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法藏寺看明代大理趙州佛教信仰

2025-08-25 00:00:00李曉慶
大理文化 2025年9期

趙州地處云南大理,佛教發(fā)展較早。在明代時期,坐落于趙州北湯天村的法藏寺由董氏家族掌管。當時,統(tǒng)治者推行既保護又利用佛教的政策,使得趙州境內佛寺如林,這些寺院中,法藏寺以其顯密兼修的獨特風貌成為最具時代特色的佛教圣地。作為國家在邊疆地區(qū)管理宗教事務的重要代表,法藏寺對當時的宗教文化和社會治理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然而,明末時期,統(tǒng)治者轉而推崇道教,隨后趙州的佛寺在經(jīng)歷了社會動蕩、寺產(chǎn)興學運動等一系列打擊后遭受了部分損毀。統(tǒng)治者對佛教態(tài)度的轉變,導致以阿吒力教為主導的法藏寺逐漸走向衰落。盡管如此,今日的法藏寺在維持正式宗教活動的同時也融人了富含地方特色的民間信仰儀式。法藏寺的變遷歷程深刻地揭示了當?shù)胤鸾绦叛雠c地方社會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大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古便有妙香佛國之稱。明代趙州位于大理府城南六十里,轄境為今大理市鳳儀鎮(zhèn)及彌渡縣。《新纂云南通志》有載:“云南宗教,自昔以佛教為最盛,道教只屬附庸。蓋佛化之普及,已遍于各地,深人人心,與生活習慣融而為一”,即說明了云南地區(qū)佛教發(fā)展之盛。“趙州\"之名始自南詔,有關南詔這個少數(shù)民族地方政權的建立一直存在“觀音化現(xiàn)\"的傳說。元代在云南建立行省后,蒙古貴族及其官吏曾在云南大興佛教,密宗與禪宗共同發(fā)展,在當?shù)鼐哂猩詈窕A的阿吒力教勢頭旺盛。而法藏寺最初便是阿吒力世家董氏所起建并維持的,其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信仰體系,既包含佛教的儀式又涵蓋了民間信仰的內容,凸顯了區(qū)域文化的特色。對趙州法藏寺所承載的民間信仰進行研究有助于彰顯佛教中國化進程中發(fā)揮的意義,對挖掘大理宗教與民間信仰的區(qū)域文化價值、保護趙州的文化遺產(chǎn)具有積極的作用。

明代以前趙州信仰傳統(tǒng)

王海濤所著《云南佛教史》認為佛教傳人中華的第一站是云南,換句話說,中華佛教源于印度、始于云南,而趙州作為云南大理的重要州城之一、其佛教發(fā)展和佛寺建設的研究,對云南佛教發(fā)展史的補充具有重要意義。佛教文化自東漢明帝時傳人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大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古便有妙香佛國之稱,佛教傳入較早。已故徐嘉瑞先生在《大理古代文化史》中寫到:“及貞觀開元之際,佛教始輸入大理。\"有關佛教傳入大理地區(qū)的時間上方國瑜先生曾說:“佛教傳至云南,不詳其始。”因此,學界存在多種說法。在南詔與大理國時代,云南佛教的中心位于風光秀麗的洱海之濱。隨著元代云南政治重心的東移,佛教的焦點也順勢轉移至滇池地區(qū)。然而到了明代,佛教的樞紐再次回到了洱海地區(qū)。佛教密宗傳入這片土地后,迅速贏得了大理統(tǒng)治者以及民眾的廣泛認同,并得以在南詔大理國時期被尊奉為國教。帝王們以佛或菩薩的形象治理世間,這一傳統(tǒng)源自密宗修行者與所觀想神祇合而為一的修行法門。統(tǒng)治階層借助佛教的理念構建國家,特別重視并任用阿吒力高僧擔任國師。阿吒力,意為“師僧”,象征著學識與修為的尊崇,“仿乾竺婆羅僧,求佛而在家者也”,即說明了其在家僧的特點。在云南,人們把“梵僧”叫做“阿吒力”,他們是從南詔時期來云南傳播佛教密宗的,后來也把梵僧徒弟叫做“阿吒力”。同時,阿吒力僧人借助統(tǒng)治者的權力和財力大量建寺,吸收信徒,阿吒力教得到迅速發(fā)展。從元代開始,中原禪宗逐漸傳入大理地區(qū),并與當?shù)匚幕嗳诤希a(chǎn)生了重要影響。中土禪宗的傳入,經(jīng)歷了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在明代,大理地區(qū)盛行“阿吒力教”,明末和清朝禪宗逐漸取代“阿吒力”,對趙州等地產(chǎn)生深刻影響。

乾隆《大理府志》對“趙州”之名的形成時間有載:“趙州,漢屬永昌郡,唐蒙氏為趙燚,皮邏閣置趙郡,閣羅鳳改趙州,宋段氏天水郡,元初立趙瞼千戶所隸大理下萬戶府,又于白崖瞼立建寧縣,即古勃弄地,屬趙州,尋并縣于州,明趙州領云南縣,國朝因之。”由此觀之,“趙州”之名始于南詔時期,并經(jīng)過歷代名稱變化,因此,對明以前趙州的佛教信仰的討論,從南詔論起。

唐朝與南詔幾乎處于同一時期。云南是中國佛教傳播史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集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于一地。早在公元八世紀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觀音七化”的傳說,而現(xiàn)存的《南詔圖卷》和它的文字部分則是現(xiàn)存最早的版本。《中國佛教通史》記載唐朝自建國之初對佛教便一反隋朝的保護政策而采取極為嚴厲的態(tài)度,高祖于武德九年(626年)命令淘汰道佛二教,長安僅留佛寺三所、道觀二所,地方諸州寺觀各一所,僅允許精勤修持的僧道暫時居住,其余寺觀一概廢止,命僧道還俗。至太宗即位方終止此禁。但在閣羅鳳統(tǒng)治時期(748-779年),南詔就已經(jīng)有佛教蹤跡,歷任南詔王熱衷于興建佛寺,尋閣勸在位時期(809-810年)建五峰弘圭寺,繼述父族志事;世隆時期(859-877年),南詔境內的佛寺修建達到高潮,建大寺八百,謂之蘭若,小寺三千,謂之伽藍,遍于云南境中。到大理國時期,更是歲歲建寺,鑄佛萬尊。南詔、大理國時期的地方政權統(tǒng)治者皆以佛教管理社會,蒙隆舜時,大舉推崇佛教并自稱為“摩訶羅嵯”,有佛教轉輪圣王的佛王意義。

在段思平建立大理國之際,他也依托觀音菩薩的庇護來立國,從而進一步確立了觀音佛王的信仰地位,并在云南各地大興土木,廣建佛寺。在大理地區(qū),流傳著南詔王細奴邏受梵僧點化而創(chuàng)建南詔國的傳說。這位“梵僧”實則被視為“阿嵯耶觀音”的化身,自此,對阿嵯耶觀音的崇拜風靡一時。阿嵯耶觀音被視為南詔國權力神圣的源泉,他的降臨不僅帶來了種種神跡,降服了異端,更傳播了佛法,鞏固了王權的威嚴。

趙州富有地方特點的密宗發(fā)展到占主體地位是在南詔后期,從尋閣勸至勸利升三代,南詔王開始轉向信仰密宗,在境內先后修建了密宗寺院和浮屠蛇骨塔,接納印度密僧和本地土僧,在境內傳播密宗。勸豐佑即位后,召集南詔武將王嵯巔、印度圣僧李賢者為監(jiān)工和技工,在大理首先修造了崇圣寺和三塔,使其成為密宗的中心。隨后南詔高將軍在趙州修建了遍知寺,李成眉在蒼山圣應峰麓修建了感通寺,印度圣僧贊陀崛多在鶴慶修建了玄化寺,使佛教密宗寺院遍及大理地區(qū)。《大理叢書·方志篇》載:“贊陀崛多神僧,蒙氏保和十六年(839年),自西域摩伽陀國(今印度)來,為蒙氏崇信,于鶴慶東峰山頂結茅入定,慧通而神。且習儀僧綱司玄化寺為梵僧贊陀崛多卓錫通水而建。”即說明了勸豐佑對印度的圣僧十分重視,后來贊陀崛多被勸豐佑請到大理,授以國師之職,主持密宗事務,參與國家大事。勸豐佑的母親和妃子羅次也信奉佛教出家為僧,可以說,在勸豐佑統(tǒng)治期間,密宗達到了一個鼎盛的階段。自勸豐佑確立密教為國教以來,最初是印度的神僧布教與傳布,后來則是土僧布教與傳布;最初是南詔的上層統(tǒng)治階層所崇拜,后來發(fā)展成了地方社會廣大漢族、彝族、白族和其他民族都信仰密教。

宋朝時,大理國佛教昌盛,佛教觀念滲入到了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于是就出現(xiàn)了“洱海蒼山,齊魯佛教”的壯觀景象,使大理被稱為“妙香佛國”。唐末,武帝滅法,表面上看,密教遭到毀滅性打擊,上層僧侶與高級貴族不能繼續(xù)傳播弘揚理密,經(jīng)疏銷毀,實際上,瑜伽教法下沉民間,流傳廣泛。到了段氏建國后,段思平更是推崇密宗,《南詔野史》記載其:“年年建寺”。其子段思英也崇佛,繼位后不久即禪位為僧。繼段思平之后,二十位君主傳承王位,其中素隆、素貞、思廉、壽輝、正明、正淳、正嚴、正興、智祥等九位國王在位期間選擇放棄世俗權力,皈依佛門,出家為僧。換言之,在大理國的君主中,竟有十位國王選擇了避位為僧的生活,這一傳統(tǒng)甚至延續(xù)到忽必烈率軍攻陷大理。末代國王段興智逃至昆明,他自稱“摩訶羅嵯”,并虔誠信仰密教,以此尋求心靈的庇護。大理國時期,統(tǒng)治階級以佛為治,將佛教的信仰文化推廣到民眾之中,以達到調解社會矛盾、維護國家安定的目的。段思平更是推行佛教的制度化政策,并使其在民間廣泛傳播。段思平因觀音助其建國,于是下令舉國供養(yǎng)三寶,廣修伽藍寺。《大理行記校注》載:“佛教甚盛。戒律精嚴者名得道,俗甚重之。有家室者名師僧,教童子,多讀佛書,少知六經(jīng)者;段氏而上,選官置吏皆出此”,即反映了這種情況。段氏的政治體制中亦制定了詳細的僧官僧封制度,選置官吏也十分注重僧儒的選拔。

大理段氏歷來推崇佛教,《景泰云南圖經(jīng)志書校注》載:“大理之為土,負山面海,由唐以來,蒙、段氏據(jù)而有之者六百年。二氏皆僰人,西南夷為類雖雜,知文教者惟僰焉。其俗事佛而尚釋,段氏有國,用僧為相,或已任而出家,故大理佛法最盛,而僧之拔萃者亦多。收附初,有征無征,其梵宇緇流,悉獲安堵。\"可見佛教對白族的影響十分深入,大理遍布佛寺,人心向善,所以長期以來,此地免受戰(zhàn)爭侵擾,呈現(xiàn)出一派安詳平和景象。大理國的地名與地方政權統(tǒng)治者也有用梵語來稱呼的,南詔時期蒙隆舜便有“摩訶羅嵯”的稱號,意為“大王”,也有“天王”的意思,此稱號一直延續(xù)到元朝。忽必烈入云南時,授予段智興為同樣名號“摩訶羅嵯”。此名號雖意為大王,更有專指佛教天王之意。在南詔晚期和大理國時期,據(jù)《滇志》記載,由阿吒力教修建的佛教寺院有趙州的遍知寺、道勝寺、華藏寺,祥云的水目寺,大理府的大我寺、感通寺、崇圣寺、弘圣寺、三圣寺、靈會寺、弘主寺、崇恩寺、寶華寺、靈塔寺、羅荃寺,蒙化府的等覺寺、西寺、云隱寺、伏虎寺、降龍寺,鶴慶府的玄化寺、智鏡寺等。這些寺院的修建,反映了當時阿吒力教在大理、趙州地區(qū)發(fā)展和興盛的情況,其中趙州的遍知寺如今得以保存下來,道圣寺和華藏寺僅存遺址。可見,在大理國時期,上至統(tǒng)治階層的國君,下至庶民,皆通曉佛禮,這與其全民佛教化的國家政策有關。

元代諸帝,皆尚佛教。然于元代,禪宗最盛元世祖深知佛教之于云南,有足助時君之化,對他統(tǒng)治云南有利,且云南的白族信仰佛教已有很長的歷史,所以元代在云南建立行省后,蒙古貴族及其官吏曾在云南大興佛教,當時修葺了云南諸寺大小一千余座。元大德三年(1299年),白話的大理《大崇圣寺圣旨碑》刻下了元王朝的命令:“但屬寺院的席舍,使臣休安下者,鋪馬祗應休與者,□□休與者,寺院的產(chǎn)業(yè)、園林、碾磨、店鋪、席洛、戶人口、頭、足、不揀甚么休奪要者”,給大理的寺院下了保護的愈令,蠲免佛寺的一切差賦。所有寺院的房舍使臣不得投住;鋪馬不需供給;所有寺內的財產(chǎn),無論任何人,不得強奇。這是明文保護大理佛教的法令。《元明清云南文化史》載白族中崇信佛教的社會風氣,是南詔、大理以來的延續(xù)和發(fā)展。不過,南詔、大理國時期,白族信仰的佛教是阿吒力教。元朝初年,禪宗傳入,自此,密宗和禪宗皆同時在白族中流傳。但具有深厚基礎的阿吒力教仍發(fā)展迅速。

有元一代,喇嘛教、禪宗最盛,趙州等地也受到禪宗的影響,出現(xiàn)禪宗高僧。元朝統(tǒng)治云南后,首先進入云南的正式官員是郭松年,他說云南這個地方的人,向西距離天竺很近,當?shù)仫L俗大多崇尚浮屠法,每家每戶不論貧富都有佛堂,無論男女老少手里都有佛珠,遵行齋戒,不吃鶯腥不飲酒,齋畢后才恢復飲食,說云南有故國遺風。可見,云南大理等地既有與中原王朝相似之處,亦有自身的特色所在。滇西有趙州的普通、蒙化普福和永昌普元三名僧人一同前往浙江天目山,向禪宗高僧中峰大師求教,并接受佛法歸來。普通入住了雞足山,普福進住太華山,普元住蒼山,開宗立派,進行禪宗的弘揚,后來把雞足山、太華山、點蒼山都變成了佛教禪宗的圣地。與此同時,密宗逐漸衰微,而禪宗開始日漸興盛。在元代,大理地區(qū)還出了不少的禪宗高僧,除上述普通、普元、普福三人外,還有祥云照本禪師、蒼山念庵園護禪師、大理蕩山水晶海印禪師等。以上種種,皆能說明大理趙州等地禪宗僧侶及佛教的發(fā)展情況。

元至明初,是云南佛教強勁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元代云南被納人中央王朝的管轄范疇,中原佛教文化大量流入中國西南地區(qū),佛教寺廟也隨之興起,云南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也從大理遷至昆明,使其與內地的交流更加緊密,在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上也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元朝統(tǒng)治云南的蒙古族在設立行省之后,反對蒙、段兩氏崇奉密教,并極力提倡禪宗。但阿吒力教在當?shù)厝匀皇至餍校鬃迦藷o論生或死都要請阿吒力僧侶進行法事、進行火葬,并以梵文為逝者立碑,這種習俗一直延續(xù)到明代。如今大理等地仍有阿吒力僧侶的存在。

明代趙州佛教信仰發(fā)展狀況

明代趙州佛教信仰的延續(xù)與發(fā)展,以在民間的廣泛傳播為典型特點。佛寺是佛教最直接的載體,是佛教發(fā)展和傳播的主要見證,因此明代統(tǒng)治者在修建、保護佛寺以及利用佛寺進行社會治理的同時更是嚴格控制寺院數(shù)量,多次下令嚴禁私造寺院,防止佛教勢力過度膨脹。隨著明王朝國家力量對邊地云南多方位經(jīng)略的實施,明代統(tǒng)治者面對云南邊地佛教具有深遠社會影響的現(xiàn)實情形,不得不采取提倡和保護的積極政策來撫綏籠絡地方精英,使其成為聯(lián)系內地與邊疆民族地區(qū)文化交流的橋梁紐帶。

明代初期,云南的佛教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

明太祖曾在皇覺寺為僧數(shù)年,登基后盡力保護佛教,又深知佛教“陰翊王度\"的功用,所以他在位時極力提倡和維護佛教。而對歷代佛教的認識,特別是元朝的盛衰,以及元代后期佛教內部的亂象,都讓他意識到,要想更好地為明朝所用,就必須對佛教進行整頓和限制。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洪武年間明太祖頒布了一系列相關的制度和法令,并在永樂時期進行了進一步的充實和改進,最終形成了以整頓、限制為主,同時兼顧保護與弘揚的佛教方針。首先,洪武十四年(1381年)六月,朱元璋敕令禮部開設僧道衙門管理僧道事務。在攻克云南后,明朝廷就在云南設置了云南布政使司,并設置管理各府州縣的僧道衙門,將云南佛教納入中央集權統(tǒng)治機構的直接管理之下。其次,將佛教分作禪、講、教三等,重新劃分了僧伽寺院。對依科儀安立瑜伽顯密道場、誦念真言密咒進行法事的教僧所用科儀進行了規(guī)范,允許其深入民間,以應赴世俗佛事的需要。其三,遣僧人來云南建寺傳教,教化地方社會民眾,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金陵梵剎志》卷二載:“但有度牒的僧侶,二十以上的,發(fā)去烏蠻、曲靖等處,每三十里造一座庵,自耕自食,教化一境之人。\"所以漢地佛教在明初曾大規(guī)模傳入云南。朱元璋對教僧給予優(yōu)惠的佛教政策,保護并準許其深入民間,所以禪講僧逐漸向教僧靠攏,疏于講經(jīng)說法而樂于應赴世俗之請喝舉行佛事活動,這就促進了佛教的世俗化和民俗化。洪武三十年(1397年),命僧錄司行十三布政司,凡有寺院處所,俱建禪堂,安禪集眾。洪武帝又厚待保護喇嘛教,已故元攝帝師喃迦巴藏卜為熾盛佛寶國師。自是番僧有封為灌頂國師及贊善等王者,俱賜印章誥命,領其本國人民,間歲朝貢。此后,歷代王朝基本上沿襲了明朝頒布的佛教政策,變化不大。

《新纂云南通志》載明初,“明太祖特申禁令,不許傳授密教,然而云南之阿吒力土俗奉之,視為土教,尤設僧官”,但通過《明太祖實錄》,只見明太祖告誡沐英等人“元世祖親下云南令親王鎮(zhèn)守之,終元百年間前后七叛。將軍觀此可熟察其情,詳慎處之,為今之計非惟制其不叛,而重在使其無叛耳。\"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平定云南期間,曾有一段時期對阿吒力教實行鎮(zhèn)壓政策,但是,這一政策只執(zhí)行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因此,所謂明代朝廷對阿吒力教的打壓,僅有洪武壬戌春這一小段時間是有據(jù)可考的,并且明太祖很快就調整了對阿吒力的政策,從壓制轉變?yōu)榘矒帷A硪环矫妫⑦噶屉m然不復南詔大理時期的尊榮繁盛,但是皇帝的崇信和認可恰好說明了以皇帝為首的上層已經(jīng)開始了解阿吒力教,于明初時期因為不了解阿吒力教而謂之“非釋非道\"的情況已經(jīng)大有改觀。且侯沖先生通過對阿吒力教經(jīng)典的研究發(fā)現(xiàn),阿吒力教經(jīng)典中以及阿吒力法會儀式中的祖師,多屬于禪宗和凈土宗。唐代以后,禪宗和凈土宗成為中國漢地佛教的主流,密教真言密咒在佛教法會儀式中又一直有較重要的影響,因此說明阿吒力教無論是在發(fā)展還是在經(jīng)典的借鑒上都早已融入了禪宗與凈土宗當中,到了永樂時期,明朝統(tǒng)治者對藏傳佛教的信仰更是崇信。在永樂年間,西藏的高僧哈立麻被尊封為“大寶法王”,執(zhí)掌天下釋教之牛耳。其他藏傳佛教僧侶中,亦有多位獲封為“灌頂大國師\"的殊榮,從這些尊貴的稱號中不難推斷出永樂帝對藏傳佛教的深厚信仰。在此背景下,與藏傳佛教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阿吒力高僧自然容易獲得永樂帝的青睞與尊崇。趙州阿吒力教的屬性是漢傳佛教,且與唐代以后漢地佛教的主流一致,故可以將此理解為阿吒力教得到中原王朝認可的原因。

《明季滇黔佛教考》載:雖然明中期,云南佛教已是“衰微至極…計明宣德以后,隆慶以前,百余年間,教律凈禪,皆聲聞闃寂,全中土如此,不獨滇黔然也”。但已有四五百年歷史的大理白族佛教密宗的信仰是不能用武力即時予以摧毀的,阿吒力教流傳至今,牢不可拔。明王朝承認了云南有土教阿吒力教的事實,在政府機構中成立了阿吒力僧綱司,專門管理阿吒力教的事務。又由于中原的漢地密宗在唐會昌滅佛之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到明代能在宮廷做護國安邦大法事的高級密僧已難找了。這時明王朝又想到了大理密僧,于是遠在萬里之外的大理白族阿吒力世家一次次被大明皇帝們詔請去作為整個國家和人民命運“攘災祈福”的“七日修壇”大法事。永樂年間,趙州大阿吒力董賢奉召進京,開設法壇,明成祖御賜紅裂裝、五佛頭冠及千卷佛經(jīng)。乾隆《趙州志》有載:“董賢,居湯顛,習秘密教,能驅疫鬼神,呼風召雨,永樂初,召至京,有逐邪功,命為阿吒力僧綱司,世襲。\"據(jù)史料記載:“正統(tǒng)七年(1442年),七月戊寅命云南大理府阿吒力僧綱司土僧何清為本司都綱等官…上不允其增設僧綱司,但令授何清等僧官,仍還本寺,修其苯教。\"可見,因各地僧綱司設立的數(shù)量限制,明王朝雖未準許增設僧綱司,但授予何清等僧官職位,也是對其阿吒力僧的認可。鳳儀北湯天的董賢一家四輩人、喜洲的寶瓶長老楊德、昆明的李慶等都曾應詔去京城做過大法事,十分成功,這是大理密宗史上最榮耀的一章。

同時明代還存有一定數(shù)量的梵文碑刻介紹了明代趙州佛教的發(fā)展狀況,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立的《明賜國師董賢圣旨碑》,明永樂辛丑(1421年)立的《趙州南山大法藏寺碑》都有部分梵文,梵文碑刻在云南的繁榮與阿吒力教的形成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阿吒力教是云南特有的宗教,它是在云南和云南的白族、彝族以及漢族的儒教信仰結合而發(fā)展起來的。由于阿吒力教在白族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因此,用梵文書寫佛經(jīng)和石刻文字是一種必然趨勢。明代趙州佛教的繁榮發(fā)展在眾多歷史文獻中均有記載。其中,阿吒力僧侶分為兩種:那些居住在山寺中的被稱為“凈戒”,而那些居住在家中的則被稱為“阿吒力”。這一區(qū)分清晰地揭示了阿吒力僧侶作為“在家僧”的獨特身份和特點。

從總體來看,明代云南佛教信仰普遍流行。若以住持三寶,開宗立教論,云南佛教固較遜于他省;若以佛化之普及論,眾生崇信三寶之廣,遵行遺教之虔誠,則較他省有過之而無不及。《滇志》記載:“佛法入中國千余年來,華人尊崇之謹猶一日也,遠而至于殊方絕城之處,又至于深山窮谷之間,人跡不到之地,亦奔走崇奉如是之等也。”且“滇迤西可達蔥嶺,入蓮花國,以故其人好佛皆皆是”,可見佛法傳播之遠、影響之深。

根據(jù)《云南通志》載,明代朝廷在大理府普寧寺設立了僧綱司,下轄57寺1庵,大理地區(qū)是云南各府所管轄寺觀最多的。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頒布了一道旨意,要求所有的人都不得對佛教不敬,不能辱罵僧人,不能有任何不敬攪擾之事,否則將受到法律的制裁。隨著明朝的統(tǒng)治不斷延伸,向趙州輸入了漢地的思想文化,再加上明朝統(tǒng)治者對佛教的推崇,大理白族地區(qū)出現(xiàn)了尊崇佛教的盛況。趙州地區(qū)獨特的白族佛教信仰即阿吒力教,其發(fā)展呈現(xiàn)出多元兼容的宗派信仰特色,并在地域上展現(xiàn)了廣闊的開放性。得益于皇帝以及各級府州縣官吏的庇護與政策支持,云南地區(qū)佛寺林立,佛教發(fā)展步入鼎盛時期。尤其是大理洱海一帶,更是成為了這一時期的代表性地區(qū)。這一現(xiàn)象充分體現(xiàn)了明代趙州佛教的繁榮與佛寺的興盛,是歷史事實的生動寫照。

趙州的僧侶世家也在國家政策與地方社會變遷中走向儒學道路,有一些寺院在僧侶世家轉型后,轉向了鄉(xiāng)里社會,之前廟宇中供奉的祖先和神靈也變成了鄉(xiāng)里的社神或本主,賦予了庇佑一方百姓的作用。如趙州趙氏以趙康為始祖,南詔威成王(盛邏皮)曾封他為\"建峰福蔭太師”,由于趙康“化為虬,住于泉,所出清溪水,給三州人。茲土宜乎耕墾者,誠龍神之潤澤軟。每有旱,禱神之必應”,有功于民,所以趙州建峰亭將其奉為土主。明洪武年間,這座寺廟在戰(zhàn)亂中被摧毀,但因為是百姓供奉的地方神祇的關系,當?shù)氐墓賳T們還是組織里甲將這座寺廟重新進行了修葺,這是對趙康這位具有龍神性質的地方神的合法性的承認,讓趙康的形象從祖先轉變成了本主。與此同時,由于當時趙州地區(qū)在趙康的領導下,當?shù)孛癖姶蠖嘈遮w,家族勢力逐步壯大,這也促進了地方民眾在特定時節(jié)舉行公共蔡祀活動的興起。舉行這些公共祭祀活動的一個重要動因,在于其有助于塑造并加強地域社會中的集體認同感。

今趙州故地,許多村落的人都有將祖先牌位寄放在佛寺的習俗。像鳳儀泰國寺、慧光寺、白馬廟、觀音寺,甚至城隍廟都會為民眾提供往生牌位,為逝去的人超度,當?shù)孛癖娡ㄟ^捐功德等方式,由寺院為逝去的親人提供香火供奉。這可以理解為民眾的宗教信仰,也包含一定宗教倫理。“中國人實際上沒有在宗教信仰、崇拜、倫理和政治之間作出明確的區(qū)別”,但這種將祖先牌位寄托于寺院的做法體現(xiàn)了地方民眾的精神傾向。這種風俗習慣可以和起源于唐代的功德寺制度做一個連接,在宋代,家廟制度未能施行和佛教祭祀薦亡儀式的流行,促使臣僚選擇通過功德寺來追薦祖先。功德寺的主要功用是為主家供奉香火、資薦冥福。功德寺還承擔起了守墳護域的職責。功德寺內還設有祠室,追薦三世祖先。而趙州幾乎每座佛寺都有這樣薦亡祖先的祭祀職能存在。

法藏寺的社會職能

法藏寺由董氏家族世代相守,掌控的董氏在漢晉時期就是大姓。到了南詔末年,董氏的力量也逐漸滲透到了政治領域,先后有人擔任“清平官\"“督爽\"等官職。這一批人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就是大理國時期的董伽羅,他先是段思平建國前的軍師,后成為段思平建國后的相國,為董氏家族的勢力發(fā)展立下了汗馬功勞。自此以后,董氏子孫幾乎世代都有“國師”身份的繼承,這種局面一直延續(xù)至明朝末年。有一支董氏“閭里稱善,而尤精吏術”,在元朝時期,董氏家族中的董逾城福以忠誠敦厚的聲譽著稱,負責掌管征緬軍所需的糧草供應。后來,他歸屬于云南行省左丞、大理金齒宣慰使同知的指揮之下。此外,董福也是阿吒力教的忠實信徒,他選擇了佛教經(jīng)典中的“逾城”作為自己的名號,以此彰顯其對佛法的虔誠和對教義的尊崇。同時設食飯僧,置辦寺院田畝,焚無盡香,以供于三官七圣。

明初趙州的董賢因為這種神秘法術聞名于世,被請往北京宮廷之中行法術。據(jù)說當時的永樂帝要親自測試這種“法術”,便將他召到宮中,傳說中董賢是騎著點蒼山的黑龍,三天便到了北京。當時,永樂帝想要賜他爵位俸祿,董賢拒絕皇帝,并且說希望國王將“西方圣人\"供養(yǎng)在像國王一樣的宮殿之中。皇帝便說:國師果有神力,把朕殿乘去,愿贈無疑。于是董賢便口誦真言咒語,三加神鞭,整個宮殿便開始搖晃起來。永樂帝見其神術,便命臣子在大理府仿照北京宮殿,建一座京殿于國師府。而且令董賢擇地作為供養(yǎng)田地,現(xiàn)在的鳳儀北湯天便是傳說中董賢所擇之賜地。“金鑾寶剎\"作為董氏家族的佛寺,一直到現(xiàn)在北湯天仍為董氏家族聚居之地。董賢經(jīng)過三代的艱辛努力,最終榮封國師,并設立僧官。起初,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阿吒力教遭到了明朝統(tǒng)治者的抵制。然而,憑借其深厚的社會根基、明王朝在邊疆地區(qū)尋找宗教管理代理人的迫切需求,以及明朝統(tǒng)治者對佛教的尊崇,阿吒力教最終贏得了明皇帝的認同與崇信,明皇帝也利用阿吒力教的影響力以實現(xiàn)統(tǒng)治愿景。

董氏家族的興衰反映了當?shù)孛耖g信仰的變遷。明中葉以后,董氏歷代多世襲阿吒力僧綱司,負責對大理府阿吒力僧侶的管理,順理成章地成為地方官僚系統(tǒng)中僧官的一員,但在明后期,阿吒力教被朝廷打壓,實力大減,董氏阿吒力國師的地位在國家的統(tǒng)治下也漸漸沒落。趙州當?shù)亓鱾鲀蓜t傳說故事,一則為代表兩方不同的宗教勢力的董法師和方法師斗法的故事:有一天董、方兩家暗自斗法,方法師為了顯示自己的誠意,邀請董法師去家中做客,臨近中午,家中無米做飯,方法師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做給董法師吃,董法師深受感動,結束后董法師回到家中卻發(fā)現(xiàn)自己家的凳子少了半條腿。原來是方法師利用法術將董家凳子腿變成自己腿上的肉做飯用。第二則故事則是董法師有個兒子經(jīng)常和自已唱反調,十分不聽話,當?shù)赜幸粋€習俗是在下葬之前抬棺的過程中不可落地,要離住所很遠才會對自己家族發(fā)展有益處,因此董法師去世前給自己兒子寫信,告知其在自已下葬前棺材要用草繩抬,董法師想自己的兒子肯定會反其道而行之,用堅固的鐵鏈。相反的是,董法師的兒子卻在下葬當天破天荒地聽了父親的話,用草繩抬,結果沒出幾米,草繩斷了,棺材落在了離家門很近的地方,從此之后,董家便日益衰落。

傳說故事的真實性雖有待商榷,但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的是董氏家族的實力在當時已經(jīng)處于衰落的趨勢。除此之外,從法藏寺供奉佛像上我們也可發(fā)現(xiàn)一二,在法藏寺興建之時,寺廟內供奉有釋迦佛、阿難、伽葉三大白金剛,夜曼多迦、大力、忿怒、摩訶迦羅、寶藏神。可以看出大多為密宗佛像,而如今的金鑾寶剎法藏寺,進入寺內大雄寶殿供奉有釋迦佛、阿難、伽葉,有關密宗的佛像很難見到,寺內佛像變化的時間暫不明確,但可以看出的是阿吒力密教的衰落和禪宗的興起。

一是承擔護國儀式。寺院承擔著重要的宗教祭祀儀式,以保證士族子弟掌握治國之道,并保證他們在統(tǒng)治階級中享有優(yōu)越的地位。為皇帝念經(jīng)祝禱是佛寺的政治任務,也是佛寺在社會接觸的過程中獲取士大夫支持的策略,這導致明代地方政府的慶賀禮儀常常選擇在寺院里學習或舉辦。法藏寺便有相應的儀式:“今欲報謝洪恩,迺于每月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等日就于本寺上香燭,密念護國真言,上祝皇帝圣壽萬歲,太子諸王福壽千千春,文武首官高福祿等,次薦慈考董阿拶里量、慈妣楊氏和壽養(yǎng)育之恩,并多生父母,上答四恩,下資三有,普及含情,齊登福地者。”即說明了佛寺為皇帝及文武百官等人念經(jīng)祝禱的情況。隨著國家力量的統(tǒng)治越來越深,中央和地方之間的聯(lián)系也越來越密切。明王朝實施“清查寺田以崇祀典”的政策,將寺田、軍田、民田進行細致的劃分,將僧戶、民戶分開,嚴格控制土地和人口。《僧侶·士人·土官:明朝統(tǒng)治下的西南人群與歷史》載:地方僧眾貴族通過繼承僧業(yè)獲得政治利益,鞏固政治地位的傳統(tǒng)運作模式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科舉制。趙州僧人大族的身份轉變即是其僧制“失靈”的一個體現(xiàn)。他們由僧官出身的僧人世家,通過進入南京國子監(jiān)、參加科舉入仕、擔任更役等方式實現(xiàn)了身份的轉化。“民多士類。郡中之民,少工商而多士類,悅習經(jīng)史,隆重師友。開科之年,舉子恒勝他郡。其登黃甲、躋華要者,今相屬焉”,即說明了明朝治理下的僧官群體逐漸步入了儒學化的道路。明朝政府需要廣泛吸收人才進入國家官僚體系,完備基層行政系統(tǒng);另一方面,由于曾經(jīng)的僧業(yè)傳承,當?shù)氐木㈦A層具備地方治理的技術和知識,所以必然要受到國家的重視。

二是寄托民間信仰的需要。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對于封建王朝和平民百姓來說,祭祀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而寺院則是在人們生活中充當著神權在民間的物質載體,它是人們的精神家園,在維護社會秩序和進行道德教化方面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明前期阿吒力教在趙州地方上還很盛行,民間宗教受官方控制較小,董氏家族在北湯天法藏寺風生水起。如今的鳳儀還流行著將家人牌位供奉在寺廟內以尋求往生的習俗,比如北湯天法藏寺于公元2023農(nóng)歷六月十二至六月十九日進行的藥師佛七冥陽兩利法會,由惟實法師主法捻香,熏壇灑凈,祈請三寶及諸天護法親臨壇場,共祈正法久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佛日增輝、法輪常車、眾生廣樂康寧設壇消災祈福,超度亡人,祈求出入平安,生意興隆,工作順利,學習進步,健康長壽,家庭和睦。超度亡人往生西方極樂國土,每天誦經(jīng)念佛回向,法會期間設置有祈福延生牌位,超度亡人往生牌位。此類將祖先和亡靈牌位寄托在佛寺的做法由來已久,是活著的人為逝去的人尋求超度的做法。除北湯天法藏寺外,鳳儀三哨村公所觀音寺在偏殿也設有祖公堂,用以供奉三哨境內各村姓氏門中三代祖宗靈位,彌渡縣香崖寺主殿左側,供有小王寺全村祖祠,有“本音張姓、殷姓、茶姓、何姓、徐姓、王姓門中歷代宗親男女老幼亡魂之靈位\"的設置,鳳儀鎮(zhèn)泰國寺大雄寶殿左側偏殿、彌渡縣白云寺觀音殿和碧云寺也專門設有供奉亡人牌位,超度往生之處。此類將靈位設置于寺廟之中的做法,既是當?shù)孛癖姷囊环N佛教信仰的體現(xiàn),也是佛寺作為地方民眾精神寄托的體現(xiàn),民眾的供奉行為寄托著佛寺為其超度祖先亡靈的需要。

三是進行地方社會治理。北湯天法藏寺內如今依舊矗立當時進行地方社會治理的碑刻。趙州自古便有講鄉(xiāng)約的風俗,但一向缺講。萬歷《趙州志》載:“知州莊誠每月于初二十六集士民詣城隍廟,講明圣諭,其鄉(xiāng)遠不便赴州者,即于本地僉置約長,照例奉行。有犯義者,諄切宣諭,令其悔悟,乃著訓民俚語,刊刷頒示,各敦禮讓,風俗丕變。”趙州佛寺大多留有碑刻記載,當?shù)卦S多碑刻記錄了對當?shù)孛癖姷脑V求、進行社會治理的措施,以及有關民眾糾紛事件的解決。如存放于北湯天法藏寺內的“封閉雙馬槽廠永禁碑記\"被記載于《大理鳳儀古碑文集》中,碑文說明了自明洪武年間到清代數(shù)百年來外來流民與當?shù)貝汗飨喙唇Y,不顧禁令,持續(xù)不斷地在北湯天雙馬槽河段開挖淘金,導致鳳儀壩區(qū)的水資源受到污染,造成生態(tài)失衡、農(nóng)作物欠收的嚴重后果,記載的是趙州紳耆士庶聯(lián)名具控的事件。最終查得雙馬槽廠開挖于明時嘉靖年間,因為有害無利,所以奉行上令封閉,但是課稅未除,當時趙州額條編和原來一致,金價之賠累計二百多年。若是繼續(xù)如此,那么將來蟾累固不可勝言,軍民地土之害,也沒有盡頭,所以,憲臺俯念輿情立賜轉訓,永遠禁止開淘,下達了永久封閉雙馬槽廠的禁令。

四是傳承地方社會文化。前文提到董氏被明王朝冊封為僧官,這表示中央承認了阿吒力教的合法地位,有了朝廷的支持,阿吒力勢力得以保存,同時由董氏整合趙州地區(qū)的宗教勢力,董氏不只在法藏寺進行相關儀式,還搜集整理明代以前的佛教經(jīng)典存放于法藏寺中進行供養(yǎng)。《趙州南山大法藏寺碑》介紹了鳳儀北湯天佛經(jīng)的主要來源及歷史淵源。在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太祖朱元璋下令沐英、傅有德、藍玉等將領率領雄師征討大理,這場戰(zhàn)役導致大部分寺院被付諸一炬,遭受嚴重破壞。戰(zhàn)后,明軍搜集了大理境內所有寺廟珍藏的經(jīng)卷,然而總數(shù)不過兩千余冊,這些經(jīng)卷不足以構成一部完整的大藏經(jīng),因此無法窺見大藏經(jīng)的全貌。為此,董賢特地前往昆明,由大悲寺、圓通寺等寺廟,搜羅了五千余卷經(jīng)書運往大理,再加上大理各處寺廟收集的佛經(jīng)集合在一起,才勉強湊成一部藏經(jīng)。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起建華藏寺,將藏經(jīng)貯藏在法藏寺正殿。永樂年間他應召到北京時,又得到永樂皇帝賜給的一批佛教經(jīng)書和科儀。從現(xiàn)存的鳳儀北湯天經(jīng)卷中可以看出,董賢的后代對明早期瑜伽僧的經(jīng)典熟知。他們在做應法事之余,也繼續(xù)董賢的工作,除了譽寫佛教儀軌之外,也搜集了許多信徒修功德抄寫的佛經(jīng)、道經(jīng)、善書等,這些都是由信眾以積德為本抄錄的。當然,他們的工作大概在清乾隆年間就停止了,因為保存在云南省圖書館的抄本《金剛經(jīng)纂》卷末墨題中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歲序戊申\"的文字,鳳儀北湯天佛教科儀中也發(fā)現(xiàn)“大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五月黃道日后學釋子習□□寫\"的題記。另外,鳳儀北湯天佛經(jīng)中《金剛經(jīng)》《華嚴經(jīng)》《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圓覺經(jīng)》等顯教經(jīng)典都是大理國時代抄寫的文本,顯示了當?shù)胤鸾绦叛龅呐d盛。

寺院既是僧人修持、弘法的地方,又是存放佛經(jīng)和開展文化教育的地方。費孝通等人于1956年在云南省大理市鳳儀鎮(zhèn)北湯天村的董氏祠堂中發(fā)掘出大理鳳儀北湯天經(jīng)卷,共出土三千余冊,包括寫經(jīng)、刻本佛經(jīng)、道經(jīng)和善書。其文獻價值無論對云南佛教研究還是對中國佛教的研究,都具有無可替代的意義。這些經(jīng)卷不僅比較系統(tǒng)地反映了云南自宋以來的歷史演變過程,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漢地密教研究、漢文大藏經(jīng)研究、南詔大理佛教研究以及漢地佛教科儀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周泳先作為1956年參與發(fā)現(xiàn)鳳儀北湯天經(jīng)卷的成員,首先公開發(fā)表了《鳳儀縣北湯天南詔大理國以來古本經(jīng)卷整理記》。北湯天經(jīng)卷的出土,對于研究南詔大理國佛教文化,乃至中國佛教發(fā)展史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對于保護與發(fā)展佛教文化、佛教科儀、理解佛教宗派的發(fā)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趙州社會而言,僧人的存在仍然是必需的,地方社會在精神和道德等非物質方面的運轉,仍然離不開儀式專家為孝子孝女超度亡魂,薦亡先人,祈求風調雨順。時至今日,趙州的一些佛教寺院依然是當?shù)匕傩者M行宗教信仰和懲惡揚善的重要場所。除此之外,趙州遍知寺在1990年于原址上發(fā)現(xiàn)了《遍知寺碑記》一碑,是研究遍知寺史的珍貴材料。石碑上記錄了遍知寺是讀書人學習禮儀的地方,也記錄了許多達官貴人來此參觀的史實,說明了遍知寺在當?shù)氐奈幕逃衅鸬搅伺e足輕重的作用。趙州密云寺(現(xiàn)為彌渡寅街鎮(zhèn))也有相關記錄,康熙年間,李根云受邀來講學,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亦紛紛捐資興辦,“法乳云流”匾額流傳至今,清末李菊村先生亦于此講學,著述十八載。與此同時,康熙年間,彌渡貢士郭復虢游覽天目山,描繪天目山秋景,詩人郭天汾因兄長益奮居于天目山村,郭與兄長相會并作詩詞數(shù)首,這些記載無不顯示出佛教寺院對文化傳承的重大作用。

法藏寺的社會影響

法藏寺由明初興建之始便十分繁盛,趙州當?shù)孛耖g信仰阿吒力教的傳統(tǒng)加上明代統(tǒng)治者對阿吒力世家董氏家族的重視都是促使其繁榮發(fā)展的重要原因。地方官員和名門世族的參與、民眾捐贈的行為和村規(guī)民約的教化作用影響深遠。后因禪宗等教派的興起、董氏家族自身的衰落以及統(tǒng)治者宗教崇拜的轉變使得趙州法藏寺及其代表的阿吒力信仰勢力逐漸衰落,但阿吒力的影響從未消失,而是深入民間社會,當時的趙州存在寺院捐贈、佛號入名、進行火葬等習俗。

有關寺院捐贈,有多處記載,如白云寺,在彌渡西山。位于彌渡城南十五公里,殿懸掛著翰林李根云在雍正元年(1723年)題書的“山靜云閑\"匾額,中殿供奉如來佛,后殿供奉玉皇、觀音,兩皖塑十八羅漢,神態(tài)各異。且有記載稱:寺中有僧侶,當?shù)赜幸孕∥髑f季姓為主的善信捐資出力。可見當?shù)乩钚占易宓壬菩艦樗略壕S持進行了捐資。紅巖的醫(yī)王寺,在白崖西南十里,明州民朱楠建,有塔以鎮(zhèn)蝗,李元陽《建鎮(zhèn)蝗以王寺記》:“醫(yī)王寺,創(chuàng)自元朝,明萬歷年間,邑人朱楠捐資進行大規(guī)模修繕,寺前建一塔,其塔于清光緒甲辰(1904年)間傾壞”。除此之外,在密祉關圣祠有“文昌關圣宮碑記\"記載了僧人法海“得密祉官紳士庶助善捐施,置買常住田產(chǎn)。自是蓮臺炫彩,奕世聞鐘鼓之聲,廟貌生輝。吉歲仰宏綱之重,因緣以奉佛圣”的事跡。

有關佛號入名,史料記載也十分豐富,趙州《教諭康公墓志》有載:回任,室聚州判趙公女妙音桂生男三人,日伯璘、伯璦、伯驕;女二人,全善、惟善,具適名門。其中“妙音桂”便是佛號入名習俗的體現(xiàn)。此外僧侶姓名大多也以佛號入名,如乾隆《趙州志》載:“善忍,天順間人,世修青螺山圓通寺,功成而無水,僧日禮拜于寺之東廊地,忍涌出甘泉以供汲,預示寂期,大笑而逝。\"青螺山是宗教圣山,善忍也是取名佛教稱號。此外還有與相海寺有緊密聯(lián)系的“楊寶經(jīng)”,“好禮華嚴經(jīng),偶于竹林中得金,不自利,以易貝,日取一千,紀佛號,拜華分贈貧者,忽一日叩拜問足,踏石如滑,視之則足痕深入,取置相海寺中,太守彭融健提云:心堅石也穿,一步華嚴,足下了影在神無臧三乘,慧焰鼎中生載古跡”。除此之外從墓志銘中我們也可探尋到趙州民眾佛號人名的習俗,據(jù)大理鳳儀永樂十九年(1421年)《李慶墓志》中的李慶是灌頂密僧阿吒力,為在家僧,其祖先也是佛號入名,又修建了家佛堂,供奉釋迦牟尼佛和觀音等神像,并閱讀經(jīng)書、舉行佛會,其家族更是尊崇佛教,是密宗家壇的一種典型。前文提到的董氏家族有一塊“董氏族譜碑”,其中也有相關記載顯示董氏家族命名也十分重視佛號入名。如:董金剛壽、董法華鏞、董善積勛、董金剛梁、董文殊福、董金剛田、董大藏林、董普法照,其中“金剛\"\"法華\"“積善”“文殊”“大藏”等佛號都是士人以佛號入名的證明。以上記載,均表明趙州當?shù)匦叛鲋蟹鹛柸朊娘L俗。

有關火葬習俗,最具特點的當為趙州的洞鼻相國山、豐樂的曲別山和芝華華藏山,三處地點都有火化墓葬群,其中以芝華火葬墓最為密集。從云臺山到芝蘭村,整座華藏山向陽的斜坡上,長約五公里,都有火葬墓群。在這些火葬地中,農(nóng)民挖掘出許多火葬罐,普通火葬罐的封土上沒有石碑,有些墳墓還建了一座被稱為“經(jīng)柱”的石塔。碑刻上漢文和梵文的碑刻銘文始于明代初期。經(jīng)柱上刻有佛陀像,但沒有文字記載,僅在出土的火燒碎骨片上發(fā)現(xiàn)有金黃色和紅色梵文。明朝時期,明太祖也多次在南京蔣山建舉行法會,以超度那些在元朝末年的死難者,并有僧人應世人之邀主持佛法。在今趙州故地,許多村落的人都有將祖先牌位寄放在佛寺的習俗。像趙州故地,鳳儀泰國寺、慧光寺、白馬廟、觀音寺,甚至城隍廟都會為民眾提供往生牌位,為逝去的人超度,當?shù)孛癖娡ㄟ^捐功德等方式,由寺院為逝去的親人提供香火供奉。這可以理解為民眾的宗教信仰,也包含一定宗教倫理,這種將祖先牌位寄托于寺院的做法體現(xiàn)了地方民眾的精神認同感。

這種風俗習慣可以和起源于唐代的功德寺制度做一個連接,在宋代,家廟制度未能施行和佛教祭祀薦亡儀式的流行,促使臣僚選擇通過功德寺來追薦祖先。功德寺的主要功用是為主家供奉香火、資薦冥福。功德寺還承擔起了守墳護域的職責。功德寺內還設有祠室,追薦三世祖先。而趙州幾乎每座佛寺都有這樣薦亡祖先的祭祀職能存在。在佛寺中進行祈福等祭祀活動,官方宗教的目的在求國家社會的福祉,民間信仰則大多為了民眾自身一己利益,因此趙州既存在進行官方儀式活動的場所,又存在集儒釋道、本主于一體的民間信仰空間。

結語

法藏寺,作為趙州阿吒力信仰的核心寺院,其盛名在當?shù)厣鐣粝铝松羁痰睦佑 W悦鞔穑霞易灞毁n予此寺作為家佛堂,并設立僧官以管理宗教信仰、維護地方社會穩(wěn)定,至阿吒力信仰逐漸融入民間不斷發(fā)揮宗教職能,這一過程映射了趙州地方社會的演變和信仰的發(fā)展。最初,法藏寺承擔著護國儀式的神圣職責,隨后又成為地方民眾寄托對親人往生愿望的場所,以及進行地方教化的重要基地,這些功能為法藏寺賦予了豐富的民間信仰色彩。同時,費孝通先生等學者在法藏寺發(fā)現(xiàn)的眾多珍貴經(jīng)卷,對于研究趙州的信仰和地方社會具有不可估量的學術價值。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法藏寺,作為大理地區(qū)的佛教建筑遺存,其香火至今依然旺盛。每當曬經(jīng)法會舉行,依舊吸引著眾多當?shù)孛癖姡绕涫抢夏耆藚⑴c其中。寺院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它不僅是民眾信仰的寄托,保障了僧侶的修行與生活,更是地方文化特色的生動展現(xià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欧美高清国产| 欧美a√在线| 日韩欧美91|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找国产毛片看|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制服无码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1欧美在线| 日本91在线| 免费aa毛片|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久草网视频在线|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网址| 黄色在线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18|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午夜a级毛片| 亚洲美女一区|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538国产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 正在播放久久|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鲁鲁免费视频|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欧美精品啪啪|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国产99在线| 超碰色了色|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99精品欧美一区|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日韩黄色在线| 色老头综合网|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在线看|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国产在线小视频| 色综合成人|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91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黑丝一区| 午夜啪啪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欧美色图久久|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