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設計涉及藝術、技術和環境等多學科知識,其核心任務是將設計理念轉化為具備實際功能與美學價值的建筑物。在當前建筑行業面臨政策調整和市場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建筑設計專業職業教育亟須進行創新與優化。高本協同育人模式作為一種融合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技能。以就業導向優化職業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還能推動建筑設計人才培養多元化,滿足現代建筑行業的需求。
[關鍵詞]高本協同育人;建筑設計專業;職業教育;就業導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437(2025)15-0147-04
由于行業政策的調整及市場環境的變化,建筑設計專業學生的就業形勢愈發嚴峻。近年來,國家對建筑行業實施緊縮政策,導致建筑項目減少,直接影響了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為應對這一挑戰,建筑設計教育必須進行改革與創新。高本協同育人模式以其獨特的優勢,能夠有效解決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脫節的問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通過整合行業資源并促進校企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平臺,進一步優化建筑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一、高本協同育人內涵及提出背景
傳統教育模式中,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和職業教育體系之間互相獨立。在建筑設計領域,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等問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深入推進,培養復合型人才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改革必然趨勢。高本協同育人是指將高職專科教育和職業本科教育相融合,打造深層次的育人模式。其核心在于推動產學研結合、借助校企合作,將學生培養為應用型、復合型的高質量人才[1]。教育工作者應秉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例如創業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切實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實現高校教育和社會發展的無縫銜接,為國家建設輸送高質量人才。當前,我國與東南亞地區文化經濟交流持續向好,這些國家對優質建筑設計專業人才需求迫切,這一背景為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提高學生就業能力提供更多可能,高本協同育人模式能夠為我國建筑行業人才走出去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
二、國家建設緊縮政策對建筑行業的影響
為了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國家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緊縮政策,這些政策對建筑行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建筑行業不僅面臨著項目審批、市場需求等方面挑戰,同時,人才培養不足與就業困境也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一)建筑行業的緊縮政策分析
現階段,國家推行經濟緊縮政策,包括限購、限貸、房地產稅改革、加強環保和安全監管等,旨在促進建筑行業健康長遠發展。政策的落地讓建筑行業如履薄冰,建筑項目的數量和規模不斷縮減,市場需求也跟著低迷[2]。同時,隨著科技快速發展,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等新領域的興起對傳統建筑行業產生了巨大沖擊。因此,傳統建筑行業不僅要應對政策帶來的壓力,還要在新領域的挑戰中探尋發展路徑。
(二)對建筑設計行業和學生就業的影響
第一,建筑設計項目減少,導致建筑設計公司資金緊張,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縮減招聘規模,這無疑會加大剛畢業大學生的求職難度。為了保證建筑設計項目高效運行,很多企業傾向于招聘具有豐富經驗的中高級人才,年輕建筑設計師的競爭壓力加劇。第二,由于當前建筑行業市場低迷,很多員工薪資待遇下降,對于剛入行的設計師而言,不僅薪資水平較低,職位晉升空間也有限,進一步加劇了就業壓力。第三,職業發展方向受限,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建筑設計行業市場需求已經趨于飽和,不少畢業生不得不向二、三線城市甚至國外市場尋求發展機會。但在此過程中,其會面臨語言差異、文化背景不同等各種問題。雖然東南亞以及非洲地區對建筑行業人才需求增多,但不少學生會礙于一些現實因素,放棄這些就業機會[3]。
三、擴招大勢下建筑設計專業就業拓展方向
受高等教育擴招政策的影響,現階段建筑設計專業畢業生數量持續增加。為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高校需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方向,引導學生向新興領域拓展。例如,影視產業與國際化就業已經成為當下建筑設計專業學生的主要就業方向。
(一)影視以及動畫產業對建筑設計專業的需求
近年來,我國電影以及動畫產業發展迅速,為建筑設計專業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尤其是奇幻類、科幻類電影的流行,以及電影電視劇拍攝場地對特色建筑的需求,拓寬了建筑設計師的就業渠道。第一,場景設計和虛擬建筑對建筑行業人才的需求增加。電影游戲中對古建筑的還原,需要建筑設計師不僅具備扎實的建筑基礎知識,還需具備熟練使用各種新興技術的能力,如借助BIM、3D建模、虛擬現實等,創設符合虛擬世界要求的各種建筑空間。第二,影視產業對建筑設計專業人才的要求不僅體現在建筑外觀的設計上,也體現在建筑的功能性和互動性的設計上,為了實現建筑與藝術深度融合,建筑設計人才必須具備跨學科融合意識,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并將其有效體現在建筑設計中[4]。
(二)國際化的就業方向
隨著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經濟合作日益緊密,行業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東南亞地區在房地產開發、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項目等方面對人才的需求量不斷上升,而我國建筑設計師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豐富的項目經驗,成為該市場重要的人才供給方。此外,在中非關系友好背景下,非洲市場對我國建筑設計師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例如,尼日利亞、南非等國家需要大量的建筑人才[5]。
四、高本協同育人模式下以就業為導向優化建筑設計專業職業教育的措施
高本協同育人模式下,建筑設計專業職業教育的優化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推進,包括教育工作者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模式的創新以及學校與行業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等。只有這樣,才能夠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持續培養更多具備實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建筑設計人才。
(一)加強校企合作,積極推動產學研結合
傳統建筑設計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側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與行業實際的結合,導致部分學生畢業面臨入行難、就業難的問題。高本協同育人模式下,通過加強校企合作,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項目實踐機會,使學生在校期間接觸行業前沿,提高就業競爭力。建筑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各種綠色建筑、智慧城市、建筑信息模型、虛擬建筑等新技術的應用,也為高本協同育人模式的實施提供更多的資源參考,確保學生掌握更加前沿的建筑設計專業理念和技術[6]。
高職??平逃闹攸c在于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尤其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和職業能力提升。在校企合作與產學研結合中,高職??圃盒S卸喾N選擇,如與建筑設計公司、施工企業或者工程咨詢機構等合作,一起打造建筑設計專業實訓基地。企業提供真實的項目案例和施工場景,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實際項目的設計。如在實訓基地設置建筑構造節點展示區、建筑材料實驗室,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建筑設計專業中的關鍵技術,切實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職業本科教育則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提升。在產學研合作方面,職業本科院??梢耘c建筑設計研究院、大型建筑企業以及工程咨詢機構等進行合作,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開展與建筑設計專業相關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如共同研究綠色建筑構造技術、智能建筑設計專業等前沿課題,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提升學生的科研和創新能力。通過校企聯合研發,學生還有機會參與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有助于提升科研能力和職業素養[7]。
(二)構建沉浸式、交互式的學習環境,共享優質教學資源
在優化建筑設計專業職業教育體驗過程中,硬件設施的打造尤為關鍵。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強調通過配備先進的數字化教學設備,構建沉浸式與交互式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場景和實操平臺。例如,嚴格按照實際比例設計并制作墻體、樓板等建筑構件的實物模型和剖切模型,以及鋼結構、木結構等不同結構類型的建筑模型,同時標注關鍵構造節點和施工工藝,方便學生觀察學習。對于展示砌筑、抹灰等建筑施工工藝的實物模型,采用透明材料或剖切方式呈現內部構造,再配以圖文說明和視頻演示,讓學生更易理解施工工藝的原理和操作要點。
在教學資源建設方面,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是關鍵。開發項目化課程體系,編寫配套教材和案例庫,打造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和實踐機會。將建筑設計專業的理論與實踐技能融入實際工程項目,開發如住宅建筑設計、公共建筑設計等項目化課程,并依據這些課程編寫配套教材。教材內容要緊密貼合實際工程,做到圖文并茂,并且搭配大量案例和習題。同時,把建筑設計專業的知識點、技能點制作成微課視頻,便于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如將設計原理、施工工藝流程做成動畫視頻,讓知識點更為直觀。此外,教師還要收集整理相關教學視頻、工程案例視頻等,不斷充實教學資源庫[8]。
(三)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推進全球化教育
“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促使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以應對全球化發展時代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建筑行業的國際化發展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跨國公司、全球建筑項目、國際化設計標準等要求新時代建筑設計專業人才既具備理論知識,又具備解決全球化市場問題的能力。在高本協同育人模式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展示全球建筑市場動態,為學生講解國際建筑設計標準和發展趨勢,讓學生了解在全球范圍內建筑設計行業仍有廣闊的就業空間。
為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建筑設計專業人才,高職??圃盒?梢蚤_設與全球建筑設計相關的國際化課程,涵蓋世界各國建筑風格、文化設計理念以及建筑技術標準等內容。邀請國際建筑設計專家等來校授課或舉辦專題講座,分享國際上建筑設計行業的最新動態和技術應用。還可以組織學生前往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參與建筑設計實踐,實地感受當地的建筑風格和施工工藝,這樣的實踐經歷能讓學生收獲頗豐[9]。職業本科院??梢蚤_設國際建筑設計專業、全球化建筑市場分析等課程,重點聚焦全球建筑市場動態和國際化設計標準。如與國際建筑企業合作開展綠色建筑設計研究,讓學生參與國際項目的設計與實施,提升學生的國際化實踐能力。另外,打造高水平的國際化建筑設計專業職業體驗課程也至關重要,通過配備先進的 BIM 技術實驗室、虛擬建造實驗室和國際建筑風格展示區等,讓學生提升技術應用能力的同時拓寬國際化視野。
(四)創新建筑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建筑設計專業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既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為了優化建筑設計專業學生的職業教育體驗,教師需創新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借助先進技術營造沉浸式的學習氛圍,以提高教學質量。
具體來說,教師可選取有代表性的建筑設計案例,如在建筑史上經典的作品或因設計失誤而失敗的案例,帶著學生剖析案例中的設計思路、構造做法和施工工藝,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從成功案例中學習經驗,從失敗案例中吸取教訓。除了案例分析,還可以模擬真實的職業場景,如創設設計院模擬場景,讓學生分別扮演設計師、結構工程師、施工員等角色,完成項目設計、圖紙會審、技術交底等實際工作內容,通過角色扮演更深入地了解建筑設計工作的各個環節,提升職業素養[10]。
低空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無人機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成為趨勢。無人機不僅可以在建筑施工和監測過程中提供精確的數據,還能夠進行快速的建筑物測繪、三維建模以及動態展示。因此,學校應引入無人機操作課程,培養學生對這一新興技術的掌握和應用能力。此外,在智能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建筑設計教育也可以借助智能平臺實現更高效的教學,使學生獲得個性化的學習體驗。DeepSeek、豆包等智能科技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夠為學生提供定制化的學習方案和實時反饋。教育者可以利用這些平臺進行教學資源的精準推送,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提升學習效果。二次元文化的流行,尤其是虛擬世界的廣泛影響,為建筑設計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創意來源。建筑設計不再局限于現實中的物理構建,更多地開始向虛擬世界和數字空間延伸。因此,學校應鼓勵學生將二次元元素與建筑設計相結合,利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進行創作,激發他們的設計靈感,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難以滿足行業對高素質應用型設計人才的需求。基于高本協同育人模式,通過推動校企合作、跨學科融合、國際化教育以及技術創新的應用,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創新思維,還能夠促進建筑設計專業課程轉型與升級。職業教育肩負著為學生提供真實行業情境、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的使命。未來,建筑設計專業的發展應從單一的知識傳授向綜合能力培養轉變,以實現與行業需求的深度對接,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建筑設計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黃碧珠,陳瑞晶.區域協同視角下職業教育中高本一體化人才培養推進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31):88-95.
[2] 周文斌,李寧.能力傾向下“中高本”協同發展的我國職業教育模式研究[J].企業經濟,2022,41(3):141-151.
[3] 閆娟.高本銜接視角下高職院校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探索:以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9(12):115-119.
[4] 張燕娟.視覺傳達在建筑裝飾構造設計中的應用[J].建筑結構,2023,53(6):166-167.
[5] 酒淼,韓迪,周錦志.基于“一帶一路”國家氣候分區的綠色建筑技術適用性研究[J].建筑科學,2024,40(4):197-206.
[6] 向鵬成,景睿思.基于組合賦權-改進Topsis的“一帶一路”合作國家建筑業投資風險評估[J].工業技術經濟,2023,42(10):61-70.
[7] 韓琳.建筑設計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解析:評《工程教育認證與化工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J].塑料工業,2023,51(1):202.
[8] 邵郁,鄒廣天.國外建筑設計創新教育及其啟示[J].建筑學報,2008(10):66-67.
[9] 周子騫,高雯,賀秋時,等.建筑設計領域人工智能探索:從生成式設計到智能決策[J].工業建筑,2022,52(7):159-172.
[10] 唐思風.BIM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分析:評《建筑設計BIM應用》[J].電鍍與精飾,2020,42(3):51.
[責任編輯:蘇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