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譯者行為批評視角,以劉春英、陳玉立(2017)和洪怡、葉宇(2020)的兩個漢譯本為研究對象,從翻譯內(nèi)和翻譯外兩個角度研究兩個漢譯本的譯者行為以及在“求真——務(wù)實”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上的偏向。研究發(fā)現(xiàn),在“求真——務(wù)實”譯者行為連續(xù)統(tǒng)評價模式參照下,劉春英、陳玉立版本更偏向于“務(wù)實”,而洪怡、葉宇譯本則更注重“求真”。兩譯本呈現(xiàn)的不同翻譯風(fēng)格和譯者行為與譯者所處的社會語境、譯介動機和文化身份存在關(guān)聯(lián)性。基于此發(fā)現(xiàn),希望能為《小婦人》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為日后英美文學(xué)作品翻譯實踐批評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譯者行為批評;《小婦人》;“求真——務(wù)實”
【中圖分類號】H315.9 " "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5)13-0062-04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5.13.017
一、引言
《小婦人》是由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于1886年首次出版。作為奧爾科特的代表作之一,這部小說以美國南北戰(zhàn)爭為時代背景,著重講述了馬奇家四姐妹的成長歷程。書中生動地展現(xiàn)了女性獨立自主、堅強勇敢的性格特質(zhì),大力宣揚了女性主義思想。
《小婦人》自問世以來就被翻譯為多種語言并公開出版發(fā)行,在世界范圍贏得普遍贊譽。國內(nèi)對該書最早的譯本是王漢梁譯本(1987),也有將目光集中在兒童讀者的宋立軍、宋穎軍譯本(2001)。在2020年,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了由洪怡、葉宇翻譯的《小婦人》譯本,這一版本深受讀者推崇與贊賞。而在2017年,劉春英與陳玉立這兩位女性譯者合作完成的譯本同樣別具特色。劉春英對《小婦人》有著系統(tǒng)且深入的研究,在翻譯過程中,該譯本展現(xiàn)出了諸多譯者主觀能動性的體現(xiàn),在語言表達方面獨具匠心。
截至2024年10月,中國知網(wǎng)上有關(guān)《小婦人》的翻譯研究主要使用的是功能對等理論、接受美學(xué)以及女性主義文體學(xué)等,用譯者行為批評理論來分析該作品的論文尚未存在。因此,本研究采用譯者行為批評理論,以劉春英、陳玉立于2017年出版的漢譯版本(下文簡稱為劉譯)和洪怡、葉宇于2020年出版的版本(下文簡稱為洪譯)為研究對象,從“翻譯內(nèi)”與“翻譯外”兩個維度出發(fā),借助“求真——務(wù)實”連續(xù)統(tǒng)的評價模型,深入剖析這兩個《小婦人》漢譯本的譯者行為。旨在通過此研究,進一步拓展《小婦人》的翻譯研究范疇,同時為譯者行為批評理論的實際應(yīng)用貢獻更多力量。
二、譯者行為批評理論概述
譯者行為批評理論,一項由中國學(xué)術(shù)專家周領(lǐng)順于2014年倡立的具備本土特色的原創(chuàng)翻譯理念,已在本國翻譯學(xué)范疇內(nèi)引發(fā)顯著反響。翻譯行為批判著重于探究翻譯活動中帶有主觀思考的譯者的行動要素,力求對譯者行為及其社會化的翻譯效應(yīng)進行精確而公正的描述,展現(xiàn)出其廣泛性、體系性和客觀性。探究譯者的活動,應(yīng)深入分析處于特定情境中的譯者與意志、身份、角色、行動及其產(chǎn)出文本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以宏觀社會視角審視譯者的行為,旨在融合翻譯主體的主觀意圖、翻譯實踐的社會屬性、翻譯流程的多元維度以及社會因素的雙向影響等關(guān)鍵要素,以全面理解翻譯行為的實質(zhì)。在譯者行為批評的視角下,“求真——務(wù)實”這一譯者行為連續(xù)統(tǒng)的評價框架為評估譯者行為及其翻譯成品的質(zhì)量提供了實踐性的指導(dǎo)手冊。
近年來,中國有多位學(xué)者將譯者行為批判理論應(yīng)用于分析國內(nèi)外經(jīng)典作品的漢英譯文。此類研究主要探討譯者在詞匯選擇、修辭運用、文化象征傳播、語言特色建構(gòu)以及翻譯手法決策等層面。依據(jù)譯者行為批評理論的視角,在“追求真實性與實際效用”的連續(xù)譜系中,譯作者或原始作品傾向左端,而讀者或社會群體則位于右端。這表明,翻譯文本越接近連續(xù)統(tǒng)的左端,其對原作或作者的忠實度越高;相反,越接近右端,則翻譯文本與原作的差異偏大,但更能滿足讀者和社會的期待。當(dāng)翻譯作品位于連續(xù)統(tǒng)的中間時,譯者實現(xiàn)了譯作真實性和適用性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
三、譯內(nèi)行為分析
周領(lǐng)順教授曾說,內(nèi)部因素主要探討的是語言轉(zhuǎn)換的挑戰(zhàn)。“譯內(nèi)效果”這一概念,在翻譯成果維度上體現(xiàn)為譯作與原作的一致性,具體指譯作對原作的忠實程度;在譯者操作層面,則反映在譯者于翻譯歷程中追求與原作高度吻合所投入的努力。本研究將從詞匯及意義、從翻譯策略出發(fā),著重剖析人物性格描繪與角色構(gòu)建等層面,對兩個版本的翻譯活動進行細致探討。
(一)人物語言個性
原文1:“You won’t stop,I know,as long as you can trail round in a white gown with your hair down,and wear gold-paper jewelry.”
劉譯文:“你不會停止的,我知道,只要你能夠披下頭發(fā),戴上金紙做的珠寶,身披白長裙搖曳而行,你就不會的。”
洪譯文:“你不會停演的,我知道,只要讓你穿著白長袍,披著頭發(fā),帶著金紙做的首飾,在臺上慢悠悠轉(zhuǎn)轉(zhuǎn)。”
在這個例子中,“trail round”原意為“轉(zhuǎn)悠”,洪譯版將其譯作“慢悠悠轉(zhuǎn)轉(zhuǎn)”貼合詞匯原意,雖在語言的文學(xué)性上不及劉譯版,但是符合原文背景,因此本句更偏向求真。劉譯版譯作“搖曳而行”,這樣翻譯使中文譯本讀起來四平八穩(wěn)、朗朗上口,還更符合中文的閱讀習(xí)慣,同時,從人物語言個性上來看本句借他人之口凸顯了句中人物貪慕虛榮的性格特色,由此也體現(xiàn)出譯者偏向“務(wù)實”的翻譯特點。
原文2:“Goodness only knows.Some poor creeter came a-beggin’and your Ma went straight off to see what was needed.There never was such a woman for givin’away vittles and drink,clothes and firin’.”replied Hannah.
劉譯文:“老天才知道。一些窮人來討東西,你媽馬上就去看他們需要什么。她是天底下最菩薩心腸的女人。”罕娜答道。
洪譯文:“只有天知道。有個可憐的人來求乞,你們媽媽馬上出去問他要些什么。從來沒有像她那樣的婦女,去施舍吃的,喝的,衣服和柴火。”漢娜回答說。
此句中的“creeter”原意為“家伙”,“vittles”意為“食物,補給”。劉譯版將其譯為“窮人”和“討東西”,在后半句的翻譯中,劉譯本別出心裁地將“woman”譯為中文語境里盡人皆知的“菩薩”。這一巧妙譯法,瞬間拉近了中國讀者與文本的距離。通過這種形象的轉(zhuǎn)換,馬奇太太親切慈悲、關(guān)愛窮人的性格特點得以生動凸顯,成功塑造并呈現(xiàn)出一個品德極為高尚的女性形象,讓中國讀者能更直觀地感受到人物的美好品質(zhì)。此刻,該譯文巧妙地在“求真”與“務(wù)實”之間尋得了絕佳平衡。反觀洪譯本則比較忠實于原作,在語言表達層面,作品的文學(xué)性未得到彰顯。與此同時,人物性格的設(shè)定也被削弱,未能給讀者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
(二)人物塑造分析
原文3:She had a decided mouth,a comical nose,and sharp,gray eyes,which appeared to see everything,and were by turns fierce,funny,or thoughtful.
劉譯文:她嘴巴剛毅,鼻子俊俏,灰色的眼睛異常敏銳,似乎能看穿一切,眼神時而熾烈,時而風(fēng)趣,時而又像是在沉思。
洪譯文:她長著一張堅定的嘴,一個好笑的鼻子,還有一雙犀利的灰眼睛,這眼睛好像能洞察一切,有時厲害,有時有趣,有時深思。
此例中,“comical”原意為“好笑滑稽的”,劉譯本選用了該詞積極的意義,將之譯為“俊俏”,體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后半句中“by turns……”采用了排比的譯法,將其譯為了“時而……時而……時而……”中文讀起來朗朗上口,既保留了原文的語序,又在譯文上取得了美感,使讀者能夠立刻理解譯文并體會到譯文的情感。“a decided mouth”是一種生動的描述,洪譯本說的“堅定的嘴”想表達的就是這層意思,這樣的譯法豐富了喬的性格特征,即一個自信且果斷的女孩子,這一處理方式使得譯文在求真和務(wù)實之間達到了平衡。
四、譯外行為分析
“譯外”研究涉及翻譯之外的領(lǐng)域。外部研究側(cè)重于探索文本與其外部實際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著重評估翻譯作品在社會中的應(yīng)用效能,其核心在于考察翻譯文本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guān)聯(lián)。此領(lǐng)域研究者傾向于深入剖析影響譯作的社會背景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政治體制、歷史脈絡(luò)、文化傳統(tǒng)、審美觀念、意識形態(tài)導(dǎo)向以及目標(biāo)讀者群體等客觀層面(周領(lǐng)順2020)。這些社會因素對于翻譯活動的制約作用,可從翻譯過程的起始、推進以及終結(jié)等階段展開剖析。基于此,本文根據(jù)翻譯活動的開展進程,從兩個極具代表性的維度,也就是讀者因素與譯者因素出發(fā),對兩位譯者的翻譯行為展開深入探究。
(一)讀者因素
《小婦人》首次出版于1886年,而國內(nèi)對該作品最早的譯本是1987年由王漢梁所譯。當(dāng)時書中所體現(xiàn)的女性主義運動在國內(nèi)還未形成趨勢,而在洪譯本2020年和劉譯本的2017年時,該作品已經(jīng)獲得許多關(guān)注,許多讀者通過該作品映射自己本身在成長中所獲得的經(jīng)驗,在這些讀者當(dāng)中,女性讀者數(shù)量龐大,因此該作品在兩個版本的譯作下獲得了更多女性讀者。該書的傳播力度,無論是知名度還是閱讀量在兩個譯本出版之后又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這些都歸功于時代的進步以及各種先進思潮在國內(nèi)的蓬勃發(fā)展。
原文4:Meg's high-heeled slippers were very tight and hurt her,though she would not own it,and Jo's nineteen hairpins all seemed stuck straight into her head,which was not exactly comfortable,but,dear me,let us be elegant or die.
劉譯文:梅格的高跟鞋太緊,腳被夾得生疼,卻又不愿承認;喬的十九個齒的發(fā)夾似乎要直插入她的腦袋,令她非常不自在;不過,嘿,不瀟灑,毋寧死!
洪譯文:梅格的高跟鞋很緊,使她腳痛,但她不肯承認;而喬的十九個發(fā)針好像都筆直插進了她的腦袋,那完全不可能是舒服的。可是天哪,我們不漂亮,毋寧死!
此例中,“l(fā)et us be elegant or die”字面意思為“不優(yōu)雅就去死”,它常常在口語里使用,用于宣泄?jié)饬业那榫w。但是直接翻譯不符合中文閱讀習(xí)慣,因此面對中英之間的語言差異,兩個譯本均采用了歸化的翻譯策略,但選詞有所不同,劉譯本選取了中文里地道的表達方式將之譯為“不瀟灑,毋寧死”。而洪譯本譯為了“我們不漂亮,毋寧死”。相比之下劉譯本屬于閱讀性和理解性極強的表達方式,既平衡了譯文文學(xué)性又在閱讀體驗上兼顧了中文讀者的習(xí)慣,在務(wù)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洪譯本雖也采用了歸化的策略,但更貼合原文,趨向求真,也能讓讀者與書中的人物共頻,感受人物所傳達的情緒。
(二)譯者因素
劉譯本的兩位譯者都是女性,因此相較于之前的版本,二位譯者在翻譯時所采用的策略,文筆都更具有獨特的風(fēng)格。劉譯本撰寫了前言,體現(xiàn)了譯者的翻譯思想,也借此向讀者傳達譯作精神。
原文5:It will be good for my vanity;I've been
getting a bit puffed up with my wig.It will be good for my brains to take that mop off.My head feels deliciously light and cool now,and the barber said that before long I shall have short curly hair,boyish,becoming,and easy to keep in order.I am satisfied,so kindly take the money and let us have supper.
劉譯文:這正好可以治治我的虛榮心,我原來對自己的頭發(fā)也太自鳴得意了點兒。現(xiàn)在剪掉這頭亂發(fā),還可以健腦益智,我的腦袋變得又輕便又好使。理發(fā)師說短發(fā)很快就可以卷曲起來,這樣既活潑又好看,又容易梳理。我高興著呢,收起鈔票,我們吃飯吧。
洪譯文:這對我的虛榮有好處,我太為自己的頭發(fā)而驕傲了。把那些蓬亂的頭發(fā)去掉,對我的腦子有好處。我的腦袋奇妙地又輕又涼,理發(fā)師說我很快就會有一頭鬈發(fā)。現(xiàn)在這樣既有男孩子氣,又合適,又便于梳理。我很滿意。請收下這錢,我們這就吃晚飯吧。”
在這個例子中,短句“getting too proud of my wig”劉譯本為“對自己的頭發(fā)也太自鳴得意了點兒”此處的譯文帶有譯者本人的理解。譯者選用了略夸張的譯文“自鳴得意”表現(xiàn)出此時書中人物喬當(dāng)下的心境。譯者這樣的翻譯方式能夠充分地將讀者帶入其中并體會到人物情緒。洪譯本并未對該短句做更多改寫,直譯為“為頭發(fā)感到驕傲”沒有體現(xiàn)出人物的感情色彩。此例句中另外一個翻譯也極具譯者本身的色彩,原文中“boyish”本意為“男孩子氣的”,但劉譯本中避開了詞匯本意中的性別色彩,譯為了中性詞匯“活潑”,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譯者在翻譯該類具有性別色彩的句子或詞語時有意地規(guī)避掉詞匯本身的性別意義,而較為中性的詞匯更能保證該譯本平等的性別意識和舒適的閱讀體驗。洪譯本對“boyish”一詞的翻譯屬于貼合原意,并未在詞匯本身所具備的性別色彩進行過多的考量,因此洪譯本更偏向求真。
綜上所述,兩個漢譯本各有特點,洪譯本的發(fā)行時間要早于劉譯本,在人物塑造和性格描述等翻譯特點上洪譯本并未進行過多的改寫,而是盡量貼合原文。雖然忠實原文但沒有完全再現(xiàn)原文的文學(xué)性,更偏向“求真——務(wù)實”中的求真。劉譯本所采用的一些策略和選詞不僅能夠再現(xiàn)原文的文學(xué)性,在人物塑造和情感描寫方面更容易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在選詞的性別意識方面也有所考量,這些特點均體現(xiàn)出劉譯本更傾向于務(wù)實,這樣的譯文能夠使書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更受歡迎,并讓讀者能夠有更加順暢的閱讀體驗。
五、結(jié)語
周領(lǐng)順教授所倡譯者行為批評理論構(gòu)成了本文探討的理論基石,對劉春英、陳玉立以及洪怡、葉宇漢翻譯版本《小婦人》中的內(nèi)部翻譯行為與外部翻譯行為進行了解析。客觀地分析了譯者行為在“求真——務(wù)實”維度的呈現(xiàn)。譯作帶給讀者的效果研究表明兩個版本各有側(cè)重,洪譯本更趨于求真,以保證內(nèi)容和意義的準(zhǔn)確性,譯本在貼合原文的基礎(chǔ)上對詞匯和句子的選擇較為保守,并未完全再現(xiàn)出原文本身的文學(xué)性。劉譯本向讀者靠近,在選詞方面充分務(wù)實于中國讀者,譯文生動、地道、傳神,在人物塑造、性格描寫和文學(xué)性方面能夠使讀者共情。總體來說,兩位譯者的譯作各具特色,譯本所呈現(xiàn)的不同翻譯風(fēng)格與譯者所處的社會語境,時間背景和譯介資源均有關(guān)系。翻譯批評,作為推動翻譯事業(yè)穩(wěn)健發(fā)展的關(guān)鍵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研究旨在通過對《小婦人》兩個漢譯本譯者行為展開對比剖析,期望能為優(yōu)秀英美文學(xué)作品的漢譯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參考文獻:
[1]周領(lǐng)順.譯者行為研究及其理論建設(shè)[J/OL].中國翻譯,2023,44(01):16-23+188[2025-02-12].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Y4qPNLDuvZanYF_DzLU9434WSQ41G7ngW0kMfhNleNOtbUTJJdEbh6uhjo6aoHnFoQt1Rhh2OR2GnRYZBiXIFugugMqrYmftsgDu2ul4zRRbGY3Jkkvbtill2SOELcirLNK_bScEcp2MjU_HzLuzd1gdXse2BLdHXWRkxsJ_DLn_fVQkgjjWw==amp;uniplatform=NZKPTamp;language=CHS.
[2]周領(lǐng)順.譯者行為研究方法論[J/OL].外語教學(xué),2021,
42(01):87-93[2025-02-12].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Y4qPNLDuvZFZYCUkkVib6xYle5FAcwc5mhtvDeVErGqdtA--j7Xh9Wds6uwgZ1nj8CCZpDj9uKvcMLjEn1sEmKZgixCeNH3puhxWc4GaWEbmJb4X_Pe0rJxcoPl6LyFycdvL9KOncCG1yIRcR87v7XvBweWS2DRusWB2vXEiEIH9s6-qZgHHA==amp;uniplatform=NZKPTamp;language=CHS.
[3]周領(lǐng)順.譯者行為批評的理論問題[J/OL].外國語文,2019,
35(05):118-123[2025-02-12].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Y4qPNLDuvYp3c9ac3d1DBUARXPCURtaTkelTRfgqKsznrKfNdpT7uWftcgw5yuYMhad6tobwk9rti0wjFS4XmqAmSSEZuW9NVDmObNu6Tmm_dXJsEgeUcadaYaEumka24kwsAsPep3PVe-XGZ0oxsS3w4P8G2d6CF2F8HH8a4Ehd1m_hWWSMw==amp;uniplatform=NZKPTamp;language=CHS.
[4]黃勤,劉曉黎.譯者行為批評視域下《肥皂》中紹興方言英譯策略對比分析[J/OL].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19,
42(04):131-141+160[2025-02-12].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Y4qPNLDuvbgxd6S1STkbvodGh5JJrkY6s3lpNkjOxrkkujPIfuziu3dr60Tr4NRp9hIfbEEc1DGwbh0z_5vK8jlpkuF8DvPsKp6lSj9TOYtr_Q9VgFCGFfth3OOQ27n2jXtTLsT1CVOFxGgB1wHzPJuXuwKaDMdXtkiI-9vgxG8EISOaCwVHg==amp;uniplatform=NZKPTamp;language=CHS.
[5]周領(lǐng)順.譯者行為批評中的“翻譯行為”和“譯者行為”[J/OL].外語研究,2013(06):72-76[2025-02-12].https://
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Y4qPNLDuvbWSmk1CUb-3zw_4rPKnEWRY7cxY9O9XvuvF2h2FT1TL7kDysEF9cxburHf6KfWhfTf5VrL9cc1QJwu_jIyuGhwaJZUkYLfe3yZnYraybu1aaTa7dBzihVQP2TMDcKf5BOGAzV9H-SpORPUBPDZOqYhB0v8yre1NDMCU8f4ZX6Kdg==amp;uniplatform=NZKPTamp;language=CHS.
[6]Louisa May Alcott.Little women[M].New York:Grosset Dunlap,1978.
[7]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M].劉春英,陳玉立,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
[8]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M].洪怡,葉宇,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
蘇芮珂(1999.10-),女,河南禹州人,揚州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
田德新,通訊作者,男,漢族,陜西渭南人,博士研究生,揚州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博士生導(dǎo)師,研究方向:傳播學(xué)、跨文化交際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