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齒凌戰斗是蘇中戰場抗戰史上繼車橋戰斗后的第二次大捷,殲滅日軍100多名,生俘14名,殲滅偽軍100多名,俘虜200多名。我軍也付出了三營副營長吳景安等93位同志英勇獻身的沉重代價。
為了紀念耙齒凌遭遇戰中殊死戰斗的英雄們,1946年人民政府將耙齒凌所在地的葛兜鄉更名為景安鄉、所在區更名為景安區(現河口鎮基本都在景安區內),還建起了耙齒凌烈士陵園。
2016年4月5日,當地政府建立如東縣河口鎮景風詩社。景風,就是要繼承吳景安等革命先烈的遺志,弘揚耙齒凌戰斗精神,不忘初心,在經濟社會大踏步發展的同時,努力追求閱讀與詩詞創作雙豐收。
在著手編輯景風詩社詩書畫選集時,河口鎮黨政主要領導同志一口咬定,書名就叫《景風》。
“影痕書畫”第三頁選錄了耙齒凌戰斗紀念館中最經典的三幅雕塑的鏡頭,集中體現了耙齒凌戰斗精神。“影痕書畫”后面還補錄了吳景安烈士生前《送別戰友》“太平洋上風云急,大別山頭曉日紅。此去中原馳駿馬,河山指點氣如虹”一首詩與“頂天立地,鋼鐵英雄。保家衛國,斑竹丹楓”的《華夏英魂》的雕塑,再次把“景風”強烈歌頌。
“景風詩社”用自己的名字,彰顯耙齒凌戰斗精神;《景風》就是宣傳弘揚這種偉大精神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