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藍色金融的全球發展、中國實踐與政策建議

2025-08-24 00:00:00王方宏云馨慧
海南金融 2025年6期
關鍵詞:藍色海洋金融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25)06-0020-16

在全球氣候變化加劇與海洋生態危機日益嚴峻的背景下,藍色金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發展藍色金融不僅可以促進傳統海洋產業低碳轉型,推動海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還有助于激活藍碳生態系統的固碳潛力,推動全球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正逐步成為推動海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核心工具。據國際金融公司(IFC)預測,至2030年海洋經濟總量將達到3萬億美元,創造4000萬個就業崗位。通過將海洋經濟的龐大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動因,藍色金融可以為海洋保護項目、清潔能源開發以及傳統產業的綠色改造提供系統性金融支撐,引導資本流向可持續發展領域,成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SDG14)的關鍵杠桿。我國已經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需要加快探索建立藍色金融體系。本文旨在梳理全球藍色金融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中國的實踐與挑戰,提出未來發展藍色金融的中國路徑,為推動中國藍色金融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一、文獻綜述

近年來,藍色金融作為支持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現有研究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討論了藍色金融的發展現狀,主要聚焦于藍色金融的內涵、國際藍色金融的發展邏輯、中國藍色金融的探索實踐等三個方面。

在藍色金融的內涵方面,學者們的探討經歷了由模糊到清晰的過程。2012年,該概念首次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上提出,世界銀行對其闡釋為“在實現經濟增長、改善民生與就業的同時,保障海洋生態可持續性的發展模式”。近年來,學者們對藍色金融的內涵進行了深入探究。一方面,部分學者將藍色金融與現有的綠色金融、海洋金融、氣候金融等金融形態進行比較和區分。李仁真和何丹(2020)認為藍色金融并非另起爐灶,而是綠色金融在海洋領域中的應用,為海洋可持續發展融資活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郭棟(2022)強調藍色金融等同于海洋金融范疇,涵蓋海洋經濟發展中的資金籌措、資源配置及風險管控等金融活動。邊鵬和楊琳(2023)認為藍色金融具有經濟、社會、環境等多重價值取向,是一種新興可持續金融模式。另一方面,一些學者從藍色金融的應用效益來探討其內涵。Schutteret al.(2024)指出發展藍色金融的本質在于運用金融資源配置機制。陳剛(2024)認為藍色金融是指通過資源配置、風險管控和市場定價三大機制,引導資本流向可持續海洋產業及生態保護領域,實現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協同的金融形態。綜上所述,學者們關于藍色金融的基本概念和內涵雖有不同表述,但也存在一定共識。當前,藍色金融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國際金融公司(IFC)提出的“藍色金融是對海洋保護和改善水資源管理等活動提供融資和再融資的投資活動總和”,得到了大部分專業人士的認可。

在國際藍色金融的發展邏輯方面,學者們主要著眼于藍色金融的參與主體、規則體系、產品創新等三個方面。在藍色金融的規則建立和融資實踐中,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等國際開發性金融機構一直發揮著引領、示范、支持、保障等作用(陳剛,2024)。從參與主體來看,國際組織是藍色金融發展的奠基者和先驅者,政府是藍色金融發展的引導者,金融機構和企業則是藍色金融的直接執行主體。從規則體系來看,國際藍色金融規則重點經歷了從“融資工具發行標準制定\"到\"結構性風險緩解、多元化渠道拓展\"的轉變(王文濤和汪永生,2022)。2018年至2021年期間,聯合國環境署金融倡議組織通過發起倡議、制定路線圖、發布指引文件及清單等工具,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可持續藍色經濟領域(張玉潔,2023)。李仁真和何丹(2020)強調藍色金融原則為破解海洋“公地悲劇\"提供了現實路徑。從產品創新來看,全球藍色金融產品從單一產品逐漸轉向多元化發展。2013—2017年,全球環境基金、綠色氣候基金及世界銀行三大機構在藍色金融產品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產品以藍色信貸為核心(Rashid et al.,2021)。藍色債券發展起步較晚,但其興起后增速顯著,實踐中已衍生出超國家機構債券、主權債券、金融機構債券及企業債券等多類品種(郭棟,2022)。一些國際金融機構還探索了藍色債務互換等新型金融模式,通過將債務與海洋保護目標掛鉤,既緩解了債務國的財政壓力,又推動了海洋生態保護(March etal.,2022)。全球藍色金融發展已進入加速階段,一些沿海國家設立了專門的藍色金融基金,支持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和海洋生態保護項目(程保志,2023)。總體來看,藍色金融在全球范圍內正通過多元化的參與主體、規則體系、產品創新,逐步實現海洋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

在我國藍色金融的探索實踐方面,學者們聚焦政策體系、工具設計、地方試點等領域開展研究。從政策體系來看,我國的藍色金融政策設計仍處于探索階段。我國將“雙碳”目標納入“海洋強國\"戰略,藍色金融逐步納入我國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同時,山東省、廣東省、福建省等沿海地區也在地方層面陸續出臺了與藍色金融相關的政策指引,但與中央政策協同性仍有待增強(鄧宇,2023)。從工具設計來看,國內的藍色金融市場工具以債務融資工具為主,股權融資工具為輔,但總體規模效益有待顯現。近年來,藍色債券成為當前藍色債務融資中的主要創新工具。同時,銀行貸款也是海洋產業中的重要資金渠道,但對可持續藍色項目進行定向支持的案例較少(郭棟,2022)。我國藍色保險雖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發展態勢良好(張瑞綱和胡雨桐,2024)。此外,部分學者也對青島市、廣東省、海南省等地的藍色金融探索進行了研究(鄧宇,2023;王迪,2024;盧孔標,2022)。

盡管藍色金融領域已經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但仍存在一些研究空白。首先,現有藍色金融的研究視角更多傾向于以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為中心,針對發展中國家發展藍色金融的研究較為匱乏,不同國別與地區之間的借鑒和比較也較少。其次,多數研究只聚焦藍色金融的參與主體、政策導向、市場工具等某一領域,缺乏系統剖析藍色金融的多維發展邏輯的研究。此外,現有的研究方向較為分散化、碎片化,尚未體現出國內外藍色金融發展的最新進展,少有研究注重藍色金融在藍碳等前沿領域的應用。總體來看,研究全球藍色金融發展與中國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從理論層面來看,可以通過系統性的國際比較研究填補藍色金融理論基礎的空白,有助于完善金融與海洋經濟交叉領域的學科體系。從實踐層面來看,通過借鑒全球藍色金融先進發展經驗、評估中國實踐的創新與不足,從而深人探究我國藍色金融的發展模式和創新路徑,提升中國在全球藍色金融領域的影響力。

二、全球藍色金融的規則體系

近年來,全球藍色金融的政策體系經歷了以國際機制倡導、多邊金融機構試水為出發點,逐步帶動市場機構實踐,標準建設形成初步共識、達成可對話的過程。藍色金融倡議及原則、藍色金融分類標準、藍色金融信息披露等多類型、多層次的政策標準陸續出臺。

(一)藍色金融倡議及原則

早在2013年,世界銀行組建全球海洋合作機制下的藍絲帶小組,致力于推動全球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2015年聯合國大會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其中第14條發展目標(SDG14)專門設定了海洋保護及可持續利用目標,為藍色金融提供了重點方向。同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可持續藍色經濟原則》,開創全球首個海洋生態系統發展共識。2018年,歐盟委員會聯合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資源研究所及歐洲投資銀行共同發布《可持續藍色經濟金融原則》,建立符合公認可持續投資標準的經濟投資活動框架,為市場主體提供投資指引。為推進該原則實施,聯合國環境署金融倡議組織于同年發布《可持續藍色經濟金融倡議》,截至2023年6月底,全球已有超過70多家金融機構成為該倡議的會員。2020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多家機構啟動藍色債券發行加速計劃,同步發布《藍色債券發行操作指南》,研究制定發行標準與流程框架。次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組織發布《扭轉潮流:如何為可持續海洋復蘇提供資金——金融機構使用指南》,為金融機構挖掘海洋經濟投資潛力提供系統性指引。上述藍色金融的倡議與原則雖各有側重點,但基本上遵循了海洋保護、融資多樣性、利益方有效參與、國際社會協同合作等方面的準則。

表1國際藍色金融倡議及原則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公開信息整理得出(下同)。

(二)藍色金融分類標準

藍色金融分類標準是對藍色金融所支持的海洋經濟活動進行分類和界定的重要工具。當前國際藍色產業分類體系主要涵蓋兩種類型。一是區域性可持續金融法規中的海洋經濟界定標準。例如,2020年3月,歐盟發布了《可持續金融分類法》,涵蓋了船舶低碳改造、風能、海洋能源、水系統構建與運維、濕地修復等海洋相關內容,適用于各類金融業務。二是國際組織制定的專項可持續海洋產業分類框架,其中作為典型代表的是多邊金融機構提出的可持續藍色金融框架。2021年9月,亞洲開發銀行(ADB)推出了以國際資本市場協會《綠色債券原則》為基礎的《綠色及藍色債券框架》,其中專設章節細化了藍色債券適用項目。2022年,國際金融公司(IFC)發布《藍色金融指南》,界定了合格藍色項目的范圍,并遵循《綠色債券原則》及《綠色貸款標準》,旨在引導投資以促進藍色經濟的成長。上述兩種產業分類體系均將藍色金融視為綠色金融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中多邊金融機構所提出的可持續藍色金融框架,在海洋經濟活動分類上更為全面且系統化。

(三)藍色金融信息披露指南

當前,國際上尚未形成統一的藍色金融信息披露指南,現有的藍色金融信息披露主要參考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框架和自然相關金融披露專責組織(TNFD)框架。TCFD框架和TNFD框架分別于2017年和2023年出臺,都是圍繞治理、戰略、風險管理和目標及指標等四個領域,旨在提升企業對環境問題披露和管理水平的國際倡議。TNFD框架借鑒了TCFD框架的成功經驗和基礎框架,但專注于引人獨特的自然相關指導,關注的范圍更廣泛,并且在\"自然”的定義中明確包括了“海洋”,對于建立藍色金融信息披露框架更具有參考意義。同時,TNFD在方法和工具上更為復雜,強調對自然環境的整體影響和依賴,披露時需要考慮海洋經濟中與自然相關因素,更加具備多樣性和綜合性。

三、全球藍色金融的產品發展

(一)藍色債券

作為國際藍色金融市場的核心工具,藍色債券已發展出多元形態,包括海洋意識債券、超國家組織藍色債券、主權藍色債券、金融藍色債券、非金融企業藍色債券等多種類型。2018年9月,世界銀行發行首支海洋意識債券,專注于提升全球投資者對水風險及海洋保護必要性的認知。同年10月,塞舌爾政府通過私募方式發行全球首支藍色主權債券,規模1500萬美元。2019年1月,北歐投資銀行依托現有綠色框架發行2.07億美元“北歐-波羅的海”藍色債,用于波羅的海生物多樣性保護。2021年9月,亞洲開發銀行在擴展框架下推出首支雙幣種(以澳元、新西蘭元計價各1.51億美元)藍色債券,定向支持亞太區域海洋保護項目。隨著藍色債券的類型不斷豐富,藍色債券幣種也出現多元化趨勢,加元、瑞典克朗等幣種相繼出現。

表2國際藍色債券案例

(二)藍色信貸

作為藍色經濟傳統融資工具,藍色貸款通常服務于海洋友好型項目及清潔水資源保護工程。受藍色經濟項目融資特性制約,初期貸款模式主要依賴國際金融機構的援助貸款及混合貸款機制。2020年以來,國際金融公司(IFC)累計向私營企業發放藍色貸款逾4億美元,重點支持非洲、亞洲等區域的海洋塑料回收與污染治理項目。近年來,藍色銀團貸款、部分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等方式逐漸出現。2020年10月,法國興業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為集裝箱船運輸公司Seaspan提供2億美元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2022年6月,國際金融公司(IFC)與青島銀行達成合作協議,主導設立1.5億美元專項藍色銀團貸款,重點投向海洋生態保護及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項目。

(三)藍色基金

藍色基金是發展藍色金融的重要補充。其中,經濟援助形式基金是藍色基金的主要組成部分。世界銀行的PROBLUE藍色經濟項目是藍色援助基金的典型案例。截至2023年6月,該基金已在80個經濟體支持181個項目。同時,海洋主題影響力基金也是藍色基金的重要類型之一,該基金資金來源呈現多元化特征,包括國際資本集團、開發援助機構、公益組織、企業實體及慈善基金等多元主體。

此外,針對藍色自然資本(BNC)的基金日益受到全球投資者關注。2018年7月,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主導創立了藍色自然資本融資機制(BNCFF),至2021年8月,BNCFF成功籌集逾 233萬瑞士法郎。次年7月,IUCN攜手澳大利亞政府,推出了全球首個“藍碳\"加速基金(BCAF),旨在輔助具備基礎或潛力的“藍碳\"項目完成初期階段并預備后期市場融資,尤其關注發展中國家需求。

(四)藍色債務互換

債務自然互換機制旨在通過重組債務國未償債務的部分,以換取該國政府采取多樣化環保措施的承諾,主要應用于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自然退化與債務加劇挑戰。2016年,首例聚焦于海洋保護的債券互換由大自然保護協會啟動,通過收購“巴黎俱樂部\"持有的塞舌爾債務份額,將債務減免與海洋保護行動掛鉤。塞舌爾承諾將減免所得資金專用于海洋保護,并劃定其領海 30% 為無開發活動的保護區。2021年11月,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實施了首筆完全符合藍色金融原則的藍色債務自然互換,重點關注對漁業與旅游業存在深度依賴的國家。以伯利茲為例,在其3.64億美元的主權債務減免中,有1.8億美元直接關聯于海洋保護的藍色項目。

(五)藍色保險

近年來,藍色保險作為新興的藍色金融工具逐步走進了公眾視野,以美國、英國、挪威等國家為代表的藍色保險呈現出不同亮點。

美國是全球首批推行海洋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的國家之一。美國政府在《清潔水法》《資源保全與恢復法》等多項立法的基礎上,強制企業投保海洋環境責任保險。一方面,海洋環境責任保險市場需求呈現顯著增長態勢,為保險機構提升償付能力、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提供了基礎條件。另一方面,美國政府設立海洋污染賠償基金,形成海洋環境污染風險的多層次分散機制。

英國的海上貨物運輸保險發展歷史悠久。一方面,其保險條款具備全面性和詳細性,涵蓋更多的特殊情況和免責條款。例如,英國保險協會貨運險條款在1982年修改后,以\"A\"\"B\"\"C\"命名替代了以往的平安險、水漬險和一切險的名稱,提供了更詳細的保障范圍。另一方面,該保險的責任劃分明確,通常采用的是\"賣方責任險(CIF)\"或\"買方責任險(FOB)”,有助于減少

糾紛,進一步提升該類型保險的使用頻率。

挪威船舶保險呈現出有別于他國的突出特性。一方面,挪威國家船舶保險機構承擔著擬定與持續優化海事保險方案的職責,目的是將該方案作為標準保險條款,在全國航運市場進行推廣。另一方面,挪威船舶保險制度的建立與修訂展現出其獨特性,特別是其承保范圍方面,采用的是“全部風險\"原則,促使保險公司涵蓋了盡可能多的船舶潛在風險,在最大限度上保護了船東權益。

(六)藍色碳匯

藍色碳匯作為地球最大的碳庫,是吸收二氧化碳、減緩氣候變暖的核心力量。近年來,全球藍色碳匯的發展不斷加速。2013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頒布了《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2013附錄:濕地》,明確紅樹林、濱海鹽沼及海草床三大藍碳生態系統的溫室氣體清單編制途徑。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將濕地與紅樹林造林及再造林方法學納入其體系。作為國際最大的自愿性溫室氣體減排認證體系,自愿碳減排核證標準(VCS)在2020年修訂的REDD + 方法學框架中,將藍碳保護修復活動納入合格項目范疇。分國家來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已將藍碳內容納入國家溫室氣體核算體系及氣候承諾文件。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最新報告,預計到2030年全球藍碳市場規模將達到500億美元,到2050年有望突破5000億美元,成為萬億美元級別的新興市場。

四、不同地區藍色金融發展模式比較

(一)歐盟:制度驅動的藍色金融

一方面,歐盟作為藍色經濟的主要倡導者,通過官方網站發布系列政策文件。2021年5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關于歐盟發展可持續藍色經濟新辦法》,明確將藍色經濟作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戰略工具。另一方面,歐盟運用財政力量支持海洋經濟發展。歐盟的歐洲海洋與漁業基金(EMFF)旨在促進歐盟共同漁業政策及綜合海洋政策的落實;2020年初,歐盟委員會聯合歐洲投資基金設立7500萬歐元規模的“藍色經濟投資基金”,重點支持海洋經濟領域初創企業及中小企業。

(二)美國:私營投資驅動的藍色金融

一方面,美國采用私營資本主導海洋科技的股權融資模式。例如,2020年,英國石油公司(BP)以11億美元收購了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在美國的兩個海上風電項目EmpireWind和BeaconWind的 50% 股權。另一方面,風險投資(VC)和私募股權(PE)在海洋能源技術從公共資助向私人資助過渡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例如,美國公司Ocean RenewablePower Com-pany獲得了2500萬美元的私募增長資本,用于繼續改進技術。此外,混合融資也逐步成為美國發展藍色金融的主流創新方向。典型案例包括美國國際開發署為海洋環保基金提供的3500萬美元貸款擔保,這種分階段融資安排有效降低了私人資本參與風險,提升了市場吸引力。

(三)東南亞:PPP模式主導的藍色金融

2021年12月,亞洲開發銀行發布了《為東南亞海洋恢復健康進行融資:推動藍色金融發展的方法》報告,系統闡述該區域藍色經濟發展現狀。在東南亞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PPP模式被廣泛應用于電力、交通、水務等領域。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與東南亞國家合作的基礎設施項目中有不少采用了PPP模式,包括 BOT(建設一運營—移交)BOOT(建設—擁有一運營一移交)等模式,促進了當地海洋經濟相關基礎設施的發展,為東南亞藍色金融的應用提供了基礎。同時,PPP模式在東南亞海洋環境保護項目中的應用也逐漸增加。例如,部分沿海城市采用PPP模式投建污水處理及固廢處理設施,以有效緩解了海洋污染問題。

五、中國藍色金融的政策體系探索

2024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10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 5.9% ,增速比國內生產總值高0.9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 ,我國藍色經濟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藍色金融提供有力支持。

(一)政策演進與頂層設計

2018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海洋局等八部委發布了《關于改進和加強海洋經濟發展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銀行、證券及保險等多渠道融資對海洋經濟支持的關鍵領域與路徑。同年8月,自然資源部攜手工商銀行頒布了《關于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著重于海洋經濟金融服務的創新途徑,建立了海洋經濟抵押融資體系。2019年12月,原銀保監會出臺了《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的指導意見》,首次鼓勵研發包括藍色債券在內的創新型綠色金融工具。2021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與自然資源部門發布的《\"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和 2022年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引,鼓勵金融機構在符合國家戰略的前提下,加大對海洋經濟領域的投入。2022年6月聯合國海洋大會期間,中國代表團倡議在綠色金融框架與“可持續藍色經濟金融準則\"的指引下,發展藍色經濟領域的新產業形態與業務模式,構建新的金融平臺、工具、規范及服務架構。

(二)藍色金融的產業目錄與標準

在相關產業目錄與標準方面,我國尚未出臺專門針對藍色金融的標準文件,目前以參考綠色金融標準中的涉海部分為主。例如,《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綠色融資統計制度(2020年版)》《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等文件涵蓋了海洋污染防治、海上可再生能源、可持續海水養殖和漁業、清潔航運、海洋資源養護等藍色金融范疇。

(三)藍色金融的地方試點創新

山東省青島銀行與國際金融公司(IFC)2021年共同制定了全國首個藍色資產分類標準——《青島銀行藍色資產分類標準》;煙臺市2024年3月發布的《煙臺藍色產業投融資支持目錄》是全國首個藍色金融地方標準;威海市2024年12月發布了《威海市藍色產業可持續投融資支持目錄》。近年來,青島銀行聯合國際金融公司(IFC)推進藍色金融合作,通過國際資本引入銀團貸款機制。截至2025年5月,青島銀行藍色貸款余額已近200億元,累計服務客戶超500戶,發行藍色金融主題理財產品43只,募集資金超53億元②,形成產融結合的海洋金融服務模式。

福建省在金融支持海洋經濟及生態保護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重點推行“政銀擔”“政銀保\"及“信貸 + 風險池\"等合作模式,激發中小微海洋企業的融資活力。同時,創新海洋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信貸 + 保險\"融合新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海洋經濟風險分擔機制。此外,福建省不斷拓展藍色合作網絡。興業銀行為首家簽署聯合國《可持續藍色經濟金融倡議》的中資機構和會員單位,2021至2023年連續三年發布《可持續藍色金融報告》,是唯一發布藍色金融報告的銀行。

廣東省2021年印發的《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加速藍色金融產業發展,引導銀行業與保險業加大海洋產業金融資源配置。2022年11月,深圳銀保監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深圳銀行業保險業推動藍色金融發展的指導意見》,標志著官方文件首次提出藍色金融概念。分區域來看,廣東省沿海區域形成差異化的藍色金融發展格局。粵東地區汕尾、揭陽等沿海城市聚焦海洋牧場建設,通過財政風險補償機制撬動信貸資源。粵西地區茂名、湛江等港口城市重點支持海洋牧場及海上風電開發,設立全省首個藍色金融服務中心,滿足產業鏈各環節及養殖戶的融資需求。大灣區核心城市如廣州、深圳、珠海,依托金融機構構建了多元藍色金融產品與服務體系。例如,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進一步加強對海洋產業和相關企業的金融支持,支持\"海上糧倉\"建設。

海南省一方面完善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省政府辦公廳2021年出臺的《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提出推進投融資政策創新,加快對海洋產業的金融支持;海南省委、省政府辦公廳2024年出臺的《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推進建設海洋強省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中提出優化財政金融支持機制,引導社會資本設立服務海洋經濟的產業投資基金等;人民銀行海南省分行、省海洋廳、省委金融辦于2025年6月聯合印發《關于金融促進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改進和加強金融服務,支持海南省“ 5+4+2 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另一方面,海南省積極開展藍色碳匯創新試點,構建“研產融”一體化發展體系。2022年2月,海南國際藍碳研究中心成立。同年3月,海南獲批設立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提出依托藍碳產品市場交易機制設計,推動海洋碳匯價值實現路徑的國際化認證;5月完成首筆藍碳生態產品交易,交易量超過3000噸碳匯。2022—2023年,海南省政府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政府債券,獲香港品質保證局頒發藍色認證,創下我國省級政府藍色債券發行先河。

六、我國藍色金融的產品創新

(一)藍色債券

2020年9月,中國銀行率先在國際市場發行首單中資藍色債券,重點投放于海洋污染治理及海上風電開發項目。同年11月,興業銀行推出全國首只非金融企業藍色債券,發行規模3億元,用于青島水務集團的海水淡化項目建設。2021年7月,滬深交易所相繼完善了公司債券上市審核的相關規則體系,對藍色債券適用范圍作出界定,但未細化具體支持領域,其余規則仍參照綠色債券框架執行。截至2024年末,國內市場累計發行藍色債券32只,發行規模總額309.9億元。分主體來看,我國尚未發行具有主權性質的藍色債券,目前的發行主體以金融機構和國有控股企業為主,行業主要集中在電力生產與供應行業。

圖12020—2024年藍色債券發行情況

數據來源:筆者根據中誠信綠金《2024年國內藍色債券市場年報》整理得出。

(二)藍色信貸

我國藍色信貸的發展主要有三類路徑。一是建立專業化金融服務機構。2015年浦發銀行在青島設立海洋經濟金融服務中心,該中心專項研發海洋產業信貸方案。二是多家銀行探索信貸產品創新路徑。民生銀行與福建海峽銀行率先推出海域使用權質押貸款;恒豐銀行結合地方海洋牧場補貼政策,創新開發海洋牧場立體養殖設施貸款。三是探索海洋碳匯質押貸款和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福建在開發海洋產品方法學與銜接綠色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以生蠔、鮑魚等貝類的固碳量為質押品的“碳質押”貸款模式;廈門銀行莆田分行對養殖企業的生蠔固碳能力進行測算,以企業每年可形成的17851噸海洋碳匯,撬動首筆貸款500萬元。

(三)藍色基金

區別于國際上的藍色基金,我國的藍色基金大多由政府部門發起并提供財政支持。2011年中國一東盟海上合作基金正式設立,旨在發展海洋經濟,推動海洋救援和海洋環境保護。2018年,青島市在全國首創性設立“中國藍色藥庫開發基金”,采用政府引導基金與社會資本結合的模式,基金總額50億元,專項支持海洋藥物研發創新。2021年3月,興業銀行聯合廈門產權交易中心設立國內首只藍碳基金,定向用于通過交易中心采購碳匯指標。同期,山東海洋投資聯合明石投資、正大集團等機構,創新引人民資與外資,設立總規模300億元的海洋戰略產業投資基金,重點布局海洋基建、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戰略領域,構建多元化資本參與的海洋經濟發展模式。

(四)藍色融資租賃

近年來,金融租賃行業在藍色金融領域積極探索,圍繞水產養殖、漁業船舶、海上風電等產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但由于缺少藍色租賃產業參考目錄,國內藍色融資租賃創新均在綠色租賃業務的基礎上開展。江蘇金租為水產養殖企業融資,推動產業鏈升級;交銀金租支持

航運船舶租賃,服務海洋運輸;華夏金租訂造海上風電安裝平臺,助力新能源開發;招銀金租則落地首單藍綠雙主題融資。

(五)藍色保險

一方面,藍色保險的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從傳統的海洋漁業、海洋牧場逐步拓展到海洋新能源、海洋生態保護等多個領域。另一方面,國內藍色保險產品創新活躍,包括海洋碳匯保險、天氣指數保險、巨災保險等多種類型。2022年5月,中國人壽財險為山東省榮成市的一家水產公司的100畝海草提供了國內首單海洋碳匯保險。同年,全國首單紅樹林藍碳生態保護保險落地福建寧德,支持福鼎紅樹林資源保護。天氣指數保險的創新包括遼寧大連推出的“海洋養殖風力指數保險”、山東煙臺推出的“高溫指數\"和“有效波高指數\"保險、廣東湛江推出的\"水產養殖溫度指數保險\"等多種類型。在巨災保險方面,中華財險山東分公司針對日照市海洋牧場面臨的風災和高溫風險,創新推出海洋牧場天氣指數保險,將風災和海水積溫指數列為保險責任。

表3國內部分藍色融資租賃案例

(六)藍色碳匯

我國沿海區域圍繞海洋碳匯市場化路徑展開多維探索,在制度框架構建、核算體系完善及金融工具創新層面形成典型示范。首先,搭建碳匯交易平臺體系,加速項目市場化進程。2021年廈門產權交易中心開設海洋碳匯服務專窗;同年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完成湛江紅樹林碳匯認證,獲VCS與CCB雙重標準認證;威海市組建負排放研究中心,出臺《威海市藍碳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系統推進科研成果轉化;2022年海南獲批建設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著力構建藍碳產品交易機制。其次,突破核算技術瓶頸,完善方法學基礎。深圳大鵬新區2021年頒布《海洋碳匯核算量指南》,確立濱海生態碳儲量評估技術框架;威海市聯合清華大學團隊研發海帶養殖碳匯測算模型。此外,創新金融支持模式,拓展投融資渠道。自2021年起沿海區域出現多例碳匯金融實踐,如興業銀行青島分行以膠州灣、唐島灣濕地碳匯為質押,向企業提供4000萬元授信貸款;福建省連江縣為海洋碳減排收益權發放全國首張藍色碳票等。

七、我國藍色金融面臨的挑戰

(一)藍色金融標準體系亟待建立

構建藍色金融標準體系是發展藍色金融的基礎。一方面,我國仍缺乏藍色金融的相關理論基礎。當前,我國藍色金融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對藍色金融的基礎概念尚缺統一界定。另一方面,藍色金融是否作為綠色金融一部分有待成為共識。盡管青島市、威海市、煙臺市等沿海城市已經積極探索出臺藍色產業目錄和地方性藍色金融標準,但缺少全國性的藍色金融指引。當前,全國層面的藍色金融規則體系仍主要依附于綠色金融體系,獨立的藍色金融體系尚未構建,且藍色金融是否被視為綠色金融的一部分仍缺少官方定義。同時,由于現有綠色金融分類目錄對海洋產業的覆蓋顆粒度不足,將綠色金融機制應用于藍色金融領域存在局限性,制約了我國藍色金融規模化發展。

(二)統計方法及信息披露指引缺失

除了原則與標準,我國藍色金融統計方法和信息披露管理尚處空白。可靠的藍色信息披露,既是金融主體開展涉海投融資決策的核心依據,也是金融機構在海洋領域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一方面,當前藍色金融披露標準不統一。從金融機構來看,僅有興業銀行連續三年發布了專門的藍色金融信息披露報告。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部分市場主體對藍色信息披露的可持續發展價值等認知尚不充分,導致其主動公開環境效益信息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藍色金融信息披露面臨數據質量及合規壓力的雙重挑戰。金融機構需依賴企業提供的統計數據,但由于統計口徑不一,中小企業數據可得性差,不同披露要求之間的差異也增加了合規難度。

(三)未建立藍色金融風險評估體系

當前,我國藍色金融的風險評估仍處于探索階段,面臨多重挑戰。在政策層面,2024年,央行等七部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強化氣候風險評估要求,以廣東省、浙江省為代表的試點地區已要求金融機構披露氣候風險壓力測試結果。然而,我國尚未出臺針對海洋經濟活動風險的政策標準,導致藍色金融風險評估缺乏明確依據。同時,由于海洋產權界定模糊,部分生態修復項目的長期收益權歸屬不明確,增加了風險量化難度。在技術層面,由于藍色金融的風險存在復雜性,目前相關技術應用仍存在局限性。一方面,相關數據可得性差。海洋經濟活動具有跨區域性和環境連通性,歷史數據積累不足,現有數據存在滯后性。同時,以藍碳MRV技術為代表的監測技術成熟度低,進而影響藍色金融風險評估的準確性。另一方面,相關模型適應性不足,現有風險評估模型主要針對陸地場景,對海洋特有風險缺乏針對性設計。

(四)藍碳交易難度大且規模有限

一方面,現行政策體系下,國家碳市場機制亟需完善重啟。試點階段,藍色碳匯項目尚未納入全國溫室氣體減排交易體系,導致其與地方碳配額市場的銜接機制缺失。目前藍色碳匯交易活動主要依托自愿碳市場運行,缺乏統籌管理機制和規范運作框架,導致參與主體積極性及交易規模受限。另一方面,藍色碳匯項目開發面臨技術支撐體系缺陷。在減排機制運行期間,缺乏官方認證的碳匯計量方法學。國內科研機構研發的藍色碳匯方法學覆蓋領域不廣,地方試點的方法學尚未升級為國家或國際標準,跨區域交易面臨兼容性障礙。同時,國際上相關方法學亦不完善,難以將國際現有的方法學直接應用轉化。此外,相關碳金融工具創新尚在探索階段,價值評估存在不確定性,導致金融主體難以實施精準投資,制約了藍碳交易市場規模擴張。

(五)地方探索有待形成規模化效益

當前,我國多地已開展藍色金融試點并取得初步成效,但各地探索的路徑和方向不同。首先,各地的藍色金融標準體系存在分散化的情況。我國尚未在國家層面設立專門藍色金融改革試驗區,不同地區對藍色金融項目認定范圍、環境效益評估方法存在差異。同時,由于各地之間出臺的政策協同性弱,地方試點依賴區域性激勵政策,導致創新模式難以跨省復制,進一步阻礙了先進經驗在全國推廣應用。其次,各地區之間的數據共享與整合不足。部分地方雖建立了區域信息平臺,但全國性藍色金融數據中樞缺失。此外,地方探索與國際規則適配度不足。由于地方實踐與國際標準兼容性較低,跨境藍色金融產品的創新面臨雙重認證成本壓力,削弱了國際資本參與意愿。

(六)藍色金融市場發展動力不足

一方面,有效的藍色金融市場有待建立。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我國尚未形成實質性的藍色金融市場,目前,與藍色金融相關的市場主要分布在海洋金融市場和涉海主題的綠色金融市場中。藍色金融市場總體規模有限。且產品體系呈現結構性失衡,主要依賴藍色債券,而信貸、保險、碳匯等創新工具供給不足,難以匹配海洋經濟多維發展的金融需求。此外,當前相關的直接融資渠道不夠通暢,主要依靠政府基金或國際金融機構援助等公共資金,私人資本的參與程度遠遠不足,市場的發展動力有限。另一方面,藍色金融激勵約束機制尚待完善,金融主體參與的內生動力不足,亟需健全政策扶持與風險補償機制。同時,監管層面尚未建立藍色金融業務專項考核體系,現行政策在費用減負、信貸擔保、公共采購等配套支持領域存在缺位,制約了金融資源向藍色領域的有效配置。

八、加快我國藍色金融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加快建立藍色金融標準體系

首先,有序推動出臺我國藍色金融政策框架。一方面,參照國際金融公司《藍色金融指引》,立足我國國情,搭建我國藍色金融政策體系的頂層架構,明確藍色金融服務的內涵界定、基本原則、核心支柱以及分階段、分步驟的推進方案。另一方面,需加快針對海洋可再生能源、海上運輸、海水設施養殖等關鍵藍色產業,出臺金融扶持政策,確保中長期投融資的有力支撐。其次,做好藍色金融體系與現有綠色金融體系的銜接工作。當前,我國現有的藍色金融標準與規則大多參考已有的綠色金融標準,因此,我國應當在頂層設計層面明確藍色金融與綠色金融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以便于后續藍色金融規則體系的建立。再次,加快推進藍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制定藍色金融產業目錄,同步建立藍色金融項目庫。需充分激發行業主管機構、金融機構研究部門及專家智庫的職能效能,明確目錄所覆蓋的經濟活動范疇;增強產業部門與金融機構的協同,暢通產融合作機制,對入庫項目實施財政貼息及擔保增信等差異化激勵。二是在制度保障層面構建藍色資產統計和核算體系。建立海洋資源資產確權與核算標準化評估框架,重點完善生態資源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的市場化路徑,實現藍色經濟金融效益與風險的系統性評估。三是及時出臺藍色金融信息披露指引,為金融機構啟動藍色金融工作提供方向。四是搭建藍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建立依托政銀企聯席的常態化對接機制,集成政策傳導、產融對接及信息共享等核心功能,形成全鏈條服務體系。此外,地方可以試點出臺相應藍色金融發展指導意見和實施細則。具體來看,省級地方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可以負責牽頭指導意見和實施細則的起草工作,同時吸納行業主管部門的加入,以及金融監管機構、財政、稅收等部門的參與,并充分聽取金融機構以及藍色金融市場主體的意見與建議,建立多方信息共享機制。

(二)建立藍色金融改革試驗區

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是我國在綠色金融領域進行政策創新和實踐探索的重要載體。我國發展藍色金融應當借鑒發展綠色金融的成功經驗,在沿海城市布局藍色金融改革試驗區。一方面,可以圍繞藍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率先制定區域性藍色金融目錄、統計體系、信息披露指南等地方標準。另一方面,在調動藍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地方積極性的基礎上,引導國家層面相關部門協同發力。例如,發改委、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金融管理部門等部委要建立有效溝通機制,運用先進國際經驗在藍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內進行試點與實踐,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藍色金融體系奠定基礎。此外,構建藍色金融改革試驗區需注重人才引進,著力培育可持續藍色金融專業力量,于行業內遴選精英人才,運用\"藍綠融合\"模式,推動人才梯隊建設。

(三)健全風險管理體制機制

一是構建自上而下的藍色金融風險評估政策體系。加快制定國家層面的藍色金融風險評估標準,明確海洋生態保護項目的風險分類與監管規則,并適當參照綠色金融經驗對重點領域提高風險容忍度。二是搭建并完善銀政擔保體系。通過拓展銀保合作領域,融入可持續藍色金融元素,提升對海洋生態保護等國家重點扶持領域不良貸款的風險抵御能力。三是完善海洋經濟風險評估框架。建議針對海洋生態保護與投融資活動建立雙重壓力測試機制,由行業主管部門與金融監管機構聯合開發專項監管工具,或委托專業機構實施周期性風險評估。四是依托技術助力動態監測機制。針對海洋投融資項目建立定期評估機制,通過設立追蹤體系全面評估潛在風險因素,同時要求金融機構強化藍色金融相關信息披露規范。同時,加強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云計算技術在藍色金融風險評估模型中的應用深度。五是金融機構應當通過內引外聯提升自身藍色金融風險管理能力,還可以與海洋產業投資基金及政策性金融機構合作,進一步優化藍色金融風險管理。

(四)鼓勵藍色碳匯交易

一是完善藍碳發展的頂層架構設計。既要迅速擬定藍碳產業的整體規劃,也需清晰界定各地市在未來藍碳發展中的角色與職責。同時,可以依據各地藍碳發展實際及自然稟賦,進一步細化區域功能定位。二是國家及地方相關部門應加快構建藍碳核算與統計機制。倡導國內外藍碳研究機構投身藍碳核算研究,統一藍碳核算技術路徑及標準,同時制定藍碳核算確權、交易、結算等市場運作規則。三是將藍碳交易逐步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拓寬多元化自愿性海洋碳匯交易渠道。目前,部分沿海省份已相繼開展藍碳交易市場試點工作,但相關的方法學尚未成熟,交易規模較小。未來,亟需強化藍碳方法學創新與政策銜接,可以參考國際上的成熟經驗,制定適用于藍碳的項目開發指南,明確碳匯權歸屬,解決法律層面所有權主體不明、交易客體特定化不足等問題。

(五)激活藍色金融市場動力

一是拓展市場主體與融資渠道,構建多元化市場生態。當前,主權綠色債券已逐步納入國際儲備資產。建議以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為契機,加快發行主權藍色債券,將其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R)籃子資產,吸引全球央行及主權財富基金配置,同步推動商業銀行、保險資管、養老基金等機構參與藍債市場。同時,可以在沿海省市試點建立藍色資產交易中心,探索藍色資產證券化(ABS)、藍色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創新工具,形成立體化藍色金融融資體系。二是深化標準建設與產品創新。在制定國家層面統一的藍色債券分類標準和目錄的基礎上,探索海域使用權質押、海洋知識產權融資等模式,引人國際權威機構開展藍債貼標認證,確保資金精準投向海洋生態修復、清潔能源等關鍵領域。三是完善激勵機制及配套措施。一方面,設立藍色領域專項再貸款工具,形成資金額度及利率定價與金融機構藍色信貸投放規模之間的動態關聯。另一方面,激勵企業全面、準確披露藍色發展相關信息,對于質量優良的企業給予優先授信和貸款支持。四是強化金融機構支持藍色經濟發展的責任意識。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實體經濟需求,將藍色金融納人公司治理架構,構建專項支撐體系并制定實施路徑。同時,開發多層次藍色金融產品矩陣,支持優質企業發行藍色債券。

(六)持續深化國際藍色合作

一是主動對接國際標準互認,消除市場準人壁壘。系統研究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權威機構的國際規則文件,構建協同工作機制,主動對接全球藍色金融體系,并積極構建我國藍色金融規則體系,增強我國藍色金融的國際影響力。二是創建區域間海洋經濟協作框架,完善多邊金融合作體系。有效整合聯合國、世界銀行及全球氣候治理框架下的多邊機制資源,重點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與藍色伙伴關系網絡建設。通過構建覆蓋亞太、非洲及拉美地區的示范性合作載體,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可持續海洋金融發展路徑,為全球海洋經濟治理提供創新實踐范式。三是引導國內金融機構“走出去”,暢通資本雙向流動。一方面,需構建多方對話平臺,整合國內外金融機構、科研院所及涉海企業資源,引導其參與藍色金融發展進程并貢獻政策建議。另一方面,有關部門應強化可持續藍色金融領域國際合作的專業化引導,完善跨境業務監管框架,推動國際藍色金融合作高質量、高水準發展。

(責任編輯:孟潔)

參考文獻:

[1]邊鵬,楊琳.藍色金融的經營困境與破解路徑[J].國際金融,2023(3):54-60.

[2]陳剛.開發性金融支持藍色金融發展研究[J].開發性金融研究,2024(2):12-21.

[3]程保志.藍色金融發展的國際進程與中國實踐[J].經濟界,2023(6):34-43.

[4]鄧宇.中國藍色金融發展路徑研究:國際經驗、本土創新與路線設計[J].西南金融,2023(7):26-39.

[5]鄧宇.可持續藍色金融國際經驗、國內實踐及發展路徑[J].清華金融評論,2023(1):100-102.

[6]郭棟.海洋策略:藍色金融的規則演進與藍色債務互換的債務治理[J].債券,2022(2):31-38.

[7]李琳.我國藍色金融發展路徑研究:經驗、創新與路線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4(7):107-109.

[8]李仁真,何丹.建立藍色金融原則的思考[J].國際經濟法學刊,2020(2):59-73.

[9]盧孔標.海南自貿港藍色金融創新發展構想與實施路徑建議[J].海南金融,2022(4):36-40.

[10]盧孔標.國際藍色金融發展邏輯、基本格局與實踐啟示[J].海南金融,2022(10):22-32.

[11]商瑾,梁臻顥,林嵐迪.藍色債券助推藍碳發展研究[J].債券,2023(6):64-69.

[12]王迪.藍色金融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以廣東省為例[J].河北金融,2024(3):17-23+72.

[13]王雙.藍色金融的基本內涵、發展現狀及展望[J].國際金融,2023(4):41-46.

[14]王文濤,汪永生.面向建設海洋強國的藍色金融;政策實踐、發展模式與支持策略[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6):34-44.

[15]徐楠.藍色金融分類目錄的全球實踐[J].中國金融,2022(23):53-54.

[16]張玉潔,李明昕,郭越.聯合國環境署系列藍色金融舉措對我國發展的啟示[J].經濟縱橫,2023(9):86-93.

[17]張瑞綱,胡雨桐.保險支持中國可持續藍色經濟發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4(12):97-108.

[18]MarchA,EvansT,Laing S,etal.Evaluating the World'sFirst Sovereign BlueBond:Lessons forOperationalising Blue Finance[J].Commodities,2024,3(2):151.

[19]Rashid US,Melissa W,Kelly H,et al.Financing a sustainable ocean economy[J].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12(1):3259-3259.[20]Schutter SM,Montemayor CA,Voyer M,etal.Mapping flows of blue economy finance:ambitiousnarratives,opaque actions,and social equity risks[J].One Earth,2O24,7(4):638-649.

猜你喜歡
藍色海洋金融
用過的本子是一個個飛機庫
觀點
守護蔚藍 照亮海洋未來
色彩“改變”了時間的長短
意林(2025年9期)2025-07-31 00:00:00
習近平海洋經濟重要論述及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踐路徑
經濟論壇(2025年6期)2025-07-30 00:00:00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金橋(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夢
P2P金融解讀
金融扶貧實踐與探索
藍色清涼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h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色综合婷婷|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91网址在线播放|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色悠久久综合| 欧美成在线视频| 99福利视频导航| 1级黄色毛片| 88av在线|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国产91成人|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青青国产视频| 久久男人资源站|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毛片手机在线看| 亚洲激情区| 国产一级毛片yw| 国产成人你懂的在线观看| 天天操天天噜|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国产福利观看|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亚洲精品动漫| 手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看|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精品国产91爱| 亚洲天堂自拍|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91 九色视频丝袜|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狠狠色综合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91精品网站|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性网站| 成人在线综合|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婷婷激情亚洲| 国产综合网站|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九九九国产| 欧美午夜网|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色哟哟国产精品|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8超碰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