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遠洋漁業英譯本為研究對象,討論卡特福德翻譯轉換理論在翻譯過程中的應用,旨在分析該理論對特定文本類型翻譯的指導作用。文章從層次轉換和范疇轉換出發,探討翻譯轉換理論指導下官方文件的英譯策略,希望能為提高相關文本翻譯質量提供借鑒。
【關鍵詞】翻譯轉換理論;遠洋漁業;官方文件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5)13-0066-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5.13.018
英國杰出語言學家及翻譯理論家卡特福德(J.C.Catford),在其1965年發表的著作《翻譯的語言學理論》中,首度闡釋了“翻譯轉換”這一理念,并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卡特福德在書中首先區分了“文本對等”和“形式對應”兩個概念[2]。卡特福德將翻譯轉換定義為:“在將源語言轉換成目標語言的過程中,出于表達需要或文化適應性等因素,有意或無意地偏離了形式對等的原則”。翻譯轉換分為層次轉換和范疇轉換。層次轉換描述了在某些情況下,一種語言通過詞匯手段來表達的內容,在另一種語言中則通過語法結構來實現。范疇轉換則涉及結構轉換、單位轉換、類別轉換和內部體系轉換[3]。這一理論為翻譯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語言學視角,并對后續的翻譯理論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
本文從卡特福德的翻譯轉換理論出發,從詞匯和句子層面對遠洋漁業相關文件的英譯本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闡釋該翻譯理論在實際翻譯中的具體實踐。通過研究其翻譯,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達方式和接受習慣,從而更好地傳播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一、遠洋漁業中英翻譯實例分析
(一)層次轉換
層次轉換是指一個語言層次上的源語言單位在不同語言層次上具有等效的翻譯成分[3]。其涉及語法層次與詞匯層次之間的相互轉換,這意味著當一種語言通過語法結構來表達時,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可能需要通過詞匯手段來實現,反之亦然。層次轉換實際上只能發生在語法層次和詞匯層次之間。
第一,時態轉換。英語時態是有規律可循的,而漢語時態相對靈活,沒有固定的變化規則和形式,但作為語言,二者也有可比性。時態和語態在漢語中沒有明顯的符號標記,往往需要根據上下文來判斷[4]。而在英語中,時態的變化是由詞的變化決定的。
原文:早在4000多年前,中國沿海地區人民就向海而生、以漁為業,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開啟了海洋探索開發利用之路。
譯文:More than 4,000 years ago,people i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were already living off the sea and fishing and had started exploring the ocean and utilizing its resources along with the people of other countries.
分析:英語中的時態通常以嚴格的語法形式來表達。而在漢語中,時態通常借助表示時間的特定詞語來表達,如“著”“了”“過去”和“將來”。原文中“早在4000多年前……開啟了”,將動詞譯為“has started”表示在過去某一時間之前已經完成的動作,符合英語中過去完成時的用法。在這里完成了詞匯到語法的轉換,充分表達了源文本的時間概念和語義。
第二,單復數轉換。在英語中,可以通過在單數名詞后加上后綴“s”或“es”來表達復數形式。但在漢語中,單復數沒有嚴格的語法形式,一般是在詞前詞后添加相應的量詞來表示復數。
原文:這些遠洋漁業國家或地區與沿海國一道,為開發利用全球海洋漁業資源、促進海洋食物和營養供給、保障沿海社區生計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譯文:These countries and regions,along with other
coastal countries,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global marine fisheries resources,promoting the supply of marine foods and nutrition,and ensuring the livelihoods and development of coastal communities.
分析:在原文中,通過“這些國家”可知不只有一個,而是有多個國家,但漢語并沒有增加或改變“國家”一詞本身,而是通過在名詞前添加“這些”來表達名詞的復數形式。在英語中,名詞有固定的復數形式,所以譯文中使用“country”的復數形式“countries”來對等原文中的“這些國家”,忠實傳達原文意思。
原文:提出魷魚資源調查和評估、實行公海魷魚漁業自主休漁、加強魷魚全產業鏈管理制度研究等措施。
譯文:Measures included squid resource surveys and assessment,implementation of voluntary fishing moratoria for high seas squid fisheries,and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entire squid industry chain.
分析:在本例中,“等”一詞表明出除了前文所提到的措施外,還有其他的措施,因此在翻譯時,要翻譯出漢語中的隱含意義,將可數名詞“measure”轉換為“measures”,以實現原文與譯文的對等,實現從詞匯到語法的層次轉換。
(二)范疇轉換
范疇轉換指翻譯過程中形式對應的脫離,包括單位轉換,結構轉換,類別轉換和內部體系轉換[5]。《中國的遠洋漁業發展》白皮書英譯本中,結構轉換和類別轉換最為常見。
第一,結構轉換。結構轉換通常涉及幾個方面:從主動語態到被動語態的轉變、肯定句與否定句之間的切換,以及定語位置的調整(即從前置變為后置或反之)。
(1)主動與被動結構之間的轉換
原文:違規事件和安全事故明顯下降,區域與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監督管理和國際履約成效顯著提升。
譯文:The number of violations and accidents will be much lower,regional and industrial configuration will be further optimized,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will be more effective.
分析:在漢語中,有些句子形式上是主動的,但語義上是被動的,在英語中通常被翻譯成被動語態。在本例中,很明顯“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在形式上是主動語態。但從語義上講,它意味著區域和產業布局被優化。因此,根據英語語言規則,將“進一步優化”譯為“will be further optimized”,更符合目標文本的表達習慣。
(2)肯定句與否定句之間的轉換
原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遠洋漁業管理規定》,所有中國遠洋漁船均應辦理登記、檢驗手續,經批準后方可作業。
譯文:No Chinese DWF vessel is permitted to work before going through registration and examination procedures and getting the authority’s approval in accordance with China’s Fisheries Law and the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for Distant-Water Fisheries.
分析:英語和漢語在表達肯定和否定時存在一定的差異。英語傾向于使用否定形式來加強語氣。原文“所有中國遠洋漁船……經批準后方可作業”是肯定句,譯文將其轉換為否定句“No Chinese DWF vessel is permitted to work before the authority’s approval”(未經官方批準,中國遠洋漁船不得作業),強調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和《遠洋漁業管理條例》的重要性,增強語氣。
(3)前置定語和后置定語之間的轉換
原文:中國愿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加強海洋及海洋資源養護和可持續利用。
譯文:China will continue to work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mutual respect and mutual benefit to strengthen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the sea and its resources.
分析:英語中充當修飾語的短語和從句通常放在名詞之后,而漢語中被修飾詞“的”多放在名詞之前[6]。例6中,放在被修飾名詞“基礎”前面的形容詞“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是前置定語。在譯文中,前置定語被轉換成了后置定語“the basis of equality,mutual respect and mutual benefit”。
第二,類別轉換。類別轉換是指源語和目標語之間在詞性上的轉換,一般是由于源語與目標語的語言系統不同所引起的[7]。包括名詞與動詞、形容詞與副詞間的相互轉換等。
(1)動詞和名詞之間的轉換
原文:推動發展中國家開展漁業基礎設施建設、資源調查、技術培訓、手工漁民和小規模漁業發展,幫助發展養殖、加工、貿易等產業。
譯文:Its assistanc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covers fisheries infrastructure,resource exploration,skill training,artisanal and small-scale fisheries,and th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processing and trade.
分析:漢語善用動詞,英語則多用名詞。因此,將漢語動詞“幫助”譯為英語名詞“assistance”,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實現了詞類轉換,使譯文變得更加流暢自然。
(2)副詞和形容詞之間的轉換
原文: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框架下的多邊漁業治理。
譯文:China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multilateral fisheries governanc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UN.
分析:原文中的副詞“積極”用于修飾動詞“參與”,在翻譯時將其轉換為形容詞形式“active”,脫離了形式上的對等,實現了類別轉換。
第三,單位轉換。單位轉換指的是源語中某一層級單位在譯語中對應為不同層級單位的翻譯等值成分,這種對應并非形式上的直接對應[5]。單位轉換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詞與詞組之間的轉換、詞與句子之間的轉換以及句子與從句之間的轉換。
(1)從單詞到短語的轉換
原文: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
譯文:It has always done all it can.
分析:“力所能及”是漢語成語,指在自己力量的限度內所能做到的。由于在英語中很難找到具有這種中國特色的對應的詞語,譯文只能找到最接近原意的表達,“done all it can”這一短語,實現了從漢語詞匯到英語短語的轉換。
(2)從短語到句子的轉換
原文:中國主張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完善多邊磋商機制,深化科技交流。
譯文: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China will work with other countries to improve multilateral consultation mechanisms,strength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munication.
分析:“平等互利”指的是彼此享有平等待遇并且互惠互利,這是一個簡潔的漢語表達,但在英語中卻沒有相應的詞。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將該詞轉換為短語“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以實現兩種語言之間的對等。
(3)從句子到從句的轉換
原文:漁業對全球糧食和營養安全以及沿海地區人民生計具有重要作用,國際社會對此有高度共識。
譯文: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a common understanding that fisher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afeguarding global food and nutrition security and providing a livelihood for the people living in coastal areas.
分析:原文中的“對此”指前文所描述的情況,譯文中用“that”將其轉換為從句,原文的意思就可以用一個連貫的長句表達出來,譯文也變得更清晰明了,符合英語語言邏輯。
二、結語
具有特定立場和意圖表達的文本,往往需要精準傳達原文的意涵。這類文本翻譯的難題多集中在詞句層面。通過引入翻譯轉換理論,我們可以從詞匯和句子兩個層面對翻譯進行更細致的指導,從而提高翻譯質量。本文以卡特福德的翻譯轉換理論為基礎,聚焦于遠洋漁業英文譯本,從層次轉換、范疇轉換兩個維度出發,深入剖析翻譯理論與該類文本翻譯實踐的融合應用,并展現其如何有效地應對文中的時態、語態、單復數等語言現象,確保譯文的準確性和流暢性。
參考文獻:
[1]張健.外宣翻譯導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3:22.
[2]李德超.從維內、達貝爾內到圖里:翻譯轉移研究綜述[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21(01):94-99.
[3]Catford J·C·A.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Oxford University,1965.
[4]陳宏薇.新實用英譯漢教程[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5]卡特福德.翻譯的語言學理論[M].穆雷,譯.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
[6]Zhang Yue,Chai Su.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ender is the Night under the guidance of Catford’s translation shift theory[J].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2019,15(02):41-46.
[7]郭磊.試論卡特福德翻譯轉移理論與英漢翻譯中的詞類轉換[J].科技信息,2010(32):172-173.
[8]李敏.卡特福德翻譯轉換理論下外宣翻譯的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22.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遠洋漁業發展》白皮書(全文)[EB/OL].(2023-10-24)[2025-01-11].http://www.scio.gov.cn/zfbps/zfbps_2279/202310/t20231024_775861.html.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Full text:Development of China’s Distant-Water Fisheries[EB/OL].(2023-10-24)[2025-01-11].http://www.scio.gov.cn/zfbps/zfbps_2279/202310/t20231024_775875.html.
作者簡介:
韓梅,女,山東德州人,碩士,山東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蔡學婷,女,內蒙古呼倫貝爾人,山東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