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隨著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和金融工具日益復雜,對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經濟發展需要,規范企業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行為,全面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財政部于2017年3月31日修訂發布了新金融工具準則,主要包括《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CAS22)《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CAS23)、《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CAS24)以及次年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CAS37)等。這些準則的發布和實施,對私募基金公司產生了深遠影響。私募基金公司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其業務涉及大量金融工具投資和管理。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不僅改變了私募基金公司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方式,也對其財務管理、風險控制、投資決策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對新金融工具準則在私募基金公司中的應用進行探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1]。
二、新金融工具準則概述
隨著全球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和變化,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更新與完善成為必然趨勢。新金融工具準則的頒布,正是順應了時代潮流,為金融市場的規范化和透明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其核心思想深邃而明確,即根據金融資產的“合同現金流量特征”及“企業管理資產的業務模式”,將金融資產科學、合理地劃分為三大類,不僅體現了會計準則的嚴謹性,也彰顯了其對金融市場實際運行的深刻理解。
(一)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這類資產的業務模式清晰明了,即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標。在合同條款的約束下,特定日期產生的現金流量僅限于對本金和以未償付本金金額為基礎的利息的支付。這種業務模式使得這類資產的會計處理相對簡單,主要關注資產的實際收益和成本,無需過多考慮市場價格的波動。對于私募基金公司而言,這類資產通常包括一些長期穩定的投資,如貸款、債券等,其收益相對穩定,風險也相對較低[2]。
(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這類資產既不滿足以攤余成本計量的條件,也不符合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標準。它們通常具有高度的市場敏感性和流動性,其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充分反映了市場價格波動對資產價值的影響。對于私募基金公司來說,這類資產可能包括一些交易性金融資產、短期投資等,其收益和風險都相對較高,需要公司具備較高的市場風險管理能力和投資決策能力。
(三)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這類資產的業務模式既包含收取合同現金流量,又包含出售該金融資產,這種雙重業務模式使得這類資產的會計處理相對復雜。在合同條款的約束下,特定日期產生的現金流量也僅限于對本金和以未償付本金金額為基礎的利息的支付。然而,其公允價值變動卻計入其他綜合收益,處置時不得將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額結轉計入當期損益。這一規定有助于保持會計信息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對于私募基金公司來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公司更加謹慎地評估和管理這類資產的風險和收益。
三、新金融工具準則在私募基金公司的應用現狀
(一)金融資產分類的精細化與標準化
新金融工具準則根據金融資產的“合同現金流量特征”及“企業管理資產的業務模式”,將金融資產劃分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三大類。這一劃分標準對私募基金公司提出了更高的分類要求,促使公司對其所持有的金融資產進行更加精細、標準地分類。對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而言,其對外投資在新準則下的分類尤為復雜。如果基金管理人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那么該投資通常需要根據其合同現金流量特征和業務模式被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3]
(二)公允價值計量的廣泛應用與挑戰
新金融工具準則強調了公允價值計量在金融資產計量中的應用,這對私募基金公司提出了更高的估值要求。私募基金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資產多為非上市企業的股權,其公允價值難以直接通過市場報價獲取,因此需要采用估值技術和方法進行合理估值。為了應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挑戰,私募基金公司紛紛加強自身的估值能力,建立和完善估值體系和模型。一些公司引入了先進的估值技術和方法,如蒙特卡洛模擬、市場比較法等,以提高估值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同時,私募基金公司還加強了與第三方估值機構的合作,利用專業機構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提高估值的權威性和公信力[4]
(三)金融資產轉移與終止確認的謹慎性與復雜性
新金融工具準則對金融資產的轉移和終止確認條件進行了詳細規定,要求私募基金公司在進行金融資產轉移時需要更加謹慎地評估相關風險和報酬的轉移情況,這一規定對私募基金公司提出了更高的風險管理和合規要求。在實際操作中,私募基金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資產往往涉及復雜的法律和商業條款,如轉讓協議、回購條款、對賭協議等。這些條款的存在使得金融資產的轉移和終止確認變得更加復雜和困難。私募基金公司需要仔細分析相關合同和協議,以確定金融資產的風險和報酬是否已經實質性轉移,從而做出正確的會計處理和財務決策。
四、新金融工具準則對私募基金公司的影響
(一)金融資產分類與會計處理的變革
將金融資產劃分為以上三類的做法會對私募基金公司的會計處理產生直接影響。對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而言,其對外投資通常被視為權益工具投資。在新準則下,如果基金管理人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那么該投資往往被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這意味著,私募基金公司需要按照公允價值對這些投資進行計量,并在每個會計期末根據公允價值變動調整其賬面價值。這種處理方式增加了會計處理的復雜性和工作量,但同時也提高了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5]。
(二)公允價值計量對估值能力的挑戰與提升
新金融工具準則強調了公允價值計量在金融資產計量中的應用,這對私募基金公司的估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私募基金公司所投資的企業多為非上市企業,其股權估值缺乏統一的標準和市場參考,因此公允價值計量往往依賴于估值技術和方法。為了滿足新準則的要求,私募基金公司需要加強自身的估值能力,建立和完善估值體系和模型,包括引入先進的估值技術和方法,如市場比較法、收益法、成本法等,并結合被投資企業實際情況進行綜合運用。
(三)風險管理模式的轉變與升級
新金融工具準則對金融資產的分類和計量方式的變革,也促使私募基金公司轉變其風險管理模式。在新準則下,私募基金公司需要更加關注金融資產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并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例如,對于被分類為以公充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私募基金公司需要密切關注其公允價值的變動情況,并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投資組合。同時,私募基金公司還需要加強對被投資企業的信用風險評估和管理,確保投資安全。為了應對新準則帶來的風險管理挑戰,私募基金公司需要加強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完善風險管理流程和制度。
(四)投資決策與運營模式的調整與優化
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還對私募基金公司的投資決策和運營模式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新準則下,私募基金公司需要更加注重投資的長期價值和可持續性,避免過度追求短期收益和投機行為。為了應對新準則帶來的投資決策挑戰,私募基金公司需要加強對被投資企業的盡職調查和風險評估工作。通過深入了解被投資企業的業務模式、財務狀況、市場前景和競爭優勢等信息,私募基金公司可以更加準確地評估其投資價值并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
五、私募基金公司應對新金融工具準則的策略
(一)加強人員培訓與專業能力提升
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對私募基金公司的財務、投資及風險管理等團隊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因此,加強人員培訓和專業能力提升是應對新準則的重要策略。
1.財務團隊培訓
私募基金公司應組織財務團隊深人學習新金融工具準則的相關內容,理解金融資產的分類標準、公充價值計量的方法以及金融資產轉移與終止確認的條件等。通過培訓,提升財務團隊的專業素養和實務操作能力,確保會計處理的準確性和合規性。
2.投資團隊培訓
投資團隊需要了解新準則對投資決策的影響,掌握如何在新準則下評估投資項目的價值和風險。通過培訓,提升投資團隊的風險意識和投資決策能力,確保投資活動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
3.風險管理團隊培訓
風險管理團隊需要學習新準則下的風險管理方法和工具,掌握如何有效識別和評估金融資產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通過培訓,提升風險管理團隊的風險識別、評估和控制能力,確保公司資產安全和穩健。
(二)完善估值體系與提升估值能力
新金融工具準則強調了公允價值計量在金融資產計量中的應用,這對私募基金公司的估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完善估值體系與提升估值能力是應對新準則的關鍵策略。
1.建立估值體系
建立估值體系是基石,私募基金公司必須構建起一套全面且細致的估值體系,不僅要精準明確估值目標,如真實反映資產價值、保障投資者利益等,還要確立科學合理的估值原則,如公允性、謹慎性原則等,同時,要依據不同資產特性制定適配的估值方法與清晰的操作流程。通過精心制定估值政策、搭建精準的估值模型以及審慎選擇估值方法,為估值工作筑牢規范性與準確性的根基,從而為投資決策提供堅實可靠的依據[7]。
2.引入先進估值技術
私募基金公司應積極主動引入市場比較法、收益法、成本法等先進估值技術。這些技術各有優勢,市場比較法能借助可比交易案例快速定位資產大致價值區間,收益法通過預測未來收益折現,精準衡量資產潛在價值,成本法以重置成本為基準,反映資產當前投入價值。同時,不能生搬硬套,需緊密結合被投資企業的行業特點、發展階段、盈利模式等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借助這些先進技術手段,能極大提升估值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投資決策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持。
3.加強估值監督與管理
在私募基金運作過程中,估值結果的準確性關乎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和公司的長遠發展,因此,加強估值監督與管理刻不容緩。私募基金公司需構建全方位的監督體系,對估值過程進行嚴格把控,全力確保估值工作的獨立性與客觀性。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估值監督機制,明確各環節的監督職責與標準,讓監督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強化內部審計,定期審查估值流程和結果,及時發現并糾正潛在問題。同時,加大合規性檢查力度,確保估值工作符合相關法規要求。通過這些舉措,能有效提升估值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為私募基金的穩健運營筑牢根基。
(三)優化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
新金融工具準則對金融資產的分類和計量方式的變革促使私募基金公司加強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因此,優化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是應對新準則的重要策略。
1.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在復雜多變且競爭激烈的私募基金市場中,風險如影隨形,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是私募基金公司穩健發展的關鍵防線。私募基金公司應著力構建一套全方位、多層次的風險管理體系,建立全面且精細的風險識別機制,不放過任何潛在風險點,運用科學模型和工具進行精準的風險評估,量化風險程度,搭建實時動態的風險監測系統,及時捕捉風險變化,完善規范的風險報告機制,確保信息及時、準確傳遞。同時,制定清晰明確的風險管理政策,為風險管控提供指引,建立靈敏高效的風險預警機制,提前發出風險信號,加強風險應對措施的制定與演練,提升公司應對突發風險的能力,從而切實提升公司的風險管理水平[]。
2.加強內部控制
在私募基金行業,有效的內部控制是保障公司合規運營、資產安全與業務穩健發展的基石。私募基金公司必須將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全方位完善內部控制流程和制度。一方面,要構建嚴謹細致、環環相扣的內部控制機制,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與權限,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強化內部審計職能,定期對公司各項業務和財務活動進行審查,及時發現并糾正潛在問題。同時,加大合規性檢查力度,確保公司運營嚴格遵循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通過這些舉措,能顯著提升,內部控制水平,為私募基金公司的長遠發展筑牢堅實防線。
3.強化信息披露與透明度
在私募基金行業蓬勃發展但信任機制構建尚需強化的背景下,強化信息披露與透明度是私募基金公司贏得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私募基金公司肩負著向投資者負責的重任,必須將信息披露工作做到極致,確保及時、準確、完整地披露公司的財務狀況,讓投資者清晰了解資金流向與使用效率,全面呈現經營成果,展現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發展態勢,詳細說明風險管理情況,使投資者知曉公司應對風險的策略與成效。通過這些舉措,大幅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和透明度,消除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疑慮,從而切實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和支持,為公司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四)加強合作與交流,提升行業競爭力
面對新金融工具準則帶來的挑戰和機遇,私募基金公司應積極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提升行業競爭力。
1.加強行業交流與合作
在私募基金行業快速變革、競爭愈發激烈的大環境下,單打獨斗已難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挑戰。私募基金公司應積極主動地投身行業交流與合作活動,借助各類行業論壇、研討會等平臺,與其他金融機構毫無保留地分享運營經驗、投資策略等寶貴資源,坦誠探討行業難題與發展瓶頸。在此過程中,敏銳捕捉合作機會,實現優勢互補。通過這樣的交流與合作,全方位提升公司的行業影響力和競爭力。
2.拓展業務范圍與合作領域
在金融創新浪潮奔涌的背景下,私募基金公司不能局限于固有業務模式,應積極拓展業務范圍與合作領域,主動出擊尋求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契機。通過深度合作與交流,整合各方資源與優勢,共同開發契合市場需求的創新投資產品和策略,從而提升公司的創新能力與市場競爭力。
3.提升服務水平與客戶滿意度
在私募基金行業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客戶資源是公司生存發展的關鍵。私募基金公司需持續精進服務水平與客戶滿意度,以專業態度提供優質投資服務,定期溝通了解客戶需求與反饋。通過這些舉措增強客戶信任,為公司積累良好口碑,進而帶來更多業務機會,打造競爭優勢。
六、結語
通過深入分析新準則在私募基金公司的應用情況,可以清晰地看到新準則不僅提高了會計處理的準確性和透明度,還促進了私募基金公司風險管理水平的提升。隨著財務團隊、投資團隊和風險管理團隊專業素養和實務操作能力的增強,私募基金公司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和風險挑戰。新金融工具準則的應用還推動了私募基金公司估值體系的完善和估值能力的提升,使得公司能夠更加精準地評估投資項目的價值和風險。同時,新準則也促進了私募基金公司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提升行業競爭力。
引用
[1]李奕雯.預期信用損失模型在金融資產減值中的應用——以A銀行信貸業務為例[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22.
[2]陳潔.中小商業銀行預期信用損失模型構建及應用[J].金融縱橫,2020(01):45-53.
[3]曹翠珍,杜威.新金融工具準則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分析[J].商業會計,2019(03):98-101.
[4]喬香君.新金融工具準則對農村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實施建議[J].現代經濟信息,2019(23):248-249.
[5]尹華鋒.前瞻性管理對銀行預期信用損失的影響研究—基于58家上市商業銀行的分析[J].西南金融,2024(03):67-79
[6]尹杰峰.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執行對商業銀行的財務影響研究一以A銀行為例[D].恩施:湖北民族大學,2024.
[7]何瑩,付英藝,崔舒瑋.新金融工具準則對城市商業銀行的影響[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05):350-356.
[8]游心暢.新金融工具準則對上市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以Z銀行為例[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23.
作者單位:中金旅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王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