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地鐵站,抬頭便看見街對面有家面館叫“董小姐”。我猜老板娘也是一位“有故事的女同學”吧!望著那招牌,我仿佛聽到它在哼唱民謠,唱了一首歌的時間。
招牌也會唱歌,只要留心便能聽到。于是,再經過街角那家艾蜜莉面包房,我“聽”到回春丹樂隊在唱:“艾蜜莉,艾蜜莉/夕陽掉進我的心里/我要帶你去尋找/散落的星星”。這家店的招牌果脯面包里塞滿了葡萄干,像極了散落的小星星。
“小芳”倉買、“有個家”房產、“洗刷刷”洗衣店、“星星點燈”燈具店……我迷上了聽招牌唱歌。我還在手機里下載了一款位置服務類軟件,在搜索欄鍵入歌名,任何一座城市街頭響起的招牌的歌聲,便都能聽到。
像在玩尋寶游戲,我尋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招牌歌”:“花房姑娘”花藝館、“紅先生”紅木生活館、“假行僧”咖啡館……這些店鋪的老板可能都喜歡崔健,而將健身俱樂部起名“藍色骨頭”,老板一定曾聽崔健在同名歌中唱過“在運動中想事兒/越想越起勁兒”。
看到“阿珍愛上了阿強”成為一家地攤火鍋的名字,我仿佛看到在歌中未完結的故事,在現實中有了美好的結局。而“五條人”樂隊不僅歌曲名被寫上牌匾,樂隊名也被直接拿走——很多店鋪就叫“五條人”。如果有一天他們不玩音樂了,可以去開糖水鋪、小酒館、火鍋店……唱了那么多充滿市井煙火氣的歌曲,市井煙火歡迎“五條人”。
以《七月上》做自習室的名字的確很勵志,“與其誤會一場,也要不負勇往”,阿敬的歌聲立成學子們勇敢撞上去的南墻。可我不明白為什么《藍蓮花》會成為足浴店的店名,是因為“天馬行空的生涯”走累了需要泡腳嗎?還是因為,迷茫的人來這里,“低頭的瞬間,才發覺腳下的路”?
數一數有多少首歌被用作店鋪名,便可知道當下最受歡迎的樂隊。沒錯,一定是萬能青年旅店樂隊(簡稱萬青)。十年磨一劍,二十年共推出兩張專輯的萬青,所創作的十六首歌幾乎都成為店鋪的名字:“十萬嬉皮”書店、“大石碎胸口”酒吧、“墨麒麟”廣告公司、“郊眠寺”刺青店、“洋鳥消夏錄”復古商店、“永嘉彗星”日雜店……若你的歌真正關照普通人的心聲,它們會在生活的角落里泛起回音。
如果在路上遇見會唱歌的招牌,請駐足傾聽,那歌聲會讓你忘卻——即使只有片刻——喧囂與煩惱,“不覺茫茫道路長”(萬青《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