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衛輝市的葡萄栽培面積逐漸增大,生產效益不斷提升,但生產中仍存在病害多發問題。相關工作人員根據生產觀察,總結衛輝市葡萄園常見病害的發生癥狀、發生規律與防治技術,供廣大果農參考。
一、葡萄白腐病
(一)為害癥狀
葡萄白腐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常導致減產20%~30% ,給果農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該病原菌主要侵害葡萄果粒、新生枝條和葉片等部位。果粒染病后,先出現水漬狀病斑,隨著病情發展,病斑擴大、腐爛,甚至整顆果實軟爛、形成僵果,病部著生大量灰色顆粒狀分生孢子器。新生枝條感染白腐病的典型癥狀是病部表皮縱裂,維管束裸露呈灰色亂麻狀。葉片感染白腐病的典型癥狀是在葉緣出現具有褐色輪紋的病斑,病部干枯后常破碎穿孔。
(二)發生規律
葡萄白腐病的病原菌主要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或地表越冬,存活期可超2年。該病病菌通過飛濺的雨水進行傳播,在高溫、高濕條件下侵染加快。衛輝市葡萄白腐病通常出現于6月上旬,7一8月為侵染高峰期,病菌多從農事操作、害蟲為害等造成的傷口侵入。
(三)防治措施
在葡萄白腐病多發地區,建議選抗病性強的歐美種,不宜選美人指等易感病品種。在管理過程中,注意加強棚架管理,加強對綠盲蝽、薊馬、蚜蟲等害蟲的防治,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在開花前 2~3 天、謝花后2~3天和謝花后15天,可選擇噴施 50% 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800 倍液,或 8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 80% 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 600~800 倍液,或 70% 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 20% 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或 40% 氟硅唑乳油 6000~8000 倍液,或 80% 戊唑醇 6000~8000 倍液,或 12.5% 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 80% 乙蒜素2500倍液,能有效防治白腐病。
二、葡萄霜霉病
(一)為害癥狀
葡萄霜霉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葡萄葉片,嚴重時也可侵害果穗、卷須。葉片染病后的典型癥狀是出現黃色病斑,病斑背面出現白色霉層,最后病葉枯死。果穗染病后出現軟腐癥狀,病部出現白色霉層,極易脫落。
(二)發生規律
葡萄霜霉病在我國各葡萄栽植區均有發生,為害嚴重。該病菌附著在病葉、病枝上在土壤中越冬,當春季氣溫回升至 10°C 后開始侵染。春季溫度快速回升,再加上降雨,會導致病原菌快速擴散侵染。夏季長時間大量降水,會導致該病大流行。
(三)防治措施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關鍵期為花期前后。此時若降雨,應及時選用 8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 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 2000~3000 倍液,或 25% 精甲霜靈可濕性粉劑 2000~2500 倍液,或 72.2% 霜霉威鹽酸鹽水劑 800~1000 倍液,或 25% 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噴施防治,效果較好。此外,應加強果園管理,注意科學施肥,可增施有機肥,補施鈣肥,及時清除病葉、病果。
三、葡萄黑痘病
(一)為害癥狀
葡萄黑痘病可侵染葉片、果實、新梢等部位,對幼嫩部位為害最嚴重。葉片染病后的典型癥狀是出現角形、穿孔病斑,可造成葉片皺縮。果粒染病后,出現形似鳥眼的圓形病斑畸形,果肉變硬,果味變酸,嚴重影響市場價值。其他部位染病的典型癥狀是出現略凹陷的灰黑色斑,嚴重時病部以上部位枯死。
(二)發生規律
葡萄黑痘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在我國葡萄產區廣泛發生。病原菌潛藏在病殘體中越冬,翌年春季借風雨擴散侵染。葡萄花果期多雨,會導致此病多發、重發。園內濕度過高,會導致病害大流行。
(三)防治措施
防治該病,應做好冬季清園工作,刮掉老樹皮,清除園內枯枝落葉、病果病穗,同時用石硫合劑、硫酸亞鐵等涂抹樹體。此外,在葡萄生長季節,應合理追肥,禁止偏施氮肥,雨后應及時排水,快速及時做好摘心綁蔓等工作,保持園內通風透光良好。在套袋前,可選用80% 波爾多液可濕性粉劑 400~800 倍液,或 50% 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 8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 30% 王銅 600~800 倍液,或 20% 苯醚甲環唑3000倍液,或 40% 氟硅唑乳油 6000~8000 倍液,或 80% 戊唑醇懸浮劑6000倍液噴施,防病效果良好。
作者簡介:陳麗娟(1979—),女,河南衛輝人,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責任編輯劉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