗是什么原因?”。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將整個單元的知識進行整合,并通過分析和解決實驗中的問題,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識體系。
教師也可以展示真實問題——展示家庭電費賬單,提問“為什么空調比燈泡耗電多?如何計算電器的能耗?\"通過對比不同電器銘牌(額定電壓、功率),引導學生推導 W=Pt 與 P=UI 的關系,結合歐姆定律分析電路參數對電功率的影響。
b.核心概念可視化
學生分組繪制“電能轉化路徑圖”,標注家庭常見電器中的電能轉化形式(如電燈:電能 $$ 光能十熱能)。
在課后,還可以通過開展爭議討論來幫助學生養成批判性辯證思維,例如辯論“電熱毯是否浪費能源?”(關聯焦耳定律與能量利用效率)。
2.實驗探究與問題驅動
完成課標要求的實驗任務“測量小燈泡電功率”,在此實驗中融合深度學習,引導學生進行誤差分析,并引導學生討論“為何額定電壓下實測功率可能偏離標準值?”(如燈絲溫度變化導致電阻變化)。此實驗可以利用PhET仿真工具模擬理想條件下的電功率曲線,與實驗結果對比,強化學生對變量關系的理解。
在分析與討論環節設置挑戰性問題鏈:閉合開關后燈泡發光但燈絲瞬間熔斷,為什么?閉合開關后,電表指針搖擺、燈泡忽亮忽暗,原因是什么?若更換為LED燈,電路參數與現象會有何不同?通過多方向探究,推動學生深入思考。
3.遷移應用與創新設計
結合項目任務“家庭節能方案優化”,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調查分析家庭月度電費賬單,識別高耗能電器(如電熱水器、空調),并提出改進方案(如更換節能電器、調整使用習慣),計算預期節能量與成本回收周期。在此調查中融合深度學習,首先進行數據建模,利用 W=Pt 計算電器日耗電量,結合電價計算節省費用;其次形成工程思維,權衡“節能效果”與\"改造成本\"(如LED燈價格高但壽命長);最后進行社會調研,調查家庭對節能措施的接受度,撰寫建議報告。
通過大單元整合知識、實驗問題鏈驅動深度思考、項目化遷移應用,學生不僅能掌握電功與電功率的計算,更能形成“能量一技術一社會\"的系統認知。此設計將傳統“點狀知識傳授\"轉化為“網狀素養生成”,真正實現“從解題到解決問題\"的深度學習目標。
(四)多元化評價體系構建
整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是單一評價最終的學習結果,而應該融合過程性評價、表現性評價和反思性評價。如表3所示。

五、反思與總結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AI技術支持下,將深度學習與大單元教學進行有機結合,并將其應用于教學設計之中。鑒于深度學習與大單元教學在特點與核心目標方面有許多相似點,我們開展了深度學習下的初中物理大單元教學智能設計模型研究。二者結合可以有效革新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促進教學質量提高。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深度學習理念和大單元教學設計要點,同時還需要與時俱進,積極運用AI技術、智慧課堂等技術手段,讓原本抽象難懂的物理知識更加生動形象。最后還需要融合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強化單元知識的整體性,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最大化發揮深度學習與大單元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裴新寧,舒蘭蘭.深度學習:“互聯網 + ”時代的教育追求LJ].上海教育,2015(30):52-53.
[2]劉曉彤.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大單元教學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24.
[3]林啟華.核心素養視域下大單元教學的內涵與理念[J].中學語文,2023(31):62-64.
責任編輯: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