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DOI: 10.13714/j.cnki.1002-3100.2025.15.041
Abstract: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expend from coastland to inland as the sequence of inland open policy.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urse faces new challenges. Henan Province is the leaderofinlan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Zhengzhou Universityis the only \"211 Project\" colleges of Henan. Zhengzhou University takes teaching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urse adapted to inland open policy. The reform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y are new content of course, expend of course, new teaching model of course. The new content is inland harbor, inland port, inland customs special supervision areas,cross 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The expand of course is incoterms,customsclearance, 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 innovation of customs supervision. The model of integ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tegrates about object,resource and organization.
Key words: inland open policy;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eaching reform
0引言
國際物流指跨越邊境的物流,保稅物流、口岸物流、跨境電商物流、國際航空物流、國際班列、國際快遞等均屬于國際物流范疇]。國際物流是國際貿易、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信息管理等多學科的綜合,國際物流已經成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專業的核心課程。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多年來始終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對外貿易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國際物流是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2。傳統的國際物流主要在沿海地區展開,建立在海運的基礎上。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尤其是“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內陸地區逐步從對外開放洼地轉變為高地,國際物流的覆蓋范圍由沿海向內陸延伸]。國際物流的演變給國際物流課程教學帶來巨大挑戰,如果教學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就會脫離實際和落伍。河南是內陸地區對外開放和國際物流的先行先試地區,有著全國獨有的內陸國際物流“名片”,包括國際陸港的中歐班列、中大門的跨境電子商務、航空港區的航空國際物流、內陸首個綜合保稅區——新鄭綜合保稅區等。是河南省唯一的211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借助河南省內陸地區國際物流的先發優勢,針對國際物流課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將對這些改革進行歸納總結。
1國際物流課程需要增加的新內容
國際物流課程需要增加的內容主要包括陸港、內陸口岸、內陸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跨境電商物流等。
1.1陸港
陸港的原有含義是海港向內陸延伸,聯結港口和內陸。隨著中歐班列的大量開行,陸港被賦予新含義新內容。中歐班列是聯結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中歐班列集散地主要包括西安、重慶、成都、、武漢、義烏等內陸城市。
國際物流課程中需要增加新型陸港相關內容,包括中歐班列票據、中歐班列費用、貨代與鐵路部門關系、中歐班列的國家優惠政策、中歐班列攬貨、中歐班列區域間競爭、中歐班列線路選擇、其他國際班列、海鐵聯運、海運與鐵路運輸對比、不同運輸方式的國際公約、國際上不同運輸方式的聯盟等。
1.2內陸口岸
口岸是由國家指定對外往來的門戶,是國際貨物運輸的樞紐,是重要的物流節點。以為例,擁有機場、鐵路、公路等三個一類口岸。指定口岸快速發展是內陸口岸發展的特點。部分商品在檢疫、測試、存儲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時,國家在特定口岸配備需要的設備,規定這些商品從特定口岸進出境,這樣的口岸是指定口岸。近年來,國家在批準和建設了糧食、汽車、肉類、水果、藥品、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植物種苗等進口指定口岸,成為內陸地區口岸功能最齊備的城市。
國際物流課程中需要增加內陸口岸相關內容,包括內陸的口岸管理、口岸物流、口岸經濟。口岸管理包括內陸口岸制度、口岸設備、口岸流程、口岸收費、口岸延伸服務等。口岸物流指商品進出口岸過程中的存儲、流通加工、運輸等環節。口岸經濟是在口岸管理、口岸物流基礎上,進一步形成的展示、貿易等活動。
1.3內陸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國家為了加快對外開放,國務院批準后海關實施封閉監管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域。近年來各地海關監管區域通過合并等方式逐步由初級向高級升級。市最初的監管區域包括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中心、新鄭綜合保稅區,后整合為經開綜合保稅區和新鄭綜合保稅區,其中新鄭綜合保稅區是我國首個內陸綜合保稅區。國家對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賦予了優惠政策,主要包括稅收、倉儲、外匯等方面。依據優惠政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可以吸引內外資,開展多種業務。
國際物流課程中需要增加內陸地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相關內容。增加這一部分內容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內陸地區如何利用自身的經濟、區位、人口等方面特點,結合監管區域的政策,開展內陸地區特有的業務。例如,富士康在新鄭綜合保稅區生產蘋果手機,主要利用了監管區域的稅收政策和河南省人力資源大省的優勢。
1.4跨境電商物流
跨境電商物流是承載跨境電商平臺交易的物流活動。跨境電商物流包括郵政、國際快遞、國際專線、海外倉、保稅與直郵等形式。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跨境電商物流成為國際物流的前沿領域。國際物流教程中需要增加跨境電商物流相關部分,進一步細分為跨境電商物流概述和內陸跨境電商物流兩部分。
跨境電商物流概述主要學習以下內容:跨境電商物流與一般貿易物流的對比;跨境電商物流的種類及對比;海外倉模式及其功能;保稅進口和直郵進口模式及其功能;跨境電商物流的通關;跨境電商中的供應鏈管理;跨境電商物流中的信息管理。讓學生能夠掌握跨境電商物流的參與者包括哪些主體,參與者之間的責任、權利和義務是如何劃分,跨境電商物流中物流、資金流、票據流之間的關系。
內陸跨境電商物流主要學習內陸地區如何發展跨境電商物流。結合河南省及市實際情況,分析中大門如何利用內陸人口優勢和監管政策發展保稅進口模式,機場如何通過國際貨機發展國際專線,內陸地區物流企業如何融入跨境電商物流生態系統。
2國際物流課程既有內容擴展和升級
為了適應內陸對外開放,國際物流課程既有內容擴展和升級主要涉及貿易術語、通關、國際多式聯運、監管創新等部分。
2.1貿易術語
貿易術語的教學主要依據《國際貿易術語 2000? 、《國際貿易術語 2010? 。在目前的教學和實際應用中,重點放在FOB、CFR、CIF系列。這一系列貿易術語的買賣雙方風險和費用分界點是貨物越過船舷,導致這些貿易術語適用于海運。隨著內陸地區對外開放,貿易的起點在向內陸延伸,傳統的常用貿易術語不適應這一變化。因此,貿易術語教學及現實應用的重點需要向FCA、CPT、CIP系列轉變。這一系列貿易術語的風險和費用轉移點是貨交承運人,這一系列貿易術語適應內陸地區為起點的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這些貿易術語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點:(1)賣方風險轉移更早;(2)貿易成交價格更低;(3)信用證支付方式下賣方更早獲得貨款。
2.2 國際多式聯運
國際多式聯運被倡導了很多年,但一直進展緩慢。主要原因是當國際物流的起終點都在沿海地區時,運輸方式主要是海運,難以推動國際多式聯運發展。隨著內陸改革開放和國際物流向內陸延伸,內陸部分的運輸需要融入國際物流,將大大推動國際多式聯運的發展,國際物流課程中國際多式聯運部分的內容需要擴展和升級。內陸國際多式聯運主要包括海鐵聯運、公鐵聯運、高鐵航班等。以為例,海鐵聯運聯結、港口、歐美和東亞等海外地點;公鐵聯運聯結中國內陸與歐洲和中亞;高鐵航班聯結鐵路和航空。內陸國際多式聯運發展將推動攻克兩大難點,一個是國際多式聯運承運人問題,另一個是國際多式聯運票據問題。
2.3通關
通關主要包括申報、查驗、征稅、放行等環節。傳統的通關主要在沿海和邊境口岸進行。傳統的通關阻礙了國際物流向內陸延伸,阻礙了FCA、CPT、CIP系列貿易術語的推廣,阻礙了國際多式聯運的發展。FCA、CPT、CIP系列貿易術語以貨交承運人為風險劃分點,要求辦理完成通關手續,相應要求在內陸辦理通關。國際多式聯運的起點在內陸地區,同樣要求在內陸地區完成通關。因此,國際物流課程中通關部分需要擴展和升級。課程需要大力擴展通關相關內容,介紹如何實現內陸地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征稅、一次放行,避免內地海關和進出境海關工作重復。
2.4監管方式創新
為了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不斷升級,監管方式在不斷創新。國際物流課程中監管方式部分相應需要擴展和升級。課程中需要增加海關監管方式種類和代碼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最新的監管種類和代碼。內陸地區一方面需要學習應用沿海地區的先進經驗,比如加工貿易監管、簡化集中內銷手續等,另一方面積極探索適應內陸地區特點的監管方式創新。內陸監管區域的一個特點是周邊消費者集中,適合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和展示業務。中大門就是充分利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和創新監管方式的產物,一躍讓河南省跨境電子商務走在了全國前列;內陸監管區域的另一個特點是周邊農產品和大宗商品加工和進出口業務較多,可以在保稅倉儲、流通加工、稅收優惠等方面進行創新。
3國際物流課程的產教融合新模式
產教融合指將產業和教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并通過相互支持和相互促進將學校辦成產教一體化的教育模式。產教融合需要實現產與教的目標融合、資源融合、組織融合。
3.1目標融合
產教融合中產與教的共同目標是推動內陸國際物流發展,二者實現共贏,產方面在各種產業上發展,教在教學水平上站上新高度。產與教是互相服務互相推進的關系。教為產提供服務包括以下方面:為企業進行員工培訓,為企業培養定制人才;為企業提供咨詢,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為企業提供從學術會議、文獻中獲取的國際物流新趨勢新動向,為企業提供其他企業的經驗和教訓。產為教提供服務包括以下方面;企業為學生、教師提供參觀和實習的基地;產在第一線,他們率先感受到新事物新情況,及時將這些新信息傳遞給教方面。通過多年實踐總結出來產教融合的關鍵在教方面,教方面需要有服務產方面的能力,能夠讓產方面受益。否則,產方面就會敬而遠之。
3.2資源融合
教方面的資源優勢在理論,產方面的資源優勢在實踐,兩方面資源優勢融合就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結合中豐富了理論,并且解決了實際問題。近年來在內陸國際物流產教融合中的資源融合上取得很多進展。陸港在國際多式聯運發展中遇到無船承運人問題和單據問題,陸港經營者需要從貨代向無船承運人轉變,中歐班列單據需要具備產權功能和金融功能,給出了建議和解決方案,在實際中取得良好效果。內陸糧食進境口岸是新事物,幫助糧食進境口岸經營者制定了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升級中,出口加工區和保稅物流中心合并為經開綜合保稅區,為綜保區的業務流程、監管創新提供了方案。
3.3組織融合
組織融合指產與教形成長期、正規的產教聯盟。學校對組織融合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和支持,同時做好教師隊伍建設。
(1)加大對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激勵強度。目前學校對于教師的考核更偏向學術,考核標準應該激勵教師在教學上投入更多精力。教師是課程的執行者,是整個課程建設的關鍵環節。課程建設是典型的教學活動,往往不容易在考核中體現。(2)培養團隊。相關教師結合在一起,跨專業和跨系建立教學團隊,實現不同年齡、不同學術背景的老師相結合。團隊定期開展討論,互相交流情況,不斷完善和修訂教學方案。(3)教師自身的提升。教師需要不間斷學習,不僅在書本中學習,更要在實際中學習,接觸新事物新情況,提升自身知識水平,改善自身知識結構,讓自己具備完成課程改革的能力。
4結束語
利用區位特色和自身特點進行國際物流教學改革,適應了內陸對外開放需要。其中的教學內容改革和教學模式改革都建立在理論與實踐結合基礎上。通過教學改革,學生具備了從事內陸國際物流的能力,教師隊伍得到培養和提升,企業和服務對象的實際問題得到解決。教學改革實現了多贏的結果。
參考文獻:
[1]謝雨蓉,高詠玲,王慶云.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物流格局演變[J].宏觀經濟研究,2020(2):102-111.
[2]裴長洪,劉洪愧.習近平新時代對外開放思想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研究,2018(2):4-19.
[3]高國力,張燕.我國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總體態勢及推進思路[J].區域經濟評論,2014(4):71-77.
[4]王駿.論進入經濟新常態下的內陸口岸建設[J].理論探討,2016(6):79-84.
[5]佘建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管理模式述評[J].海關與經貿研究,2019(2):25-35.
[6]龐燕.跨境電商環境下國際物流模式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15(10):15-20.