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美術是我國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學習民間美術能夠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到我國各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而美術教育搭起了傳承民間美術的橋梁。如何挖掘地域民間美術內涵,將民間美術資源融人高中美術課堂教學,成為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民間美術的內涵與特征
(一)民間美術的內涵
我國地域廣闊,不同的地區有著獨特的文化形式,比如剪紙、刺繡等,都是非常典型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基于原始美術,將所在區域文化當作養料,經過人們的創造后融入生活中,是人們情感、生活經驗的體現,具有比較突出的地域特色。
(二)民間美術的特征
第一,民俗性、原創性。各地區的民俗活動為民間美術創造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材料及動力。民間美術與民俗活動相互遺存、補充融合。在民間美術與民俗活動融合過程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其保留的、與實際生活有關的原創性。這一原創性特征,不只表現為民間美術產生的自發性,更關鍵的是體現了人們對生活的直接需求。
第二,民族性、地域性。民族性是指人民群眾結合本民族的實際創造的美術形式。各種美術作品,不管是在造型的設計上,還是顏色的搭配上,都突出了民族特征。地域性即民間美術內容呈現了當地的地域特色。人民群眾受到區域文化、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創造出了獨具地域特色的美術形式。比如南方江浙區水網密布,當地人性格含蓄,其剪紙藝術也更為精巧秀雅。如圖1所示。
第三,寓意性。民間美術大都是采用普通的紙、布等生活資源作為材料。人民群眾基于此融入自身想象,表達自身的憧憬和希望。比如人們利用“瓶”“平\"的諧音,表達富貴平安之意,如圖2所示。同時,還用“葫蘆\"的諧音代表福祿;以松鶴象征延年益壽等。各種題材的藝術形式所蘊含的寓意也是存在差異的,正因為如此,民間美術的內涵更加豐富。
二、民間美術走進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民間美術作為在特定環境下孕育而生的獨特文化形態,與人們的生活習慣、文化習俗、價值觀念等緊密相連。這些豐富的內涵皆能在美術作品中得以呈現,比如泉州地區的戲曲文化便是典型代表。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域的文化形式各具特色,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時代的持續進步,外來文化的涌人使得這些民俗本土文化逐漸面臨失傳的困境,亟待我們積極地進行思考與探究。
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將民間美術融入其中,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民間美術源于生活,其創作自由隨性,是情感表達最為直接的一種形式。由于民間美術蘊含著豐富多樣的民俗風情內容,學生在賞析過程中能夠對這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產生全新的認知,進而強化對民間美術的認同感,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人美術學習中,這無凝更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與發展。其二,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隨之增大,這對高中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美術教學除了要傳授基本的美術專業知識,還需注重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培育。在美術課堂中融人民間美術元素,能夠引導學生去發現美、體會美、創造美,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其三,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實際上,美術教學也是文化傳播的一種形式。我國民間美術文化形式豐富多樣,在美術課堂中融入各種民間美術資源,可以加深師生對民間文化的認識,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去挖掘和傳承民間文化。
三、民間美術走進高中美術課堂的教學實踐
民間美術融人高中美術課堂,不僅是提升美術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動當代文化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因此,將民間美術與高中美術教學緊密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一)更新傳統觀念,正確認識民間美術
民間美術絕非所謂的底層藝術,而是一種極具藝術感染力的美術形式。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依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引入民間美術作品,讓學生能夠近距離感受民間美術的獨特魅力。例如,在講解“蘇州園林\"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列舉苗族蠟染、雕塑等實例。同時,教師還可列舉生活中常見的民間美術形式,以此加深學生對民間美術文化的理解與認識,這對優化美術課堂教學效果大有裨益。
(二)挖掘民間美術資源,豐富教材內容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學習,搜集各類民間美術資源。豐富的民間美術資源,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創作的樂趣,還能使他們在多元文化環境中,接觸到更多鮮活的生活素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靈活地將這些資源融人教學內容中。比如,帶領學生前往當地民間藝人的工作間、美術館等地參觀學習,讓學生與民間美術近距離接觸。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民間美術會有全新的認識,對美術學習也會更有興趣。然而,僅僅依賴高中美術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教學遠遠不夠,這既無法滿足教學要求,也不利于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索民間美術資源,深入了解各地獨具特色的民間美術形式,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并結合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科學開展美術課堂活動,豐富教學內容,提升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探尋作品背后故事,豐富高中美術情感內涵
民間美術作品往往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代表著民俗風情與地域特色。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挖掘作品背后的故事,產生情感共鳴,深入理解作品,領會其背后的深刻意義。以年畫作品《年年有余》為例,教師可帶領學生欣賞作品,為學生講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魚\"在傳統文化中的寓意,讓學生對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態度有更深刻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展示《歲年有余》剪紙作品,讓學生自主欣賞剪紙作品,進行美術文化的熏陶。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民間美術潛移默化地走進高中美術課堂。
(四)優選民間美術資源,創建教學情境
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要求精心挑選民間美術資源,并將其融入課堂活動中。教師也可讓學生自主搜集生活中的民間美術材料,如淄博年畫、湘西印染等,將其帶到課堂上,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民間美術的理解。同時,教師要將美術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選擇學生能夠自主完成的民間美術形式。比如,在臨近春節時,教師可讓學生剪窗花、貼對聯等。此外,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借助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五)臨摹特色作品,體會高中美術魅力
在引導學生進行作品臨摹時,教師應遵循由簡至難的原則,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入手,比如選取年畫、刺繡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間美術形式,充分展現出作品的趣味性與實踐性。剪紙注重幾何圖形的靈活運用,刺繡則更強調光與色的巧妙搭配,學生在臨摹過程中可以融人創造性思維。
水墨畫作為我國傳統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有著較高的吸引力。教師可以選擇這類美術作品讓學生臨摹,使其在臨摹過程中體會水墨畫的藝術魅力,進而提升自身的繪畫水平與審美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選取一些趣味性較強的作品進行臨摹,例如《蛙聲十里出山泉》。學生可以先組織語言描繪這幅水墨畫的情景,感知其表達的意境,體會作品的美妙之處,再動筆臨摹。這幅作品中,作者運用了移覺手法,畫面看似簡約,實則呈現出復雜且悠遠的境界,雅俗交融,更能讓學生在臨摹時融入自身情感。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水墨畫的臨摹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搭建了平臺,也提升了高中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
(六)邀請民間藝人,優化美術工藝
高中美術教學不能局限于知識講述階段,還需要將鑒賞與實踐活動有機融合,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審美能力。民間美術資源源于實際生活,生活中的民間美術藝人是作品創作的主體。為了將更多民間美術資源融入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還需結合民間手工藝的特色,組織各類課外實踐活動。
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邀請當地知名的民間藝人,共同制定美術實踐活動方案。民間藝人可以通過口頭講述或現場演示等方式,再現民間美術的獨特魅力。與此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鼓勵學生利用油畫、素描等,優化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另外,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拜訪當地的民間藝人,讓學生探尋民間美術藝人的創作靈感與創作軌跡。
結語
總之,民間美術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融入高中美術課堂,是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重新認識民間美術文化進入高中美術課堂的重要性,加強對民間美術的研究與探索,深入挖掘民間美術的文化內涵與價值,從而更好地將其融人高中美術課堂。
參考文獻:
[1胡顯群,李慧楠.延伸鑒賞課堂:基于情境教學理念的高中美術教學實踐[J].遼寧教育,2023(1):71-73.
[2]潘凱.民間美術走進高中美術課堂的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2(42):130-132.
[3]卓瑪加.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藏區本土民間藝術的融入路徑[J].參花(下),2021(5):102-103.
[4]齊琪.鄉土美術資源在高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探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21.
[5張翔燕.手工扎染走進高中美術課堂的教學實踐探析[D].長春:長春師范大學,2021.
[6]胡芯.“四主高效\"課堂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的應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0.
責任編輯: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