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沽油為省沽油科省沽油屬多年生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因其頂端生白色小花似珍珠,又稱“珍珠花”。省沽油是我國特種木本油料植物、綠化樹種和蔬菜樹種,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山西、黑龍江、吉林、陜西和湖北等地。省沽油嫩芽和花蕾味道鮮美,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是一種優質食用木本蔬菜,有“云霧山中菜”的美稱。省沽油的傳統食用方法是采摘新鮮嫩葉及花蕾,經沸水燙后加入佐料涼拌、炒肉,也可作為餡料制作餃子、包子等面食,還可以腌制或做成菜干。除了傳統食用方法外,已有研究人員將省沽油制成速食蔬菜,以延長保質期,還將其花制成珍珠花茶,深受市場歡迎。省沽油的食用價值正在不斷被開發,種植前景廣闊。
一、造林地選擇
坡度小于15°的平原、丘陵和山區無林地,以及郁閉度0.5以下的疏林地均可作為省沽油造林地。要求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疏松土層厚在15~20 厘米,pH為5~7的弱酸性或中性壤土、沙壤土。
二、品種選擇與栽培模式
省沽油品種可選擇由安徽省林業科學研究院主持選育的皖廬1號、皖廬2號、皖石1號和皖石2號等品種。選擇苗高大于50厘米、地徑大于0.5厘米的優質苗木。省沽油喜陽又較耐陰,在規模化栽培時可選用純林化栽植模式,也可選擇“喬—灌”或“灌—草”復合經營模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江淮地區推薦栽植模式為:純林栽植,株行距為1.5米×
2.0米或2.0米×2.0米;“喬—灌”復合模式,如薄殼山核桃+省沽油,薄殼山核桃株行距為6米×10米,省沽油株行距為1.0米×1.5米;“灌—草”復合模式,如省沽油+大豆,省沽油株行距為1.5米×3.0米,大豆株行距為0.2米×0.5米。
三、栽培技術
秋季落葉后或早春均可栽植造林。栽植前1~2個月進行整地,華北平原地區可采用全面整地,用旋耕機深翻土壤 30 厘米,整平做畦,畦寬1.2~1.5米。江淮丘陵山地建議采用水平階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或魚鱗坑整地,以減少水土流失。結合整地,每畝施入200~300公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栽植穴規格為40厘米×40厘米×40厘米或40厘米×
40厘米×50厘米。挖穴時將表土和心土分開堆放。每穴施15 ~20公斤腐熟有機肥,將苗木植入穴中,先回填表土后回填心土,填土一半左右時,輕提苗木,使根系舒展,繼續填土后踏實。栽植深度以土壤踏實后苗木根頸部與地面持平為宜。栽植后及時澆透定植水。
四、撫育管理
在幼齡林生長季,每月中耕除草1次,將雜草鋪于幼樹基部,以提高土壤保濕能力。生長期分兩次追肥,萌芽前施高氮復合肥(N∶P2O5∶K2O=25∶10∶16)15公斤/畝,以促發新梢;采后施硫酸鉀8公斤/畝,增強植株抗逆性。花期可噴施葉面肥兩次,選用0.2%硼砂+0.1%硫酸鋅溶液噴施;落葉后施腐熟農家肥1500公斤/畝,為翌年萌發生長積累養分,培養樹勢。根據土壤性質科學施肥,沙質土壤施肥需少量多次;黏土則需增施有機肥,以改善土壤透氣性。
省沽油幼樹階段需適當遮陰,純林地可搭設遮陽網,遮陽40%~50%,以促進幼樹生長。規模化種植基地可鋪設滴灌設備,每年在萌芽前、花芽分化前適時澆水;干旱天氣,每隔7~10天澆水1次。江淮地區在夏季降雨量大或降雨量集中時,應及時疏通溝渠排水,防止根系長期水漬腐爛。
五、花葉采摘與整形修剪
省沽油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現蕾,清明前后即可開始采收。從現蕾期至花期,花蕾及嫩芽可進行3~4次采收,采收部位為長5~7厘米、帶有花蕾及嫩芽的嫩梢。采摘時間以清晨或傍晚為宜,避免高溫時段采收。采收時應注意:(1)不采已開過花的花序,以免影響品質和口感;(2)不采未現蕾的花芽,以免影響二次采摘;(3)不采1年生花序,為次年枝條萌發創造條件。
當年在最后一次采收后應及時修剪,從枝條基部以上3~5厘米處短截復壯,促進新枝萌發。修剪工作通常在采后7天內完成,先剪除病蟲枝、交叉枝及衰弱側枝,疏剪內膛過密枝,保留健壯主枝。成年樹修剪量不大于30%,幼樹輕剪定型,短截促分枝,確保樹冠透光率大于40%。直徑大于1厘米的剪口需涂抹愈合劑或石硫合劑,防止病菌侵入。修剪工具使用前后用75%酒精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六、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應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應選用低毒效的藥劑,農藥使用應符合《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 8321)要求。避免因農藥殘留影響產品品質。目前,人工種植省沽油病蟲害發生較少,僅在幼樹時期易發生立枯病和根腐病,蟲害主要為蚜蟲和紅蜘蛛。當病蟲害出現但未大面積擴散時,建議采用物理方法改善林分環境,以遏制病蟲害,如增強通風透光,及時排洪防澇等。
如病蟲害已普遍發生,可采用以下方法防治:(1)立枯病。發病初期,噴施25%嘧菌酯懸浮劑15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次。(2)根腐病。用25%精甲霜靈懸浮劑+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按1∶1的比例混合后稀釋成500倍液灌根,每株灌根200毫升,每隔7~10天灌根1次,連續灌根2次。(3)蚜蟲。可用10%吡蟲啉懸浮劑10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噴施葉片防治。(4)紅蜘蛛。用10%苯丁噠螨靈1000倍液與5.7%甲維鹽乳油3000倍液的混合液噴施防治。非必要不使用化學農藥防治。
(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黃鋮 郵編:445000;安徽農業大學林學與園林學院 馮春 劉華 郵編:230036;安徽省廬江縣林業和園林建設服務中心 王文明 孫紅林 郵編:231299)
作者簡介:黃鋮(1996—),男,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經濟林栽培技術應用研究。
馮春為本文通訊作者,郵箱:fengchun_2000@ahau.edu.cn。
基金項目:安徽農業大學橫向科技項目-廬江特色經果林豐產技術研究和產業服務(HX2025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