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U416.03 文獻標識碼:A DOl:10.13282/j.cnki.wCcst.2025.04.018
文章編號:1673-4874(2025)04-0063-04
0 引言
聚氨酯(PU)是一種嵌段共聚物,該材料已廣泛應用于汽車、建筑、制冷等多個工業領域[1。據統計,全球PU的年產量已 gt;2 000×104 t,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廢棄 PU[2-3] 。目前較為經濟的處理方法是將液態PU機械壓縮成固態,作為固廢材料再填埋,但成本較高且易污染環境。因此,迫切需要開發經濟有效的固廢PU處理方法[4]。研究表明PU預聚物的改性技術可以改善瀝青的路用性能,可考慮將PU用于改性瀝青的制備以循環利用這種固廢材料[5-6]。SBS作為常用的瀝青改性材料,可以明顯改善瀝青路面性能7。一般來說,SBS改性瀝青的性能主要取決于SBS摻量,摻量越高,瀝青性能越好。然而高摻量SBS改性劑不僅會增加原材料成本,還易出現離析現象[8。因此,可考慮回收制備固態聚氨酯顆粒(PUP),充分發揮PUP自身的高耐久性和高彈性,再與SBS復配制備PUP/SBS復合改性瀝青(PUSA)。現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液態PU預聚體對SBS改性瀝青的性能影響,而在PU改性瀝青的老化過程中,未揭示PUP的化學結構變化對PUSA的路用性能影響。本文的目的是研究PUSA在老化過程中的化學結構變化規律,探討改性劑組分變化對瀝青性能的影響,揭示PUSA在不同老化溫度下的性能變化規律,探討SBS和PUP摻量、老化溫度等因素對PUSA常規物理性能、流變性能和高溫儲存穩定性的影響。
1 原材料與試驗方法
1.1 原材料
本研究中所用基質瀝青為 sκ70? 道路石油瀝青,其性能指標如表1所示。以PUP和線形SBS為改性劑,硫黃為穩定劑。PUP的基本性能指標如表2所示。
表1 Sκ70? 道路石油瀝青的性能指標表

表2PUP的性能指標表

1.2改性瀝青制備
將基質瀝青加熱至流動狀態,隨后在瀝青中分別按表1加入 15%PUP 和 5% SBS,采用高速剪切儀進行剪切。在此過程中,剪切速率、剪切溫度和剪切時間分別為4500r/min、165℃和50min。剪切過程中還加入0. 1% 硫黃(與基質瀝青的質量比)作為穩定劑,最后在165℃的烘箱中發育溶脹60min。本次試驗所制備的PUSA試樣如表3所示。
表3PUSA試樣匯總表

1.3試驗方法
(1)老化試驗:采用旋轉薄膜加熱老化試驗(RTFOT)對四種PUSA進行短期老化。老化溫度分別設置為140℃、163℃和180℃,老化時間統一設置為85min。
(2)常規物理試驗:依據ASTM美國材料實驗協會的相關標準,分別采用軟化點(ASTMD36)和5℃延度(ASTMD113作為高低溫物理性能評價指標。PUSA的稠度采用錐入度試驗測試,采用布氏黏度計測試PUSA的旋轉黏度(ASTMD4402),測試溫度為135℃。
(③動態剪切流變儀(DSR試驗:根據美國國家公路與運輸官員協會的AASHTOT315-12規程,使用DSR對PUSA進行溫度掃描測試,評價指標為車轍因子。測試溫度范圍為46℃~82℃,溫度間隔為6℃,測試頻率為10rad/s。
(4)多重應力蠕變與恢復(MSCR)試驗:根據ASTMD7405規程,采用MSCR試驗對PUSA的高溫性能進行測試。測試溫度設置為64℃,分別在0.1kPa和3.2kPa的應力水平下進行10次蠕變與恢復循環。每個循環持續10s,其中1s用于應力加載蠕變,9S用于應力卸載恢復。
(5)聚合物離析試驗:按照ASTMD7173標準,對PUSA的高溫儲存穩定性進行評價。將流動態PUSA倒入鋁管中,豎直放置于163℃烘箱中48h,然后將其放入冰箱冷卻。將鋁管等分為三段,將上段和下段的PUSA進行軟化點試驗,計算二者軟化點差值。
(6)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試驗:采用FTIR分析PUSA在老化過程中的化學結構變化,波數掃描范圍為 400~4000cm-1 ,分辨率設置為4 cm-1 。
2試驗結果與分析
2. 1 常規性能
圖1至圖4顯示了不同老化溫度下PUSA的常規性能試驗結果。由圖1至圖4可以看出,PUSA的軟化點、延度和黏度均高于基質瀝青(PUSAO)。PUSA1、PUSA2、PUSA3的錐入度明顯小于基質瀝青(PUSAO),這說明PUP或SBS均可以改善PUSA的高低溫性能。PUSA3的延度明顯低于PUSA2,說明PUP對低溫性能的改善效果不如SBS,這是因為PUP降低了SBS在瀝青中的分散均勻性,減弱了SBS與硫黃的化學反應程度。PUSA的高溫性能改善是由于PUP能吸收瀝青的輕組分而膨脹,從而提高PUSA的瀝青質含量。
圖4不同老化溫度下PUSA的黏度試驗結果柱狀圖

此外,隨著老化溫度的升高,PUSAO和PUSA2的軟化點和黏度明顯增加,而其延度和錐入度明顯下降。老化后PUSA3的黏度明顯高于另外三種PUSA,這是因為PUP在老化過程中氫鍵斷裂,相分離程度和結晶度下降,輕質組分擴散到PUSA內部發生明顯的膨脹反應,使得PUP、SBS與瀝青分子形成空間網狀結構。
2.2 彈性響應性能
圖5至圖7為不同老化溫度下的不可恢復蠕變柔量Jnr )試驗結果。由圖5至圖7可知,與PUSA0相比,PU-SA1的 Jnr 明顯降低,這說明PUSA1的抗車轍性能明顯優于PUSAO。同理,PUSA3的 Jnr 也低于PUSA2,PUSA的抗車轍性能由高到低為PUSA3 gt; PUSA2 gt; PUSA1 gt; PUSAO,說明PUP的加入顯著提高了PUSA的抗車轍性能。此外,PUSA3的 Jnr 差值明顯大于PUSAO、PUSA1和PUSA2,說明PUP增加了PUSA彈性組分比例,且PUP的溶脹反應增加了瀝青質含量,分子中的極性基團與瀝青質組分形成氫鍵。同時,瀝青輕質組分被PUP或SBS吸收,因此PUP、SBS和瀝青質共同吸收了瀝青的輕質組分,從而改善了PUSA的高溫抗車轍性能。
圖1不同老化溫度下PUSA的軟化點試驗結果柱狀圖

圖2不同老化溫度下PUSA的延度試驗結果柱狀圖
圖5不同老化溫度下PUSA的 Jnr(0.1kPa) 值試驗結果柱狀圖
圖3不同老化溫度下PUSA的錐入度試驗結果柱狀圖
圖6不同老化溫度下PUSA的 Jnr(3.2kPa) 值試驗結果柱狀圖

圖7不同老化溫度下PUSA的 Jnr 差值試驗結果柱狀圖

2.3高溫儲存穩定性
PUSA上段和下段軟化點試驗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PUSAO和PUSA2的軟化點差值相差較大,這說明高摻量的SBS不利于PUSA的抗離析性能。同時,PUSA1和PUSA3的下部軟化點均高于上部軟化點,這是由于PUP和瀝青的密度不同,在高溫儲存過程中,PUP向儲存罐底部移動。PUSA1的軟化點差值為 7.5° ,表明其高溫儲存穩定性較差,即PUP與瀝青的相容性較差。與PUSA1相比,PUSA3的軟化點差值明顯降低,這可能是因為SBS的存在對PUP的遷移運動產生了限制作用。
表4PUSA的離析試驗結果表

2.4流變老化性能
采用車轍因子作為表征PUSA的高溫抗車轍性能的評價指標,而車轍因子差值(老化后車轍因子減去老化前車轍因子)可反映PUSA的老化程度。表5為PUSA不同老化溫度下的車轍因子差值。
表5不同老化溫度下PUSA的車轍因子差值計算結果表

由表5可知,不論改性劑摻量,PUSA的車轍因子差值均隨老化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說明PUSA的老化程度隨老化溫度的升高而加劇。此外,在相同老化溫度下,PUSA1的車轍因子差值小于PUSAO,而大于PUSA3和PUSA2。由此可知,PUSA的耐老化性能排序為PUSA2 gt; PUSA3 gt; PUSA1gt;PU-SAO。綜上所述,PUP的加入提高了PUSA的抗老化性能。
2.5 微觀老化性能
由于SBS改性劑存在,老化過程會使PUSA中的亞砜基 (1032cm-1 含量增加,而丁二烯 966cm-1 )含量降低。為進一步量化PUSA特征基團的含量變化,采用亞砜基指數 (I1032 和丁二烯指數 (I966) 作為評價指標,計算方法如式(1)和式(2)所示:


式中: A1032 —波數1 032cm-1 的特征峰面積;
A966 波數966 cm-1 的特征峰面積;A2800~2950 波數 2800~2950cm-1 的特征峰面積。
為深入分析不同老化溫度對PUSA老化性能的影響,以亞砜基指數變化率 (ΔI1032) 和丁二烯指數變化率1 ΔI966) 作為評價指標,其表達式如式(3)和式(4)所示:


將FTIR試驗結果代入式(1)至式(4),得到不同老化溫度下PUSA的 ΔI1032 和 ΔI966 ,試驗結果如圖8、圖9所示。
圖8不同老化溫度下PUSA的 ΔI1032 試驗結果曲線圖

圖9不同老化溫度下PUSA的 ΔI966 試驗結果曲線圖

由圖8可知,隨著老化溫度的升高,PUSA的 ΔI1032 均增大,說明老化溫度的升高加速了PUSA的老化反應。
另外,還可以發現同一老化溫度下由大到小的順序為PUSAOgt;PUSAlgt;PUSA3gt;PUSA2.這說明PUP或SBS的加入均能使PUSA的抗老化性能提高,且SBS的老化性能改善效果優于PUP,但PUSA1、PUSA2、PUSA3的抗老化性能仍優于PUSAO.這是因為PUP及其分解產物阻礙了瀝青膜內熱量的傳遞·削弱了熱氧分子與瀝青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了PUSA的抗老化性能。由圖9可知,與PUSA2相比,在不同老化溫度下PUSA3的均有所增加,說明PUP的加入降低了PUSA中的分解程度,這是因為PUP及其分解產物的存在降低了SBS與瀝青膜中氧分子的熱量接觸概率。
3結語
(1)與SBS改性瀝青相比,PUP對瀝青的高溫性能影響更大,同時PUP的加入能提高其低溫抗裂性能。不同老化溫度下的高溫穩定性由大到小的順序為PUSA3gt;PUSA2gt;PUSAlgt;PUSAO。PUP的添加不利于PUSA的高溫儲存穩定性,而PUP和SBS的復配能改善PUP對PUSA的高溫儲存穩定性的不利影響。
(2)在不同老化溫度下,PUP或SBS的加入均能提高PUSA的抗老化性能,而SBS對其老化性能的改善效果優于PUP。
(3)本次試驗開展了基于短期老化的PUP/SBS復合改性瀝青性能研究,而FUP在瀝青中的微觀形態、四組分含量、改性機理以及長期老化性能等因素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郭懿,周澤昶,楊禮明.等聚氯酯環氧改性瀝青制備及性能研究[J]公路.2024.69(1):289 - 295
[2]洪斌,王建翎,李添帥,等再生路面用聚酯酯改性瀝青改性機理與路用性能[J]中國公路學報.2023,36(12):275-288
[3]劉濤,郭乃勝,金鑫,等聚氨酯固-固相變材料改性瀝青的流變性能與改性機理[J]中國公路學報.2023.36(1):16 - 26
[4]張爭奇,張英楠,黃碩磊SBS - PU復合改性瀝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9(5):76-84
[5]林翔PU改性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試驗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3(7):38-40
[6]王富強.陽利君,陳鈺婷PU改性瀝青抗車轍性能試驗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22(9):15- 16·42
[7]邱超,秦仁杰,邱冬華.等聚氯酯復配SBS改性瀝青路用性能研究[J]交通科學與工程,2023.39(5):74 - 83
[8]張天晴聚合物改性瀝青性能評價研究進展[J]石油瀝青.2024.38(2)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