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中國傳統水墨書畫的藝術療愈功能優勢與特征研究[J].藝術科技,2025,38(9):250-252.
中圖分類號:J2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9-0250-03
0前言
藝術療愈作為一種比較新穎且有效的干預方式,能夠幫助人們緩解壓力,塑造積極心態,更好地應對各種困難與挑戰,目前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與運用。中國傳統水墨書畫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且蘊含著深厚的哲思與人文精神,可發揮藝術療愈作用。因此,有必要對中國傳統水墨書畫的藝術療愈功能優勢與特征進行深入研究,從而為人們的心理健康提供積極支持。
創作、作品欣賞等方式,幫助個體探索和表達情感,解決一些心理問題,同時促進個體自我認知與成長。這種心理治療方法可追溯至遠古時期,當時的人們借助繪畫、雕刻等藝術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并借此緩解精神壓力。而在現代,藝術療愈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才逐漸形成較為系統的理論與具體實踐方法。之后,隨著心理學、藝術學等領域的持續發展和進步,藝術療愈的內涵和適用范圍不斷拓展,開始成為心理健康領域一種受到廣泛關注與運用的干預手段。
1藝術療愈概述
2中國傳統水墨書畫的藝術療愈功能優勢
2.1注重內心體驗,輔助情感宣泄藝術療愈是一種創新性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借助藝術在創作活動中,水墨書畫可以突破語言表達的局限。當一個人深陷復雜情緒困擾時,通常情況下內心的情感難以用語言表達,此時書畫可以為其提供一個宣泄渠道。例如,如果一個人由于失敗而陷入沮喪或自我懷疑狀態,則可以在揮毫潑墨中,通過顫抖凌亂的線條或濃重壓抑的墨色,將內心深處潛藏的不滿情緒、挫敗感等充分展現出來。這種表達通常不需要顧及他人的評判或感受,也不會對他人造成影響或干擾,能夠充分釋放自我情緒。除此之外,觀者在欣賞傳統水墨書畫作品時,也可以從畫面中感知創作者的情感流動,引發情感共鳴。例如,徐渭的《墨葡萄圖》,通過歪斜的構圖和隨意的筆墨,有效傳遞了其懷才不遇的憤懣和孤獨,觀者通過與之共情,可以完成自我情緒的充分梳理與療愈。傳統水墨書畫在藝術療愈中呈現出重視內心體驗、輔助情感宣泄的優勢。其可以憑借獨特的藝術語言,為人們提供一個深入表達和釋放情感的渠道[1]。
2.2強調身心和諧,實現身心同步療愈
傳統水墨書畫可以將身體運動與精神專注深度融合,構建較為獨特的身心同步療愈機制。在創作水墨書畫的過程中,創作者的手、眼以及腦必須高度配合,創作者的每一次運筆均會伴隨著呼吸的調整和身體的協調。以書法創作為例,必須端正坐姿,手腕應靈活運筆,同時手臂需自然舒展。保持這種身體姿態,能夠實現對肌肉和經絡進行舒緩鍛煉的效果,可以調理人們的氣息,改善情緒。除此之外,為了完成一幅優質的作品,創作者通常應排除雜念,充分掌握筆墨的濃淡、線條的走勢等,從而進入類似冥想的“心流”狀態。例如,一個退休老人通過每日練習書法,不僅改善了由于長期伏案引發的肩頸僵硬等病癥,而且忘卻了生活中各種瑣事帶來的煩惱,內心逐漸變得平靜。這種身心的協同,能讓水墨書畫成為連接身體與心靈的重要橋梁,可以在提升人們身體機能的同時,為釋放各種心理壓力找到一條有效的路徑,從而達到身心和諧。
2.3借力自然意象,緩解焦慮與壓力
中國傳統水墨書畫多以自然萬物為靈感源泉,作者往往借助山水、花鳥等多種意象,打造出撫慰心靈的精神空間,以緩解焦慮和心理壓力。在傳統水墨書畫中,大多數自然意象承載著獨特的情感和思想內涵。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經常會被焦慮和壓力裹挾。人們在面對水墨書畫中的一系列自然意象時,注意力會不自覺地從各種現實困境中轉移至藝術作品所創造的自然之美中,從而有效緩解焦慮與壓力。例如,黃賓虹創作的《青城坐雨圖軸》,借助潑墨、干皴加宿墨等不同技法,生動地勾勒出青城山煙雨氤氳之景。人們在觀看這幅畫作時,仿若身臨其境,可以在那朦朧的水汽當中,逐漸忘卻城市的喧囂和俗事紛擾,從而尋得內心的安寧。再如,何塞特的“水墨自然”系列(包括《風》《雨》《云》等作品),將中國傳統神話與一系列自然現象有機結合,通過清新的國風呈現自然美景。人們在欣賞該系列畫作時,會被自然的奇妙和詩意觸動,有助于進一步緩解焦慮[2]。
2.4激發創造力,增強心理韌性
傳統水墨書畫能夠突破常規藝術表達的邊界,通過更加自由、開放的創作空間,有效激發個體無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成為人們探索自我和錘煉心理韌性的一種獨特媒介與工具。
在水墨世界中,藝術家往往能突破現實的束縛,通過獨特的視角重塑內心世界。例如,八大山人創作的《魚鴨圖卷》中,魚鳥白眼向天,整體造型非常夸張怪誕。這種超脫現實的創作手法,不僅充分展示了作者對世界的獨特理解,也可以引導觀者突破固有思維的限制,大膽地想象和探索藝術表達的多種可能性。人們在創作水墨書畫時,可以嘗試新技法和新構圖方式,不斷突破自我局限。例如,一個從未接觸過水墨書畫的人在初次嘗試創作抽象水墨畫時,可以通過隨意潑灑墨汁以及即興勾勒線條的方式,勾勒出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畫面。同時,其可以在不斷調整和完善作品的過程中,逐漸學會勇敢面對創作中遇到的挫折,增強心理韌性。因此,可以將水墨書畫看作一把鑰匙,其可以開啟人們探索自我和世界的大門,助力人們心理成長和自我超越[3]。
3中國傳統水墨書畫藝術療愈功能的特征
3.1以筆墨為媒介,呈現思想情感
傳統水墨書畫主要以筆墨為媒介,將創作者自身難以言表的情緒或心境轉變為可視化的藝術語言,完成自我療愈,同時引發觀者的情感共鳴。例如,八大山人創作的《孤禽圖》,借助極簡的筆墨勾畫出一只孤立的禽鳥,其造型不僅怪誕,而且線條冷硬枯澀。作者通過大面積的留白和簡練的筆觸,精準地傳遞出自身孤傲、孤寂的情緒與心境。人們在凝視這幅畫時,仿佛可以感受到創作者對現實的刻意疏離及內心的悲愴,進而直面自身情緒,在共情中獲得療愈。再如,傅山創作的草書作品《青羊庵七言絕句》,行筆連綿跌宕,時而好似疾風驟雨,時而緩似枯藤,而且畫面墨色濃淡交織,充分展現了作者豪放不羈的性情和復雜的心緒。人們在臨摹這類作品時,可模仿其運筆節奏,釋放內心壓抑的情緒,獲得心理疏解。總體來看,水墨書畫的筆墨成為一種溝通心靈的媒介,可以讓人們在藝術表達或審美體驗中宣泄情感、調節心境,具有獨特的藝術療愈價值[4]
3.2重視意境表達,引發心靈共鳴
傳統水墨書畫可以通過營造虛實相生的意境,為觀者提供一個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場域,從而在引發情感共鳴的基礎上,促使人們在哲思中獲得心理療愈。例如,王維的《輞川圖》通過淡墨勾勒出一幅田園景致,各種亭臺樓閣隱匿于煙雨交織的山林,留白處仿佛有清風流動。人們在欣賞畫作時,會不自覺地走進“空山新雨后”的閑適、空寧意境,使緊繃的神經得到放松,暫時拋開現實的煩惱,在虛實交織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調節心理。再如,八大山人創作的《眠鴨圖》,通過極簡的筆墨有效勾勒出蜷伏的睡鴨,整個畫作的背景沒有點綴任何景觀,呈現出滿紙空寂。人們可以從鴨子縮頸閉目的姿態中感受到一種與世無爭的心境,這種心境可以引發人們對生命的思考。該作品的荒寒意境、避世情緒或許能為人們的心靈提供一個暫避塵囂的棲居地[5]。
3.3創作過程重體驗,強化專注力與耐心
傳統水墨書畫創作非常重視過程體驗,從最初的筆墨紙張準備、意境與畫面構思到書寫或繪畫,均要求創作者全身心投入。在此過程中,創作者會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筆墨運用、墨色變化、線條走勢等方面,逐漸進入心無雜念、專注當下的狀態。這種狀態類似于正念訓練,可以培養人們的專注力,增強注意力的穩定性和持久性。此外,水墨書畫創作通常需投入較多的時間與精力,甚至經歷多次修改。在此過程中,創作者能夠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培養耐心與毅力。這種專注力與耐心對個體心理健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工作與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和壓力,增強心理抗壓能力。
3.4具有審美教育功能,可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質
傳統水墨書畫可以借助系統的審美符號體系,有效提升個體的審美素養,潛移默化地塑造個體良好的心理品質。這種以美育人的過程,正是傳統水墨書畫藝術療愈功能的充分體現。例如,齊白石的《墨蝦圖》通過簡練的筆墨刻畫出蝦的靈動體態,那些透明的蝦身以及勁挺的觸須在水墨交融中散發出強烈的生機。人們在欣賞過程中,不僅可以領會“妙在似與不似間”這一審美真諦,還可以從鮮活的藝術形象中深刻體驗到自然的生命力,從而緩解各種焦慮情緒。而這種對“生趣”產生的審美體驗,可以直接轉變成心理層面的一種積極暗示,有助于激發觀者對生活的熱愛與期待[6]。
4結語
中國傳統水墨書畫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承載著數千年的藝術精髓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可以在當代社會心理健康領域綻放出新的生命力。其具備的藝術療愈功能可以使藝術與心靈深度交融,通過獨特的方式撫慰現代人疲憊的身心,通過筆墨間的情感宣泄和意境中的心靈共鳴,為世人創造一片寧靜的心靈凈土。因此,應進一步加大對水墨書畫藝術療愈功能的研究力度,讓這種傳統藝術形式充分發揮藝術療愈作用。
參考文獻:
[1」戚笑萌.基于色彩心理學與藝術療愈的中國傳統藥材色彩提取應用的研究[J」.色彩,2024(10):14-16
[2]林季蕊.荊楚傳統手工藝萌寵療愈工坊建設路徑研究[J],藝術科技,2024,37(17):160-162.
[3」陳嘉雯.淺談藝術療愈視角下的剪紙藝術[J」.造紙信息,2023(4):95-96.
[4]桑叢笑.基于具身理論的沉浸式虛擬藝術療愈空間交互設計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大學,2024
[5」孫蔣媛,萬麗芳.心理學在療愈色彩和造型設計中的應用探索[J」.藝術科技,2023,36(10):162-165.
[6」張天天,馬彬.寫意花鳥畫藝術療愈研究:以八大山人《荷花雙鳧圖》為例[J」.浙江工藝美術,2024(1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