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25)7-0019-3
1 問題的提出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要以核心素養為目標,培育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和能力[1]。然而,不少一線教師在面臨教育轉型的需要和實際教學任務的完成時常常感到左右為難,受外界影響,多數教師選擇保守處理,即只在特定場合,如對外展示、科學研究時關注核心素養的培養,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仍以保守的講授和刷題為主。經過長期一線教學發現,過量的機械性練習不僅在成績提升上效果有限,同時也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擠占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興趣培養時間,對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較大程度的影響。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科學性、系統性地對課后作業進行設計,是解決當前課后作業碎片化、機械重復、素養培養缺失等問題的必經之路,同時也契合了當前教育轉型階段對素養提升的時代要求與教師教學任務的現實需要。
2 基于核心素養的作業設計
核心素養內涵豐富,以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為例,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此外每個方面包含五個要求不同的層級[2]。在深入感受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層級之上,結合多元智能理論、教育目標分類學、PISA科學測評題等理論和方法對課后作業進行設計、評價,最終形成“目標-內容-形式-評價\"的四維作業設計模型。
2.1 目標可視化
教育目標分類學將教育目標分為三個領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其中,認知領域關注知識和思維技能的發展,情感領域關注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發展,動作技能領域關注身體動作和技能的發展。圍繞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四大維度,結合教育目標分類學設計合理的課后作業目標量表,從而將核心素養目標具體化、可視化,為系統性地編制作業做好鋪墊。需要注意的是量表的設計需要遵循分層遞進原則,即從知識理解到綜合應用,再到創新實踐[3]。以人教版高中物理第八章第三節“動能和動能定理”為例設計目標,如表1所示。
表1核心素養視野下“動能和動能定理\"課后作業目標量表

2.2 內容系統化
加德納在《智力的結構》中指明了由于人的生存環境不同,會影響個人的經驗,從而導致所表現出較強的智能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進行課后作業的設計時,也應當充分考慮學生智能發展的差異性,引導學生發展潛在的、較弱的潛能[4],這就要求作業的設計要系統化。系統化主要表現在分層、開放和耦合。所謂分層,即根據實際學情進行難易搭配,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發揮的空間。所謂開放,即作業的設計應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以便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在智能。此外,在編制作業時注意不同問題之間的素養點應相互耦合,力爭在練習中能夠較為全方面地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
2.3 形式多樣化
當前課后作業的形式主要以選擇題、計算題等常規問題為主,練習形式較為單一,不利于學生素養的培育和潛能的開發[5]。例如,最突出的實驗設計能力就很難通過選擇題或計算題進行訓練。此外,單一的練習形式難以契合豐富的核心素養體系,要實現系統性的課后作業設計,就必須根據學情和目標量表,增加論證題、建模任務、實驗改進方案等創新題型,使課后作業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建議搭配如下:基礎題以選擇、填空為主,占比 40% ;發展題以計算、實驗分析為主,占比 40% ;拓展題以開放探究、創新設計為主,占比20% 。
例如,在“動能和動能定理”一節的作業中設置問題1:已知一顆子彈的動能約為25J,試估算一個從20層樓掉下的雞蛋在接觸地面瞬間的動能,并與子彈動能比較說明為何要禁止高空拋物。該問題的設置有以下作用:一是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單一力(重力)做功的簡單問題(物理觀念發展層);二是培養學生將生活實際情境抽象為物理模型,并利用動能定理進行分析論證的能力(科學思維發展層);三是通過對雞蛋質量的估算,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美好品質,通過親自計算雞蛋的落地動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共安全意識(科學態度與責任基礎層)。此外,也可以鼓勵學生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進行實驗,使問題具有生成性。
2.4 評價嵌入化
當前的問題評價多為結果性評價,即以標準答案為依據進行量分,其公平性和簡潔性契合了當前水平測試和人力量分的需要。然而,課后作業的評價更側重于對學情的了解,只通過結果的對錯顯然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潛在智能及素養情況。合理設計核心素養視野下的高中物理課后作業表現性評價量表,將評價嵌入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通過多維觀察點覆蓋核心素養,可以幫助教師深人了解學情,及時調整核心素養培育目標。以上述問題1為例,設計表現性評價量表,如表2所示。
表2核心素養視野下“問題1\"表現性評價量表

素養評價在當前仍需要耗費一定的人力和時間,但相信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基于核心素養的嵌入性評價將更好地服務于人才培養。
3 結束語
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培養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才已成為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課后作業作為教育的環節之一,也應該應時而變?;诤诵乃仞B的“目標-內容-形式-評價”的四維作業設計模型在面向未來的同時也兼顧了實際的教學需要,或可以為一線教師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褚宏啟.核心素養的概念與本質[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4(1):1-3.
[3]楊瑤.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課后作業優化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20.
[4]閻金鐸,郭玉英.中學物理新課程教學概論(第2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5]王明珠.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物理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9.
(欄目編輯 趙保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