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以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為導向,創設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實現對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培養.因此,在高中數學解題教學中,教師應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注重對學生解題思維的有效培養,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問題的本質,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從而提升數學教學質量,落實新課改的要求。
1高中數學教學中優化學生解題思維的意義
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難度明顯提升,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面臨的負擔也明顯加重.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大多通過刷題、記憶解題模板等方式來掌握解題方法,這不僅導致解題效率低下,還增加了學習壓力,阻礙了其學習興趣的培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可以讓學生更加高效地掌握問題的解決思路,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其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教師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抓手,落實素養培養目標.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重視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以促進其終身發展.灌輸式教學已難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尤其在解題教學中,教師需避免僅聚焦學生解題效率的提升而忽視學習能力培養的傾向,切實落實新課改要求,通過在教學中強化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真正理解知識的本質,經歷完整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實現學習能力的發展,進而推動數學素養的提升.
2 高中學生數學解題思維的優化策略
2.1 關注獨立思考,增強自主思考意識
在以往的高中數學解題教學中,學生大多依據教師的指導來建構解題思路,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導致無法做到舉一反三.對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自主建構解決問題的思路,促使其在獨立思考中積累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從而提升解題思維能力[2.
例如,在“圓錐曲線的方程”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在掌握了學科基本知識之后,教師引導他們開展專題訓練活動,讓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通過線上方式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任務:回顧自己學習圓錐曲線方程知識的過程,思考自己解決的相關問題,并思考圓錐曲線問題可以分成哪些類型,以及可以使用哪些方法來解決.學生在對這些問題進行獨立思考之后,可以通過線上方式向教師反饋自己的收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課前反饋”的結果進行分類,發現學生提出了多種問題類型,如“求軌跡方程的問題”“求最值的問題”等.此外,部分學生還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一般思路.接下來,教師為學生展示本次訓練活動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并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這些問題進行分類,思考需要用到哪些知識來解決相關問題.這種方式在解題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構建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促進其解題思維的發展
2.2 滲透數學思想,加深問題本質理解
數學思想是通過對數學知識進行概括后產生的本質認識,是數學知識的精華.在高中數學解題中,學生往往需要運用數學思想來解構問題,從而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思路.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對數學思想的理解,深化學生的理解與感悟,使其能夠真正理解數學問題的本質,進而逐步提升解題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主要運用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方程思想、化歸思想等數學思想.
例如在“函數的基本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展示例題,引導學生使用分類討論的思想來解決問題
例題 函數 f(x)=ax2+bx+c 的零點個數是多少?
在向學生展示了例題之后,教師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討論,讓學生對如何解決問題形成基本的認識.在對問題進行分析之后,學生可以發現,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預設多種情況,例如“當 a =0 時”“當 b=0 時”等,不同的情形會導致不同的結果.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分析,從而讓學生在分類討論中解決問題.接下來,教師再向學生展示更多類似的題目,讓學生更好地運用分類討論的思想去解決函數性質的問題,進而加深其理解
又比如在“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的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展示例題:解不等式 
? gt;x-1. ,在學生了解了題目的信息之后,教師首先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分析之后,學生發現僅靠計算的方式很難快速獲得結論.之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出問題:是否可以通過畫圖的方式來快速解決問題?如此,可以讓學生形成數形結合的思想,為學生提供新的問題解決思路.在此基礎上,學生從數形結合的角度出發,發現可以將不等式的右邊看作是 y ,進而得到一個新的不等式.隨后,學生就可以借助畫圖的方式快速得到結論.
2.3 指導解題技巧,逐步提升解題水平
高中階段的數學問題難度明顯增強,在培養學生解題思維的過程中,教師要避免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手段,防正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枯燥、乏味的印象.在解題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解題方法的指導,幫助其建立正確的認識,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解題水平.在指導學生解題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幫助其更好地建立解題策略
例如,在“函數概念與性質”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對學生的錯題進行分析,將學生的易錯點進行歸類匯總,并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例如,有的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忽視定義域表示的是誰的范圍”這一錯誤,對此,教師判定學生對“函數概念、函數本質”的理解不夠透徹.因此,在為學生提供典型例題的同時,教師也應引導學生回顧相關的基本知識,幫助學生厘清“取值范圍”和“定義域”等概念之間的區別
又如,有的學生在解決不等式問題時,忽略了討論最高項系數是否為0.對此,教師針對學生的錯誤,應進一步加強分類討論思想的指導,讓學生學會以完整的方式對題目中的各種情況進行討論.同時,教師可注重使用激勵性評價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解題自信,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更加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從而使其解題思維獲得更好的發展
2.4 引導認知遷移,完善問題解決方案
在高中數學解題教學中,學生容易出現無法將解題經驗遷移到其他問題中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方法沒有建立正確的認識,他們無法做到舉一反三.對此,在解題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認知遷移,讓學生能夠將解題方法應用到更多的情境中去,在認知遷移中內化解題方法,完善其對解題方案的認識.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導學生進行遷移的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題目,避免通過大量做題的方式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以防學生思維僵化.
例如,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一題多解”和“變式訓練”等方式,引導學生實現有效的認知遷移.如在“雙曲線”的教學中,教師首先給學生展示題目;雙曲線 
? 的離心率用 e- f(k) 來表示,那么 f(k) 的增減性是怎樣的?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使用雙曲線的性質以及數形結合的思想,得到 f(k) 是一個常數”這個結論.在學生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后,教師向學生展示變式題目:一個實軸長和虛軸長相等的雙曲線被稱為等軸雙曲線,等軸雙曲線的離心率是怎樣的?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上一題中用到的思路,從而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在學生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之后,教師繼續向學生展示新的題目,促使學生探索更多的情境,進一步加深理解.最后,教師再給學生布置任務,鼓勵學生基于對相關解題思路的了解,自主設計相關題目,讓小組內成員去解決.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認知遷移,讓學生在知識和經驗的使用中不斷強化認知,搭建起完善的解題邏輯,從而強化其解題思維
2.5 重視歸納反思,深化解題方法理解
良好的歸納反思意識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解題思路,實現解題思維的培養.在高中數學解題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對問題解決的過程進行歸納反思,使學生能夠及時完善自己的認識.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引發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讓其可以從更多角度審視自己的問題解決過程,建立更加完善的解題邏輯.在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反思的過程中,教師要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并合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學生歸納總結的效率,幫助其更好地進行反思
例如在“等比數列”的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展示典型題目:等比數列 {an} 的前三項的和是168,已知 a2-a5=42 ,那么 a5,a7 的等比中項是什么?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沒有注意等比中項的正負,從而導致結果錯誤.對此,在學生掌握了正確的解題方法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讓學生提煉這一類問題的解題思路,從而加深印象.學生通過分析發現,在解決這一類問題時,容易將 a5 和 a7 的等比中項誤認為是 a6 ,從而出現錯誤.這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不同數學概念之間的區別.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對其他類似的錯誤進行分析,包括“忽視奇數項或偶數項的符號”“忽視公比為1的情況”等.通過這些討論,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形成對高效解題的正確理解.在歸納反思的過程中,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將自己總結的信息匯總到錯題集或筆記本中,梳理知識之間的關聯,從而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識框架,增強解題思維.
3 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解題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真正理解解題過程,掌握自主解題的能力.在解題教學中,教師應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探究空間,激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展開對問題的探索,增強學生在教學中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從而更好地實現對學生解題思維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馬宇鯤.基于“學案導學”模式提升高中生數學解題能力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4(32) :38 -41.
[2]林燕峰.高中數學解題教學中邏輯思維的培養策略分析:以數列解題教學為例[J].數理天地(高中版),2024(2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