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持續強化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工作的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中國國新積極發揮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優勢,系統把握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趨勢,利用指數這一戰略性金融工具匯聚市場資源、凝聚市場共識,助力提升央企價值認同和價值實現水平,更好利用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
堅持問題導向,系統策劃央企指數工作
資本市場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平臺樞紐,在推動中央企業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強化價值創造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提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一直是國資央企改革的關注點和著力點,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期間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到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期間的《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國務院國資委相關的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不斷強化。
目前,國務院國資委旗下央企上市公司構成了維護市場健康發展、助力市場穩定運行的核心力量。與此同時,央企上市公司長期面臨著市場認知不足、價值發掘不充分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央企利用資本市場的能力和空間。
中國國新立足運營公司功能定位,始終致力于助推央企上市公司提升內在價值和市場價值。正是基于對指數這一金融戰略工具作用價值的深刻理解,在2022年初,我們以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視角對指數市場進行了一次系統研究,發現針對國務院國資委旗下實體產業央企上市公司的指數編制發布明顯滯后于市場。一方面,缺乏反映“國家安全”“‘雙碳’目標”“科技自立自強”等“十四五”時期重天戰略,同時與央企密切相關的主題指數,未能有效引導投資者關注央企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關鍵作用和投資價值;另一方面,產業央企和金融央企在功能定位、資產特性、市場表現方面都有較大差別,但市場上絕大多數央企指數未對二者進行區分,導致央企指數的主題定位不夠鮮明,服務國資央企的效能不夠突出。
為了更好發揮指數工具服務央企上市公司的功能作用,我們在廣泛市場調研及充分討論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新一批央企主題指數的整體規劃和設計原則。
一是立足功能定位,打造國資央企專屬指數。對于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股權運作板塊,服務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既是使命初心,又是相對市場機構的差異化優勢所在。將國新系列央企指數定位為聚焦國務院國資委旗下產業央企上市公司的系列指數,既是踐行使命責任,提升國資央企上市公司的關注度和認可度的應有之義,又是瞄準市場空白,獲取錯位競爭優勢的關鍵一招。
二是深化研究驅動,挖掘央企價值主線。指數開發離不開對上市公司產業邏輯和資產特征的深刻把握,央企指數開發需要通過深入的政策研究、公司研究和市場研究,不斷挖掘央企價值主線,特別是挖掘中央企業區別于其他市場主體的獨特價值,比如支撐國家重大戰略、保障國家資源安全,通過改革激發內生活力等等。
三是堅持系統布局,構建指數體系化優勢。以體系化思路規劃指數開發整體工作,在指數系列規劃方面,同步開發一個央企綜合指數與若干主題指數,在表征央企整體資產特征的同時多維度反映央企投資價值,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需求;在指數梯隊規劃方面,本著發布一批、開發一批、儲備一批的分階段策略,持續跟蹤央企改革發展進程,前瞻布局,滾動開發。
四是突出市場導向,形成多方合力。市場專業機構的廣泛參與是央企指數工作取得實效的關鍵,在指數開發中會同專業機構深挖指數投資價值,制定市場化策略,將市場化理念貫穿指數研究、發行到運營的全生命周期,形成以指數和ETF產品為樞紐的市場生態,為央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匯聚更多市場力量。
構建特色指數體系,形成央企指數發展新范式
在上述原則的指導下,我們聯合中證、國證指數公司,先后推出國新央企綜指、央企科技引領、央企股東回報、央企小盤等9條聚焦國資央企的指數,同時推出科創國企、國企人工智能、央國企自主科技等5條央企占主要權重的央國企主題指數,初步形成了具有國新特色的指數體系,在多個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主題鮮明,凸顯央企價值新主線。國新系列指數的成分股主要集中于國務院國資委旗下實體產業央企上市公司,在指數市場上第一次旗幟鮮明地提出“產業央企”主題概念,既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政策導向一致,又形成了與其他類型央企指數的差異化定位,具有獨特的投資價值和配置價值。
在指數主題設計上,我們秉承專業性、可投資性的原則,通過深人的政策研究、市場研究和公司研究,形成14條主題鮮明的央企指數,覆蓋綜合指數、主題指數、策略指數、規模指數等多個領域,在多個方面填補了指數市場空白(附圖1)。其中,中證國新央企綜指和中證國新港股通央企綜指分別為A股和港股市場上首條獨立、完整包含國務院國資委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指數,在樹立國資央企市場風向標的同時,也構成整個指數體系的基石指數。同時,國新系列主題指數也各具特色,一方面我們緊扣央企發揮“三個作用”,開發了央企科技引領、央企現代產業、英企現代能源等指數,集中體現了央企上市公司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和投資價值;另一方面我們圍繞市場多元化投資需求,開發了紅利穩健(央企股東回報、港股通央企紅利指數)、小盤彈性(央企小盤指數)、行業賽道(國企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指數)等多種策略類型的主題指數,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站式央企投資解決方案。
同時,國新系列央企指數的發布將產業央企的投資價值更加生動、直觀地展示在投資者面前。比如,2022到2024的三年間,國新央企綜指跑贏了滬深300指數12.05個百分點,跑贏萬得全A指數13.34個百分點,突出了國資央企獨立的市場行情以及在穩定市場預期方面的積極作用。又如在2024年市場整體的紅利類資產行情中,國新央企股東回報和港股央企紅利指數的漲幅高于市場同類指數約6一13個百分點,這背后也折射出能源、電信、交運等行業央企獨特的產業邏輯,以及在深化市值管理、強化投資者回報方面的成效。央企指數以其突出的市場表現,進一步提升了央企上市公司價值發現水平,強化了資本市場定價權。
圖1紅利類指數2024年表現對比
二是市場認可,樹立央企投資新標桿。市場是檢驗央企指數工作的重要標準。2023年以來,我們先后開展了英企股東回報、英企科技引領、英企現代能源、港股通央企紅利4條指數的ETF產品工作。國新系列央企主題指數因其獨創性和對央企價值的深度挖掘,獲得了眾多市場專業機構的高度認可和積極參與。通過公開比選,包括廣發、南方、博時等11家頭部基金公司成為指數的ETF管理人,為產品化工作的成功打下堅實基礎。在ETF發行規模上,國新央企股東回報、央企現代能源、央企科技引領指數在2023年主題指數中位列前三名,國新港股通央企紅利在2024年主題指數中位列第一,成功樹立了央企投資的新標桿。同時,國新系列央企指數ETF的投資價值也受到險資、銀行理財、券商資管等專業機構的認可,機構投資者的平均占比超過 60% ,形成了以機構為主、散戶為輔,均衡合理的投資者結構,有利于在提高ETF交易活躍度的同時保持產品平穩運行。
國新系列央企指數ETF的意義不僅在于匯集資金支持央企上市公司,更在于央企投資理念的推廣傳播。在指數的發行和ETF營銷過程中,從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級媒體,到中國證券報、經濟日報等專業媒體,再到地方媒體,再到微信公眾號、抖音知名個人博主,各級媒體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深度報道和討論,呈現出裂變式傳播效應,觸及更多人群,以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全視角把中央企業的使命責任和投資價值清清楚楚、完完整整展示給廣大投資者。在我們與市場機構的交流中了解到,有越來越多的專業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開始將央企上市公司作為投資組合中一類長期配置的資產。通過國新系列央企指數的成功實踐,央企投資理念更加深人人心,央企價值重塑邁出堅實的一步。
圖22023年主題指數ETF發行規模前20名
圖32024年主題指數ETF發行規模前20名
附圖1國新央企指數體系
三是聚合資源,打造運營公司股權運作新模式。國新系列央企指數同時也是運營公司更好發揮資本引領功能,拓展股權運作新模式的生動實踐。指數的研發、產品化和運營串聯了監管機構、交易所、央企上市公司、指數公司、基金公司、券商、銀行等資本市場生態的構建者和參與者,形成了央企價值推廣的同盟陣營,也為股權運作聚合市場資源,服務央企市值管理提供了新的平臺和空間。在國新系列央企指數的發布和推介中,我們聯合上交所、中證指數公司等機構利用上市儀式、專題論壇、研討會、新聞報道等方式對指數及央企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進行了全方位的宣傳推廣,取得廣泛深刻的市場影響。同時,我們以市場化方式與基金公司合作發行ETF產品,并以此撬動券商、銀行、險資等更多市場資源,有力地引導了社會資本向央企上市公司聚集。國新系列央企指數及產品的推出,拓展了國有資本運營股權運作業務的內涵和外延,成為了包括監管機構、中央企業和投資機構合力推動構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助力央企估值重塑的集中發力點,有效凝聚了研究央企、認同央企、投資央企的市場共識和市場力量。
下一步,中國國新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國務院國資委部署要求,深刻把握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大趨勢,圍繞完善指數體系建設和生態建設不斷深化拓展央企指數及產品業務實踐,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國資央企改革發展,努力讓國新系列指數成為引領央企投資理念的“價值標桿”,匯聚市場各方力量的“生態樞紐”,助推央企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
(作者為國新投資有限公司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