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高校宿舍歸屬感建設中公共美術作用研究[J」.藝術科技,2025,38(9):82-84.
中圖分類號:G64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9-0082-03
高校宿舍主要指大學生居住的樓宇和公共區域,是學生學習生活與社交的重要空間,更是校園文化的微觀縮影和育人的重要載體。在高校宿舍語境下,歸屬感主要指學生對宿舍空間產生的情感聯結、認同和責任感。隨著高等教育發展,高校宿舍的功能定位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成為學校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陣地和衡量學校育人成效的關鍵指標。因此,高校宿舍空間營造應符合公共美術相關理論,即以宿舍這一公共空間為載體,通過壁畫、雕塑等多元形式使空間兼具審美設計和社會功能。
學生的孤獨感減弱了,幸福感和抗壓能力明顯提高了。其二,學校將宿舍合理劃分為居住空間、自習室、研討室和以學科專業為主題的宿舍公共區域等若干個功能區,不僅讓學生能夠獲得安靜的學習空間,還能促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同專業或跨專業學生探討學術問題。其三,學校組織學生共同參與宿舍公共區域建設,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作為宿舍集體一員的責任,自覺遵守宿舍規章制度,愛護公共設施,養成文明習慣。其四,學校為宿舍布置裝飾,組織特色活動,能讓學生逐漸融人獨特的文化氛圍,對學院和學校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并使校園文化落地生根。
1高校宿舍歸屬感建設的必要性
高校宿舍歸屬感建設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歸屬感對大學生發展的多維價值上。其一,學校通過打造宿舍共享客廳等公共空間對宿舍進行改造,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個人在面對學業壓力時能及時獲得同伴幫助和支持。這樣
2公共美術介入宿舍歸屬感建設的作用機制和具體表現
2.1公共美術的核心特質
公共美術作為在公共空間中展示的藝術創作和相應的環境設計,具有公共性、在地性、參與性、視覺性與敘事性以及審美教化等核心特質。其中,公共性是指面向宿舍所有成員的屬性,與宿舍作為學生共享生活空間的特性高度契合。在地性指宿舍與特定空間、歷史、人群緊密結合呈現出的場所獨特性。參與性指公共美術項目能充分調動個體參與、創作、決策,并通過互動使個體對宿舍空間產生深厚情感,增強主人翁意識與歸屬感。視覺性與敘事性指公共美術憑借強大的視覺表現力能夠有效傳遞文化價值,引發情感共鳴,進而增強個體對宿舍文化空間的認同感。審美教化是指公共美術可以通過增強環境美感,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態度,進一步促進宿舍良好氛圍感的形成[1]。
2.2公共美術之于宿舍歸屬感建設的內在機制
2.2.1 通過視覺標識強化空間認同
公共美術特性決定了其能夠通過樓徽、主題壁畫等獨特的視覺符號增強提升的辨識度,讓學生形成“我們的地盤”的意識。以清華大學紫荊公寓區為例,設計團隊深人挖掘每棟宿舍樓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特色,結合樓名、建筑風格、學生群體特征等元素,打造出專屬樓徽。樓徽或是青銅浮雕,或是巨幅壁畫,被巧妙安排在宿舍入口的立柱、樓道轉角的空白墻面等顯眼位置,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頻繁接觸的自覺焦點。每當踏入公寓,這些獨特的視覺符號就可以瞬間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如同擁有了專屬自己的地盤。而這種視覺記憶又會隨著時間沉淀,在畢業多年后仍能喚起學生溫暖的集體記憶[2]。
2.2.2通過情感喚起強化情感聯結
公共美術能夠通過色彩、故事等的運用,引發學生積極、愉悅、自豪的情感,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進而與宿舍建立情感紐帶。例如,四川大學江安社區在改造女生宿舍公共休息區時,就創新性地運用了“青春記憶”系列主題油畫。宿舍入口墻面中央懸掛的巨幅三聯畫《四季川大》用細膩筆觸勾勒出春夏秋冬的鐘樓、明月湖、長橋等學校標志性景觀,并通過建筑與晨昏光影變幻的融合,打造出沉浸式情感氛圍。側墻的組畫《宿舍十二時辰》則聚焦學生清晨窗前讀書、深夜挑燈學習等場景,捕捉真實鮮活的宿舍生活故事。這些作品均采用莫蘭迪色系營造柔和氛圍,通過隱喻手法傳遞情感。學生每次路過這些畫作都能感受到時光定格的美好,從而對宿舍產生如家般的眷戀之情。
2.2.3通過文化敘事,傳遞文化價值
公共美術作為公共文化的承載體,能夠通過文化敘事和價值傳遞塑造宿舍的歸屬感。比如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就以“科技與創新”為主題,將工科宿舍原本的一面空白墻體打造成了藝術長廊。墻壁左側以工筆重彩技法描繪司南等古代四大發明的創作場景,右側則運用3D噴繪技術呈現量子計算機等前沿科技成果。學生漫步其間,可以直觀感受造紙術的纖維紋理,或通過壁畫旁的AR互動裝置掃描特定區域,觀看古代工匠的虛擬操作演示,玲聽當代科學家的創新故事。這種沉浸式藝術體驗,將抽象的科技轉化為可感知、可觸摸的文化符號。
2.2.4通過互動參與凝聚社區力量
公共美術面向公眾的特性不僅體現在所有人都可以欣賞,更表現為所有主體都可以參與創作。因此,基于公共美術理論建設宿舍能促進學生之間協作、交流,進而增強宿舍社區的凝聚力。比如香港中文大學就通過宿舍藝術節系統性激活了宿舍社區的活力:活動前期,藝術節策劃團隊通過問卷調研精準捕捉學生的興趣點,據此確定了陶藝制作、立體裝置搭建、動態光影創作等八大活動主題。不同專業學生自發組成跨學科小組,或運用力學知識設計裝置承重結構,或負責造型美學優化。這種互補的公共藝術創作催生出了宿舍“書山小徑”等兼具實用性與觀賞性的作品。同時,不同專業、不同樓層學生自發建立溝通群,在分工協作中逐漸形成緊密的伙伴關系,凝聚成了具有共同文化標識的社區大家庭[3]。
2.2.5通過環境美化調適心理狀態
應用公共美術美化宿舍物理環境還能夠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比如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就以“自然與人文共生”為理念重塑了宿舍居住空間:宿舍庭院核心區域展示了以抽象形態創作的《啟航》不銹鋼雕塑,環繞雕塑布置了四季花卉種植區和夜間照明系統。學生爭相在不銹鋼雕塑前打卡,或在花卉種植區拍照留念。夜間照明系統營造出的靜謐溫馨氛圍,更使該宿舍區成了學生散步的重要空間。這種自然元素與藝術裝置結合的方式符合環境心理學相關理論,能夠有效降低個體皮質醇水平,增強愉悅感。學校后勤部門追蹤調查發現,學生對改造后宿舍區的滿意度和日均戶外活動時間大幅提升,心理壓力量表得分則顯著降低。
3借助公共美術提升高校宿舍歸屬感的建議策略
3.1核心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共建共享
基于上述分析,高校在引入公共美術建設宿舍歸屬感時,首先要秉持以學生為中心、共享共建的核心理念。宿舍新建或改造前,學??梢酝ㄟ^線上問卷、線下座談會等方式廣泛收集學生對宿舍空間的期望和需求,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宿舍空間的主人。之后,學校應當凝聚多方力量,通過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宿舍家園。比如邀請專業藝術家、學校藝術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藝術家提供專業指導,教師協調各方資源,學生負責創意構思和實際操作,使宿舍共建共管成為學生們共同的記憶載體。
3.2主題設定與內容策劃
在實際推動公共美術作用于高校宿舍歸屬感建設時,學校應當合理設定宿舍公共美術主題并策劃具體內容。首先,主題來源可以是學校精神、校史校情、學科專業特色、地域文化元素、學生共同關注的話題或宿舍生活點滴與集體記憶。如果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就可以校史故事為靈感,在宿舍墻面繪制系列壁畫展現學校發展歷程,并通過校友在校事跡讓學生感受深厚的歷史底蘊,增強對學校的認同感。對于學科專業特色突出的學校,可為不同學院宿舍設定差異化的公共美術主題。例如,工科宿舍可以航空航天為主題,在公共區域設置火箭模型、航天器結構裝置;在墻面繪制衛星發射、太空探索壁畫,營造濃厚的科技氛圍。如果學校地處少數民族聚居區,可以將非遺資源、傳統技藝、紅色文化等融入宿舍公共藝術設計。諸如在宿舍人口處擺放銅鼓造型的景觀小品,在宿舍走廊展示學生創作的繡球[4]。
主題之下的內容策劃應當避免空洞說教,注重講述“自己的故事”。比如學??梢砸龑W生運用專業所學的舞臺美術技法,將傳統壁畫創作與戲劇場景設計相結合。有的學生會使用立體主義手法解構舞臺空間,拼貼不同時空的排練瞬間,繪制壁畫;有的學生則會采用超現實表現方式,將同學化作戲劇角色,使人物躍然紙上。而大幅壁畫中可以設計特別的留白互動區,鼓勵路過的學生用可擦寫顏料即興添加戲劇臺詞。這樣,靜態壁畫就變為了動態的集體創作,學生在該宿舍空間中都可以講述“自己”的故事。
3.3形式選擇與空間落位
為最大限度發揮公共美術在建設宿舍歸屬感方面的作用,學校應當關注形式和空間問題。在形式層面上,學校應當根據不同需求靈活運用多種公共藝術表現手法,比如在宿舍公共廣場設置大型雕塑,突出展現學校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在宿舍外立面墻體上繪制主題壁畫,描繪校園四季風光,進一步強化宿舍的特色視覺符號;在宿舍區的小廣場安裝電子屏,循環播放學生制作的宣傳學校特色專業、傳播紅色文化、吸納社團成員的短視頻。學??赏ㄟ^多種形式配合,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由此增強學生的宿舍歸屬感[5]。
在空間落位方面,學校應當為不同公共藝術匹配適宜空間功能和尺度。例如,宿舍的門廳和人口位置是形象窗口,應當突出樓宇標識,可以放置主題雕塑、大型壁畫或藝術化導視,增強歸屬感。走廊和樓道是學生日常活動的高頻區域,應當布置連續性壁畫、主題攝影展、學生作品展示墻和互動裝置,既解決空間狹長單調的問題,又通過創造行走的走廊提升學生“偶遇”的概率,促進學生交流互動。公共活動室與自習室是宿舍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營造舒適且能激發靈感的氛圍。因此該空間墻面更適合采用溫馨暖色調墻繪,下方搭配簡約書架或綠植裝飾??臻g內設置可移動的創意隔板,方便學生根據需求靈活調整空間布局。盥洗室和洗衣房經常被忽視,但巧妙設計能夠改善學生的住宿體驗。比如盥洗室墻面上可以張貼防水趣味裝飾畫,與“洗凈疲憊、換新心情”等創意標語結合在一起,讓原本的空間更加生動,增強學生的愉悅感。如果學校宿舍區有室外庭院或空地,可以在該空間內設置互動裝置,比如打造由多個可發光樹狀雕塑組成的“光影森林”,學生可以通過手機App控制燈光的顏色和閃爍模式,或者在森林深處的涂鴉墻上自行創作。如此,可以進一步提升宿舍區的活力。
4結語
公共美術在高校宿舍歸屬感建設中具有獨特的價值,通過視覺標識、情感聯結、文化敘事、社區凝聚、環境美化發揮作用。公共美術是我國高校宿舍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增強大學生對宿舍的歸屬感具有積極作用。通過公共美術教育,可以提升宿舍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修養。因此,高校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堅持共建共享的原則,系統性引入公共美術。未來,隨著相關研究的持續深入,高校還應當探索數字技術在宿舍公共美術與歸屬感建設中的創新應用,推動高校宿舍優化工作向更專業、可持續、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金泰言.社交互動視角下大學校園公共空間優化策略研究[J」.包裝與設計,2025(2):104-105.
[2」郭鳳.用舊磚瓦做出的建筑被譽為浙江最美大學: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J].磚瓦,2020(3):2-4.
[3]趙威,張世杰.“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宿舍文化建設的現狀及提升路徑[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16(3):155-160.
[4]何利菲,王哲,馮柯.基于環境心理學的高校宿舍室內環境設計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0(11):107-110.
[5」王迪,張運杰.行為分析視角下高校公寓式宿舍人性化設計研究[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2(15):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