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763.7 文獻識別碼:A 文獻編號:1005-6114(2025)04-073-04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為我國南方人工林三大速生樹種之一,傳統的種植經驗認為,杉木為我國特有鄉土樹種,在育苗、栽植等管護過程中,病蟲害皆較少發生[1-3]。但從 20 世紀70 年代起,由于杉木人工林過于集中連片和高效精細管護,杉木的病蟲害不斷被發現,特別在播種育苗期,由于苗木密度大、抗性弱等原因,苗圃的病蟲害更易暴發。廣西柳州市融江河流域杉木種源為全國杉木優良種源之一[4],縣地處流域中心地段,是廣西杉木苗主要產地,年產杉木壯苗3000萬株以上,苗木暢銷于云南、貴州、廣東等地,取得了較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5,6] 。
近年來,隨著杉木人工純林和育苗的面積不斷擴大,杉木苗圃有害生物的防控壓力增大,嚴重影響了杉木良種壯苗產業化的發展進程。為掌握廣西縣杉木苗圃有害生物的種類,筆者于2022 年在該縣布設了12個監測苗圃并開展杉木苗圃的主要病害、蟲害和有害植物調查,以期為杉木育苗產業有害生物的防控提供理論參考。
材料與方法
1.1 區域概況
縣平均年降水量 1923.8mm ,雨季集中在5-7月,年積溫可達 6069.8°C ,年均氣溫 19% ,氣溫最高月為6-7月,最低溫為12月至翌年1月。林地主要以低山地形為主,種植樹種為杉木、毛竹、桉樹等,是廣西傳統的杉木苗產區,產區內主要的杉木苗類型有山地裸根苗、大田裸根苗、輕基質營養杯苗、重基質營養杯苗等。監測苗圃主要位于該縣杉木苗圃分布密集,年產杉木苗數量較大的包括長安鎮(CA)、板欖鎮(BL)、大坡鄉(DP)、大將鎮(DJ)的4個鄉鎮,每個鄉鎮設3個監測苗圃,各監測苗圃隨機分布,總計12個(表1)。

1.2 調查時間
在杉木苗各生長階段,暴發的有害生物種類也具有差異。在縣杉木苗播種期一般為2-3月、幼苗期為4-5月、穩定期7-8月、待出圃期12月,在各生長期分別調查1次,共4次。
1.3 調查方法
在各鄉鎮的監測苗圃,每個苗圃隨機設置3塊標準地,總計36塊,標準地為 10m×10m 的正方形。記錄各時期杉木苗病害的發病株數、發病部位、嚴重程度及病部癥狀。依據形態學和生物學等特征,對發現的有害生物進行分類,不能現場確定的病害,采集具有典型癥狀的標本進行鏡檢和分離鑒定,或咨詢專家。及時記錄有害生物危害杉木苗部位(枝梢、葉、莖干和根部等)及采樣地信息
2 結果與分析
2.1 杉木苗圃主要病害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在當地的防治管控水平下,縣內杉木苗圃主要病害有5種(表2)。其中,杉木苗猝倒病危害最為嚴重,主要發生于播種后胚根露出至穩定期,受害株率達 24.5% ,3-5月雨后高溫天氣是該病害高發期,病菌侵入幼苗根、莖后可致全株枯死,防治難度大。杉木莖腐病、杉木炭疽病、杉木赤枯病、杉木根腐病4種病害貫穿于杉木苗生長的各個生長期,在各階段均有發現,受氣候及管理水平影響較大。杉木莖腐病致病菌主要為鐮刀菌屬病菌,病菌侵入幼苗致疏導功能喪失,受害株率 12.3% 。杉木炭疽病由膠胞炭疽菌引起,受害株率為 8.5% 。杉木赤枯病由白井盤多毛孢菌侵染引發,感染后頂芽先形成黃褐色病斑,后期嚴重枯死,腋芽萌生形成多頭現象,調查受害株率為4.5% 。杉木根腐病由終極腐霉菌侵染引起,為杉木苗根部病害,導致根部腐爛后地上部分失水枯死,受害株率為 3.7% 。
2.2 杉木苗圃主要蟲害
通過調查發現,在當地的防治水平下,縣杉木苗圃蟲害以地下害蟲為主,主要有非洲髏蛄、家白蟻、黃翅大白蟻、黑翅土白蟻(表3),受害率分別為 16.3%4.3%2.7%2.5% 。調查發現在杉木苗不同的生長時期,發生的主要害蟲種類具有差異,播種期和幼苗期非洲螻蛄成蟲和若蟲為主要害蟲。家白蟻、黃翅大白蟻、黑翅土白蟻在播種期、幼苗期、穩定期、待出圃期皆有分布,主要危害苗圃地類為林地的苗圃,其暴發與苗圃地的衛生條件關系顯著,主要由于白蟻覓食等活動較多,致表土疏松,引起幼苗失水枯死。


2.3杉木苗圃主要有害植物
調查發現,為節約育苗成本,各監測的育苗點皆采用噴施乙氧氟草醚藥液與人工除草交替使用的方式控制雜草。在當地的控草措施下,主要有害植物有4種,皆為田間惡性雜草(表4),依次是牛筋草、喜旱蓮子草、小飛蓬、鴨跖草,雜草蓋度分別為 7.3% 、4.3%..2.2%.4.5% 。牛筋草以無性繁殖或種子繁殖,生長速度快,繁殖效率高,在杉木大田人工拔除難度大。喜旱蓮子草主要為斑塊狀群落,繁殖能力強,既能通過莖段進行無性繁殖,又能通過種子繁殖,在一些濕潤的苗圃地,其能迅速生長并蔓延,主要危害杉木苗早期。小飛蓬主要借助風力傳播種子,傳播范圍廣,杉木苗圃全年皆有分布。鴨跖草為一年生披散草本,在苗圃地生長較為密集,調查發現其生長繁殖速度與土壤水分含量密切相關,在溫暖濕潤環境生長快,為播種期、幼苗期苗圃主要惡性雜草之一。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對廣西壯族自治區縣的杉木苗圃的有害生物進行實地調查,發現該地危害杉木苗的主要病害有杉木苗猝倒病、杉木莖腐病、杉木炭疽病、杉木赤枯病、杉木根腐病;主要蟲害有螻蛄、家白蟻、黃翅大白蟻、黑翅大白蟻;主要有害植物有牛筋草、喜旱蓮子草、小飛蓬、鴨跖草。
本次杉木苗圃有害生物調查是在正常管控水平的杉木苗圃進行,結果反映了當地防治水平下有害生物發生情況,較自然條件下結果略有差異。該地杉木苗病害以土傳病害和葉部病害為主,如猝倒病、根腐病等土傳病害多因土壤中病原菌長期積累,且杉木苗圃土壤長期連作、排水不暢,使得土壤環境利于病原菌滋生;而炭疽病、赤枯病等葉部病害的發生,可能與當地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以及苗木種植密度相關,高溫高濕環境為病原菌的傳播和侵染創造了有利條件,過密的苗木種植導致通風透光性差,進一步加重了病害的蔓延。杉木苗圃蟲害以地下害蟲為主,食葉害蟲、蛀干害蟲分布較少,可能與苗圃的精細管控相關。杉木苗圃中有害植物以惡性雜草為主,表現為分蘗或種子繁殖,繁殖速度快,根系發達,調查發現該縣杉木育苗有使用乙氧氟草醚防控雜草習慣,而調查中杉木苗圃中有害植物對乙氧氟草醚已具有較強抗性。
本次調查立足于廣西縣杉木苗圃的分布現狀,在4個生長期分別對苗圃的主要有害生物種類進行系統的調查,僅闡述了有害生物發生的種類、為害程度及分布情況等方面問題,并指出在不同類型杉木苗培育過程需要重點防治的有害生物種類。今后的研究可對苗圃病、蟲、草定期開展調查,建立預測機制,并對苗圃有害生物按照為害程度分等級管理,為有害生物防治打下基礎,為杉木苗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陳代喜.廣西杉木良種選育與高效栽培[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22.
[2] 李力,何振革.廣西縣西山林場杉木種子園有害生物為害狀況初步調查[J].廣西植保,2024,37(2):20-23.
[3] 廖婉.天峨縣林朵林場杉木良種基地高效管理措施[J].南方農業,2024,18(6):197-199.
[4] 黃華艷,常明山,趙程劫,等.廣西杉木主要有害生物種類與分布調查[J].廣西林業科學,2022,51(1):119-121.
[5] 陳代喜,程琳,藍肖,等.廣西杉木沙床輕基質容器育苗技術與應用[J].廣西林業科學,2019,48(4):539-542.
[6] 羅啟亮.淺析縣香杉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南方農業,2021,15(35):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