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山市歙縣的煙火街巷里,潘翠良手中剪刀與梳子翻飛如舞,剪出無數顧客滿意的笑容,精湛的理發技藝讓她聲名遠揚。
而在這市井喧囂之外,她還有另一個閃耀的身份——歙縣藍天救援隊的“幕后守護者”。
自2017年推開藍天救援隊的大門,8年時光悄然流轉,潘翠良以獨特的方式,在公益長卷上書寫著“少說多做,默默奉獻”的動人篇章。
2017年5月14日,仿若命運精心安排的相遇。熱愛運動、渾身充滿活力的潘翠良,在妹妹同事孫國軍的牽引下,踏入野狼谷這片充滿挑戰與激情的天地,開啟了與歙縣藍天救援隊的初次邂逅。
彼時,整齊劃一的隊伍如同鋼鐵長城,專業有序的訓練似精密運轉的齒輪,瞬間俘獲了潘翠良的心。她像一滴水珠匯入浩瀚海洋,迅速融入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在深入了解后,她發現這支隊伍恰似一汪清泉,純粹且澄澈,只為公益而奔涌。此后,只要時間允許,潘翠良便如饑似渴地跟著隊友學習技能、奔赴任務現場。
在學雷鋒活動中,她更是將手中的理發工具化作愛心的畫筆,走進社區,為老人們描繪出清爽的模樣。有時,她還帶著兒子一同前行,如同播撒希望的種子,期盼這份助人的溫暖能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歲月的車輪滾滾向前,從2017年到2025年,歙縣藍天救援隊的足跡遍布一處又一處的“戰場”。洪水咆哮著想要吞噬一切,疫情如同無形的陰霾籠罩大地,雪災肆意地裹挾著寒冷,火災與山體滑坡無情地摧毀家園,但這支隊伍始終像無畏的戰士,沖鋒在最前線。
潘翠良與隊友們并肩作戰,見證著隊伍如何在災難的驚濤駭浪中,成為守護生命的堅固燈塔。而對藍天救援隊的歸屬感,也如同深埋地下的樹根,在她心中不斷生長,愈發牢固。在隊長的鼓勵下,潘翠良接下后臺時長統計這份看似平凡卻意義非凡的工作。
這工作就像一場漫長的拼圖游戲,每一個任務時長都是關鍵的碎片,既磨人又耗時,但她從未有過一絲懈怠。
每晚,當城市漸入夢鄉,她便化身嚴謹的“時間記錄者”,仔細拼湊著隊友們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遇到忙碌時刻,兒子主動伸出援手,隊友們也熱情相助,這份工作不再是她一人的堅守,而是凝聚著眾人力量的習慣,如同每日升起的朝陽,從未缺席。
然而,生活總愛出其不意。2019年1月,一紙體檢報告如同一記重錘,打亂了潘翠良的公益節奏。身體亮起的紅燈,讓她不得不減少奔赴一線的次數。那段日子,她仿佛迷失在迷霧中的航船,自我懷疑的陰霾籠罩心頭,甚至一度想要放棄這條走了許久的公益之路。
但隊長和隊友們沒有讓她獨自在黑暗中徘徊,他們的鼓勵如同溫暖的火炬,照亮了潘翠良前行的方向。這份珍貴的信任,讓她選擇繼續堅守在后臺崗位,成為隊伍堅實的后盾。
8年光陰,白駒過隙。潘翠良始終將藍天救援隊“少說多做,默默奉獻,完善自我,善待他人”的宗旨銘記于心、付諸于行。做公益于她,早已不是一時興起的沖動,而是融入血脈的執著。這8年,她不僅是藍天救援隊的中堅力量,更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與堅韌,成為婦聯引領下“巾幗紅”公益力量的生動縮影,用溫暖善意編織守護社會的愛心網絡,展現新時代女性“不讓須眉”的責任擔當,踏出了一串閃耀著光芒的堅實足跡。
來源:黃山市歙縣婦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