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傳在北宋仁宗慶歷年間,家住的王安石,雖年僅二十,但十年寒窗,已是飽學(xué)之士,正是英俊青年意氣風(fēng)發(fā)之際。慶歷二年,躇滿志的王安石赴京趕考。一人一騎一書童,曉行夜宿,趕往東京汴梁。這日,到了江寧的馬家鎮(zhèn),只見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一打聽,原來是該鎮(zhèn)大戶馬員外在征聯(lián)擇婿。馬員外有萬貫錢財,卻只有一女,此女不僅俊秀,而且自幼熟讀經(jīng)書,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馬員外視女為掌上明珠,依女以文擇婿。第一關(guān)便是征聯(lián)。大門上掛著兩盞碩大走馬燈,一盞上書: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步”為仄聲,當是上聯(lián),征求下聯(lián)。據(jù)當?shù)厝苏f,一共有三關(guān),小姐還可能加試。
王安石一看,贊嘆道:“真是好句,可惜我沒有時間在此地耽擱,如有時間,一定要會會這位才女。”
王安石會試時走筆如飛,斐然成章,頭一個交卷。主考官是著名文豪歐陽修,時任參知政事、太子少師。他見王安石少年英俊,不由心中歡喜,便問道:“答題如何呀?”王安石道:“學(xué)生自認尚可。歐陽修一指廳外的飛虎旗道:“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知是主考官出聯(lián),“身”乃平聲,應(yīng)為下聯(lián)。以下求上,往往難度較大。王安石轉(zhuǎn)念一想,脫口而

出:“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歐陽修一聽,好對,大喜贊道:“爾真乃才思敏捷之士也。”王安石心中暗道:全靠那位征聯(lián)擇婿的才女相助。
拜別主考官,王安石急忙趕回館驛,也不與其他學(xué)子考生談詩論文、聚會飲酒,他叫上書童,收拾東西,主仆二人日夜兼程,趕往江寧馬家鎮(zhèn)。
這日,王安石主仆二人到了馬家鎮(zhèn)。見路上冷冷清清,王安石心中一涼,以為馬家小姐已擇得佳婿。他急忙趕到馬府門前,但見兩只大燈籠依然掛在門前,一只有字,一只仍是空白。王安石大喜過望,急忙搶上前來。大門前有一書案,案上筆墨紙硯齊備,王安石拿起筆來,龍飛鳳舞,一揮而就。一個家仆懶洋洋地拿起對句,送入大堂。


馬員外坐在大堂之上,正心神不定。以文擇婿已近三個月,各地才子見過無數(shù),竟無一位被小姐認可,真急煞老員外了。家仆送上對句,馬員外也懶得看,揮手叫丫鬟拿到內(nèi)院,由小姐自看。
馬家小姐心中雖也焦慮,但畢竟是大家閨秀,言行有矩。只見她接過對句,展開一看: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筆法剛勁有力,一派大家氣象。小姐看著看著,眼圈一紅,說道:“冤家,讓我等得好苦。”丫鬟一聽,急忙跑出去報告。馬員外頓時喜出望外,傳令家仆:“快請才子進來。”王安石人堂,以晚輩身份拜見馬員外。小姐在內(nèi)隔簾觀看,見王安石英俊年少,氣宇軒昂,話聲朗朗,已是喜上眉梢。王安石滿腹經(jīng)綸,后兩關(guān)自然輕松通過。二人兩情相悅,終身立定。馬員外亦是讀書之人,談詩論經(jīng)也是行家,有此賢婿,自然不會放過。王安石遣書童回家報訊,讓父母前來下聘

這日,王家聘書、聘禮送到。馬府張燈結(jié)彩,合家上下,喜氣洋洋。正在此時,有飛報傳來,王安石為欽定第四名進士。馬家大院頓時一片歡騰,鞭炮齊鳴,鑼鼓喧天。馬、王兩家一日之內(nèi),竟是雙喜臨門。王安石此時更是喜不自禁,抓起筆來,在紅紙上大書連體喜字,家仆、丫鬟紛紛拿去,到處張貼。這就是后來人們在辦婚事時,到處張貼大紅雙喜的由來。
從此,王安石外有歐陽修教誨提攜,內(nèi)有馬小姐照料輔佐,終于成為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人唐宋八大家之列,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選自《中國民間故事》,劉志華、張會娟編著,山東文藝出版社2023年版,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