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浪潮下,直播電商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商業格局,為各行各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也對農村地區產業如何發展、農民如何增收提出了新的要求。將直播電商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成為當下農村商業發展的創新課題。
北京市平谷區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部署,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精心打造了國農港智慧云供銷村播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它以獨特的定位、創新的模式和豐富的實踐成果,為探索直播電商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產業園基本情況
產業園定位為“供銷 + 直播 + 產業”協同發展的綜合平臺,目標是通過整合供銷系統資源與直播經濟新業態,打造華北地區最大的戶外直播基地、全產業鏈村播產業園及數字經濟高地。計劃3年內引進直播電商企業300家以上,實現總產值超百億元,稅收貢獻3500萬元以上,并形成“線上引流 + 線下消費”的鄉村振興新模式。
目前,產業園已建成展示中心1000平方米、選品中心1500平方米、品牌直播間41個及廣闊的戶外直播場景,可容納多類型直播活動。此外,產業園打造了8K-3D直播間、“空中看平谷”慢直播基地、跨境電商中心、企業服務中心、電商培訓教室及共享直播間等設施,為入駐企業提供“拎包創業”的一站式服務。
產業園主要做法
產業園通過政府引導、企業運營、高校支持、行業賦能的四方聯動模式,實現資源高效整合。平谷區政府提供政策扶持與基礎設施建設,如低空空域航線審批及稅收優惠等。依托全國供銷網絡,打造農產品供應鏈閉環,解決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問題。加強產學研合作,與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合作開設電商課程,定向培養直播人才。
產業園以技術為核心競爭力,構建起差異化直播場景。萬兆光纖與虛擬技術保障高清直播流暢度,8K-3D直播間支持虛擬背景實時切換,降低中小商家技術門檻。沉浸式體驗設計打造“拾光剪影長廊”“特斯拉燈光秀”等“直播 + 農文旅商”融合場景,吸引游客線下體驗并轉化為線上流量。空中直播通過無人機慢直播展示平谷區山水田園風光,提升區域品牌知名度。
完善培訓體系,實施“一村一品一網紅”計劃。產業園提供為期45天的全免費系統培訓(包含15天理論教學與30天實戰演練),重點面向農民、退伍軍人等特殊群體,挖掘培育本土直播人才,培訓內容涵蓋直播技巧、視頻剪輯等。截至2025年6月,電商直播培訓已舉辦430場次,累計培訓11.2萬人次,電商直播商品交易總額達1600多萬元。聯合多頻道網絡機構孵化“頭部網紅”,優先推薦學員至合作企業就業,形成“培訓一孵化—就業”閉環。
加強文化賦能與跨區域協作。舉辦農耕文化節、游園會等活動,通過非遺展示、農事體驗等,強化鄉土文化認同。同時,京蒙“飛地園區”積極舉辦產銷對接會,推動內蒙古牛羊肉、奶制品與平谷大桃等農特產品雙向流通。
產業園成效分析
一是企業聚集效應突出。產業園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配套設施及豐富的資源優勢,成功招引251家企業入駐。其中,直播電商企業達70家,吸引了300余名主播在此扎根。企業間緊密協作、資源共享,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生態。核心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帶動周邊物流、包裝等配套產業協同共進,蓬勃發展。
二是農產品銷售大幅提升。2024年,電商直播為平谷大桃銷售開辟了新路徑。這一年,平谷大桃借助直播渠道,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 40% 。不僅如此,部分原本滯銷的特色產品也在直播助力下實現了從無人問津到供不應求的華麗逆轉。
三是促進就業。產業園充分發揮自身產業優勢,向200余名殘障人士和低收入群體敞開就業大門,讓他們憑借自身努力獲得穩定收入,重拾生活信心。同時,精心培育本土電商人才300余人,帶動上下游產業新增就業400余人,助力社會穩定發展。
四是鄉村產業深度融合成效顯著。產業園借助直播的強大影響力,為鄉村旅游引流。大量游客慕名而來,帶動了當地民宿、餐飲等線下消費增長。游客盡情享受鄉村風情,消費熱情高漲,而農民則從中受益,收入增加,形成了“直播引流一游客消費—農民增收”的良性循環。
五是技術標桿效應盡顯。產業園所采用的萬兆光纖與8K-3D直播技術,憑借其高速穩定、畫面逼真等卓越性能,在行業內脫穎而出,成為眾多企業效仿的參考標準。知名技術企業紛紛前來合作,共同探索直播技術新邊界。
六是品牌輸出成果斐然。“平谷直播”模式獨具特色,憑借其創新性與實效性,吸引了各方目光。截至2025年6月,產業園累計接待國內外考察調研達123次,知名度與影響力大幅提升,品牌效應持續彰顯。
產業園經驗啟示
一是政策集成驅動,加速產業集聚躍升。平谷區通過“規劃引領、資金扶持、人才激勵”等多重政策手段協同發力,有效整合資源要素。例如,產業園在政策紅利支持下,僅用1年時間就成功引入企業251家,并完成超過500名主播的專業化培訓,展現了政策驅動的顯著成效。
二是場景創新引領,深挖特色資源潛能。產業園突破傳統直播模式的局限,積極創新應用場景。通過特色直播形式,巧妙地將直播活動嵌入本地文旅發展、農業基地等實體場景。這種場景化創新,不僅提升了直播的吸引力和真實感,更深度激活了平谷區特有的區位和產業優勢,形成了鮮明的差異化競爭力。
三是多方協同共建,構建繁榮產業生態。“政府 + 企業 + 高校 + 行業”四方協同機制是產業園發展的關鍵。這一模式有效整合了各方資源、渠道與專業優勢,顯著降低了入駐企業的運營成本,促進了知識共享與產業鏈銜接,為整個直播電商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生態土壤。
四是數字技術賦能,助力鄉村振興。產業園將直播電商技術作為賦能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通過系統化的直播技能培訓,推動農民掌握新工具、新技能,實現“手機變農具、直播變農活”的轉變。這一賦能模式直接惠及農民,有效破解了農產品銷售難題。2024年,產業園成功幫助北寨村線上銷售因雹災受損的杏子,充分體現了數字經濟在解決鄉村實際問題、促進農民增收中的強大效能。
(作者單位:北京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