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翻轉課堂在舞蹈表演專業(y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藝術科技,2025,38(9):235-237.
中圖分類號:G64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9-0235-03
當今時代,高等院校教學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誕生了多種具有卓越成效的新型教學方式。其中,翻轉課堂被廣泛應用于各學科教學過程。民族民間舞是高等院校為培養(yǎng)專業(yè)舞蹈人才而開設的課程,在此課程教學中引人翻轉課堂,能夠突破傳統(tǒng)舞蹈教學方式的限制,利用微課視頻直觀展示民族民間舞的規(guī)范動作,打造創(chuàng)意課堂,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提升民族民間舞學習成效,同時還能在素材收集、整合編創(chuàng)的過程中深入吸收與傳承民間傳統(tǒng)文化[1]。因此,有必要針對性探索舞蹈表演專業(y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翻轉課堂的科學應用方法。
1翻轉課堂對舞蹈表演專業(yè)民族民間舞教學的影響
1.1推動教學方式更新
舞蹈表演專業(yè)開展民族民間舞教學時,以往主要通過教師親身示范動作、學生模仿學習來完成舞蹈教學任務。應用翻轉課堂之后,舞蹈表演專業(yè)教師可在課前利用互聯網搜集教學素材,制作民族民間舞微課視頻,視頻內容包括細致的動作分解內容,還可融入民族服飾文化、向學生講解音樂特色。利用微課視頻代替教師示范,可使舞蹈教師擺脫單純動作示范者身份,逐步向學習引導者、課程設計者轉變。學生可利用教師提供的微課,在課前完成預習任務,充分釋放課堂時間,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如可組織小組評價活動,糾正學生的民間舞動作偏差,增加舞蹈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時長,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保障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1.2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能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學習民族民間舞的主動性,提升學生舞蹈學習成效。課前階段,學生可利用慢速播放、暫停、回放等功能,仔細觀看教師提供的民族舞視頻,把握細微動作,掌握動作要領。課堂開展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隊形編排、舞蹈動作改編提供針對性指導,引導學生主動創(chuàng)新思考,提高學生的舞蹈編創(chuàng)水平。課后,學生可利用微課視頻鞏固練習舞蹈動作,即使無人指導,學生也可按照規(guī)范動作展開練習,提升自身的舞蹈水平。在翻轉課堂的支持下,學生學習民族民間舞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更高,學習效果也更加理想。
1.3增加文化傳承深度
引入翻轉課堂,可以深挖民族文化內涵、拓展文化傳播路徑,有利于推動傳統(tǒng)民間文化的深入、有效傳承。例如,舞蹈教師可通過實地調查,錄制少數民族村寨居民表演民族舞的真實影像,發(fā)送給學生作為課堂預習素材,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能直觀感受到民間舞的民俗語境[2]。舞蹈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播放民間藝人表演視頻,并與課堂規(guī)范動作進行對比,幫助學生更直觀、清晰地找出二者的區(qū)別,并引導學生對專業(yè)化、原真性間的關系展開深入探討。應用翻轉課堂之后,學生的舞蹈文化背景知識將得到拓展與完善,學生能精準把握傳統(tǒng)民族文化元素,將其應用于舞蹈編創(chuàng)過程。如此一來,能為民族傳統(tǒng)文化展示提供更多機會,有利于推動民族文化的深人傳承。
2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的基本要求
2.1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將翻轉課堂引入舞蹈表演專業(yè)民族民間舞教學,需以學生為主體,立足引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向,針對性開展教學活動設計。舞蹈教師要清晰認識到學生自主學習的價值與意義,教會學生正確運用現代技術手段,使其能利用教師提供的微課視頻,高效完成課前自主預習、課上疑問提出、課后鞏固練習任務,進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民族民間舞內涵、掌握規(guī)范舞蹈動作、學會融合利用民間文化,進而提高學生的舞蹈水平和舞蹈編創(chuàng)能力。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打造翻轉課堂,與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自我發(fā)展的現實需求更加契合,可創(chuàng)建生動有趣、雙向互動的高效舞蹈課堂,保障民族民間舞的教學成效。
2.2理論聯系實際,實現情緒與舞蹈共振
民族民間舞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要以提高學生舞蹈能力為核心目標,加強理論與實際間的關聯,實現學生舞蹈能力全面提高的目標。教師要摒棄以往口述講解理論、親身示范動作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興趣喜好、學習需求,降低課堂上理論知識講解占比,適度增加舞蹈實踐教學時長,在理化與實際有機關聯的基礎上,運用圖片、視頻等形式,營造多元化、沉浸式的民族民間舞教學情境,面向學生講解舞蹈背景、隱藏故事,創(chuàng)設一個情感體驗豐富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民族民間舞蘊含的情感,激發(fā)學生情緒共振,確保學生能利用肢體語言精準詮釋民族文化情感。
2.3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豐富教學資源
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需使用圖文、音頻、視頻、動畫等類型的教學資源,因此,舞蹈教師應科學利用多媒體技術,在互聯網上搜集、下載與整合相關資料,作為民族民間舞教學的素材,還可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自主錄制與編創(chuàng)教學素材。舞蹈專業(yè)教師應具備良好的計算機技術與網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并能有效利用多媒體手段,通過舞蹈視頻片段、FLASH動畫等直觀呈現、深度解析舞蹈理論,打造生動、有趣、直觀的舞蹈教學課堂。舞蹈教師要能根據不同學段民族民間舞的教學需求,科學篩選與編創(chuàng)舞蹈教學資源,滿足翻轉課堂教學對教學資源的需求[3]。
3舞蹈表演專業(y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有效應用翻轉課堂教學的策略
3.1明確教學綱要、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和內容
翻轉課堂是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利用學習內容主動完成知識學習任務的過程,為保障翻轉課堂教學高質高效開展,需明確教學綱要,為學習目標設置、學習內容設計提供參考。舞蹈表演專業(yè)教師應對民族民間舞課程大綱進行細致梳理,根據教學要求提煉出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然后針對性設計民族民間舞的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與課后復習內容,為各項教學內容匹配針對性的素材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民族民間舞蹈技能強化訓練過程中,舞蹈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循序漸進地教授學生舞蹈動作,合理設置教學難度,確保不同基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經過學習后,民族民間舞技能水平均能有效提高。此外,舞蹈教師還應在課堂上設置舞蹈編排模塊,讓學生結合課程內容獨立完成難度適合的舞蹈創(chuàng)作任務,進而實現舞蹈表演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能力培養(yǎng)目標。
3.2推進課程資源建設,收集與制作教學資源
為確保民族民間舞的翻轉課堂擁有充足的可用資源,應加強對模塊化視頻資源的開發(fā),根據民族民間舞的類別,制作包含文化背景解析、動作過程分解、風格對比講解等內容的優(yōu)質微課,為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提供資源。例如,針對蒙古族舞蹈開展教學時,舞蹈教師應依托互聯網、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匯總整合網絡上搜集的蒙古族文化,并巧妙融入民族民間舞教學過程。可從網上下載或自行錄制蒙古舞蹈動作真人示范視頻,精準、規(guī)范展示騎馬、抖肩等獨特的蒙古舞蹈動作,從前后左右各個方位進行清晰、直觀展示,詳細解析動作重心分布、發(fā)力方向等要點。還可在微課中添加蒙古舞與其他民族舞蹈對比分析內容,采用相似動作動圖對比、動作差異列表展示等方式,或通過添加音頻講解注意事項,確保學生準確掌握動作要領[4]。此外,舞蹈表演專業(yè)教師應利用名校公開課資源,為本校民族民間舞翻轉課堂補充權威、適用的資源。
3.3引入第三方網絡平臺,保障翻轉課堂實施效果
為提升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翻轉課堂的有效性,舞蹈院校應采用中國大學慕課網、中國舞蹈學習網等優(yōu)質網絡學習平臺或網站,在線開展專業(yè)教學活動。首先,要科學篩選平臺、整合平臺功能。應選取設置了舞蹈專項功能的平臺,以便多機位播放舞蹈視頻、便捷開展逐幀分析,或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動態(tài)評估動作姿態(tài)。如可采用中舞網練習室平臺,利用其即時回放、添加標注等功能,為學生高效觀看課堂實錄視頻提供支持。其次,要對接不同平臺的資源,利用API接口,合理銜接省級在線精品課程資源及商業(yè)舞蹈資源庫,打造多元化專屬數據庫,如3D動作庫、民俗影像庫等,為翻轉課堂調用教學資源、實現高效教學提供保障。應用第三方網絡平臺的過程中,要做好教學過程協同管理,可采用學習平臺智能推送課前任務,或運用騰訊會議等工具,創(chuàng)建云端排練廳,在線指導學生編排舞蹈隊形,利用屏幕標注工具糾正學生錯誤舞蹈動作,還可部署運動捕捉系統(tǒng),獲得學生學習熱力圖,從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訓練方案。
3.4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推動舞蹈教學深層次開展
翻轉課堂屬于新型教學模式,具體實施時,應結合運用多元教學方法,增加翻轉課堂的教學深度。一方面,舞蹈教師可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法,綜合考慮學生的基礎、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合理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要求各組學生在課前自主組織預習活動,以便學生在課程正式開展前對所要學習的知識有初步了解。課堂上,教師可選擇學生示范自主學習的舞蹈動作,再對學生示范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還可面向學生統(tǒng)一講解普遍性動作問題,在親身示范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播放網上下載的動作分解視頻或演示動畫,幫助學生精準把握動作要領。課程結束后,教師還應以小組為單位向學生布置課后練習任務,讓各小組對照動作視頻,相互糾正舞蹈動作,使學生反復練習、不斷糾錯,逐步掌握民族民間舞的動作技巧。另一方面,教師可利用現代通信工具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問題自主展開知識探索,通過資料查詢、實地調查或合作探討,找出問題的答案,進而在問題的引導下推動民族民間舞教學深化開展。
3.5完善評價反饋機制,科學評價翻轉課堂教學成果
應對翻轉課堂教學成果進行定期評價,以便及時發(fā)現和解決問題,保障民族民間舞教學的高質高效開展。為此,舞蹈院校需要針對舞蹈表演專業(yè)民族民間舞教學,設計科學、系統(tǒng)的翻轉課堂教學評價反饋機制。應構建完善的三維度評價體系:一是技術維度,引入運動捕捉系統(tǒng),利用慣性傳感器監(jiān)測學生的民族民間舞蹈練習動作,如檢測蒙古舞“碎抖肩”的動作偏差,若偏差超過 3° 則判定為動作不合格,并采用生物力學分析方法,生成12項關節(jié)角度報告,科學評價學生舞蹈技術學習成效;二是文化維度,教師可設置“非遺語境即興創(chuàng)編”任務,提供某少數民族節(jié)日音樂片段,讓學生利用該民族獨有的音樂節(jié)奏,結合現代編舞語匯展開即興創(chuàng)作,進而評價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與應用能力;三是協作維度,利用釘釘APP的智能表單功能,詳細記錄民族民間舞排練過程,自動記錄學生擔任編導、參與音樂剪輯或進行動作示范的頻次與效果,用于評價學生的舞蹈編創(chuàng)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構建動態(tài)反饋機制,以周為單位生成與發(fā)布學習熱力圖,以清晰展示班級教學進度并反映學生學習薄弱點。還可按月召開線上非遺沙龍,聘請非遺傳承人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以此評價學生的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能力。
4結語
翻轉課堂在教育領域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而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翻轉課堂的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需要結合舞蹈特性展開科學的分析與實驗,探尋翻轉課堂與民族民間舞的融合路徑。具體實踐中,應把握關鍵要求,注意以學生為主體、理論聯系實際并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結合教學綱要設置教學目標及內容,推進課程資源建設,收集與制作教學資源,并引入第三方網絡平臺,保障翻轉課堂實施效果,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推動舞蹈教學深層次開展。還要完善構建評價反饋機制,科學評價翻轉課堂教學成果,展現翻轉課堂的價值效能,推動民族民間舞教學工作高質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練曉穎.翻轉課堂在舞蹈表演專業(y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家,2024(1):113-115.
[2]何海林,楊華.舞蹈表演專業(y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翻轉課堂的應用研究[J」.啟迪,2022(2):49-51.
[3」謝玉.翻轉課堂在舞蹈表演專業(y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23(17):115-117.
[4」桑慧.探討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J」.戲劇之家,2021(29):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