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幼有所育”是民生之基,也是國之大計。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與生育政策的優化調整,托育服務已成為眾多家庭的迫切需求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面對普惠托位供給不足、服務零散、模式單一及家長信任焦慮等痛點,北京市西城區椿樹街道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將托育服務作為關鍵民生工程,以需求為導向,構建“NπR2”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實現了“家門口的安心托育”。
[關鍵詞] 幼有所育;" 托育服務;" 西城溫度;" 基層治理
[中圖分類號] G619.2"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5)08-0075-03
“幼有所育”對于激發“生”的意愿、解決“育”的難題、減輕“養”的負擔,進而推動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具有深遠意義。2023年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會議強調,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顯著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北京市托育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提出,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其中普惠托位占比不少于60%。北京市西城區椿樹街道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堅持人民至上,將“幼有善育”作為踐行初心使命、回應“民之關切”的重要載體,積極探索建設符合首都功能核心區特點、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普惠托育公共服務體系,多措并舉保障“幼有所育”實現“幼有善育”。截至今年6月,轄區托位總量達147個,普惠托位占比100%,率先完成2025年托位建設任務目標。從運行情況看,街道托位平均使用率居西城區首位,家長滿意度超過95%。椿樹街道實現了“家門口的安心托育”,為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生育友好型社會貢獻了經驗與智慧。
立足民需導向,精準把握托育服務工作重點
“入托難”“入托貴”“帶娃難”是許多家庭面臨的現實困境。椿樹街道以“民呼我為”的政治自覺,主動擔當,深入開展走訪調研,積極探索托育服務創新之路,有效破解托育難題。
深入調研,摸清底數。街道組建工作專班,采取線上問卷、入戶走訪、居民座談等多項舉措,對轄區0—3歲嬰幼兒家庭的托育需求、服務偏好、價格承受能力以及當前托育服務存在的痛點難點進行了系統摸排。調查結果顯示,2024年初,轄區內0—3歲常住嬰幼兒233人,超過75%的受訪家庭存在剛性入托需求。轄區內只有1家社會機構辦托,提供托位48個,不能滿足轄區適齡嬰幼兒家庭托育需求。家長普遍關注托育機構的專業性、安全性以及服務的普惠性。托育機構則更關注營收平衡及房屋用地租賃費用和優惠政策的落實。
靶向施策,規劃引領。仔細梳理椿樹街道托育服務的堵點,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普惠性資源稀缺與家庭旺盛需求之間的“供需差”;二是托育點零散不成體系、服務供給單一的“碎片化”;三是家長對托育機構安全、專業水平的“信任坎”。椿樹街道將系統推進普惠托育服務作為服務人民群眾、解決上述堵點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建設“15分鐘普惠托育服務圈”為總體目標,加強轄區人口形勢的變化動態分析,制定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的發展計劃,整合轄區資源,協調場地,靶向規劃普惠托育服務建設。
探索創新,實踐破題。椿樹街道加強公辦普惠性托育服務供給。創新利用閑置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進行“適兒化”改造。2024年5月,北京市首個四合院內的普惠托育園“小小椿芽托育園”在紅線胡同21號院落成,提供45個普惠托位。探索拓展嬰幼兒照護服務功能范圍,在永光社區活動室建設“永光周末托”,滿足不同家庭臨時托育、彈性托育的特殊服務需求。
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多元化托育服務體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加強普惠育幼服務體系建設,支持用人單位辦托、社區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點等多種模式發展。”椿樹街道積極響應號召,整合政府、社會、市場、家庭等多方資源,構建主體多元、模式多樣、服務優質的“NπR2”普惠托育服務體系。“N”是指構建街道全日托、社區臨時托、教育資源辦托等N個普惠托育服務模式,滿足嬰幼兒家庭多樣化的送托需求;“π”是指通過托育、早期發展活動等模式,打造以“小小椿芽托育園”“小小椿芽成長屋”為陣地的小小椿芽托育品牌;“R2”則代表縮短服務半徑,讓家長送托更便捷,同時延長幸福半徑,讓家長、孩子的獲得感呈幾何倍數增長。通過多措并舉,椿樹街道實現轄區內托育服務全覆蓋。
政府主導,普惠保障。椿樹街道積極履行為民職責,在政策引導、資金投入、資源統籌等方面持續發力,確保普惠托育服務的公益屬性。椿樹街道投入資金,對相關場地進行改造和裝修,為“小小椿芽托育園”配備先進的設施設備,打造充滿童趣和文化氛圍的室內外環境。目前,入園嬰幼兒43名,托位使用率位居全區首位。為呼應未來需求,“小小椿芽托育園”年內即將新增52平方米的托育用房,預計增加17個托位,持續提升服務承載能力。同時,街道聚焦民辦托育機構的普惠支持政策落實,托育機構應享盡享資金、場地、設施等補貼優惠,降低了托育機構的運維成本,也減輕了家庭的負擔。當前,針對0—3歲嬰幼兒,家庭養育依然是社會主流的育兒方式。年輕父母不僅需要孩子有人帶,更需要孩子能得到科學的養育。為做到“托得好”,街道主動對家庭育兒進行科學指導,特別是對隔代照料家庭,開展嬰幼兒照護指導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全方位指導提升嬰幼兒照護能力。截至今年6月,街道依托“小小椿芽托育園”開展早期發展活動210場,參加人數1992人次。
社會參與,激發活力。椿樹街道積極營造良好環境,支持引導有資質、有信譽的社會組織和專業機構參與普惠托育服務供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提供場地支持等方式,發展社區嵌入式、單位辦托式托育服務,增強托育服務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例如,街道充分發揮轄區內教育資源優勢,推動教育與托育的深度融合,北京第一實驗小學開辦小托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職工的后顧之憂。
開放共享,提升效能。椿樹街道注重盤活存量資源。一方面,推動轄區內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向托育服務機構開放共享,發揮公共服務設施的綜合效能;另一方面,將宣東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部分空間改造為“小小椿芽成長屋”,增添適合嬰幼兒的設施設備,引入專業托育機構,開展普惠早期發展活動,促進代際互動,打造老幼共融共享空間。基于“NπR2”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的理念,椿樹街道從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開放共享等多個維度系統發力,旨在將多元模式(N)、品牌陣地(π)和服務半徑與幸福半徑(R2)落到實處。
緊扣核心關切,聚力筑牢托育服務安全防線
托育服務的質量與安全,直接關系到嬰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的切身利益,是家長最為關切的問題。椿樹街道始終將安全與質量作為托育服務的生命線,從機制建設、隊伍培養、智慧監管等多個維度入手,全力構建安全、專業、值得信賴的托育服務體系,確保家長“托得安心、托得放心”。
規范管理,建設隊伍。街道落實屬地管理和監督責任,指導托育機構建立信息公示、完善從業人員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把好入口關,育嬰員、保育師100%持證上崗;建立托育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和全員輪訓機制,聯合專業機構定期開展保育照護、安全防護、應急處置、心理健康、職業道德等崗位培訓,不斷提升托育師資隊伍的專業素養與質量。
醫育結合,保障健康。構建“托育機構+基層醫療機構健康服務對接”模式。椿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小小椿芽托育園”通過一對一簽約服務,構建“醫育結合”服務體系。專業醫護人員定期為托育機構提供全方位服務,從常規體檢到生長發育監測,從疾病預防指導到應急醫療處置,極大地提升了托育服務的健康保障水平。
綜合聯動,智慧監管。椿樹街道聯合區公安局、衛生健康委員會、消防救援局等部門建立“四方聯動”機制,召開聯席會議,協同解決托育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不斷完善綜合監管和保障措施。配合區衛健委開展托育機構質量評估和督導;對托育機構的設施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衛生保健、保育活動等實施常態化監督檢查;配備24小時值班保安,安裝一鍵呼報警器,設置警保聯動崗,實現監控系統全覆蓋、托育過程全監管,全方位編織安全放心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5.
[2]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
[4]習近平關于基層治理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
(作者簡介:李松山,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椿樹街道工委書記)
責任編輯 / 張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