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其改革成效直接關系到教育質量的提升與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同時,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是當前教育領域的重要任務。近年來,濱海縣陳濤中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扎實推進課后服務,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努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全力打造優質的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一、強化組織領導,構建改革保障體系
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為確保課堂改革與減負工作有序推進,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教學副校長為副組長,各學科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為成員的專項工作小組。工作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制定改革方案,明確各階段的工作目標與任務,協調解決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改革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完善制度建設。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與課堂改革和減負工作相關的規章制度,如《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學生作業管理辦法》《教學質量評價制度》等。這些制度從教學常規、課堂教學、作業布置與批改、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規范,確保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定期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檢查評估,對違反制度的行為及時進行糾正和處理,保障了制度的嚴肅性和有效性。
加強師資培訓。教師是課堂改革與減負工作的實施者,其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到改革的成效。為此,學校高度重視師資培訓工作,制定了詳細的教師培訓計劃。一方面,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活動,邀請教育專家、學者來校講學,讓教師及時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動態和前沿理念,拓寬教師的視野。另一方面,加強校內培訓與教研活動,定期開展教學觀摩、教學研討、集體備課等活動,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探討教學改革的方法與策略。通過培訓,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更新,教學方法得到了改進,為課堂改革與減負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深化課堂改革,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轉變教學理念。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引導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開展專題講座、教學研討等活動,幫助教師理解高效課堂的內涵與特征,明確打造高效課堂的目標與要求,使高效課堂理念深入人心。教師們逐漸認識到,高效課堂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優化教學模式。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優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一直是學校教育工作者的主攻方向。為了積極推進全縣初中“生.活”課堂教學改革,學校注重實際,設計符合校情教情學情的“學-展-評-練”課堂教學模式。學校要求教師每節課設計導學案,以“學、議、講、練”為核心,以“問題導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反饋、鞏固提升”為基本環節,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流與討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共同提高;通過課堂展示反饋環節,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最后進行有針對性的鞏固提升練習,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強化教學研究。學校定期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圍繞課堂教學改革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探討。鼓勵教師結合教學實踐開展小課題研究,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通過實踐探索、總結反思,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同時,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監控與管理,建立課堂教學巡查制度,定期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檢查評估,及時反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通過教學研究活動的開展,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得到了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三、落實減負措施,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規范作業管理。嚴格執行學生作業管理辦法,加強對作業布置與批改的規范管理。要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作業。在作業設計上,學校修訂了相關細則,根據學段、學科特點及學生實際,分層次設計作業,做到作業內容精選、形式多樣、難易適度、分量適當,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總量。建立作業公示制度,各班級每天將作業內容、完成時間在班級公示欄進行公示,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同時,加強對作業批改的檢查與反饋,要求教師認真批改作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優化考試評價。改革考試評價方式,降低考試頻率,減少考試對學生的壓力。完善考試內容,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運用能力,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建立多元化的學生評價體系,除了考試成績外,還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方面的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豐富課后服務。學校積極開展了課后服務工作,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校實際,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課程,包括學科輔導、藝術體育等多個領域,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在學科輔導方面,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成績;在藝術體育課程中,學校以社團活動為載體,開設各類社團28個,成立了60多個興趣小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社團,實現“一人一體藝、一人一特長”的目標,著力讓學生張揚個性,讓不同學生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發展,努力讓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課后服務工作的開展,不僅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還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堂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學校持之以恒地探索與實踐。在未來的工作中,濱海縣陳濤中學將在落實“雙減”政策與深化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繼續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主線,積極探索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實踐策略,讓教師教得順心,學生學得輕松,從而使課堂教學真正實現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