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匆,我開我的已十四年軍。奶”的實實為與和藹笑容,依舊讓我銘刻在心。1941年,她在上海申生助產學校上學期間毅然加入新四軍,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烽火中,為民族獨立與國家解放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奶奶生前常講述那些崢嶸歲月,有幾個小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的 “泥菩薩” 奶奶
1943年初,奶奶在抗日軍政大學九分校醫務干部訓練班,一次為了擺脫日寇的重點“掃蕩”,蘇中地區領導決定,九分校全體南下到蘇南茅山地區。
在上船過運河之前要踵過一段淤泥灘,每個人的兩條腿都被淤泥裹住了。過了河,已近拂曉。按照部隊的紀律,天亮之前不能打擾群眾。她們就坐在門外等著天亮,滿腿的泥被寒風吹干,和綁腿裹在一起像盔甲一樣。大年初一早上,當老百姓打開房門,看到門外站立著一排排“泥菩薩”,深為新四軍的嚴明紀律所感動。
不撿食棗子的 “傻”奶奶
奶奶說,她剛參軍時,首先要學習“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并自覺將其付諸實施。行軍每到一地,入住農戶家里,首先都要給房東打掃衛生、挑滿水缸,才能去做自己的事。用老百姓的東西,哪怕一些柴草,都要付錢。一般他們都借用房東的草打地鋪,臨走前要物歸原處,把房東家打掃干凈,才能向鄉親們告別。
時年秋天,部隊在山東黃河北行軍,路過一片棗樹林。剛巧刮過一陣大風,紅紅發亮的大棗掉落一地。大家都是年輕人,連續行軍體力消耗又大,誰不想撿幾個吃啊!但大家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僅誰也不撿地上一個棗,還要小心地繞著走,不踩碎一個棗子。幼時聽聞,我曾暗笑奶奶“傻”。如今想來,那對群眾利益的深切關懷,正是人民軍隊戰無不勝的力量之源。

牛塘里洗澡的奶奶
1947年夏,奶奶隨部隊在黃河邊上行軍。當時天氣很熱,為了防備敵機的轟炸掃射,部隊基本上都是夜行軍。
一天夜里,部隊到了目的地。天熱出汗太多,大家都想找點水擦洗一下。月光下,有人發現村邊有個水塘,于是先讓女同志下去洗澡,可洗的時候覺得總有蟲子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等第二天天亮再一看,原來那是一個用來給牛洗澡的池塘,里面的水都已發綠了。頭天晚上叮咬她們的,就是池塘中牛蠅。得知真相后,戰士們并沒抱怨與不滿。相反,他們以一種豁達與樂觀的態度接受了這次特殊的洗澡經歷。
三晝夜沒睡覺的奶奶
1948年11月7日,淮海戰役打響,由輪訓隊醫務干部組成的工作隊也忙碌起來。戰場上的傷員經簡單包扎后轉運到工作隊,由醫務人員進行戰傷手術處理,再轉到后方醫院。
激戰后,傷員甚多,奶奶為了搶救傷員連續做手術三天三夜未睡覺。她利用傷員輪換上下手術臺的間隙,蹲靠在墻角稍微休息一下,等護士準備好了,馬上換上手套繼續干。她自己也記不清三天三夜中一共做了多少個手術。 (本欄編輯盧天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