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基層發展的關鍵動力。如何選優配強社區“頭雁”,為2026年社區“兩委”換屆儲備過硬力量,推動基層治理效能整體提升?武漢市江岸區以“干部素質提升年”為抓手,實施“頭雁”領航行動,創新公開選拔、名師幫帶、能上能下機制,全鏈條培育、全方位激發社區“頭雁”隊伍干事創業活力。
公開選拔,全鏈條培育
今年3月,2025年第一期社區黨組織書記成長營—一“紅色頭雁”后備干部技能大比拼活動在江岸區火熱開展。40余名“紅色頭雁”后備干部齊聚一堂,展開了一場既激烈又精彩的較量。專業知識比拼環節,大家“硬碰硬”,比拼的是扎實的理論功底;情景模擬環節,實打實還原社區治理中的各類難題,考驗的是臨場應變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領題攻堅環節,面對面探討社區發展的瓶頸與突破方向,展現的是擔當作為的決心。這場活動,正是江岸區為打破地域限制、讓優秀社區人才脫穎而出,探索全區公開選拔機制的生動寫照。
為了讓更多政治過硬、能力突出、群眾可的“紅色頭雁”后備干部嶄露頭角,江岸區創新推出全區公開選拔機制。當新成立社區需要領頭人、原社區書記退休等出現崗位空缺時,便由區級統籌組織選拔工作。各街道根據后備干部的成熟程度推薦人選,通過業務知識測試、綜合能力評估、應急處突考驗等多維度考核,層層篩選,把真正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選出來。

截至目前,這樣的公開選拔已開展6場次,400余人次后備干部參與其中。
為了強化源頭儲備,江岸區還建立“紅色頭雁”后備干部庫,每個社區儲備1一2名優秀年輕后備干部,堅持“區街兩級同步培養、一人一策精準指導、入庫出庫動態管理”,全區儲備“紅色頭雁”后備干部150人,平均年齡38歲,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占比 100% ,確保選拔有梯隊、使用有空間。
對公開選拔出的“紅色頭雁”后備干部,作為崗位空缺社區書記意向人選,將開展“四個一”適崗考察一一開展1次工作實績考察、到市級名書記工作室進行1周跟班鍛煉、到擬任社區進行1個月試崗鍛煉、領辦1個基層治理重點項目。待適崗考察合格后,通過法定程序選舉為社區書記。截至目前,全區已公開選拔優秀年輕社區書記13人,為社區書記隊伍注人了新鮮血液。
名師幫帶,全方位提能
“社區智慧化轉型不是簡單的技術堆砌,而是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用科技手段解決社區治理的痛點、難點問題?!?月13日,江岸區王波市級名書記工作室里熱鬧非凡,百步亭花園社區悅秀苑黨總支書記田歡分享著赴杭州學習的心得體會。她將前沿的社區智慧化轉型理念與實案例相結合,講述科技如何精準對接居民需求、破解治理難題。現場,市級社區名書記王波、施敏不時結合自身豐富的社區治理經驗進行點評指導。21位年輕社區書記凝神傾聽,把那些能落地、可操作的理念與方法一一收入囊中。
這一幕,正是江岸區為把“頭雁效應”化作“群雁齊飛”的動能,精心舉辦的“年輕社區書記談轉型”系列活動中的生動場景。這樣的活動,既能讓有經驗、有見識的“頭雁”把智慧與經驗傳遞出去,又讓年輕的“群雁”在交流學習中開闊視野、提升能力,為社區智慧化轉型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近年來,江岸區精心編織年輕書記成長網絡,以“導師幫帶制”為紐帶,構建起“老帶新、名帶青”的梯次培養體系,讓優秀基因持續傳承、治理智慧不斷涌流。
升級“孵化器”,讓經驗變教材。對王波、施敏等5個市、區級名書記工作室進行提檔升級,配套打造名書記工作法、智囊團、特色課、優品牌,形成“需求分析—課程開發一培訓賦能”的全鏈條工作體系。依托名書記工作室,定期開展業務培訓、沙龍研討、思維碰撞、項目策劃等活動,讓社區“大學”里培育出“領航頭雁”。
打造“練兵場”,讓成長有路徑。定期舉辦名書記成長營,推行以“一次專題輔導、一個成長計劃、一次現場問診、一個實踐項目、一場書記沙龍”為主要內容的“成長套餐”,實現小班化教、零距離學、實踐式做,累計舉辦名書記成長營活動7場次,培訓實訓年輕社區書記100余人次。
系緊“強紐帶”,讓幫帶見實效。
建立名書記‘ ?1+10, 傳幫帶機制,組織每位名書記結對幫帶10位年輕社區書記,堅持“上門問診制”與“集中會診制”相結合,強化對年輕社區書記的陪伴式賦能,通過思想上領、經驗上傳、工作上帶、難題上幫,推動年輕社區書記能力素質整體提升。
能上能下,實干有舞臺
江岸區操場社區門前,一條陪伴居民19年的老路,曾是街坊們心中的“堵點”一一每逢大雨,路面便泥濘不堪,積水成潭;小區外圍的破損更是讓居住體驗大打折扣,居民的眉頭總因出行難題而緊鎖。
面對這份“民生考卷”,社區黨委書記韓晶第一時間牽起社區、物業、業委會的手,三方聯動踏泥踩水實地踏勘,開門戶邀請社區“居民專家”共商對策,讓居民的智慧從“坊間議論”變成破題良策。最終,在三方聯動會上,“引入社會資本共建共贏”的方案一錘定音:外圍空地變身規范停車場,第三方資金全程負責維修、管理與運營,既解了修路燃眉之急,又鋪就了長效管理之路。居民腳下的路通了,心里的結也解開了,舒心的笑容里藏著對實干者的最高認可。
這條路的蛻變,正是江岸區為社區書記搭建“能上能下、實干有舞臺”成長生態的生動注腳。
為了推動社區書記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江岸區拓寬社區書記成長空間,拓展優秀社區書記進入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渠道,用好面向社區“兩委”專職成員定向考錄街道公務員、社區書記實行事業崗位管理等政策資源,打通社區書記職業成長鏈條;明確社區書記不適宜擔任現職的“硬杠杠”,為社區書記劃定紅線、立好規矩,讓社區書記“下”之有據、“下”得安心;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鞏固拓展破解“小馬拉大車”問題工作成果,讓社區書記輕裝上陣干事業。
近年來,江岸區先后有10名社區書記榮獲全省、全市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