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教育強國背景下推薦免試研究生制度改革方向探討

2025-08-27 00:00:00盧曉東
江蘇高教 2025年7期

【關鍵詞】推薦免試;研究生招生;研究生教育;教育強國;拔尖創新人才;考試制度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章編號】 1003—8418(2025)07—0001—10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25.07.001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其中提出“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的戰略目標,促成“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2035年并不遙遠,從目標看,時不我待。

教育強國建設從何處著手呢?雖然可能有多個著手處,但在高等教育領域,“切口\"就是推薦免試研究生制度改革,這是一個具有牽引性的、撬動性很強的切口。

一、“應屆\"的時間性分析

教育部推薦免試研究生政策核心有以下三個文件:一是2006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管理辦法(試行)》(教學2006[14]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二是2013年頒布的《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學廳[2013]8號);三是2014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辦法的通知》(教學廳[2014]5號)。按照《管理辦法》第三條,所謂免試,“是指普通高校應屆本科畢業生不必經過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的初試,直接進入復試\"[1]。以上定義中,“應屆\"是一個需要深入分析的時間性概念。

從操作層面看,目前我國高校本科一般是四年制的,因此“應屆”具體可指本科在校學生剛剛由三年級進入四年級的時候。由于研究生人學的激烈競爭,要想獲得推免資格,從而避開研究生統一考試,本科生四年(尤其前三年)的學業成績就成了關鍵的考核指標,因此學業排名的壓力迫使大學四年的學習充滿緊張感,進而有可能誘發學生不端學習行為。質性研究已發現學生可能存在“自我認知欠明確\"和“競爭目的失偏”。以上情況被稱為保研“內卷”,雖然“內卷”這個概念并不嚴謹[2]

學生形成完整的自我認知需要“時一間”,特別是與空間、場域遷移相伴隨的時間“間斷”。長時間的間斷也稱為“間隔年”,間隔年中學生參加各種勞動并于勞動中受到啟發[3]。自我認知更清晰的學生才能選擇與自我認知相符的學科,進而在研究生階段展示出更強的學習主動性,未來才可能有更多創新涌現。但是,經過間隔年,當獲得更清晰的自我認知時,他們已然不是“應屆”畢業生而喪失了“免試”資格,需要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準備研究生統一考試。“應屆\"推免制度降低了研究生教育系統促進創新人才涌現的效率。

“應屆\"推薦免試降低研究生教育系統效率的另一面在于,由于“應屆\"造成的時間壓迫,當下匆匆進入碩士階段的免試生很可能尚未形成清晰的自我認知,他們其實在用寶貴的研究生在校時間低效地探索著自我。楊佳樂等基于2021年全國碩士畢業生(學術型)調查的研究也發現,推薦免試生較統考學生并未對學術研究有更濃厚的興趣,畢業后讀博的概率并不顯著更高[4]

由于受“應屆”推免制度的影響,在研究生學習期間再次面臨迷茫的學生,也難以轉專業,或者轉學到其他學科、其他學校;在第一個碩士學位之后,他們也難以方便地開啟第二碩士學位學習。例如,2025年在掛谷猜想方面取得突破的北京大學數學學院2007級校友王虹受訪時坦承,自己在法國研究生留學期間曾遭遇挫折和迷茫,從數學轉往建筑學領域,但在建筑學學習期間她再次發現自己對數學的牽掛,因而又一次轉回數學領域。王虹在研究生期間的多次選擇需要高度的學習自由,“應屆\"這一時間因素顯然構成了對學習自由以及流動(flowing)的阻礙。

“應屆\"推免制度也影響了第二碩士學位教育的發展。第二碩士學位是畢業生在獲得第一個碩士學位之后,某一時間繼續學習另一專業的碩士學位。經由第二碩士學位學習所形成的跨學科知識結構,或者說知識的“重混\"(remixing),非常有利于中、后期職業發展中的創造力涌現。由于“應屆\"這一時間因素的限制,已經獲得第一個碩士學位的畢業生在境內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準備第二碩士學位的研究生統一考試,成本非常高,這也是境內第二碩士學位畢業生很少的原因。這一點也不利于促進創新人才涌現。

“應屆\"這一時間因素同樣不利于勞動教育的開展,不利于促進本科生、本科畢業生參與真實的在場勞動。由于第四年就要推薦免試,因而大學前三年學生難以有時間積極參加勞動。理工科學生可能在實驗室形成一定上手經驗,相對而言,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本科在讀學生缺乏在場的上手經驗,缺乏真實的勞動教育機會。對全國優秀博士論文作者的研究發現,理工農醫類學科的優秀博士論文作者中推薦免試生的比例 (52.8%) 明顯高于人文社科類學科的推免生比例 (37.2% [5]解釋這一實證結果的關鍵在于,人文社科類推免生缺乏在場的上手經驗。

綜上,“應屆”這一時間因素構成了對學習自由、流動和創新涌現(emerging)的阻礙。從促進創新人才涌現的教育強國戰略出發,從提升研究生教育系統效率考慮,從促進勞動教育考慮,推薦免試制度改革的方向就是去除“應屆”這一阻礙,為非應屆的廣大畢業生平等地賦予免試資格。

二、“推薦\"與\"接收\"分析

“推薦”和“接收”作為緊密相連的兩個環節需要放在一起分析。按照《管理辦法》第三條,所謂推薦,“是指普通高等學校按規定對本校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進行遴選,確認其免初試資格并向招生單位推薦”;所謂接收,“是指招生單位對報考本單位的具有免初試資格的考生進行的復試和錄取”。這兩個環節看似簡單,但其中卻隱藏著很多問題。

(一)境外高等學校作為組織不推薦學生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中“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的戰略目標,直接指向“提升全球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這是教育強國建設的核心目標之一,也是筆者發問的出發點。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需要一系列改革。在碩士研究生錄取環節,目標卻簡單而清晰,就是方便境外高校學生一包括非中國國籍學生和中國國籍學生,以及這些高校有工作經驗的畢業生,方便地進入中國高校攻讀碩士學位。但是,由于境外高校作為組織不推薦學生,因此,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這一戰略目標考慮,“組織\"推薦這一環節應取消。

境外高校非中國國籍學生和中國國籍學生如果都不再需要“組織\"推薦,從平權角度看,國內高校中國國籍學生也應不需要組織推薦。這意味著,組織“推薦\"這一環節需要取消。

目前,北京協和醫學院在其“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班” (4+4) 中已取消了推薦環節。試點班要求申請學生為中國國籍,本科學校來源限定為QS世界大學排名、Times世界大學排名或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100名的大學,或U.S.News全美排名前20名的文理學院。境外高校作為組織不推薦學生,因而“推薦\"這一環節被協和醫學院取消。根據醫學高等教育的特點,協和醫學院針對申請人材料和資質提出了嚴格要求,特色鮮明。例如,要求申請人“提供具有不少于4O小時醫院/社區衛生/醫生診所/康復醫療等醫療衛生機構的志愿者服務經歷,并提供證明和服務單位的評價”。這是促進有醫學特色服務性勞動教育和服務學習的鮮明要求。此外,協和不要求申請人是“應屆生\"[6]

(二)推薦比例的計劃性及其對本科教育的影響

組織推薦這一環節要求普通高校遴選優秀應屆本科生。接下來的問題是,不同高校遴選出多少優秀學生?或者說,不同高校從應屆本科生中遴選出多大比例學生?這個問題可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

宏觀方面,教育部如何確定一所高校的推薦比例。《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教育部對年度推免生規模實行總量控制”。第十二條則提出五項原則:(1)教育部批準設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一般按應屆本科畢業生數的 15% 左右確定;(2)未設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建設高等學校一般按應屆本科畢業生數的 5% 左右確定;(3)其他高等學校一般按應屆本科畢業生數的 2% 確定,其中初次開展推薦工作的高等學校,前3年每年一般按應屆本科畢業生數的 1% 確定;(4)經教育部確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養基地的高等學校,按教育部批準的基地班招生人數的 50% 左右確定,單獨增加推免生名額,由學校統籌安排;(5)對國家發展急需的專業適當增加推免生名額。2013年的文件對以上剛性比例增加了彈性,同時擴大了教育部權力,“教育部按照有利于提高推免生整體質量,有利于促進推免工作合理有序發展,有利于推動教育改革的原則,以本科教學質量、應屆本科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的動態情況以及優質學科發展情況為基礎,綜合考慮改革項目、招生規范和歷史沿革等因素,確定各高校推免生名額”[7]

以上原則基于經驗,難以在邏輯和科學層面經受考問。實踐中,教育部以上比例還會隨時間受一所高校四年級本科生計劃出國攻讀碩士生的動態比例影響。例如,疫情之前,假設北京大學物理學專業前 30% 的學生計劃出國,那么其向國內高校推薦的學生比例實際會變成 30%+15% 。2019一2021年,各高校出國讀研比例大幅下滑,降幅最大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該校出國學生比例由2019年的 20.63% 下降到2021年的 7.37% ,降幅高達 13.26%[8] 。如果推薦免試比例不隨外部形勢而調整,該校本科學習生態將會受到很大影響。

微觀方面,A校推薦比例為 5% ,A校如何將5% 在全校各院系間分配?這是由推薦比例引發的一個棘手而又不必要的問題。簡單辦法是每個院系推薦比例也定為 5% ,這樣簡單而“公平”。但實際情況卻十分復雜。可能有三種情況。第一,A校B學科是一流學科,B學科所在院系的本科生推薦比例如果也定為 5% ,顯然不合適。如果將B學科所在院系的本科生推薦比例定為10% ,其他院系就需相應降低推薦比例。第二,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是一個住宿書院(residentialcol-lege),該書院學生在全校范圍內自由選擇專業。住宿書院是獨特的本科人才培養組織模式,在促近創新八刁傭現力面兵有付別仍宜。但定,兀珀學院各專業學生保研比例如何確定?元培學院各專業學生在填寫自己的排名時,是與自己所選擇的各專業學生分別排名,還是在元培學院內部排名?元培學院學生所選專業不同,每名學生所選課程不同,讓元培學院物理專業學生和該學院歷史專業學生一起排名,意義何在?作為一所典型的住宿書院,元培學院在保研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其他住宿書院都可能遇到。可以說,推薦免試比例很可能限制了住宿書院在我國的發展。第三,榮譽學士學位教育是在大眾化高等教育時代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一種重要的本科教育模式,高校選拔一些優秀學生參與榮譽教育,激勵學生選擇挑戰性課程,參與本科生科學研究,最后可能被授予榮譽學士學位。但是,學生選擇挑戰性課程意味著難以取得高分。例如,經濟學專業學生教學計劃只要求必修B類高等數學,但一名學生卻選擇了挑戰性課程——A類數學,也就是數學專業“數學分析\"課程。該生期末成績只有60分,這使他的GPA大幅下滑,排名也大幅下滑甚至下滑到推薦比例之下。那么,促進創新人才涌現是否應該鼓勵學生選擇挑戰性課程?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鼓勵學生選擇挑戰性課程的導向卻與推薦免試比例相矛盾。第四,促進拔尖創新人才涌現的另外一種本科教育模式是與榮譽教育類似的榮譽學院,如首都師范大學燕都學院、湖北大學楚才學院等。在發展過程中,如何確定榮譽學院推薦免試比例成為各高校的難題。如果學校給予榮譽學院超過學校平均水平的推薦比例,會造成榮譽學院與其他院系的沖突;即使給予榮譽學院更高的推薦比例,加入榮譽學院的學生也可能因為榮譽學院優秀學生聚集而難以獲得高分和推薦,他們可能中途從榮譽學院退出,或者使得榮譽學院招生困難。可以說,推薦免試比例也是榮譽學院發展受到制約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推薦和接收雙重標準的邏輯分析

應屆本科生推薦由學生所在本科院校完成,高校需要制訂推薦標準;接收,由未來需要研究生生源的研究生院完成,各研究生院以及相關院系(所)需要制訂接收標準。推薦標準和接收標準一樣嗎?

邏輯上,如果推薦和接收的標準一樣,就可以只保留一個標準,即接收標準。

如果推薦和接收標準有所不同,但是推薦標準只是接收標準的一個子集,這意味著推薦院校本質上只是幫助接收方完成了簡歷篩選,使得接收方不用看太多簡歷,這種情況意味著可以取消推薦標準和推薦環節。目前,接收方簡歷初篩可以通過增加人工完成,或可通過人工智能輔助完成,推薦環節并不必需。此外,報名費屬于雜費的一種,允許各高校自我確定報名費,有利于申請人謹慎報名。這方面日本高校的經驗值得學習:在日本,大學人學考試的報名費是日本私立大學的一筆重要收人;報名不謹慎,意味著通過報名費對高校進行了捐贈

如果推薦標準和接收標準有很大不同,邏輯上,就意味著不需要推薦環節。

推薦標準和接收標準有很大不同,包含以下兩種情況,可能涉及跨學科推薦和接收。應屆生推薦由學生所在本科院校完成,被推薦學生所申請院校和學科卻可能很多樣,其中部分學生會申請跨學科免試。例如,武漢大學哲學專業學生,或者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的學生會申請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此時,推薦標準和接收標準有時會不一致。例如,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生源需要熱愛教育事業,有一定教學經驗,有支教和家教經驗,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第1名很可能并不適合教育學院,反而第8名學生有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經驗。但是,按照中央財經大學推薦標準,金融學專業第8名可能難以獲得推薦。北京協和醫學院之所以去掉推薦環節,除與境外高校有關外,也與該校跨學科要求有關。第二種情況是,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特別強調創新和創業,強調申請人在本科期間具有豐富的創新創業經驗。例如,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紅鳥\"碩士班是該校為培養“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目標設計的項目,目的是通過跨學科教育范式為未來戰略工程師和科學家發現自我、釋放潛能、不斷提升能力創造成長環境。該項目提出的人才綜合素質標準包括:終身學習的熱情和能力、批判性/系統思維和創新、表達并達成共識的能力、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良好的人文素養、道德倫理價值觀、全球視野和視角,以及創業精神[9]。筆者曾經觀察該項目的接收考核過程并訪談申請人,其中一位極有領導力和創新識別能力的申請人在本科前三年連續創業,但是按照其所在本科院校的推薦標準,他完全無法獲得推薦資格。

不需要推薦環節的另一原因在于,很多高校會利用推薦環節剝奪學生的學習自由。在具體操作中,有高校硬性規定排名靠前的學生必須留校[10]。為此,教育部曾多次發文治理。2014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辦法的通知》(教學廳[2014]5號)指出,“推薦高校也不得對本校推免名額限制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報考類型,不得自行設置留校限額或名額\"[11]。從這一角度看,各類本一碩一博貫通培養方案都把優秀生源留在了本校,客觀上反而限制了學生的流動和學習自由。為讓更多拔尖創新人才涌現出來,我們需要讓學生在高等教育系統中流動(flowing)起來,包括在本科期間通過轉學而流動[12],通過跨校第二學士學位流動[13],在碩士期間自由流動。伯頓·克拉克指出,“美國高等教育的一個主要不被注意、但在跨國比較中凸顯的重要特性是學生在獲得他們的本科學位以后進人研究生院時的高度的流動性”[14]。流動是學習自由的外在表征,是裂隙發現進而能夠涌現的重要條件。只有高速流動方能促進創新人才持續涌現[15]。

對推薦和接收的邏輯分析表明,只保留接收標準就可以,不需要推薦標準,也不需要推薦環節。只有取消推薦環節,才有助于促進流動進而促進創新涌現。

(四)推薦和接收環節的重復浪費資源

按照《管理辦法》要求,各高校都形成了相關文件,如《太原理工大學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管理辦法(修訂)》(校教[2025]6號)、《華東師范大學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管理辦法(2023年修訂)》等。推薦過程中,高校成立了相關組織如領導小組,處理推薦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名額分配、基地、國家戰略需要、支教、參軍、國際組織實習、 3+1+4 本博貫通培養、通識課程是否參與排名、推薦資格與接受資格不一致(落實率)引發的候補調整、信息公開等,管理成本非常高。取消推薦環節則可以大大節約管理成本,避免因推薦和接收環節重復而浪費資源。

可以取消推薦環節的另一原因在于,隨著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隨著學科評估的發展,隨著導師日益認識到生源質量與自身科研之間的緊密聯系,隨著研究生資助與導師個人科研經費之間日益聯系起來,院校和導師越來越有高度自覺性,在接收環節確保生源質量。

推薦環節形成于計劃經濟時代,那時單位信任單位,但不信任個人。此外,計劃經濟時代本科專業的概念源于蘇聯[16],跨學科專業非常少。當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在國際化環境下,在“四新\"建設和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源于計劃經濟時代的推薦環節,其局限愈發顯著。

取消推薦環節所節約的成本,是推薦免試研究生制度的直接成本。其實,推薦免試研究生制度改革所可能節約的是更為巨大的間接成本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考的學生為備考而投入的大量時間、精力。那么,巨大的間接成本能不能節約呢?

三、從擴大推免到逐步取消

統一考試中的學科筆試:去除遮蔽以創新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促成“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戰略目標,這一目標是教育強國的關鍵指征。討論已然指向取消“應屆\"畢業生推薦而將免試范圍擴大到全體境內外本科、碩士、博士在校生,擴大到全體境內外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生。取消推薦環節而只保留接收環節的建議,本質上意味著根本和大膽的建議,就是逐步取消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中的學科筆試。

為什么需要取消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筆試?原因一方面在于,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筆試扭曲了正常本科教學。為了提升考研升學率,一些高校鼓勵學生提前備考,一些高校打破了正常教學秩序,針對考研科目展開培訓[17]。醫學教育中極為重要的臨床實習安排在五年級,因與考研準備沖突而被沖擊。有調查表明, 50% 的醫學實習生認為,實習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和問題就是考研與實習沖突[18]。當然,取消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筆試根本的原因在于,統一考試對學生創新和創造可能構成了根本阻礙,或者說,時時刻刻遮蔽著(concealing)并加重著“遮蔽\"(concealment)。

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言及,遮蔽狀態是“現象”的對立概念。在該書中他先行提出三類遮蔽,其中第三類遮蔽類似范式的遮蔽,存在及其概念體系作為建構環節包括在一個體系之內構成常規科學的范式,范式作為常規科學內無須進一步辯護的、清清楚楚的東西出現,作為出發點引導著常規科學內進一步演繹,即解謎題活動。但此時,范式也可能成為一種陷阱,使科學革命圖景中突現的反常現象扭曲失真而看起來像正常“現象”,雖然只是作為假象的正常現象,“常規情況是:從前被揭示的東西還看得見,雖然只是作為假象才看得見。然而,有多少假象,就有多少‘存在’,這種作為扭曲/失真(distortion)的遮蔽是最經常最危險的遮蔽,因為在這里欺騙和引入歧途的可能性格外地頑固”[19]

經由教和學,學生在舊的范式中越陷越深,舊的范式對學生心靈在認知層面的控制就是范式陷阱作為隱喻的本質。在范式陷阱的形成過程中,考試特別是高利害考試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霍斯金在論述教育實踐與學科規訓(discipline)制度的緣起時曾援引福柯,指出“考試/審查\"(exami-nation)是現代知識權力和現代所有無微不至的規訓控制方式中最精髓的體現[20]。教學過程一旦與書寫、考試/審查、評分幾項教育實踐相聯系,一旦與當下的中考、高考、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這幾項高利害考試相聯系,學生對范式的掌握與考試/審查、評分等規訓制度相結合就會翻轉為范式對學生心靈最深處牢不可破的控制:你答對了,就會獲得高分,就會獲得獎勵;你答錯了,就會被處罰,扣分。學生的心靈深處被舊范式所控制,也可以說學生陷入了范式陷阱[21]

從減少范式遮蔽看,減少本科教育中過多的學習量、持續進行考試改革已成為當下很多高校本科教育改革方向。由于高利害考試在范式陷阱形成過程中具有關鍵作用,高利害考試應避免以學科知識為考試科目。當下,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統考筆試中的業務課一、業務課二兩門考試,以及考生為“考研”進行的長期、艱苦準備,已然形成了對統考考生的遮蔽和創新阻礙。

當前,一些基礎學科竭力避免在碩士、博士選拔中采用統一筆試。一方面,學科教師遵從國際慣例;另一方面,學科教師可能在以往的研究生培養工作中,對統考考生后期學業表現和創新形成了一定負面經驗。負面經驗背后就是遮蔽和范式陷阱。例如,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25年“申請一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采用兩條路徑,其中一條全部采用本科生直接推薦直博,不從統一考試筆試錄取;另外一條路徑,就是采用“申請一考核\"招生方式,從已獲碩士、博士學位者中招生[22]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研究生導師對推薦免試和統一考試兩類學生后期在研究生階段的學業表現會形成一定經驗,他們的經驗與教育學者對推薦免試和統一考試兩類學生后期在研究生階段的學業表現的科學研究結論是一致的。小范圍的研究,如李彩麗等以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科學和技術學科2000—2005年613名學生為樣本的研究[23]。大范圍、大數據的研究,如高耀等基于2014年全國16275篇學術型碩士論文抽檢專家評議數據[24]、楊佳樂等基于2021年全國碩士畢業生(學術型)70318份調查數據展開的研究[25]研究發現,推免生在科研參與、課程參與、科研產出方面顯著優于統考生,推免生的學術論文質量最高。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代表我國博士學位論文的最高水平,相對而言是研究生突出的研究成果。彭莉君等的研究表明,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中推免生占比遠遠高于招生計劃中的推免生占比[26]。邏輯上,推免生后期表現優秀有兩種解釋,一是推薦免試能夠“篩選\"出優秀生源,而統一考試不能“篩選”出同樣優秀的生源;二是推免生因為沒有參加統一考試而未陷入更深的范式陷阱,統考生則因為參與統一考試而更深地陷入范式陷阱。這是對實證研究結果更深入的解釋。但從政策上看,兩種解釋都意味著,擴大推薦免試范圍進而削弱統考的遮蔽作用,我國研究生教育系統在促進創新人才涌現方面的效率將會持續改善,甚至躍升。

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筆試中除學科科目外,還包括“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考試。這兩門考試都可以轉變為每年多次的社會化水平考試,且考生達到基本及格線即可。當下,將兩門考試成績加人人學資格總分的理由其實站不住腳。例如,兩名物理專業考生物理專業課程成績相同,但甲同學“思想政治理論”考試成績75分,乙同學“思想政治理論\"考試成績90分,從物理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審視,優先錄取乙同學而不錄取甲同學依據不足。另外,英語以及其他外語都能以教育部英語水平考試、其他國際英語/其他外語水平考試成績作為及格線要求,不同大學可以提出細節要求。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生課程采用英語教學,該校對申請人的英語水平測試并不直接考試,而是提出了豐富的替代要求,如托福、雅思、GMAT等成績[27]

四、改革方向探討

(一)向碩士\"申請—考核制\"過渡——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案例

教育強國背景下,推薦免試研究生制度應向接收方單向的申請一考核制過渡,以此從根本上確立招生單位和導師在研究生選拔和培養中的主體地位。北京協和醫學院“ $\llangle 4 + \ r 4$ ”試點班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直博項目就是此方向的探索。

境內高校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研究生入學要求是未來改革的可行方向。該校研究生入學要求分為三類。第一類,授課型碩士研究生課程入學要求;第二類,研究型一博士銜接課程中,申請碩士學位課程入學要求;第三類,研究型一博士銜接課程中,申請博士學位人學要求。其中,第二類研究型一博士銜接課程中碩士學位課程人學要求如下:畢業于認可的大學,獲得學士學位,榮譽等級不低于二等;或畢業于認可的大學,獲得學士學位,成績不低于“B”;或在高等教育機構完成了學業,并且獲得了與榮譽學位相當的職業資格或類似資格[28]

從要求看,該校取消了“應屆”時間限制,取消了申請人本科所在學校的推薦環節,僅將成績不低于B或者榮譽學士學位等級不低于二等作為基本學術能力要求。該校也取消了申請人本科所在院校處于境內外的限制,徹底取消了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筆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免試\"方式就是碩士“申請一考核制”,這是教育強國背景下推薦免試研究生制度改革的方向。

(二)本科教育推進榮譽學士學位制度,以榮譽學位作為對學生長期的推薦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研究生人學要求中提到“榮譽學士學位等級\"概念。榮譽學士學位及其等級,本質是申請人所在本科院校對學生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推薦,推薦時效長。為此,建議高校積極探索榮譽學士學位制度。

榮譽學士學位(HonorDegree)制度源于英國。榮譽學士學位一般分為一等、二等上、二等下、三等和特別等,學校基于每學年末綜合考試成績將學生分人各等級,每一等級人數有較為嚴格的比例分布,同時學校將學生最終等級在全社會公布。這一制度在英聯邦其他國家有變化和發展,在美國高校則加入了大眾化時代培養創新人才的一些因素。國內高校榮譽學士學位教育探索可以結合既往經驗和各校實際,努力激發學生學習高難度挑戰性課程,激發學生參與本科生科學研究與創新活動,激發學生跨越單一課程知識領域而綜合性地思考。榮譽學士學位等級可在本科成績單和學士學位證書中予以鮮明標注,在學校官網公布[29]。目前,復旦大學等高校已經開始探索榮譽學士學位制度,制度中包含了榮譽課程、本科生科學研究等一流本科教育的元素[30]

(三)適度提高學術性研究生學費

《管理辦法》采用推薦一接收雙重機制,除計劃經濟時代的路徑依賴之外,其背后也有財政考量。研究生學費較低,意味著財政給予研究生教育投入較高。如果僅依賴接收方的“申請一考核制”,則可能因為本土“關系”介人、誠信程度低而造成財政投入浪費,這一問題也是社會關注的“公平”問題的本質。

研究生教育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學術性研究生教育,為社會培養教師和各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者;另一類為職業性研究生教育,為需要高深知識的社會職業培養從業者,例如培養律師和法官的法碩、培養企業高級管理者的MBA。研究生教育的二元分類目前基本上為國內外普遍接受,已經成為研究生學費定價與資助政策的理論基礎[31]。北京大學2025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校本部)中,碩士學費定價的二元分類清晰呈現。例如,北京大學數學學院“大數據\"專業學位學費總額為20萬元,兩年制。比較而言,學術性碩士學位學費定價偏低,兩年制學費總額只有1.6萬元[32]

中國研究生學費政策在職業性研究生教育領域已走入正軌,但學術性碩士學費定價偏低,財政投入偏高。這意味著高校為財政投人承擔的責任偏高,而個人承擔的責任偏低。與推薦免試制度改革相配合,未來財政應適度降低給學術性研究生的財政投人,提高學術性碩士學費,同時持續改革資助機制[33]。在此方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研究生學費定價值得借鑒[34]

(四)以促進重混為目標改革碩士學制,推出一年制授課型碩士

“重混\"(remixing)是凱文·凱利提出的一個動態哲學概念。經濟增長源于重混。經濟背后,技術進步和進化也源于重混。技術重混分為三類:一是技術元素與技術元素重混;二是技術與自然科學重混,其中自然科學捕獲新現象,技術元素與捕獲的新現象重混;三是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重混,其中人文、社會科學有助于發現或者創生與技術相關的新需求,新需求成為技術創新的動力,并可能扭轉技術進化的方向。人類是技術的父母,可以將“重混”“挪用”為一個教育哲學概念,成為一個“學科訓律”以培養出能夠感知和促進技術進化的人,能夠處理技術進化所引發出的新問題的人[35]。海德格爾建議將希臘語的“自然\"譯為動詞性的“涌現”(Aufgehen)。從“自然”意涵看,重混直接與達爾文進化論中自然的多樣性相聯系,進而也與海德格爾所謂“大地”的豐富性聯系起來[36];同時,“涌現”“流動”和“自然”,都緊緊勾連著作為真理本質的“自由”[37]

研究生教育中,重混,意味著學生能在第一個碩士學位之后,再次攻讀第二碩士學位、第三碩士學位;或者在第一個博士學位之后,再次攻讀另外一個碩士學位。學習發生的時間具有現在進行時特征(ing),學生知識組合特征超越想象因而稱為“混”(mixing)。以促進重混為目標,必須向碩士“申請一考核制”過渡,因為如果讓已獲第一個碩士學位的學生再次長時間準備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統一考試筆試,重混難以發生;以促進重混為目標,必須縮短碩士學制,推出一年制授課型碩士,因為碩士學制如果三年或兩年,重混也非常困難。有觀點認為,一年制碩士質量不高,是“水碩”,三年制學術型碩士質量才高。值得注意,假設A同學獲得三年制學術型碩士,其比較的對象應該是在三年中獲得不同領域三個碩士的B同學。而B同學的視野、知識、能力很可能超過A同學。

(五)改革路徑:學科優先

孫周興認為,當下自然人類文明正向技術人類文明轉向,轉向背景是地質年代中的“人類世”,轉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從名詞文化向動詞文化轉變,當代的一些哲學概念已經開始具有動詞性(非概念化)特征[38]。四個動詞哲學概念——流動、涌現、遮蔽和重混,于技術文明時代彰顯出推薦免試研究生制度改革的方向。方向確定后,具體改革路徑有三條,一是某一地區高校先行探索,如北京地區高校;二是某一類型高校先行探索,如選擇傳統研究型大學或新型研究型大學探路;三是某學科先行,如選擇理學學科先行。研究生教育以學科為關鍵維度,改革路徑建議按照學科推進,如理學學科選擇數學、物理學,人文學科選擇哲學和歷史學作為小切口先行突破,隨時進行壓力測試以帶動全局性改革。小切口探索同時,其他學科的統一考試也應削弱學科內容,持續探索綜合能力、書面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數學運算能力的考察方向[39]。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管理辦法(試行)》(教學〔2006]14號)[EB/OL].(2006-07-12)[2025-03-1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m0e_778/s3113/200607/t20060712

[2]徐國英,李柏恒.普通高校學生保研“內卷\"生成機制研究[J]教育與考試, 2024(05):64-71.

[3]盧曉東.“間隔年\"的懸宕,需要更多理解與支持[N].中國科學報, 2025-02-11(04)

[4][25]楊佳樂,高耀,陳洪捷.推免政策人才選拔效果評價—基于學術型碩士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復旦教育論壇,2022(06):80—87.

[5][26]彭莉君,張淑林,古繼寶.全國優博論文與推免生關系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06):46—49.

[6]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班2025級本科畢業生冬季批次招生簡章[EB/OL].(2024—10—24)[2025—03-19].https://mdadmission.pumc.edu.cn/mdweb/site! webOther? id=1801019.

[7]《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學廳〔2013]8號)[EB/OL].(2013—09—04)[2025-03-28]. http://www.m0e.gov.cn/srcsite/A15/m0e_778/s3261/201309/t20130905_157196.ht-ml.

[8]沈文欽.變局與應對:留學新態勢下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24(04):85-92.

[9]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紅鳥碩士項目簡介[EB/OL].[2025—03-20].https://cft.hkust- gz.edu.cn/zh/department/red -bird-mphil/.

[10]羅敏.我國研究生招生推薦免試制度的特征、矛盾及發展趨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12):39-44.

[1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辦法的通知》(教學廳〔2014]5號)[EB/OL].(2014—07-25)[2025-03-25].http://www.moe.gov. cn/srcsite/A15/moe _ 778/s3261/201408/t20140804_172730.html.

[12]涂麗華,盧曉東.突破轉學的國界限制:現象、原理和機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06):29-38.

[13][36]盧曉東.適應、重混與涌現:新時代第二學士學位教育的定位與定性[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10) :1-16.

[14](美)伯頓·克拉克.探究的場所——現代大學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王承緒,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48.

[15]盧曉東“涌現”與拔尖創新人才“冒”出來:再答“錢學森之問\"[J].北京教育(高教),2023(10):18-22.

[16]盧曉東,陳孝戴.高等學校“專業”內涵研究[J].教育研究,2002(07):47—52.

[17]張亞群,羅菊芳.碩士研究生分類招生考試變革趨向與應對策略[J].中國高等教育,2023(22):46-49.

[18]蘇益民,陳璐,高蘭天.醫學生“考研熱\"分析與對策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6):499-502.

[19](德)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中文修訂第二版)[M].陳嘉映,王慶節,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52.

[20](美)華勒斯坦,等.學科·知識·權力[M].劉健芝,等編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amp;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52-53.

[21盧曉東.遮蔽、澄明與\"雙減”:創新人才涌現的哲學基礎與關鍵[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5(01):1—16.

[22]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25年“申請—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說明[EB/OL].(2024—10—10)[2025-03-20].ht-tps://www. bio. pku. edu. cn/homes/Index/news_cont/21/17396.html.

[23]李彩麗,繆園.碩士生生源質量與學位論文成績的相關性分析——基于中國科學院某研究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實證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09):8—11.

[24]高耀,陳洪捷,楊佳樂.全國學術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差異研究——基于個體屬性特征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17(10):51—56.

[27][28]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生人學申請人要求[EB/OL].[2025-03-20].https://gs.cuhk.edu.cn/page/26.

[29]盧曉東.榮譽學士:為拔尖人才另辟通道[N].中國教育報,2016-08-08(03).

[30]復旦大學“本科榮譽項目實施總則(試行)\"[EB/OL].(2023-07—01)[2025-04-09].https://jwc.fudan.edu.cn/2c/ae/c27259a273582/page.htm.

[31]盧曉東.研究生學費定價與資助政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3(05):73-79.

[32]北京大學202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校本部)[EB/OL].(2024—10—01)[2025—03—22].https://admission.pku.edu.cn/docs/20241009111318604309.pdf? CSRFT=KJU2 -1Z05-K607-E542-9SS0-5PGT-UH2Q-HW18,

[33]盧曉東.論研究生學費與資助政策中的公平問題[J].復旦教育論壇, 2005(04):14-19+25.

[34]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研究生學費定價[EB/OL].[2025-03—21].https://cuhk.edu.cn/zh-hans/page/8803.

[35]盧曉東.“重混”:顛覆性技術創新視野中的新工科[J].中國高教研究 ,2021(07):20-28+41

[37](德)海德格爾.路標[M].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4:219—221.

[38]孫周興.當代哲學的處境與任務[J].探索與爭鳴,2020(06):33-42.

[39陳睿.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0):21—24.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教育與高質量發展研究\"(22JJD8800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時代科技強國目標下組織支持對女性學者職業發展的激勵機制研究\"(72374015);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創新生態體系視域下北京新型研究型大學建設研究\"(23JYA003)。

Exploring Reform Directions for the Recommendation-Based Postgraduate Admission Exemption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Building a Powerful Country in Education

Lu Xiaodong

Abstract: The reform of the recommendation- based exemption system for postgraduate admisions serves as a pivotal and influential breakthrough in building China intoa powerful country in education.Four verb - based philosophical concepts such as flowing,emerging,concealing,and remixing demonstrate current reform directions. An analysis of the temporal factor of \"curent graduating student\" status reveals that vague student self-identification and time pressure associated with this status reduce the efficienc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 This hinders learning freedom and emerging innovations while impe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 masters degree educ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labor education.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 and \"admission\" processes demonstrates that overseas universities, as institutions,do not recommend students,thereby weakening \"the capacity to cultivate and aggregate globaltalents\". Recommendation quotas create unnecessry complications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t both macro and micro levels,particularly afecting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s such as residential colleges,honors education,and honors colleges.These processes also restrict student flowing/ mobility related to emerging and wast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 analysis of discipline一specific writen examinations in unified entrance tests indicates that such exams and exam preparation are concealing students'creation potential,providing a philosophical explanation for why recommended students often demonstrate superior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in later stages.This study proposes supporting system reforms including honors bachelors degree programs,adjustments to postgraduate tuition fees and academic duration.It further recommends pilot reforms in foundational disciplines like physics as targeted trial initiatives.

Key words: recommendation一 based exemption system for postgraduate admissions; postgraduate admissio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 powerful country in education;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examination system

(責任編輯 肖地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免费试看| 日本欧美午夜|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www.亚洲一区| 国产91丝袜| 国产正在播放|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五月婷婷导航| 久久国产拍爱|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色|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97狠狠操|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91福利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精品|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五月天综合婷婷|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四虎亚洲精品|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日韩AV无码一区| 国产综合网站| 国产区在线看|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国产正在播放|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污视频日本|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亚洲伊人天堂| 国产精品福利社| 国产网站在线看| 亚洲三级色|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在线看国产精品|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