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療是惡性淋巴瘤的一線治療方案,在殺滅腫瘤細胞、延續患者生存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化療藥物的非特異性作用機制,對機體正常細胞也會造成一定損傷,進而引發一系列治療相關毒副反應。不僅會加重患者的生理痛苦和心理負擔,還會降低治療依從性,最終影響化療效果。為減輕惡性淋巴瘤患者化療痛苦,提高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臨床可采取護理干預措施。通過心理疏導、飲食干預、運動指導、并發癥預防、中醫護理等多維度干預,有效減輕患者不適感,降低治療痛苦,進而優化治療效果并改善患者生存質量?;诖?,本文旨在分析護理干預對惡性淋巴瘤化療毒副反應影響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惡性淋巴瘤;化療;毒副反應;護理干預;研究進展
淋巴瘤的形成機制較為復雜,其發病可能與感染、遺傳、免疫缺陷及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相關[1]。臨床治療惡性淋巴瘤以化療為主要手段,根據病理類型和惡性程度的不同,主要采取COPP、ABVD、R-CHOP、codox-mivac等化療方案,可有效殺滅腫瘤細胞。然而,在實際化療過程中常伴隨毒副反應。其中,胃腸道反應最為突出。研究顯示,化療誘導的惡心、嘔吐現象,發生率高達60%~80%,嚴重時可引發電解質紊亂、脫水,甚至導致患者提前終止治療。此外,骨髓抑制反應、疲乏、心血管并發癥及嚴重負面情緒等問題也較為常見,這些都是影響化療治療成功率的風險因素。因此,積極預防或減輕化療毒副反應,對保障治療順利進行至關重要,也凸顯了護理干預的重要性。通過對惡性淋巴瘤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顯著改善毒副反應相關癥狀,減輕化療不適感,降低治療中斷風險并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1惡性淋巴瘤概念及發病率
1.1 惡性淋巴瘤定義
惡性淋巴瘤是指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其特征為淋巴細胞惡性增殖。隨著疾病進展,腫瘤細胞可浸潤機體各組織器官。該病臨床病癥表現復雜,包括淋巴結腫大、消瘦、發熱等。
1.2 惡性淋巴瘤危害
惡性淋巴瘤呈浸潤性增長,可損傷機體各組織器官與臟器(包括腦組織、腎臟組織、神經組織等),并可發生大面積轉移?;颊呖沙霈F免疫系統受損、器官功能衰竭、貧血和出血、惡心嘔吐、頭痛、休克等癥狀。隨著疾病發展還可導致患者死亡。
1.3 惡性淋巴瘤發病率
近年來,惡性淋巴瘤發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歐美國家惡性淋巴瘤發病率約為9~15/10萬,我國發病率略低,約為6~13/10萬,但上升趨勢明顯。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每年新增淋巴瘤病例數達10萬例[2]。
2惡性淋巴瘤化療毒副反應
2.1 消化系統毒副反應
胃腸道反應為化療最常見的毒副反應之一,臨床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胃腸不適、食欲不振、口腔潰瘍、腹瀉等。目前,惡性淋巴瘤化療所導致胃腸道毒副反應的具體發生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普遍認為與胃腸道及黏膜受化療藥物刺激而出現損傷有關。
2.2 骨髓抑制反應
化療藥物雖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對增殖活躍的正常組織(如骨髓造血系統)也具有顯著毒性作用。其核心病理改變為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如中性粒細胞/白細胞顯著減少、造血功能受損導致貧血等)、出血表現、感染傾向等,患者可出現頭暈、頭痛、氣短、皮膚黏膜蒼白等癥狀。
2.3 化療相關性疲乏
化療相關性疲乏是化療患者中較為常見的毒副反應,其發生機制主要與化療藥物對正常細胞的毒性損傷、治療后營養攝入不足等因素有關?;熕幬镌谑褂眠^程中,可導致白細胞減少,促進炎癥介質(如腫瘤壞死因子)釋放。隨著炎癥介質的積累,會進一步影響人體正常細胞的功能,誘發全身性炎癥反應,引發疲乏癥狀。通常情況下,化療藥物的細胞毒性越強,患者的乏力癥狀就也越顯著。此外,由于化療可造成嘔吐、惡心等一系列胃腸道反應,導致患者進食量明顯減少、機體營養攝入不足,無法維持身體消化,進而加重疲乏癥狀[3]。
2.4 下肢靜脈血栓
血栓的形成主要與血液高凝狀態、血流動力學異常及血管內皮損傷有關。晚期淋巴瘤患者常伴有血液高黏滯狀態,同時化療相關的胃腸道反應也會導致體液丟失,進一步增加血液黏稠度,從而升高血栓風險。此外,部分患者化療期間需行下肢深靜脈置管,導致對血管內皮的機械性損傷顯著增加了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風險。一旦發生血栓,患者可出現患肢腫脹、疼痛及慢性潰瘍等情況,若未及時干預,可能進展為患肢壞死、肺栓塞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威脅生命。
2.5 嚴重負面情緒
多數腫瘤患者在確診并需接受化療時,常出現恐懼、緊張、害怕等負性情緒。隨著化療周期推進,治療相關不適感受和病情發作的痛苦的累積效應可加重患者的負面情緒,甚至導致治療依從性下降,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及遠期預后[4]。
3惡性淋巴瘤化療毒副反應的護理進展
3.1 飲食護理
惡性淋巴瘤化療患者應注重營養支持,建議選擇清淡易消化且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以維持機體的營養需求。由于患者常伴有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機體營養狀態較差,因此在飲食干預上需要注意,優先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并適當增加開胃食物。在可耐受的范圍內,可結合患者個人飲食偏好,但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陳芳[5]的研究發現,對淋巴瘤化療患者實行飲食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營養狀態,提高生活質量。
3.2 運動護理
適當的運動有助于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功能并能提高心功能,從而預防化療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在干預過程中,通過評估患者的機體情況、適應能力及運動功能,制定循序漸進的科學性運動干預方案。李芳芳[6]等的研究顯示,化療患者適應性運動能夠有效改善疲乏狀態,促進機體功能恢復。
3.3 心理護理
胡寧慧[7]研究表明,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心理護理可通過社會與心理支持、音樂療法等方式實施,為患者提供充分的鼓勵與關懷,營造溫暖的病房環境,以減輕其陌生感和恐懼情緒。還可通過播放患者喜愛的音樂或視頻,幫助轉移注意力,減輕臨床不適感受,從而改善化療心態。在化療前后,可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訓練及靜坐冥想,引導其放松身心,緩解機體緊張狀態;鼓勵患者主動表達自身感受,通過傾訴減輕心理負擔,從而改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促進化療的順利實施。此外,在心理護理中融入健康知識科普與教育也十分重要。通過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其對疾病知識認知程度。開展健康宣教有助于加深其對淋巴瘤、化療相關知識的正確認知,進而提高治療依從性,使其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
3.4 毒副反應護理
指導患者進行體能鍛煉,增強機體抵抗能力。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訓練(如咳嗽訓練),促進氣道分泌物排出;加強止吐治療,嚴格遵醫囑使用5-HT3受體拮抗劑、NK-1受體拮抗劑等藥物,有效緩解惡心、嘔吐等癥狀。密切監測患者機體狀態,化療后及時完善血常規檢查,動態評估血液指標情況,一旦發現骨髓抑制的情況,應立即報告醫師并采取應對措施。若患者出現口腔潰瘍,應采用高壓生理鹽水沖洗潰瘍處并局部用藥,預防感染;若患者存在血栓風險,可指導患者穿戴抗血栓彈力襪,促進局部血液回流,預防血栓。
3.5 中醫護理
中醫理論認為,化療后出現惡心、嘔吐多與脾胃虛弱、濕熱內蘊相關?;熕幬镄詫俸疀?,易損脾胃陽氣,致使上逆作嘔。徐清華[8]的研究表示,艾灸中醫護理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緩解惡心、嘔吐癥狀。艾灸通過借助灸火的熱力、溫度來刺激經絡,從而產生活血行氣之效。針對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選取足三里、上脘、神闕、天樞、大橫等穴位,每日施灸15 min,可有效緩解癥狀。董艷琴等[9]的研究表示,拔罐配合捏脊療法能夠顯著提高化療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王麗芹等[10]研究也表示,中醫護理在改善骨髓抑制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4護理干預效果
4.1 提高心理彈性,利于保持心理健康
惡性淋巴瘤是由于人體免疫系統障礙導致外來病毒入侵的一種惡性疾病,不僅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還會引發一系列負性情緒[11]?;熕幬镌跉[瘤細胞的同時,常伴隨不同程度的毒副反應,進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部分患者可出現恐懼、害怕、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甚至可能影響治療效果。臨床護理通過實施多維度綜合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不適感,并通過健康知識教育幫助患者建立對疾病的 正確認知,使其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維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臨床化療順利進行[12]。
4.2 增強治療舒適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化療藥物所引起的各種毒副反應顯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日常活動能力。例如,胃腸道反應會導致進食困難、睡眠障礙,不僅會增加治療過程中的不適感,還會影響機體營養攝入。通過多模式的護理干預為患者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有效預防、減輕相關癥狀[13]。
4.3 促進治療順利性,提升治療成功率
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或緩解藥物毒副反應,并深入分析患者抵觸治療的具體原因,采取相應措施予以解決,有助于保障治療的順利實施。
綜上所述,惡性淋巴瘤化療期間毒副反應發生率較高,其臨床表現存在個體差異。臨床應采取模式針對性護理,保障惡性淋巴瘤化療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李娜莎,周敏,田華靈,等.基于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對淋巴瘤化療患者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
2023,32(22):4205-4209.
[2]庹吉妤,張敏,鄭榮壽,等.2015年中國惡性淋巴瘤發病與死亡分析[J].中國腫瘤,2021,30(1):35-40.
[3]馬莉,李紅,李小寒.淋巴瘤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與抑郁的相關性[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36):97-100.
[4]王艷紅.Roy適應模式護理對惡性淋巴瘤患者化療期疲乏和創傷后成長的影響分析[J].生命科學儀器,2023,21(增刊1):298,300.
[5]陳芳.飲食護理對淋巴瘤化療患者營養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評價[J].中國衛生產業,2020,17(18):116-118.
[6]李芳芳,李偉明,李志鵬.促適應性運動對肺癌化療病人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4,22(11):2082-2085.
[7]胡寧慧.心理護理對肺癌合并肺結核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防癆雜志,2024,46(增刊1):185-187.
[8]徐清華.艾灸中醫護理對結腸癌術后化療所致惡心嘔吐的干預效果[J].中華養生保健,2023,41(15):146-149.
[9]董艷琴,康苗,張桂瓊.拔罐配合捏脊療法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后免疫功能的影響[J].甘肅醫藥,2023,42(7):610-612.
[10]王麗芹,袁美琪,陳茜,等.中醫護理改善化療病人不良反應相關癥狀的應用現狀[J].護理研究,2020,34(21):3863-3865.
[11]鄢舞玲,盧淑晶.羅森塔爾效應護理干預對惡性淋巴瘤化療患者心理彈性及不良反應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6):904-906.
[12]甄曉鈺,趙明明,馮靜.Snyder希望理論聯合微信支持護理對中晚期肺癌患者希望水平及心理彈性的影響[J].淮海醫藥,2024,42(4):428-432.
[13]曹娟,王靜.協同護理聯合早期康復運動對預防卵巢癌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4,11(14):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