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騰蛟,男,1977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焊工、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他創造的“鑄鋁密封牙尖焊接修復法”“熔池下沉法”和平衡氣管路“反變形組立法”等操作方法,打破了國內外在此領域的空白。張騰蛟先后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
走進沈鼓集團,機器轟鳴、焊花飛濺,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身穿白色石棉工作服、手拿電焊機和面罩的張騰蛟正帶領團隊加緊焊接120萬噸/年乙烯三機壓縮機組的工程管路。該機組是全球首套全電驅動乙烯三機組,具有里程碑意義。張騰蛟采用自主研發的“熔池下沉法”,確保機組管路焊接質量,不僅有效解決了變形難題,焊接質量也顯著提升,焊接效率提高3—5倍。團隊日夜攻堅,以精湛技藝護航大國重器,彰顯著中國工匠的硬核實力。
超越自我,精品之路苦求索
張騰蛟1998年從技校畢業進入沈鼓,入廠的第一天,他就立志學好焊接技術,當技藝精湛的“工匠”,終有一天讓“大國重器”制造在自己手里完美實現。
張騰蛟所在的車間每位“電焊大師”都有一套“獨門絕學”。為集“眾家之所長”,一有空他就溜到其他師傅那兒“偷藝”,氬弧焊、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等他都一一學習,憑借著毅力、勤奮與刻苦,他的實操水平迅速提高。
2007年張騰蛟參加了首屆沈陽市“百千萬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和職工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并一舉摘得桂冠。賽后,他總結發現,在焊接工藝方法上大部分選手都是用“直流正接斷弧”,而一些參加過全國大賽的選手普遍采用“直流反接斷弧”。前者外觀成型好,但X光探傷不理想,后者無論外觀還是X光探傷都能達到理想的狀態,但操作有一定難度。為了掌握更精湛的焊接技藝,張騰蛟決心練好“直流反接斷弧”技術,可是身邊無人會做更無人能教,一切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剛開始練習時,焊接效果簡直“慘不忍睹”,3個多月的時間,他每天不斷地改進方法,每次焊接的質量都有提升,最終憑借著該項工藝技能參加了第二屆“百千萬”大賽,并再次摘得桂冠。
大賽過后,他總結形成了“仰板手工電弧焊單面焊雙面成型”和“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藥芯焊絲單面焊雙面成型”的操作法,多次解決了制約生產的瓶頸問題。在“降本增效”活動中,他提出10多項技術革新和合理化建議,僅進、回油不銹鋼管路改造工程一項,每年就至少為企業節省300萬元資金。
崗位建功,工匠價值樹豐碑
“工匠”二字,標注著專注、執著、創新的價值坐標,詮釋著平凡崗位上的不凡追求。
張騰蛟立足本職工作,參與張騰蛟在沈鼓集團車間工作現場。

了沈鼓集團的多個榮獲市級、省級、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的重點大型產品項目壓縮機組工程管路焊接工作。BCL系列產品筒型壓縮機組的平衡氣管路全部是高壓厚壁的不銹鋼管,里面的介質不是有毒有害的就是稀有珍貴的,一旦泄漏,后果不堪設想。因此焊接難度大,質量要求高,必須100% 焊接管路焊口部位,還要通過X射線照片的評測。當時,一般電焊工的產品返修率很高,但如果反復焊接會產生晶間腐蝕,影響材料性能和產品質量。因此,張騰蛟苦練焊接技術,總結出了“熔池下沉法”和平衡氣管路“反變形組立法”等操作方法,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還消除了相關質量問題,操作方法推廣后收效顯著,他還創造了焊接管路X射線探傷一次合格無返修的紀錄。
在車間生產任務緩和期間,他主動去任務繁重的集團安檢公司為用戶安裝產品。半年時間里,他的行程遍及大江南北,輾轉10余個省市,平均連續在外60天才能回家一次,可他從不叫苦喊累。在國家大型裝備PA5機組檢修現場,外面氣溫38攝氏度,安裝產品現場的溫度已達42攝氏度,張騰蛟穿上工作服很快就全身濕透。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張騰蛟和同事們干了一個半月,并提前10天完成了檢修任務。除了本職的電焊工作外,他還積極動手學習設備安裝,很快就能夠獨立完成不同種類產品安裝的任務,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萬能蛟”。
無私奉獻,傳授技藝解難題
作為沈陽市職工技協鉚焊協會會長,張騰蛟創新工作方法、組建網絡交流平臺、建立技師QQ群,把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會員們一起交流、共同進步。對于所謂的“絕活”,張騰蛟有自己的看法:“不能掖著藏著,在我這兒沒傳承下去,那真叫‘絕'活了。這個‘活’一定要傳承下去,讓大伙兒都會了,讓這‘活’活起來,這才叫‘絕活’。”張騰蛟根據各企業的不同需求,利用業余時間為沈飛集團、特變電工、北方重工、東北鉆探機械等大型企業的員工義務進行技術培訓,促進全市電焊工人技術水平的提高。他為來自各企業的參賽選手講解大賽試題、解答他們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在練兵期間,提供實際操作項目培訓百余人次。他還組織協會會員聯合進行技術攻關和技術革新,其中“盾構機硬巖刀盤組對”項目獲得沈陽市技術成果二等獎。他帶領協會先后完成技術攻關和技術革新百余項,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在20多年的時間里,張騰蛟從初出茅廬的技校學生成長為大國工匠,參與、見證了沈陽現代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變遷。他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2025“最美職工”等榮譽。張騰蛟說:“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沈陽深厚的工業文化底蘊和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滋養。愛崗敬業就是我對祖國、對沈鼓集團、對家鄉最真摯熱愛的質樸表達。”
本欄編輯/孫莉張蕊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