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堅守信仰的巾幗英雄。她在廖運周將軍眼中是“安徽的趙一曼”,在賀捷生將軍的心中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第一功名不愛錢\"的“清貧大將軍”,被周克玉上將題詞稱贊“中原思豪杰,巾幗大英雄,忠貞驚天地,光華貫長虹”。她就是我黨秘密交通線上的杰出代表胡之光。
背叛封建家庭 投身革命事業
胡之光,女,原名周志機,1902年出生在河南省信陽市西雙河鎮一個封建家庭,被當地人稱“二小姐”。她少年時期在家鄉讀書,后考入開封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她追求進步,充滿理想,多次參與學生愛國運動,1924年春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畢業后,她的父母及親友都勸她回到故鄉,憑家中關系不僅能謀份好的職業,也能盡享家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闊小姐生活。但她執意不從,毅然接受黨組織安排,參加了“四望山暴動”。
1927年秋,胡之光被黨組織派遣到國民革命軍高桂滋部做秘密工作,后隨高部到達皖北重鎮阜陽。其間,她與在楊虎城部任職的鳳臺籍中共地下黨員王介佛相識,不久結為夫妻。1928年2月,中共淮北臨時特委在太和縣成立,胡之光任特委秘書,公開身份是某小學教師。4月,她不顧已身懷六甲,參加了著名的阜陽“四九\"起義。起義失敗后,她和一部分同志被困在阜陽城內。中共安徽省委指派壽縣縣委的廖運周趕到阜陽城設法營救。廖運周找到了高桂滋部的營長閆揆耀(地下黨員,與廖是黃埔軍校一期同學),請他幫助找到了胡之光,并秘密將其送出了阜陽城。次日,廖運周準備將胡之光轉移到潁上縣境內,可她堅決不愿離開。她說:“參加起義的戰友中,我認識的還有三個同志困在阜陽城內,隱蔽在什么地方我知道,必須把他們救出來!”廖運周被她的精神所感動,又一次找到閆,要來了“通行證”,和胡之光一道把呂新民、呂惠民、呂少培三同志救出城外。

胡之光脫險后,黨組織將她由穎上經正陽關轉移到壽縣。同年夏秋之交,她的女兒王俠在壽縣出生。從此,她在壽、鳳一帶就化名“胡之光\"從事黨的地下革命活動。
面對親人背叛 信念堅如磐石
1928年冬,胡之光受中共壽縣縣委的派遣,到鳳臺縣白塘廟小學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0年3月,黨組織又派她到齊王廟小學任教,協助丈夫王介佛積極發展地方黨組織。6月,王介佛當選為中共鳳臺縣委書記。9月,胡之光隨王介佛到瓦溝沿,創建了草湖王家村黨支部。1932年春,她又隨王介佛到八公山地區的張樓一帶開展黨的地下工作。同年6月,張樓黨支部改選,胡之光當選為支部委員。
1932年底至1933年初,中共鳳臺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王介佛被捕后叛變投敵,胡之光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仍利用一切機會從事黨的地下活動,并對王介佛進行爭取挽救工作。挽救無效后,她斷然與王介佛斷絕關系,帶著女兒王俠離開鳳臺,到上海一家進步書局當校對員。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胡之光又帶著女兒回到河南老家當小學教師。1940年底,八路軍豫鄂挺進縱隊信陽支隊到西雙河鎮做宣傳工作,胡之光毅然將不滿13周歲的王俠送人革命隊伍。1941年春到1944年,侵華日軍對各抗日根據地瘋狂“掃蕩”“清鄉”,胡之光在中共信陽縣委和鄂豫邊區黨委領導下,以教書為掩護,繼續開展工作。
開辦貿易公司 支援中原突圍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軍隊開始包圍和蠶食中原解放區。中原軍區黨委準備撤離一批干部及家屬、兒童到蘇北解放區。當時,國民黨軍隊控制的安徽境內的淮河水上交通線,是中原地區去蘇北一條較為便捷的路線。
1946年4月,中原軍區派胡之光協助其女婿、軍區第2縱隊政治部秘書長林滔,到敵占區鳳臺縣開展地下工作。組織上安排給胡之光的任務主要有兩項,一是開辟蘇北到中原的淮河運輸線,把新四軍軍部支援中原軍區的海鹽運進去;二是把中原軍區急需撤離的家屬、兒童和干部轉移到蘇北解放區。
胡之光和王俠、林滔一起來到鳳臺,在縣城租下三間房子開設了“長淮貿易公司”,由胡之光任董事長。該公司建立了一條鹽運商業路線:鹽船從蚌埠沿淮河逆水而上,經正陽關、潤河集、三河尖通往中原軍區的沿淮碼頭。這條路線也是中原軍區撤退干部和家屬、兒童到蘇北,以及運送新四軍軍部支援中原軍區食鹽的秘密交通線。中原軍區許多化裝突圍的同志和家屬,都是經過這條地下交通線到達鳳臺、轉往蘇北的。
林滔曾回憶說:“周志機(胡之光)回到鳳臺,說是為掩護我和王俠的工作,實際上她是我黨的老地下工作者,有著豐富的斗爭經驗,在淮上一帶聲望很高。鳳臺、蚌埠有許多社會關系,完全是依靠她打開
工作局面的。”自古以來,從皖北到交通閉塞的大別山區,食鹽一直是緊俏物資,加上國民黨當局的長期封鎖,使鹽的運輸和販賣難如登天。但胡之光想方設法把一船船的海鹽從蘇北鹽城運到皖北敵占區,除供應給大別山革命根據地以外,再通過淮河的秘密交通站批發、銷售到沿岸的城鎮鄉村。短短幾個月,長淮貿易公司的營業收入就超過5000萬元。胡之光對這些資金分文不留,多次帶著林滔的警衛員郭定勝,冒著生命危險,將成捆的金條、銀元送到中原解放區,為中原部隊突圍作出了重要貢獻。

被捕視死如歸 英名長留淮上
1946年7月,叛徒王介佛的胞弟王保義探明了長淮貿易公司胡之光等人的身份,立即向鳳臺縣國民黨當局告密,地下交通線暴露。胡之光臨危不懼,連夜把王俠、林滔等3人送出鳳臺。她為了保住長淮貿易公司,保住秘密交通線,一個人留了下來。不料第二天夜間,駐鳳臺的中統特務詹效耿帶人將胡之光抓捕。
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胡之光大義凜然,怒斥狗特務為虎作帳、禍國殃民的罪行。敵特在毫無所獲后,惱羞成怒,殘忍地把她殺害,拋尸淮河。當時,正值淮河汛期漲水,胡之光的遺體沖上岸邊玉米地,被親屬發現裝殮入土。
2007年4月,鳳臺縣委縣政府和潘集區委區政府將胡之光的遺骨遷葬到了鳳臺縣板張集革命烈士陵園,并舉行了隆重的移墳安葬儀式。胡之光永遠活在鳳臺人民心中。 (編輯余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