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玩游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父母陪孩子一起玩更重要。每個父母都應該了解一些兒童游戲發展的規律,以便更好地陪伴孩子,讓孩子在游戲中更好地成長。
游戲是兒童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通過游戲,孩子能夠認識和理解周圍世界中的事物和現象,建構自己的經驗,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社會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從而形成新的態度、行為、習慣和學習品質,獲得成功和自尊。同時,游戲也能幫助兒童消耗過剩的精力,保持身心愉悅和健康。
父母多陪伴孩子玩游戲,不僅能加深親子關系,還能使孩子在游戲中堅持得更久,參與游戲的程度更深。父母的陪伴,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對周圍環境產生控制感,培養自信,促進其心智成長。
0~1歲:所有的成長都是嬰兒的游戲
游戲發生在嬰兒3個月左右的時候。此時,嬰兒多進行沒有目的、重復的大肌肉動作,例如踢腳、搖動身體等,這些動作游戲與他的動作能力直接相關。此時孩子的玩物游戲就是有意圖地擺弄某些物體,目的是為了獲得愉悅感。嬰兒期的“講話”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游戲的一種形式。
嬰兒大約在8個月的時候,開始在親子游戲中扮演主動角色,從9個月開始,會盡可能地調整自己的活動以加入大人主導的游戲,12個月時可以主動發起游戲。在伙伴游戲方面,此時嬰兒只是對同伴感興趣,但還不能一起玩復雜的游戲。
給父母的建議
在嬰兒期,游戲有助于刺激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以及他們的運動能力。因此,為孩子提供安全的、豐富多彩的玩具,讓孩子看、夠、拿、抓、敲、咬,并隨意擺弄很重要。在嬰兒發育到每一個相應的“關鍵期”,父母要鼓勵孩子做新的動作,如翻身、坐、爬、站、行走、停。給較大的嬰兒提供小的食品,比如谷片、餅干等,讓嬰兒練習精細肌肉動作和自主進食能力。
父母經常與嬰兒講話,回應嬰兒的微笑和喃喃細語也很重要,這是引起交互式交流的重要方式。經常給孩子唱念兒歌、讀故事有助于孩子語言的發展,讓孩子更愿意關注環境中的聲音,如動物、車輛或其他戶外聲音。
在嬰兒的社會性游戲中孕育著社會性規則的學習,如共同參與、輪流和等待。以“你扔我撿”游戲為例,嬰兒把一個橡膠玩具小狗從桌子上扔下去,媽媽撿起來放在桌子上,彼此對視,幼兒再扔,媽媽再撿,循環往復,彼此都需要等待輪到自己的時機再進行動作。因此,嬰兒把東西反復扔到地上讓大人撿起來,并不是故意“使壞”,而是一種有趣的游戲。
親子游戲有益于嬰兒的身心發展,也有益于親子依戀的建立,當嬰兒表現出不安、尋求安慰和注意時要及時做出回應,這能幫助孩子建立安全依戀。此時,還要鼓勵孩子學會自己獨立玩耍,同時每天設定固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玩。
1~2歲:在玩得不亦樂乎中能力有了巨大提升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運動能力突飛猛進。他們的游戲大多在運動中進行,比如后退走、蹲下再站起、學習跑步,這些都是他們認為有趣的游戲。此時孩子也能學會簡單地踢球、拋球等球類游戲,可以扶著東西爬上爬下,慢慢還學會了擰開瓶蓋、剝開糖果的包裝……這些事情在我們看來是孩子的成長,但在孩子看來無一不是游戲。
在出生的第二年,孩子的游戲變得復雜、富有想象且更具有組織性。親子游戲中易出現追逐打鬧游戲,如奔跑、跳躍、互相追逐、伴隨著高聲大叫、大笑或者扮鬼臉。以身體和動作為“材料”的游戲增多,尤其是在與父親的游戲中更為常見。
孩子在游戲時會向其他小朋友展示他的玩具,邀請同伴加入自己的游戲,但此時他的社會互動是簡短而快速的,分享合作能力有限。
給父母的建議
在動作游戲方面,父母應該促進孩子大肌肉力量的發展,在做好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鼓勵孩子進行各種各樣的運動,讓孩子充分認識自己的身體。
父母是孩子與物質世界之間的橋梁,應給孩子提供鼓勵他發展自我意識和他者意識的豐富的游戲材料。此時父母還可以經常發起假裝游戲,例如躲貓貓和拍手游戲。重復地玩各種游戲,能促進孩子使用接受性語言。當孩子試圖說話時,表達性語言就出現了。為孩子講故事、唱歌,向孩子講解正在發生的事情,既是親子活動,也是父母幫助孩子與環境中的物體和活動聯系起來的重要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孩子的認知水平。
讓孩子通過游戲了解規則,通過重復的行為了解行為的結果,在這個階段也很重要。形成規則是兒童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大進步。
2~3歲:復雜游戲開始“登場”
由于身體運動能力的發展,孩子越來越喜歡大肌肉游戲,對自己體能上的成就頗為自豪,如能輕易地上下樓梯,爬上立體攀爬架,滑滑梯。雖然精細動作能力有限,但此時他對繪畫顏料、黏土或沙子的探索比真正創造出作品更感興趣。孩子會在游戲中強烈地證明自己獨立,表現出他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游戲也向目的性、計劃性較強的結構性游戲發展,比如愛玩大片的拼圖,用線把很多珠子串起來,把積木搭建成一個模型,等等。
開始出現扮演角色意識,但此時更多關注的是“物”而不是“人”。例如,會假裝開車,但沒有自己是“司機”的意識,記憶和聯想多于想象。2歲以后,“以物代物”行為也有新的發展,孩子對于“物”的逼真性的依賴降低,他可以用也可以不用玩具就能做出想象的行為,甚至用語言來塑造想象的情境。
2~3歲時,孩子較好的溝通能力使他更愿意跟同伴一起玩,然而,這種接觸仍然是簡短而快速的,分享與合作的能力有限。
給父母的建議
可以讓孩子嘗試一些更有難度的運動游戲,比如在狹小的空間中爬進爬出,騎各種能騎的車。在感官探索方面,黏土可以給孩子帶來捏、擠、壓、造型等神奇的機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會創造作品),用各種顏料或物質玩指印畫也可以相似效果。
讓孩子有玩水、玩沙子的機會,把物體在不同的容器中倒來倒去,反反復復玩吹泡泡,都是孩子最喜歡的游戲方式。
語言是幼兒在游戲中交流的重要媒介,游戲也為孩子語言的運用與發展提供了一個真實、自然的情境。因此,語言的發展對孩子的社交成熟度有正面的效果,因為它使溝通更加高效。父母要提供機會,引入玩偶游戲,讓孩子進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等,為他提供應用想象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